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07章 不当乌龟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07章 不当乌龟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亮连个街亭都守不住,也配效我们诱敌深入,且让末将领兵五千出战,给他一个教训!”

“这诸葛亮先前逡巡缓进,诒误军机,是其怯也!

“如今却又效骠骑将军之策,分散兵力,南北立寨,示我以勇。

“先怯后勇,何其荒悖!

“我看,不过是料定我们也会像赵云一样固守营寨,当缩头乌龟,所以才如此猖狂,故作姿态!

“骠骑将军,末将请战,定把蜀寇打到渭水里喂王八!”

“骠骑将军,末将请战!”

“骠骑将军,末将请战!”

随着汉军突然抢占渭北,兵分南北,又以数千人列阵以待,司马懿将帐中群情激奋,纷纷请战。

汉军新至,营寨立足未稳。

与大魏军寨之间又一马平川,无险可依。

正是集中优势兵力,将他分而歼之的最佳时机。

当年曹操在关中战韩遂马超,强渡渭南立寨,就被马超袭扰得营不得立,为此死伤甚众,吃了很大苦头。

所以说,众将并不是蠢,明知这是诱敌深入之策也要中计,反而是深知用兵之法。

就跟没有人会放弃击敌半渡的机会一样,同样没有人愿意放过这个击破汉军的最佳时机。

再说了,这自暴其短的诱敌深入之策,就与韩信背水一战一般,不是哪个猫猫狗狗都配用的。

骠骑司马陈圭见群情激奋,又看骠骑将军沉默不言,当即出言让诸将冷静下来: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我大军如今立于不败之地,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何要与诸葛亮死斗?

“诸位莫要忘了,陛下给我们任务,是保住长安。”

一众激奋的将校闻听此言,一下被噎住了,却不服气。

陈圭说得确有道理,保住长安也是他们的任务,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确是上策。

可现在问题是,谁甘心靠不战而屈人之兵来保住长安?

“嗐!”魏平怒拍几案,一时杯盘狼藉。

“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大魏坐拥九州,富有四海,那伪汉不过一隅之地,小国寡民!

“结果让伪汉跑到我大魏地盘上撒野不说,连战连败也不说,现在蜀寇主动挑衅,送来战机,咱们还要当缩头乌龟,这他娘像什么话!

“还不战而屈人之兵,天下人可不会说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

“只会说咱大魏畏蜀如虎,不敢与蜀寇一战!

“贼他娘窝囊!”

魏平此言一出,帐中众将再次变得激愤不平,附和嚷嚷起来。

“没错,蜀寇既然敢如此猖狂,不给他个教训,这长安就算保住了咱回去也脸上无光!”

“……”众将议论纷纷。

本来嘛,以大国敌小国,魏国众将在心理上天然是有优越感的,对蜀寇也向来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

而如今这小小蜀寇却打到关中来了,还打赢了几仗,能不憋屈?

更别提他们先前也输了一仗。

周当忿忿出言:“骠骑将军昨日说得不错,诸葛亮确实没有不惜代价来攻营寨的决心。

“而他既不来,我若继续龟缩在营寨不出,让他也立稳营寨,大魏如何还能一雪前耻?

“倒不如趁此时机,以堂堂之阵与蜀寇来一场野战,教蜀寇认清他们的实力!

“只有把他打败,打怕,打得不敢再来我大魏寇略,于我大魏才是真正的长远之计!”

听周当此言说得有理,帐中众将又是高声附和起来。

虽然说不出什么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道理,但军心士气这点是共通的。

以如今态势,不跟蜀寇以堂堂之阵打一场野战,正面战场挫一挫蜀寇猖狂之气,天下人恐怕都要以为蜀军已经天下无敌了。

这是涨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好了。”司马懿沉声出言。

众将慢慢安静下来。

司马懿缓缓站起身来,在帐中负手踱步,片刻后缓缓出声:

“诸葛亮如今营寨未稳,就急着兵分南北,自暴其短,谓自大而不自知,是不知己。

“以为我深沟高垒,营盘已固,就不会主动出营相击,是不知彼。

“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确实是我大魏破敌之机。

“陈圭、州泰、王观、孙礼。

“你们点战卒八千,辅卒六千。

“文钦,你再引一千虎豹骑,一千胡骑为前锋。

“今日午时拔营,大张旗鼓,去贼十里而止,明日等我旗号行动。

“其余诸将随我引两万人马,去攻蜀寇渭南营寨。”

话音落罢,众将无不愕然。

主战派没想到骠骑将军刚才沉默了那么久,最后却这么爽快就作下了进攻的决定。

主守派则是没想到,这么明显的诱敌深入之计,骠骑将军竟然真的放弃了据守坚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稳妥之策。

陈圭惊疑相问:

“司马公,明明可以以逸待劳,十全必胜,为何要去冒险?

“万一又出了什么纰漏,辜负了陛下厚望当如何是好?”

先前弄险出奇,已经在五丈塬小败了一场。

现在又放着坚如磐石的营垒不守,十拿九稳的对策不用,如陈圭这般素求稳妥之人已是心惊肉跳,有种不祥之感。

另一边,主战的众将虽然激动,却也有不解之处。

魏平想了想,问:

“骠骑将军,为何不集中优势兵力,讨伐蜀寇渭北那一小股人马?

“反而也兵分两路击敌,优势兵力还布置在渭南?

“这有违用兵之法啊。”

用兵之法,自然就是田忌赛马的以弱抗强,以强击弱了。

沙场宿将如果连这点都不知道,那还打什么仗?

当然了,这田忌赛马虽是用兵至理,对练兵要求却很高。

需要自己的弱兵能够抗住压力,需要自己的精兵能够一击必杀。

名将与庸将,胜仗与败仗,一半是靠将领对战局的把控,另一半则靠战场外的练兵功夫。

此处魏将之所以皆欲求战,斗志昂扬,一是认为他们治戎练兵之法是蜀军比不上的,二是认为,骠骑将军对战局的把控,远不是诸葛亮能都得着的。

被安排在渭北,但是主张固守的陈圭忽然想到了什么:

“司马公如此分兵,意思是蜀寇见我渭北大军大张旗鼓而来,便会自渭南调兵遣将,至渭北迎击?”

不然的话,这位骠骑将军为何会把主张固守的几位府僚,全部安排在渭北?

显然是需要他们抗住压力,好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捣毁蜀寇在渭南的巢穴。

诸葛亮很可能就在渭南龟缩。

这是避实就虚,擒贼擒王之策。

司马懿听州泰说到点子上了,抚须颔首:“这是可能之一。”

帐中众将尽皆静了下来。

陈圭疑惑再问:“司马公,还有别的可能?”

陈圭、王观、孙礼等魏将凝神瞩目,盯着抚须沉思的司马懿。

司马懿道:“第二种可能,诸葛亮见我大军竟不固守坚营,反而举军而出,直接破胆而走。

“若果真如此,则我大军便可奋勇直追,尽夺其辎重粮草,把他赶回五丈塬。”

话音未落,魏平便大喇喇道:

“我看这种可能性最大!”

同样求战的几将也附和起来。

司马懿却不置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

众将微微愕然。

军争大耍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剩下二事,惟降与死。

诸葛亮既敢进逼,又分兵诱敌,自然意不在守。

而骠骑将军刚说的两种可能,一种是战,一种是走。

那第三种可能是什么?

降?死?

“骠骑将军,还有什么可能?”有人问道。

司马懿却是抚须驻足,思索了起来,久久不答。

“骠骑将军?”十几个呼吸工夫过去,有人急不可耐。

司马懿循声望去,这才出声:

“第三种可能,是诸葛亮欲行声东击西之策,真正的目的,是我渭南大寨。”

听到此话,州泰、陈圭、孙礼等力主坚守的府僚一时面面相觑,交换起了眼神。

孙礼出声:

“司马公意思是,渭北那小股蜀寇,确实是诸葛亮放出来的诱饵,但目的却不是与我大军野战?

“为何?他若真有战心战意,与我大军列堂堂之阵而战,难道不才是上上之策吗?

“真敢来攻打营垒,就算只有两三千人固守,也不是他一时半会能攻下的,届时我大军早就回援了,他如何能成?”

司马懿摇头:

“兵法云,勿击堂堂之阵,无邀正正之旗。

“诸葛亮但见我渭北大军大张旗鼓,又精骑尽出,必以为我主力尽在渭北,如此,就未必还有胆子与我堂堂正正一战。

“倒不如趁我营垒空虚之际,前来偷袭。

“侥幸成功,则我几万大军便被隔绝于渭北,粮道也为其所断,再想回到长安,势必要付出不小代价。”

主出战的诸将则开始嗤之以鼻。

魏平嘿了一声:

“骠骑将军说笑了,先是效仿我们南北立营,诱敌深入,后又效仿我们悬军深入,出奇制胜?

“诸葛亮哪来这么大胆子?

“骠骑将军昨日还说诸葛亮不明不智不勇,怎的不过一夜,突然就换了口风?”

坐在末席旁听军议的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此刻也都略显疑惑看着他们的老父。

昨日他们兄弟二人才刚上了一堂政治课,说诸葛亮这个权臣没有取长安的**,更不可能拼着损耗自己的人马为阿斗做嫁衣。

怎么今日变卦了?

司马懿笑了笑: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诸葛亮先前表现确实不明不智不勇,但如今却使了诱敌深入之策,所谓时移势易,不能再以昨日之念来揣度他了。

“但不管他是故作姿态,还是主动寻求战机,我们都已料敌先机,立于不败。

“他欲走则追,他欲战则退。

“他欲来攻我营垒,则大可将计就计,示其以弱,把他放进来。

“魏平,你明日伏一军四千人于芦苇荡中。

“若诸葛亮果真前来,便以鼓声为号,闻鼓而起,与我大军合击,则破之必矣。”

魏平神色踌躇:

“骠骑将军,照我看,诸葛亮要么引军往渭北迎击,要么直接破胆而走。

“怎么可能敢来袭我营垒?

“不如集中兵力,直扑诸葛亮渭南大寨!”

那芦苇荡泥泞不堪,满是蚊蝇,哪里是人呆的地方?

这倒是其次。

主要是,大军前去破贼,他却要躲在芦苇荡里。

诸葛亮真跑了败了,他连口汤都喝不到,如何一雪前耻?

然而司马懿将令已下,却不是他能反驳的了。

众将离去。

司马师才问:“父帅让魏平带四千人埋伏,看来诸葛亮举军来袭的可能性很大?”

魏平作战向来勇猛,四千人又是南边四分之一的兵力。

如果不是对诸葛亮动向有把握,他父亲不会安排魏平与四千人进芦苇荡埋伏。

司马懿却是摇头:“未必很大,但确有可能。”

司马师若有所思,又问:“父帅今日之所以决定出击,却派主张固守之人在渭北,是为了安抚主张出击的诸将吗?”

司马懿深深看了司马师一眼,移目点头:

“诸葛亮示我以弱,诸将怨怒。

“若不准出战,固守待敌,诸将必以我为怯,主帅怯则无威,不能号令三军。”

司马昭疑惑:“可是父帅先前对赵云施诱敌之策,赵云不也是龟缩不出?”

不等司马懿解惑,司马师便开口为他释疑:

“赵云宿将,天下知其胆勇,领的又是连胜之师,就算固守不出,手下将士也只会以为他素来谨重,不会以之为怯。

“父帅虽智勇皆具,却奈何领军日浅,先前奇袭不成,部分将士已有些怨望。今诸葛亮前来挑衅,若父帅拒不应战,难免会沮我军士气。

“所以才让陈圭、州泰、孙礼他们这些谨重之人去渭北迎敌。

“既没有败军之危,也安抚了怨愤的诸将,更可以试一试诸葛亮成色究竟如何。

“而若是诸葛亮真举军来袭,以有备击无备,大破蜀寇也未可知,可谓一举数得。”

司马师言罢,向司马懿投去询问的目光。

司马懿轻轻点头,他这虎父生的也不都是犬子。

另一边,司马昭似懂非懂:

“可是阿父昨日不是还说,诸葛亮不想赢吗?既不想赢,又为何会冒险前来?”

司马懿只得无奈一笑:“我何时说他不想赢?只说他不想付出代价为刘禅打下长安。

“要是能不费气力败我一仗,何乐而不为?

“纵使我大军吃一败仗,诸葛亮也没办法直取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