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13章 大相之位!

大殿之上。

林志远像是被抽去了筋骨,整个人呆在原地,耳边尽是轰鸣。

他目光慌乱地望向王擎重,却发现对方只是轻轻闭了闭眼,没有回应。

新党阵营原本已经欣喜若狂、准备等着林志远步入中枢高位,如今却是一片哑然,几乎所有人都仿佛被当场钉在原地,不知如何应对。

连呼吸都沉重了几分。

而另一边,原本早已心灰意冷的清流诸臣,此刻则在沉默之中,缓缓抬头。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霍纲。

他眼睛猛然一亮,像是在沉冰中突见阳春。

他望着魏瑞的背影,嘴角轻轻颤抖,险些未能自持地鼓掌出声。

许居正微震之后,也终于缓缓直起了背脊。

他看着萧宁,目光中带着迟疑,也带着一丝从未有过的复杂与震动。

原本,他已然认定这位少年帝王终究还是被现实所困、为新党所裹挟。

可如今,陛下竟在这一步上,做出了整个朝堂最不可能、也最震撼的决定。

魏瑞上位,不仅是对新党的打脸,更是将权力拱手交予一个“不可控”的老臣!

这个决定,非但不是“安稳之选”,反而是“险中求破”的大险!

这不是制衡,也不是妥协。

这是……断腕。

这是翻盘!

这是放弃对林志远的最后一丝信任,以震世之举,拨乱反正!

“这……”霍纲喃喃,声音有些颤,“这不是制衡……这是真要用清流?”

边孟广也怔怔地看着龙椅之上那道身影,神色说不出是感动还是疑惑:“他……他早就安排好了?”

“可他明明这几月来,一直顺着新党……”郭仪也忍不住轻声道。

“莫非,他一开始……就没有信过他们?”

清流阵营一片震撼。

就在此时,太和殿钟声响起。

这是报时的钟磐之声。

金銮道外云气翻涌,殿中百官于震惊中尚未缓过神来,便听皇位上的萧宁道:

“今日所要商议之事还有很多,早朝暂歇半个时辰,半炷香后,复议要政。”

此言一出,宦官即刻高声唱传:“陛下旨意——早朝暂歇!”

殿门敞开,朝臣鱼贯而出,散聚于太和殿侧的各处凉廊、偏殿、丹阶之侧。

众人三两成群,或聚或立,却无一人谈笑。

自魏瑞之名落下后,整个朝堂便仿佛被一记霹雳劈得人心俱静,惊疑难平。

这一刻,朝堂之上,风未起而云先乱。

……

太和殿西侧凉廊下。

新党诸人聚于一处,王擎重负手而立,眉头紧锁;林志远则满面阴沉,面上已不复清晨的意气风发。

“怎么可能……”他低声咬牙,语带颤音,“魏瑞?他凭什么?”

王擎重未语,良久才低声道:“冷静些,林大人。再慌也无益。”

“不是我慌!”林志远低声斥道,目中满是难以置信,“是这局……怎么会变成这样?”

“魏瑞那人,三朝不敢用,如今却成了中相?这简直……”

他一时语塞,喉头翻涌,说不出话来。

“你莫要忘了,”王擎重目光深沉,“魏瑞进殿之前,陛下从未提及中相之位。”

“也就是说——”他顿了顿,目光灼灼,“这,是临时起意。”

林志远猛然抬头:“你的意思是……”

“陛下昨日未定中相人选,今早因魏瑞闯殿之举,临时变卦。”

王擎重沉声道,“魏瑞之名,若非亲见其人上殿,恐怕连你我都不曾提起,更遑论陛下。”

林志远眉头紧蹙:“可那少年天子……他怎敢用魏瑞?”

“陛下不见得知道魏瑞之底。”王擎重缓缓摇头,“他年轻,阅政不深,许是被魏瑞一番直言打动,才起了用意。”

“你回想一事。”他顿了顿,沉声道:

“今早魏瑞进殿时,陛下神情并无愠色,反而颇为从容——那不是一位早有防备之君的反应,而是……一位新近起意,想借机驭人的帝王。”

林志远闻言,渐渐冷静了几分。

“你的意思是,这不过是一次震慑?”

“未必不是。”王擎重看向远处静立的丹墀之上,语声淡淡:“魏瑞是老臣,是剑,是天子此时用来平衡新旧的杀招。”

“可剑挥过之后呢?”

“我等仍在。”

……

而此时,另一侧丹阶廊下,清流诸人亦自围而议。

许居正沉默未语,站于廊柱之后,独自看向半空云层,眉眼深沉。

霍纲与郭仪、边孟广则聚在一处,低声商议。

“诸位,”郭仪轻声道,“你们觉得……这位陛下,是早有安排,还是临时起意?”

“我不信他早知魏瑞。”霍纲摇头,“他识魏瑞的可能……实在太小。”

“别说陛下阅政未久,朝中事务才接不过几月。”他顿了顿,“便是我们这些老臣,也常常忘了西都还有魏笔架这么一位。”

边孟广点头:“不错。魏瑞一向不肯向人低头,三朝都不用他,也就我等偶有书信往来。陛下怎会知他底细?”

“而且,”郭仪思索片刻,“若他早有此人,何必让我们在朝堂上苦撑到今日?何必眼睁睁看新党几乎全胜?”

三人相顾无言,皆是叹息。

“多半是……早朝魏瑞闯殿,陛下心有所动,便顺势而为。”

霍纲望向廊外松影婆娑的庭园,低声喃喃:“只是,他的‘顺势’,也顺得太大胆了。”

“敢用魏瑞……这可不是寻常天子的胆魄。”

边孟广却低声道:“可也可能,是年少无知。”

“魏瑞何许人也?满肚子火药,连先帝都不敢用!”他压低声音,“陛下要真以为,这老头子会听话,那可就太天真了。”

郭仪眉头微皱,却终究未言。

……

与此同时,太和殿外的丹墀之上,魏瑞独自伫立,负手凝望宫门方向。

他并未参与清流、新党的聚议,只独自站立于晨风中,身躯挺直如松。

他仍未能缓过神来。

中相……

他本以为自己此来,必死无疑,哪知——

“陛下,竟真的用了我……”

他喃喃自语,目中波澜起伏。

脑海中闪过的是陛下方才那平静无澜的眼眸,是他说“功过相抵”时那份镇定,更是那句——“中相一职,朕以魏瑞继之。”

他这一生,早已习惯了被冷落,被放逐,被视作“太过刚直,不堪大用”之人。

可今日,一个少年天子,竟在群臣瞠目之下,拣起了这把三朝无人敢用的钝刀。

魏瑞此刻心中再无怒火,只有沉思。

“也许……是朕心血来潮。”

“可若真是那样……”他抬头望天,“那也是我魏瑞,命该有此一搏。”

“若能死在这相位上,未尝不是……一个完满。”

……

半炷香时光悄然而逝。

宫钟再次响起,金声玉振。

一众朝臣重新归列太和殿中,彼此间神色各异。

太和殿外,金钟犹在余鸣,正午尚未至,春日朝阳却早已穿过重檐,照亮大殿朱瓦金梁。

黄门内侍依令将一份折卷自御阶上捧下,传至群臣之中。

“陛下御批在此,命诸位详阅,有无纰漏。”

内侍话音未落,便有新党官员迅速上前,将那份奏疏接过,展开阅览。

随着那熟悉的黑朱两色批注显现,殿中气氛顿时如凝滞了风雪,众人只觉心头震颤。

那赫然是一份三日前呈上之疏,正是新党诸臣联名所奏,请求罢免许居正、调整三相人选。

而在最末批注之处,朱笔一行字,笔力遒劲、落笔沉稳,却在一瞬间惊醒众人:

“许居正另有他为,拟换之,换魏瑞;边孟广秉性执正,可任左相。”

“此疏之议,留存档牍,朕思量已决,明日宣之。”

——御批落款之日:六月初四。

“六月初四?昨日?”林志远几乎是下意识低语,面色瞬间煞白如纸。

他猛地将手中的折子翻转,重新确认落款,又看了那几行字三遍,仍觉难以置信。他心中嗡鸣,仿佛天雷滚过,只觉一股寒气直透脊背。

昨日?!

换言之,陛下今日早朝所定之“中相魏瑞”,并非魏瑞进殿死谏、打动龙心的临时应对,而是——

陛下早就决定了!

新党之中,王擎重亦迅速翻看那御批,他神色亦为之一变,沉吟片刻,却比林志远反应得更快些。许久,他轻声道:

“昨日之批……”他缓缓吐气,眼中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凝重,“是我们——看错了。”

他望着林志远,语气如刀锋破空:“你记得昨日朝堂,我们奏章呈入之后,陛下未有言语,却未曾退堂。”

“那一刻,他已决断,只是不言。”

“魏瑞……不是他一时被打动,而是……他本就在盘中。”

林志远喃喃低语:“可……陛下怎会知道魏瑞?他……他怎可能会想到用魏瑞?”

他仿佛在自语,又仿佛在质问苍天。

要知道,魏瑞是远在西都的老臣,虽有清誉,但早年因直谏之名而被列为“难用之人”。三朝未重用,此人久居西都,几近被遗忘于权力之外。

可现在——

“一个刚执政不过半载的年轻天子……”林志远眼神涣散,“他竟然……知道魏瑞,还敢用魏瑞?”

“还……早在昨日,就写了御批?”

王擎重看着他,声音低沉如钟:“不是他敢,是他早就决定。”

“这一局,我们以为他被裹挟,实则……是我们,被他一剑引入深渊。”

他闭目半晌,再睁眼时,瞳光锐利如冰:“我们,低估了他。”

林志远愣立当场,片刻后颓然低头,犹如溃堤之堤石,被真相砸得粉碎。

……

而另一边,清流阵营中也陷入了难言的寂静。

霍纲手持那道御批,眉头紧蹙,眸光深沉。他从未想过,这位年轻帝王,竟能在新党如此汹汹攻势中,早已做出自己的裁断。

“昨日便批……”他喃喃重复,仿佛怕自己看错了字。

“怎么可能……”郭仪亦是低语,他先前虽已有所感动,可听闻这御批落款,却依然震惊得无以复加。

许居正站在最末,他神情肃穆,仿佛一块沉石杵在原地。

他缓缓开口,声音轻到几不可闻:“昨日……也就是说,在魏瑞进殿之前,陛下早已——”

“打算用他。”

这一句话说完,他微微抬头,望向御阶上那位静坐龙椅之上的少年天子。

只见萧宁神情依旧平淡,正慢慢抚正御袍,指尖未有丝毫动摇。

——他并未在意群臣之震惊,也未看新旧两派的表情。

他只是平静地坐在那里,宛如九天之上,早知风雷几何。

许久,许居正的唇边忽地泛起一抹难以言喻的神情。

是敬佩,是震撼,是一丝丝微不可察的欣慰。

他缓缓低下头,轻声道:“是我……小看他了。”

一旁的郭仪亦长出一口气,目光之中,已有动容:“他……并非无知少年。”

“他……比我们谁都看得清。”

清流众人纷纷从震惊中回神,一个个眼神复杂至极。

从震惊,到惊喜,再到敬畏。

他们原以为,魏瑞的任命,是天子被情绪裹挟之举,是临时感动之决定。

可如今他们才明白——

那是一个筹谋已久的判断,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落子。

魏瑞,不是意外。

是刀,是剑,是雷霆一击!

……

在殿中两方沉默之间,魏瑞也看到了那道御批。

他站在百官之中,犹如一座孤峰,但此刻却感到脚下似有微风扶持。

他低头望着那朱批上落款的日子,望着那工整却不失锋意的笔迹,一瞬间,竟如雷击心神。

“昨日……”他喃喃低语。

“昨日……便写下了么?”

“那就是说——”

“并非我进殿之语动了他心。”

“而是他……早已为我,留出一席之位?”

魏瑞只觉胸腔间一阵闷响,一如深夜听到战鼓突鸣。

他生平第一次,在朝堂之上感到了一种名为“动容”的情绪。

他不是不知自己是什么人。

他是魏瑞,是三朝老臣,是“魏笔架”,是“太直之臣”,是“不便之才”。

他在朝堂中活了一辈子,却从未真正“登堂”。

可今日,少年天子,给了他一个最不可能的位置——中相!

并且,不是感情之举,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命定落子。

“他……早就算好了。”

“他早就……要用我了。”

魏瑞望着那道批书,忽觉眼角有些发涩。

他本以为,自己只是这朝堂最后一张古纸,终会被焚尽归尘。

可如今——

那位少年,却把他重新铺在了案上,立于朝心。

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心中一念悄然成形。

“若这世上,还有君王信我。”

“那我魏瑞——便绝不负他。”

太和殿内,朝钟尚未停歇的回音尚在空中荡漾,回响在这金碧辉煌的高殿之内,如同沉钟擂心,沉沉压住了每一位朝臣的心头。

就在群臣仍沉浸于魏瑞中相一职所带来的惊雷之中,立于御阶之上的萧宁却已缓步而起,拂了拂袖角,俯视大殿,声音清朗,带着一如既往的淡漠和清冷:

“朝议继续。”

他微顿,目光扫过满堂群臣,道:“三相之任,已定其二。接下来——”

“再议一职。”

众臣不由得精神再绷,前排黄门内侍已然高呼:“肃静——”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萧宁缓缓吐出四字,声音平稳、却字字带重:

“大相之位。”

这一刻,殿中诸臣齐齐变色。

不仅新党群臣震惊不已,便是清流之中,一些老臣也面面相觑,一时怔然失语。

“大相?”有人忍不住低声呢喃。

大相一职,乃三公之首,虽位列宰辅之上,却不涉具体政务。

自太祖开国以来,大相为国之元老象征,常由三朝重臣、道德高望之士出任,职责虽少,却尊重极重。

更多时候,大相是皇帝治国方略中“以德镇纲”的一环。

可今日,竟连大相一职,也要——更动?

大相之位!

那可是仅次于三公三卿之上的一柄权柄之首,领司百官、综核庶政,若说三相乃柱国栋梁,那大相便是这栋梁之上的桁桷,是整个朝政的定盘星!

可现在,陛下竟也说,要动大相?

一时间,无论新党还是清流,心头皆是掀起惊涛骇浪。

清流这边反应最为强烈,甚至比中相之变时还要更加剧烈!

霍纲眉头猛地一皱,下意识回头看向身侧的郭仪。

只见那位素来端凝稳重、威仪自持的老臣,此刻整个人却仿佛僵在了原地,面上虽还维持着沉静,可眼中神色却难掩震惊与……一抹茫然。

郭仪。

现任大相。

西北出身,三朝元老,履历清正,为人沉毅,素来不与人争权夺利,在众清流眼中,是可与许居正、霍纲并肩齐名的中枢砥柱。

可此刻,竟也要动他?

“怎么会……”边孟广低声喃喃,神色间满是不解。

霍纲却已快步趋前一步,拱手而出,低声道:“陛下,大相乃朝纲根骨,动之非同小可,不知……陛下所言‘更动’,是欲罢免,还是另有所用?”

他话语尽量平和,却掩不住语气中那一丝试探与不安。

而在他身后,许居正神色依旧沉静,只是眼底那微不可查的暗色,也随着“动大相”三字浮现。

郭仪,他太熟了。

此人素来以守中为道,从不逾矩。

今日早朝虽已动三相,却未闻他有任何反驳或言语,依旧是沉稳如山,一言不发,安坐在百官之中。

若要动他,理由何在?

许居正微微皱眉。

“陛下……”霍纲再开口,欲言又止,眼中终是带出一丝焦急。

“郭大相,素来忠直,三朝以来,掌枢一任未曾越权,亦无党争之行,老臣斗胆,请陛下三思。”

言罢,他退回队中。

可这句话,却像是一道闷雷,顿时在清流中掀起低声嗡嗡的议论之声。

“为何要动郭大人?”

“他素来清誉无暇,与党争不涉,莫非也被归为‘旧人’了?”

“许中相刚去,若连郭大人也被罢,朝纲还剩几人是清流出身?”

清流阵营中,一股难以言说的压抑情绪再度卷起,甚至一部分人脸上已经浮现出前所未有的悲色。

他们原本已因魏瑞之任而重新燃起的微弱希望,如今又一次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相之动”打得支离破碎。

“连郭大人也要动……”

“那这清流,还剩什么?”

人群之中,一道颤声响起。

那是最年轻的翰林言官之一,面色煞白,手掌在袖中紧握成拳,却止不住地发颤。

而此刻,站在最前排的郭仪,终是动了。

他向前一步,拱手低头,沉声道:

“陛下若觉老臣不称大用,自当听旨退位。”

“臣无所求,亦无所怨。”

他话语平稳,一如既往地沉着冷静,甚至毫无情绪起伏。

可朝中所有人都听得出,这份“平静”之下,是一种老臣将死、万念俱灰的无力与落寞。

哪怕他未曾被罢,只是听闻陛下要“动大相”这三字,他便已准备退位。

他不争,他不语。

甚至连一句为自己辩驳的话都未说。

只是一躬到底,以一颗无怨之心,准备从庙堂之上,悄然谢幕。

而站在旁侧的边孟广、霍纲等人,则皆是眉头紧皱,眼中愤懑之意再难压抑。

“此举……太过了!”

“动三相,已是大事,若再动郭大相,那岂不是要将整个中枢一网打尽?”

“难不成,陛下真的以为清流之臣,全皆不堪大用?”

边孟广一拳紧握,指节发白。

他此刻刚刚升任左相,尚未来得及喜悦,便被眼前这一幕浇了个透心凉。

若今日连郭仪都要下位,那这左相之职,于他而言,又有何意义?

霍纲则神色肃然,一双老眼死死盯着萧宁。

他曾相信过这个年轻人,也为其出力不少,可此时此刻,他却只觉,自己的信任似乎……要崩塌了。

“太狠了。”他低声道。

“太绝了。”

另外一边。

大相之位要有改动之言一出,王擎重眉心骤然紧锁。

他是大尧新党之主、政务之中枢,怎会不明白这句“再议大相”,意味着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