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14章 人选!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第714章 人选!

作者:长工绝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3: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殿之上,群臣神态各异。

“又动一位?”王擎重心头骤紧。

他忍不住轻转身,压低声音与林志远耳语:“这可就不寻常了……”

林志远原本还沉浸在“中相竟非己任”的失落中,此时骤闻此语,浑身一震,额头微有冷汗冒出。

“陛下……这是……彻底要改鼎吗?”

不止新党,就连清流诸臣也愣神。

本以为中相已是终点,谁料陛下竟还要动大相之位。

这不是“制衡”那么简单了!

这简直就是——彻底洗牌!

原先的预设是,三相二新一旧或二旧一新,各方好歹维持朝堂均势。可如今,许居正罢、魏瑞上,便已是一记重锤。

再看边孟广为左相——清流中尚算刚正之辈。

而如今连大相之位都将变动,那意味着整个三相格局,陛下要重定!

“可……大相是谁?”

清流之中,霍纲和郭仪交换眼色,彼此眼中皆是深疑。

而更远些的朝班之末,沈道临与卢万川、司马瑾等资深旧臣则彻底面面相觑,竟一时间,谁都不知所措。

就连魏瑞——也在一瞬间眉头微动,望向萧宁的背影,心头浮起淡淡涟漪:

“他还要动大相?”

“这少帝……到底要做什么?”

更衣冠未整之人、刚刚从“魏瑞当中相”的巨大反转中缓过神来,此时此刻,又一次陷入了更深层的迷惘。

王擎重瞳孔一缩,喃喃道:“这不是制衡……他根本不打算制衡。”

“他,是要改鼎。”

他忽地明白过来,这位年轻的天子,自一开始便不打算和新党、清流任何一方妥协。

他的“平衡”,不是左右权重的“权术”,而是彻底重塑格局的“破旧立新”。

他不是骑墙者。

他是下场的执棋者!

……

林志远张了张口,却终究没发出声音。

他的脸色彻底苍白,不知该是恼怒、迷惘、还是恐惧。

就在刚刚,他们还在讥笑清流“覆舟在即”。

谁曾想,转眼之间,那根船桨已砸在了自己头上。

而此时此刻的萧宁,仍立于御阶之上。

他神色淡然,声音平稳,缓缓续道:

“大相为朝纲之首,不主实政,然其人,必须具备清德高节。”

“朕以为,此位更应昭示一国纲纪、社稷柱石之所在。”

“——若不能服众,则位而无德,形而无神。”

一句话说得极慢,却字字含锋,句句砸心。

殿中鸦雀无声。

众臣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于这位年轻的君主身上——

他们试图从他平静的面容中,看出他下一步的棋意。

却毫无所获。

就像此前魏瑞受命中相之时一样——无人能料。

他像是掌握着一张所有人都未曾看清的局图,一步步翻开、落子,将整个朝局彻底反转。

此刻,满朝文武,只觉眼前的少年天子,已不再是数月前那个稚气未褪的昌南王,而是一个真正执掌大权、胸中有谋、手握利器的帝王!

……

金光穿殿,映照在他清俊平和的面容上。

此时的萧宁,未怒、不笑、不言兵、不动杀。

却让所有人,第一次——

真正感到了一国之君的“不可测”。

而“大相之变”,正是这场风暴的——最后一道金戈利剑。

它已在空中盘旋。

而下一刻,便将落下。

这一刻,所有人,神色不再是单纯的震惊与错愕。

而是——前所未有的战栗与期待。

太和殿内,朝风微动,珠帘轻晃,殿门敞开,映入初升晨光。

方才陛下口中“将动大相”一语,犹如雷霆横扫,震得百官心弦紧绷。无论是清流还是新党,一时之间,竟皆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这殿堂之上气氛几乎凝成实质时,萧宁却缓缓开口了,语调平和,气度从容:

“诸位不必忧虑。”

他目光轻扫殿中众臣,停驻在郭仪身上时,语气微顿,却无比郑重。

“朕此番更动大相之位,并非因郭大人不称其职。”

“相反,郭大人三朝辅政,德望俱全,朕心甚服。”

“只是……”

说到此处,他轻轻点头,似是表达一种敬意,又似暗藏一分怅然。

“朕知郭伯父自多年前的旧伤在身,此番年岁已高,体中积劳,前月还有医者进言,若再操心国政,恐伤其本元。”

“郭伯父为国操劳半生,实该歇息,安心养身,不必再负朝堂之重。”

此言一出,殿中肃静片刻之后,终于有了变化。

清流之中,那原本焦灼难安的气息,似在一瞬间缓缓消解。

原本眉头紧锁的霍纲轻轻舒了口气,边孟广一双沉眸中亦多了几分释然,连许居正都目光动了动,轻轻颔首,像是对陛下这番说辞,勉强能够接受。

“原来如此……”有人低语。

“也对,郭大人这些年确实劳心过甚。”另一人轻叹。

“若真是如此,倒也不算贬斥,而是恩退。”清流中一位年长吏部侍郎点头。

清流众人彼此交换目光,神情不再如之前那般悲切,反而隐隐生出一股复杂之感。

那种复杂,不是对郭仪的卸任难以接受,而是一种介于敬意与唏嘘之间的——理解。

可就在清流逐渐回稳的同时,另一侧的新党阵营,却因这句话再次激起涟漪。

王擎重本就站在林志远不远处,此刻却突然眉心一动,像是心头有什么念头电闪而过。

他下意识看了看前方案列中三相位置——

左相:边孟广,清流出身,且刚刚升任。

中相:魏瑞,虽不列三党,但出身清誉,且与清流相交颇深。

右相:霍纲,三朝元老,清流代言人。

这三人,毫无疑问,皆不属新党之列。

王擎重的手指轻轻摩挲袖口,心头倏然翻起一阵波澜:

“三相皆清……若大相亦是清流,那这天下,就真成了清流之天下了。”

他转念一想,这种布局——任何皇帝都不会容许。

即便这位少年天子再年轻,也断无可能将枢机四相全部交给一派之人。

那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相之位,新党可图!

这个念头骤然冒出,王擎重原本隐约惴惴不安的心,顿时一震。

他迅速捕捉这个逻辑,暗道:“若他真想制衡,那便必然不会再用清流。”

“而我新党之中,论资历、声望、参与政务之深,又有几人?”

他视线一转,看向林志远,眸中逐渐浮现出一道幽光。

“左相边孟广,兵部出身。”

“中相魏瑞,西都来人。”

“若大相要用一位京中大员、熟悉朝局,又能统百官之人——林志远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

王擎重越想越觉得可能,他不动声色地靠近了半步,低声开口,语调极轻,几不可闻:

“林兄。”

林志远尚沉浸在魏瑞夺位的震惊与自责之中,骤闻其声,愣了一瞬,侧目望来。

王擎重微微点头,附耳低语:

“你可曾想过,大相之位,极有可能落你之上。”

“陛下此番若是真欲平衡各方,三相皆清流之下,大相……你我之间,唯你可胜任。”

林志远一震,目中一瞬间光芒乍现!

他猛地想起先前所有朝变的细节,从左相之名的出人意料,到中相之位的举世皆惊……

再联想到陛下对郭仪退位的那番“体恤之言”——温和中却毫无回转余地。

“这是……一种铺垫。”

“是要给大相之位,腾个正当且不会遭疑的理由!”

林志远心头狂跳,眼神一寸寸亮起来!

他突然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失落、错愕、愤懑与质疑,此刻全都化作了一种……临门一脚的“过渡”!

对!

若非先让他失落至谷底,他怎能体会到此刻这份高升之机的震撼!

大相之位……

那可是统百官、御枢要之职。

若是封他为大相,那么……哪怕失了中相,左相不再,整个朝局重心依旧会落入他新党之手!

林志远不禁吞了口唾沫,掌心已微微出汗。

“王兄……”

他低声开口,声音竟微微颤抖,“你是……真这么想的?”

王擎重点头,眼中闪着坚定的光:

“你放心。”

“这位陛下,虽喜出奇制胜,可讲究平衡,是他自登基以来便有的秉性。”

“如今三相皆非新党,朝中怨声初起,若他不在此时扶你稳住局面……”

“那便是把我们一脉,彻底推至墙外了。”

“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不会那样做。”

林志远深吸一口气,胸膛起伏间,竟生出几分自信。

他抬眼望向高坐龙椅之上的天子,心中飞速翻涌。

“是了。”

“是要制衡!”

“是要安抚!”

“所以才放弃中相——换来更高的大相之位!”

这一刻,林志远眼底重新燃起希望。

他不再愤懑,不再惊疑,而是微微挺起脊背,衣冠整束,心境肃然。

他开始默默筹算,若得大相之任,如何重新布局……

如何将魏瑞边孟广之辈纳入掌控……

甚至如何……

在天子身边,亲掌大权!

好的,请稍等片刻,我将为你撰写这段2000字以上的剧情内容,描写如下:

太和殿内,朝阳初升,晨光透过珠帘洒落一地金辉,仿佛也无法化解这殿中积蓄许久的沉凝。

就在新党那一边悄然激荡着“或可夺回大相”的猜测与期望时,清流一侧的氛围却迥然不同。

——他们沉默着,沉得像即将沉入湖底的一叶扁舟。

许居正站在原地不动,老迈的身姿仿佛在瞬息之间更加佝偻了几分。他的眼神望向殿中高坐于龙榻之上的少年天子,目光深沉而复杂,眉宇间那股宛如晨雾般的怅然久久未散。

“原来如此……”他低声呢喃了一句,嗓音仿佛枯枝断折。

他终于看懂了。

这一切,从头至尾,看似重用清流、打破预期、出其不意——可归根结底,终究还是帝王心术里的“制衡”二字。

边孟广上任左相,魏瑞封为中相,霍纲仍掌右相……这三人皆可归类为清流,或至少为非新党之属。

“可大相……”他低声道,像是在与自己说话,又仿佛是为身旁之人点破疑云,“便断然不可能仍落于清流。”

霍纲站在一旁,眉头一动,侧首望来,眼中已有几分警觉。

“许公此言何意?”

“你我三人同为旧派,若连大相都不留一席,岂非陛下真有心彻底排我清流之人?”

“你也信不过他了么?”

他语气中虽带一丝压抑,却不乏忧惧。

可许居正只是轻轻摇头。

“不是信不过。”

“正因为我信,他非昏君,非庸主。”

“所以我更明白……”

“他不可能,把整个中枢,尽数交予一派之人。”

“更不会——把枢机要位,四相并重,皆归清流。”

他声音虽低,却句句铿然,如暮鼓晨钟,震在清流诸人的心头。

这一刻,站在他身侧的边孟广、霍纲、礼部侍郎汤善言,乃至国子监祭酒李循之……诸多清流旧臣,纷纷抬头,目光交汇间,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恍然。

——是啊。

三相皆清,大相怎还会是清?

“这不是他仁德的问题。”边孟广低声开口,语气也沉静了几分。

“而是……帝王本能的制衡之术。”

许居正缓缓点头。

“史书中明君多矣,有道而不失权者,屈指可数。”

“更何况,今上年纪尚轻,阅事未深。”

“他的选择,不是出自疑人之心,也不是要打压我等。”

“而是理智的选择。”

“他知,我等清流三人已执三相,若再添一人为大相,那这朝堂——便不复平衡。”

“哪怕他信我们,他也不能这么做。”

“这是帝王术,而非私人情。”

此话一出,一众清流纷纷低眉。

这一刻,他们不再因魏瑞封相而欢欣,也不再期待什么“新政将倾,旧士归位”的局面。

他们终于看清,哪怕少年天子有胆识、有远见,最终仍需站在天子的高度来布局朝局。

而这“布局”二字的代价,便是——无法偏重。

哪怕这一偏,是对贤臣。

哪怕这一偏,是对知己。

边孟广长叹一声,眉头紧锁:

“若如此,许老……那这大相,便只得落于新党?”

霍纲眉头微皱,低声喃喃:

“可这与魏瑞之事……又似有矛盾。”

“若真要制衡,魏瑞这等烈骨之人,按理说他不该启用。”

许居正微微一笑,神情愈发沉静:

“那是他自持有余,权衡之间,取其三轻一重。”

“魏瑞固烈,边孟广尚称峻直,霍纲老成持重。”

“三人之中,唯独魏瑞最难驾驭。”

“可他仍选了魏瑞……说明他不是胆小畏直之主。”

“但既然他有胆任魏瑞为相,那他更不会胆大到,把大相也留在我等之手。”

“那就不是用人,是自缚。”

“他不会做的。”

清流群臣一语不发,气氛肃然。

他们终于明白了,天子从未真正将他们放在对立面,也未全然将新党视作执政主线。

这一切,都在他的平衡术中,是一场早已编织好的棋局。

只是这局之中,他们并非执子者,而是——棋。

边孟广低声开口:

“许老,既然如此,大相之位,我等是否该避嫌?”

“以免被人借题发挥?”

许居正抬头看他,沉声道:

“不必。”

“天子若真有意启用你我,避也无益。”

“天子若无意,那避也无用。”

“但——”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出一抹冷意:

“若他真要用新党执大相。”

“那我等,也该各自为谋。”

霍纲一愣,低声问:

“为谋?”

“是退守?”

许居正缓缓摇头,眼中已有了另一番锐利之色。

“不。”

“是布防。”

“既然新党已获大相之位,朝堂大局将再起波澜。”

“而魏瑞……虽为我等中人,却性情孤直,不易合谋。”

“若他孤立于朝堂之中,便成孤臣之相。”

“孤臣不成势,徒增内耗。”

“我们要做的,是守魏瑞。”

“守住这道他赐予我们的屏障。”

“也是——守住最后的清流之心。”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可旋即,他们便看懂了许居正眼中的坚定。

他们知道,他虽退相,却未失心志。

他虽辞位,却仍为清流主心。

而如今,正是清流转守为攻、转退为谋的关键时刻。

他们不能再争,不能再请。

他们要做的,是看得清、站得稳、守得住。

守住这个朝堂最后的底线。

许久,霍纲默默低头,拱手一礼:

“明白了。”

边孟广亦神色肃然:“我也明白了。”

紧接着,其他清流之人,也纷纷点头。

殿中虽静,可这一边,却已有众心归拢之势。

这不是欢喜,也不是欣慰,而是一种清醒的“知命”——

知分寸,知局势,知朝纲之变。

朝堂之中,他们不必再争夺大相之位。

那已不属于他们。

但——魏瑞还在,他们还在,清流之魂还在。

片刻后。

萧宁终于缓步而出,脚步不急不缓,神情清朗如昔,却令无数人心头骤紧。

“诸卿。”

他目光微抬,扫视殿中。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仿佛朝风拂过长阶,令每一个站在丹墀之上的臣子心头都泛起波澜。

“有关于大相之任,朕昨夜已审章定议。”

“此刻,既三相已明,便当补足其位。”

“今日,在此宣布——大相之选。”

殿中众臣,齐刷刷地抬起头。

清流一侧,许居正、霍纲、边孟广等人皆神色肃然。

他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若此人不是新党,则是萧宁违逆制衡之道,等于将整个朝局再度掀翻;可若真是新党,那便须得另起章法,固守现局,以保魏瑞不孤。

一念之间,无数思量,皆沉在他们那沉稳目光之下。

许居正微阖双目,仿佛一位即将听审的老臣,将一切交予天命。

新党一侧,王擎重、林志远等人,则俱是眼中燃起几分灼热。

“终于来了。”

王擎重眼底闪烁着一抹几不可察的光:“到了定夺之时。”

林志远整了整朝服,下意识挺直了背脊,抿了抿干燥的唇角,一双眼牢牢望着萧宁手中的那张奏疏。

他心中有九成笃定——这一次,便是自己的机会。

三相中,左相边孟广,清流。

右相霍纲,旧臣。

中相魏瑞,孤峻之才。

若大相再给清流,那便等于自缚手脚。

而在新党之中,论声望,王擎重年长位高,适合压阵;而论朝中布局、施政谋划,能挑此重任者,唯他林志远。

且,自己在朝野推行新法最力,深得士子与京党青睐,哪怕从名望与话语权而言,也有望一举接掌大权。

他紧紧盯着萧宁的手,看着那少帝缓缓将手中奏疏递予身侧小太监。

“郑福。”萧宁淡淡一声。

“传朕旨意——念。”

那名名为郑福的内监乃是御前得用之人,此刻闻言接过卷轴,低头疾行数步,将那份诏卷小心展卷于金阶之上。

阳光洒在金纸之上,微微反光,晃得许多人眼前一花。

众臣只觉呼吸一紧,连心跳都似被牵住。

林志远手指一抖,不自觉地拽紧了袖口,眸中满是灼热与紧张。

身侧王擎重低声一句:“稳住,莫显形色。”

“此一位落你身上,势必再无他争。”

林志远深吸一口气,将喉咙那口灼烧的焦躁压下,勉强点头。

“微臣明白。”

另一侧,清流众人也齐齐目注。

“究竟是谁……”霍纲轻声喃喃。

“若真是林志远,那便是……”汤善言低声呢喃,话未说完,已咽了回去。

“那便是……制衡彻底。”

李循之嘴唇抿得发白,边孟广虽心神未乱,却也将手心暗藏袖中,指节泛白。

这一刻,大殿内的每一道目光,都盯着那一张未展的奏章。

魏瑞站在最末位。

他已老迈,脸上的风霜如刻刀刀痕,可此刻,他站得笔直,目光平和。

没有紧张,没有期待,也没有欢喜。

他只觉得荒诞——

这位少年天子,明知朝局风波再起,明知三相已成清流,竟还要动大相之位?

他这一步,走得实在危险。

“难不成,他真要将朝局尽数倾向于旧党?”

“不,若真如此,那位林尚书……便该上位了。”

“可若他再用清流……”

魏瑞皱眉。

“这孩子……到底要做什么?”

他眼神复杂,脑中无数念头交错翻转。

可就在此时——

“嗡——”

一阵微不可闻的风声从殿门外拂入,卷起那道薄如蝉翼的帛书一角。

郑福已跪下,展开金卷,手指抚平。

全殿屏息。

那张上书的奏章,如今摊在所有人的眼前。

可名字,尚未被读出。

众臣的心,如此贴近答案,近在咫尺,却又如隔鸿沟。

林志远看着那卷帛纸,心跳得仿佛撞钟一般,整个人紧张得几乎无法站稳。

清流一侧,却悄然叹息。

无言,却默契。

那是一种“已知结局”的平静——只是等着听那道击掌落子的声响。

王擎重则低头闭目,似是静候荣光加身。

萧宁站在台上,神色不变,依旧平静,仿佛众人心中翻涌的波澜,从未在他眼底掀起丝毫涟漪。

他背负双手,淡声道:“开始吧。”

郑福应声。

声音尚未出口。

众臣屏住了最后一口气。

那一刻,整个太和殿仿佛也随之定格。

仿佛下一句,便是重铸格局的铁令,便是那道重若千钧的名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