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33章 掀桌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第733章 掀桌

作者:长工绝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3: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言一出,太和殿如掷石入潭。

连清流之中不少人也微有色变。

王擎重这一问,看似是为明局势,实则已是当众逼宫之意。

若陛下不能即刻举出一名足以服众的候选,那便等同于三斥清流人选、却毫无对策,坐实“独断专权、虚耗朝政”的罪名。

清流众臣的脸色同时沉了下来。

霍纲侧头,低声喃喃:“他动了真怒。”

魏瑞冷哼一声,眸光如霜:“新党要翻桌了。”

而许居正,则眉头紧锁,几乎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局势已至临界。

他立刻出列,沉声道:

“王大人言重矣。陛下未尝不纳谏,只是兵部之任事关万军,确当三思。三荐之人皆为忠直之士,或尚有不足,但绝非无用之才。”

“若陛下心有所虑,不妨暂授参署之职,待事有定局,再定尚书人选。如此缓之,或得两全。”

此言一出,立刻引来清流中数位大臣附议。

“许公所言甚是。”

“兵部之任重而不宜轻定,暂授参署亦可行权行责,足以稳局。”

“请陛下三思,勿使小事成大乱。”

这些话,既是劝谏,更是护主。

许居正等人已然意识到:若今日之事处置不当,兵部人选不过是导火索,真正被点燃的,将是朝堂长久以来积压的党争火线。

而朝堂之上,王擎重面无表情,看着那一排又一排出声劝说的清流大臣,只冷然一笑。

他没有打断,却在袖中笏板上轻轻一点,似是在默数时辰。

片刻后,他复又开口:

“诸位言之有理。只是——三荐三斥,如今又欲缓授参职,倘若再过数日,难道要改荐中书郎、御史、亦或是兵籍小吏?”

“臣等惶惶,不知朝纲尚在何处,规矩何存。”

这番话掷地有声,既批陛下,又揶揄清流,言辞并不算狠,却比怒骂更毒。

魏瑞眸光骤冷,已几欲发作,却被许居正一手按住。

“不可。”许居正低声道,“陛下自己,若真是有定策,便当自解此围。”

他语气虽平,却明显已有忧虑之意。

霍纲也忍不住低声言道:“再这般拖下去,新党怕是就要扯旗而去了。”

魏瑞冷笑:“那便去——陛下不答,难道便是理亏不成?”

许居正却苦笑一声,目光却盯着那高高御阶之上的少年帝王,轻声自语:

“只怕,他根本就没打算给谁留面子。”

……

御座之上,萧宁面无表情,静静看着下方众人。

他看着王擎重,也看着许居正,眼神之中没有丝毫惊慌,更无愠色。

他缓缓负手起身,目光扫过朝堂每一列人影,一字一句,沉声道:

“傅景修熟军资,然守旧守仓;邢至清阅兵道,然未统兵操练;至于司马冀安……心存谨慎,行事周全,但兵部之任,岂可全托于‘谨慎’二字?”

“列位大臣之意,朕心领。”

“但此等国政重位,不宜将就。”

“若只求无过、不求有为,兵部之任,与虚设何异?”

此番言语,非斥众臣,而是斥整座朝堂。

一席话语,便将所有三轮荐人尽数否定,同时也将新党与清流之意,一并斩断——不是你们不敬,不是你们不贤,而是,你们,根本不够!

王擎重额角青筋微跳。

他已听出,这不再是单纯的不接人选,而是彻底否认朝堂所能提供的一切可能性。

“他要自举?”林志远低声,“可若举得不好,岂非自毁威信?”

“他这是背水一战!”王擎重低声咬牙,“他若立得起,就真成了。”

“可若立不起——那就别怪我翻船!”

朝堂前列已有几位新党官员按捺不住,隐隐躁动,似有出列争辩之意。

许居正却按剑沉声,半步不动。他目光复杂,死死盯着高阶之上那年轻天子的背影,心中仿佛翻起巨浪。

他终于意识到——

这个天子,不是在演戏。

不是求和,不是退让,更不是扮强。

他是,真要以一己之力,决一朝之势!

“他根本不屑接受。”许居正低声喃喃,“不屑接台阶,不屑借势,甚至……不屑我们这些老臣递出来的‘忠心’。”

“他根本就要——自己,走出这一步。”

“他这是,要把兵部之权,从两党之争里,活生生剥出来,放回他自己手中。”

霍纲听得头皮发麻,几乎不敢置信。

“可……这也太险了!”

“险?”魏瑞冷哼一声,“既然是帝王,那便不能怕险。怕险,还如何立威?”

许居正却摇头:“不怕险是好事,但此刻若无合适人选,逼得太狠,新党翻脸,便是群起而攻。清流也未必能再劝得住了。”

“陛下……已至悬崖。”

他紧盯着萧宁,心中仿佛悬着一把刀——

这一局,已无缓手之法。

天子,下一步如何走?

无人知晓。

而整个朝堂,皆在等那一步——或起风云,或震四方。

萧宁,静静负手。

忽有微风穿过朱柱金瓦,卷起衣袍微响。

他站于大殿之巅,却仿佛身在孤峰之上。

良久,他开口了。

“兵部尚书一职,朕已有定人。”

太和殿,瞬息凝固。

王擎重与林志远目光凛然,许居正与霍纲屏息凝神,魏瑞双眸微敛,神色冷峻。

太和殿中,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固于那句“朕已有定人”之后。

这一刻,所有人的心思都高悬空中,众臣之眼如潮水般涌向那道墨袍身影。

有人屏息静待,有人揣度猜想,有人悄然提防。

可就在萧宁似将道出答案前的一息之间,忽有一道身影自新党阵列中迈步而出,稳稳立于丹墀之下。

是王擎重。

他出列之势,沉稳而有力,似早有预谋,亦似心有所据。

他拱手施礼,目光却未如礼节所需般低垂,而是径直迎上高阶之上的天子眼眸,声音平稳,却字字含锋:

“启禀陛下,臣不才,惶恐言谏,然朝政无常,职任不可虚,臣斗胆,再荐一人。”

此言一出,太和殿中波澜再起。

清流一列骤然微震,许居正眼神微敛,霍纲则低声轻叹。

王擎重再荐之举,既非不敬,也非逾制,但在天子已明言“自有定人”的前提下强行插言,无疑是在当众质疑天子的判断,更像是一场有意为之的掣肘之举。

而更让人警觉的,是王擎重那声“再荐”之后,并未急着报人名,而是稍作停顿,声音略低,却更显清晰:

“臣所荐之人,乃刑部左侍郎卢修礼。卢侍郎历任江北镇抚,督调三营兵事,久居京府刑政,素精文武,谙熟兵政条陈,既得军府之法,亦通庙堂之规。”

“若得其任,或可胜兵部之任,为国分忧。”

语声平稳,辞章谨慎,但太和殿上真正引发波动的,却并非卢修礼其人。

而是他下一句——

“只是……卢侍郎今晨偶染风寒,未能入朝。”

“臣斗胆代为荐举。”

顿了顿,王擎重语气不变,却又平添一语:

“与卢侍郎同样抱恙之人,还有中书令裴景台、都察院右都御史陈荫仁,户部右侍郎顾延平等人,皆未能入朝。”

话音一落,清流中人脸色一变,连许居正眼底都隐现警色。

——他这是在点名!

不仅点出卢修礼未到,还将今日未到朝的其他新党核心人物,一一列举在外,虽以“抱恙”为辞,实则分毫未掩其真实意图。

这不是单纯的告知,而是当众陈列兵力,炫示实力。

一句“皆未能入朝”,将整个太和殿外那条空出的朝臣列位,描摹得无比清晰。

那一列列空缺的位置,今晨在许多朝臣眼中不过寻常偶然,但如今在王擎重之言下,便如一道横贯朝堂的黑线,突兀而具压迫。

“这些人不来,只是未发声而已。”

“但他们,都认我为师,以我为先。”

“即使如此,我自当为他们发声。”

王擎重的眼神深处,露出一丝藏不住的锋芒。

“陛下,”他语气不变,继续说道,“臣等自不敢言扰圣意,只是兵部久悬,众望所系,若陛下所定之人尚未出列,臣等自当尽臣职,为陛下分忧。”

“卢修礼虽未能亲至,然才具可观,请陛下——慎思。”

这一刻,连最迟钝的朝臣也终于意识到:王擎重不只是荐人,更不是纯粹的“忠谏”。

这是一次,正式的威慑。

他并未高声相逼,亦未张扬狂语,却用最平静的语调,暗中亮出最深沉的杀招:

——你若不纳我意,便试试看这半个朝堂少了人是何等景象。

魏瑞冷冷盯着王擎重,面色冰沉如水。

他咬牙低声:“他这是明晃晃地亮牌子了。”

“再不制止,只怕下一步,就要直言胁政。”

霍纲亦沉声道:“王擎重这算盘打得好啊!不过,他也确实有底气!”

许居正却不动声色,轻轻一叹:“不是底气,是威胁。”

“兵部一职,是试探;今日空席,是兵法。”

“他明知陛下要定人,还要出列荐举,无非是告诉陛下——你的‘定人’,若不合我意,那朝堂之上,便无人与之共议。”

“他这是,要逼陛下低头。”

朝堂再起轻响,隐隐可见几位新党官员眉眼间微动,有人似有意欲出列,却终未动身,只将目光投向王擎重,显然是等着他的下一句。

而王擎重果然没有停。

他眼角微挑,声音渐沉,忽地再进一步,拱手深揖,朗声道:

“陛下,臣所荐之人,今日告病,诚是偶感寒疾。”

“但臣心忧者,并非一人之病。”

“若朝中诸臣,皆染寒风,长久不愈,朝堂之上空位日增,政事日繁,届时——恐怕陛下欲启议而无可议之人,欲成事而无人可任。”

“臣斗胆直言——他们今日有病,是一日之病。”

“但若明日仍病,后日仍缺……”

他缓缓抬首,语气已无一丝遮掩:

“那只怕,朝堂将现大规模的人员缺失。”

一言既出,举殿震动!

这已不再是旁敲侧击,而是明刀明枪地威胁!

——若你萧宁仍执意其人,我新党便以“抱恙”为名,集体不朝,抽空政务,令你孤臣独坐,言而无听,令政事寸步难行!

这是明明白白的“朝中离席”。

王擎重话音甫落,太和殿内宛如陷入一瞬窒息的静默。

所有人都望向那高高在上的御座,等着那位年轻的天子出声。

可萧宁,并未立刻回答。

他只是安坐其位,眼眸低垂,双手负于膝上,似是在细细咀嚼王擎重方才的每一句话。

外头晨光透过殿门,斜斜地洒在他墨色袍角上,映出一道沉静如铁的轮廓,周身金辉不动,仿佛雕塑。

他的面色平静得近乎冷漠,甚至没有半点波澜,眉眼如常,唇角亦不见动静。

唯有那一双眼,虽未抬起,却仿佛早已看透朝堂中所有人心中所思。

他在听——但不是在“听劝”。

他是在听一场威胁的尾音,在听一个老谋深算的臣子,如何一点一点试图将自己逼入死角。

时间仿佛在他的沉默中被拖长,王擎重站着,脸上还维持着那副“忠心可感”的神色,但眉眼间的锐气已隐隐浮现出一丝不耐。

可萧宁依旧未动。

他的指尖轻轻在扶手上敲了敲,很轻,殿中几不可闻。

只是这一点节奏的变化,却让许多本已屏气凝神的大臣蓦然心头一跳。

他终于抬起了头。

一双乌黑冷静的眼眸,在这一刻缓缓望向王擎重。

没有怒,没有笑,更没有不安,只有一种叫人莫名发寒的静定。

“王卿之言,朕听得明白。”

他说这句话时,声音平稳,不急不缓,如水中玉石落地。

“‘今日有病,是一日之病;若明日仍病,后日仍缺’,此言,着实新颖。”

他望着王擎重,目光沉静,却如刀锋未出鞘,寒意暗藏。

……

这一刻,清流中人几乎无不变色。

不是因为王擎重的威胁太过露骨,而是因为那位高座上的少年帝王,太沉静了。

静得不像话。

静得让人发慌。

许居正神色凝重,手中的奏板纹丝未动,却像被千钧之力压着。

他不是没见过朝堂争锋,不是没见过人言逼宫,更不是没见过皇帝动怒。

可唯独眼前这个年轻天子,他太冷,太静,太无声。

那份静谧中藏着的情绪,不是退让,不是克制,更不像是在权衡,而是一种叫人发怵的——预谋。

魏瑞冷冷盯着王擎重的身影,喉中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哼”,低声沉道:“这一手够狠。”

“是狠。”许居正叹息,“狠得不止是逼陛下,更是逼我们。”

“若陛下真怒,今日朝堂必崩。”

“新党绝不会留情,清流也无法全退,我们从前所谋的‘稳’,从今朝起,就再也保不住了。”

“你可曾想过?”他转头看向霍纲,声音低沉如压井古钟,“若陛下此刻发怒,罢斥王擎重,罢林志远,驱逐新党,那便等于拔刀断臂。”

“清流虽愿辅政,但如今新旧对峙,谁都不是铁桶一块。”

“若陛下此刻对新党开刀,那明日,满朝皆敌!”

霍纲神色一变:“可难道我们要让他威胁得逞?”

“当然不能让。”许居正眸光一厉,“但——更不能乱。”

“你看看那王擎重,步步为营,言辞不烈,句句有引。”

“前面说的是荐人,中间提的是缺席,最后一段已然将新党人名一一道来,末了再以‘空朝’相胁——他是故意压到这一步。”

“他太清楚陛下此番所冒之险,也清楚我们心中顾虑。”

“所以,他敢压。”

“压得稳,压得准。”

“陛下若不怒,那便被他牵着鼻子走;可一怒,便如火山喷发,连他许居正、我霍纲、甚至清流旧臣——都保不住这朝堂的格局了。”

霍纲咬牙,却不再言语。

他看得出许居正的顾虑,也明白如今的局势,远非剑拔弩张四字能描摹。

魏瑞此刻却是冷着脸,嗤然一声:

“那陛下便什么都不做?就由着王擎重在殿上耀武扬威?让他逼人到此等地步,还要忍?”

“忍到哪一天,整个朝堂都成他王擎重的戏台?”

“许居正,你到底要保谁?”

这一句带着火气,直接点了名。

许居正眉头一皱,目光却未起波澜:“我不是在保王擎重,我是在保陛下。”

他语气很轻,却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量:

“不是人人都能担得起一朝之怒。”

“不是人人都能顶得住一朝之战。”

“你以为新党只有王擎重、林志远?”

“你以为今天这些缺席之人,仅仅是巧合?”

“你知道王擎重在等什么吗?”

魏瑞不语,却眼神冷然。

许居正低声道:“他在等陛下错手。”

“只要陛下一言不当,他便可借势而起,倒打一口,说我皇帝刚愎自用,听不进劝谏,弃贤举私——”

“到那时,不是兵部尚书一职之争,而是整座朝廷的重洗。”

“他已经布好局了。”

“就看陛下,愿不愿跳。”

……

说到此处,清流阵中已然沉默。

他们都知道许居正说得没错。

王擎重今日站出来,并非为了一个兵部尚书的位子。

他要的,是试探天子的底线。

若得寸进尺,便掌权势于一手;若逼得反弹,便就此脱身,带人自立,反守为攻。

而他们这些清流,不管如何自诩忠直、不阿新党,此刻却也不得不承认:

若陛下此刻当场怒斥,那形势……极可能失控。

“唉……”魏瑞忽然苦笑一声。

“我总算明白了,许公适才为何再三劝‘暂授参署’,不是为拖延时间,是为留一线回旋之地。”

“你是怕的不是新党,而是……这朝局崩坏。”

“不是怕,而是知其可怕。”许居正声音低沉,“清流再挺,朝纲若断,也护不住陛下。”

“我们是文臣,是朝臣,是辅政者,不是夺权者。”

“倘若陛下真起怒火,放手一搏,那局便再无归路可走。”

魏瑞仍冷着脸,却也不再争辩。他的性子本来便直,但并非愚忠。

而今见许居正已将情势明言,终是沉声一句:“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许居正微顿,眸光如寒星,凝望御阶之上那道年轻的背影。

“看陛下。”

“若他真要破局,那我们便看他如何破。”

“若他……真是那一步已定之人,我们清流,便也该守得住阵脚。”

“你还信他?”魏瑞挑眉。

“事到如今,不信又能如何?”许居正轻声道,“他不是瞎赌,他若真想走这一步,必有他想用之人。”

“更何况,新党之缺就算不能全补,我们也能补上一部分,壮士断腕罢了!”

“只是我心中担忧的,不是他选谁,而是——这个人,够不够服众。”

“能不能,镇得住这份赌命的怒火。能不能,对的住这三荐三拒!”

……

这时,太和殿中的气氛愈发沉重。

王擎重仍立于殿前,低头不语,袖中笏板却缓缓滑动,似在无声地倒计时。

他在等。

等那少年皇帝动怒,等他说出一名“自定”之人,等自己可以再次将他拦下,彻底逼出最后一步。

可他没想到的是,清流并未落荒,也未随之躁动。

他们在等。

等那个自信斩断三荐、无视逼宫的天子,到底有无真正的后招。

萧宁这边,却依旧云淡风轻。

他眼神缓缓收回,沉沉气息中,少年帝王的目光缓缓移开。

他并未立刻回应王擎重的“荐举”,更未接着宣布心中所定之人。

反而微微一顿,唇角扬起一抹淡淡的弧度。

那笑意不深,似乎还带着些许随和与惋惜,可偏偏就这一点不加掩饰的“轻”,却叫人心头一紧。

众臣心神陡然绷紧,却不知究竟要发生什么。

忽听萧宁缓缓开口,语调温和得几乎让人以为他已放下方才的暗流:

“方才,王卿提到了诸多朝臣,身体抱恙!既然如此,朕倒是想要聊一聊这个问题!”

“朕以为,人这一生,最重要的,其实不过一事——体魄康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