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07章 陛下“回来了”!

许府。

内堂灯火通明。

许居正仍穿着昨日退朝时的朝服,神色平静,端坐在书案之后,手边摊着的不是折子,不是弹章,而是一卷太祖年间的旧律遗篇。

霍纲与边孟广分坐左右。

三人自夜中以来,再未言语。

直到天边透出一线青光,边孟广终于忍不住,声音低哑:

“老许,他若今日罢你,你如何应对?”

许居正缓缓抬起眼皮,淡淡道:

“若他真罢我,我便自行退下。”

“朝廷可有缺臣,不能无君。”

“只愿他明白——这一朝,如今还撑得住,是因还有人不肯走。”

霍纲望着他,忽道:“你真甘心?”

许居正沉默片刻,忽而轻笑:“不甘心又如何?”

“我年老,不是为了再争什么。只求——他不是我们看错了。”

“若今日,他还不动……”

“那大尧,便要彻底换姓了。”

郭府。

郭仪一夜未歇,倚在书榻前,看着案上那封尚未封口的奏章。

他没有动笔。

因为这封章,若真写出去,便是与君决裂。

“老卫,老王……”他喃喃念出两个早已故去的旧人之名,眼中一片复杂。

他已老矣,力气与锐气都已耗尽。

可若今日——那人还不动。

他便要亲自,再搏一次。

“宁儿啊,你要是连他们都舍得弃……那我也不认你这皇侄了。”

东城青崖酒肆。

香山七子三人,仍在昨夜聚集的酒楼二楼。

元无忌靠着窗,王案游趴在几案之上酣睡未醒,长孙川坐在角落,神色清冷。

郭芷自凌晨便赶来,将昨夜皇后点头的消息告知他们。

可他们并未多说,只是一人一盏酒,饮尽沉默。

“他今日若还不出手……”王案游睡梦中喃喃一语。

“我便写书还乡,再不踏朝堂半步。”

长孙川未应,只望向窗外天色。

“他若是那样的人,我也认命。”

元无忌垂眸,将酒倒尽盏中,望着那清液泛起涟漪,淡淡开口:

“朝堂不需要我们,我们便走。”

“可只要他还有一点——不是那等人。”

“我还想……赌最后一把。”

临州军营。

庄奎立于营门前,身披铁甲,盯着晨光破雾而出的东方。

副将徐学忠昨夜未眠,也未再劝。

他明白,庄奎此刻虽如石像,可心中一寸未动的情绪,在等待一个答案。

他等的,不是封赏。

是那少年陛下,是否还记得他曾在战阵之上,与他并肩饮血、披雪而战。

那时他也笑,也怒,也会披破衣,将军粮分给冻饿兵卒。

那是军中弟兄们心中,唯一一个愿意将热炕让给士卒的“天子”。

“主帅,天要亮了。”徐学忠低声道。

庄奎没有回头,只淡淡开口:

“去备马。”

“我不管朝堂谁得势,若他还记得这天下有军有命,我便……还认这个朝廷。”

吏部尚书府。

王擎重和林志远皆未合眼。

林志远刚从夜中拟定的“人事再调草案”前离座,捧着热茶轻吹,眼中透着胜券在握的从容。

“今日他若还无动作,”林志远笑,“我们便可大做文章。”

“这朝堂,再无清流之患。”

王擎重却只是负手,望着窗外。

“他不动,未必是真的不知。”

“你记得当年他初登基前那一夜吗?”

“许居正都以为他只会点头——可次日,他当堂撤换两位刑部侍官,一封律改案震翻满堂。”

林志远皱眉:“你担心?”

王擎重微笑,低声一句:

“担心也无用。”

“若他今日动了,也得看他动到哪里。”

“若不动……那天下,便是我们的了。”

天色渐亮。

晨钟即将响起,宫门将开。

朝堂之争,千帆已至,万箭待发。

那道身影是否会如往日一般,从金銮御阶走下,冷眼看尽百官?

又或——

是一次反手翻局,雷霆震世?

谁也不知道。

谁也不敢提前落子。

只知,这清晨之下,风比昨日更沉,云比昨日更压。

而今之朝,一定不似寻常。

太和殿钟声将鸣——

大尧天下,将见分晓。

翌日清晨。

朝阳尚未完全升起,天边不过泛起一抹冷白,整个洛陵皇城却已悄然苏醒。

风,从东墙而来,掠过百尺宫檐、朱红石道,吹响了朝门悬挂的金铃。

那清脆却寒彻骨髓的铃声,拉开了这一日帷幕的序章。

今日,是改风月的最后一日。

而这一日,将会决定朝堂之上,谁人得势,谁人失位。

城中九街十坊,自天光微启,便已有无数身影悄然起身整衣。

东华门外,官轿接连自府邸而出,长街之上车辚马鸣,一道道文冠武甲的身影乘辇而来,向皇城方向缓缓聚集。

这一日,与寻常早朝不同。

几乎所有的中枢重臣,无一缺席。

每一人都知——今日之后,朝局大势,将尘埃落定。

清流派中。

许居正起得极早,披上朝服时,天尚未亮。

侍从上前替他整束衣襟,才刚束好玉佩,他却又缓缓抬手,自行将朝冠扣好。

镜中人老了许多,眉鬓染霜,可一身朝服披上,那股沉稳正气却仍不减半分。

他对镜静立片刻,才轻声道:

“走罢。”

屋外,霍纲已在等候。

见他出来,霍纲拱手低声一语:“今日……”

许居正只是淡淡一笑,道:“不言今日。只问本心。”

霍纲沉声点头,与他并肩而行。

边孟广紧随其后,满面凝色,眼中却有一抹难掩的怒意。

院中寒梅凛然,霜雪未消,一道三人并行的身影缓缓跨出府门,迎着晨风,踏上前往皇城的官道。

他们的步伐不快,却极为坚定。

街道两侧,百姓早起,有人见了几位老臣的身影,悄悄下跪磕头,目中敬重。

清流的威望,仍在人心。

可如今,却如风中残烛,能否留得住,只看今日。

新党这边。

王擎重府中早已灯火通明。

他身穿重金朝服,由亲信替他披上肩绶,整了整袖口,站在镜前自视片刻,面容沉静,却难掩眉眼间的意气风发。

“今日之后——”

他低声道:“便是我们新党,真正登堂之时。”

林志远亦早早而至,一身银青朝服新裁未久,神采焕然,目中藏着笑。

“昨夜几家郎中与郎署属官来拜,说要预先请个‘恭喜’。”他道。

王擎重笑了笑:“叫他们别急,等陛下落笔那一刻,再来请安也不迟。”

两人对视一眼,皆含默契。

府外车马已备,新党一众属员整齐列候,官轿二十余顶,皆向皇城而去。

道路旁的过路百姓,大多避让而退,不敢多看。

今日的新党,就像是一股大潮,已经汹涌卷来,谁人能挡?

与此同时,各部各司的文官武将,也纷纷踏上了进宫之路。

有人神色紧张,有人眉眼惶然,也有人强作镇定。

但更多的人——是沉默。

他们的心中早已有所倾向,却又不敢表露。

因为这场朝堂之争,已不仅仅是一次政见交锋,而是一次整肃洗牌。

站错了边,便是前程尽毁。

群臣云集之时,皇城之中,钟鼓齐鸣。

太和门缓缓开启,象征着帝国威仪的金銮之道展露在众人眼前。

铺地朱毯鲜亮如新,两侧宫灯尚未熄灭,宫人列队、黄门肃立,礼官站在御道前方,整肃朝列。

一名内侍高声宣告:

“诸卿整列,候驾!”

语声传出,宛如山雨欲来。

清流官员依序而入,许居正、霍纲、边孟广三人站于文班首位,身后不过十余位属官,皆神情冷峻,整束衣冠。

他们站得笔直,却像一堵残墙——老旧、沉重,风雨将至。

王擎重与林志远则立于对侧,神色从容。

新党官员如同打了鸡血,一张张年轻脸庞虽掩不住紧张,却更多的是期待与兴奋。

他们早已认定——今日之后,将是他们的时代。

太和殿前,宫人更衣,龙旗高扬,阳光自东侧斜照而来,给宫城添上了一层冷金的颜色。

群臣整冠束带,肃立两列。

左文右武,列位而立。

随着朝门大开,一阵冷风扑面,吹动衮服、掀起旌旆。

阳光照在每一个人脸上,却照不亮他们心中各异的念头。

清流中人,神色或倦或忧。

新党之人,面含笑意,目光熠熠。

而更多的中立者,望向那尚未开启的太和殿大门,眼中却只有一抹深深的期待——

今日的早朝,将是分水岭。

而那位坐在九重金阙之上的帝王……

他将会如何选择?

“鸣钟!”

殿前礼官高声一令,内侍举杖击钟。

清音三响,犹如沉雷滚过。

金銮大道上,朝风吹起,旌旗猎猎。

而那通往朝堂之门,已经缓缓开启。

晨光之下,太和殿前已列满文武百官,身披朝服者各自肃立,旌旗轻拂,风声未止。

就在金钟第三响之后不久,一道尖细而不失庄严的高呼声,自内殿之中传来,宛如暮鼓晨钟,瞬间令整座广场静若止水——

“——陛下驾到!!!”

语声尚未落,殿前数百朝臣已齐齐躬身伏地,声音震响:

“恭迎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门自内推开,一道玄衣金纹的年轻身影,在四名黄门内侍引导下,缓步自金阶而上,步入正位。

萧宁,身着玄黑朝冕,披金纹云龙大氅,面容冷峻而平静,未语先威。

他的目光自朝臣中扫过,未作片刻停留,便缓缓落座于龙椅之上,背后金光龙纹宛若层层波澜,映得他如山巅霜雪,冷冽肃杀。

“——早朝,启。”

三字既出,礼官高呼,群臣再拜,百官入位,文左武右,肃穆一堂。

太和殿内,一时之间鸦雀无声,唯有风吹殿宇,旗帛低鸣。

此刻——

正是改风月最后一朝。

正是定鼎江山之刻。

萧宁目光微垂,坐于九重金阶之上,不言不语,任那殿堂之间静若寒冰。

清流一侧,许居正、霍纲、边孟广三人面色肃然,整束衣冠,目视前方。

他们早已预感今日不平静。

而另一侧——

新党之中,气氛已然翻涌暗潮。

王擎重垂目半步,目光沉静,忽而手指轻轻一动。

身边林志远会意,俯身低声一句:

“时机已到。”

王擎重点头,缓缓上前。

就在朝堂尚未有奏章启奏之际,王擎重率先出班,躬身一礼,高声启奏:

“陛下!”

“今日之朝,乃改风月终章。”

“新政既启,诸多法令皆待裁定,官制人事更当厘清。臣斗胆启奏一事,望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众臣尽皆侧目。

新党中人面露异色,暗自整衣,有人手心已沁出薄汗,却又忍不住昂起头来。

王擎重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铿锵:

“臣所奏者,乃——相位空缺之议!”

萧宁眉头不动,只是淡淡一句:“讲。”

王擎重立于殿中,语气忽然转沉:

“陛下登基已满三载,改风新政卓然成效,朝纲逐渐归正,百官亦趋整肃。”

“然中相许大人,任职既久,虽有劳苦之功,却于新政之议常执保守之见,与今时国情多有龃龉。”

“近日更屡有阻挠新法之举,官吏交章不前,省部制衡失度,致令朝堂人事调配屡有滞碍。”

“臣斗胆请奏——陛下应审慎察察,衡其功过,裁断中相去留。”

此语一出,如雷震宫阙。

殿上众臣哗然不语,唯有新党官员目露欣喜,似早有准备。

清流一侧,许居正神色不动,只是眼底沉沉如海,未发一言。

霍纲目光一凛,边孟广几欲出言,却被身旁人微微拦住。

此刻——

林志远亦从容出列,紧随其后躬身启奏:

“陛下,臣附议王尚书之言。”

“许中相虽旧德在身,但于当今之世,不通时务,未能顺应国改之道。”

“臣等所推新法,皆为便民利国之制,然多被其阻于案前,久拖不议,实有损大尧之兴。”

“今朝局鼎新,法治需新,百官需振,臣请——罢许居正中相之位,择贤而用,以应新政之责!”

紧接着——

“臣附议!”

“臣亦请陛下慎断相位!”

“许大人守旧不通,执政日久,阻力甚多,非陛下新政所宜!”

殿内,新党属官纷纷出班,接连而出,声音如潮。

一时间,大半朝堂跪拜在殿中中央,朗声呼请罢相之令。

此情此景,仿佛铁证如山、声势如虹。

许居正依旧站立,面色冷静,只是背脊愈发挺直。

边孟广咬牙,终是忍不住出声:

“荒谬!”

他一步上前,厉声道:

“你们这些人,所推所谓‘新法’,皆是藏刀于绣,掩利于文!”

“今日罢相,明日谁敢言政?”

“朝堂岂是你们这些宦官文吏所能左右?!”

他语音刚落,便被林志远冷笑一句打断:

“边大人莫非忘了自己昨日之言,陛下当场斥责者是谁?”

“旧派若再抱残守缺,迟早拖累天下!”

许居正缓缓抬手,止住边孟广言语,向前一步,躬身俯首:

“陛下。”

“臣不言功。”

“只言——心。”

“臣未敢妨政,更未妄阻改法。所奏所议,不过谨慎二字。”

“若陛下真认为,臣已无可用之地——”

“臣……唯听圣断。”

他声音不高,却有如钟鸣殿堂,殿内众臣无不侧耳聆听。

萧宁面容不动,右手缓缓扶着扶手,眸光如沉江。

他沉默良久,未发一语。

空气之中,仿佛连呼吸声都已凝滞。

那一道道跪伏于地的身影,那一道道挺立如松的老臣,都在静待天子的一言之断。

此刻——

太和殿之中,只等九五开口。

日光透过太和殿高悬的飞檐,在金色龙纹之间投下一道道光影交错。

殿内静得出奇,连几只悬挂在高处的金铃也一声不响,只余殿外春风轻掠,隐约传来一阵晨钟回响。

那钟声未落,御座之上,那身披玄金冕服的年轻帝王,缓缓抬起了头。

他的眼神,穿透层层香烟与朝服之间的列阵,平静地望向殿中。

这时,萧宁轻轻一笑。

那一笑,不带怒意,不含讥嘲,甚至没有一丝波澜。

却仿佛一柄利刃,在静水之下轻轻一搅,瞬间令整座朝堂气息变幻。

“此事。”

“诸位昨日,已曾提过。”

声音不高,却清晰如山中泉鸣。每一个字落下,仿佛都击打在了众臣的心上。

“朕思量了一夜。”

“已有答案。”

殿中原本屏息以待的新党之人,面色陡然一紧。

而清流之中,一些本已垂首无语的老臣,此刻却抬起了头。

所有人的目光,在这一瞬,齐齐落向了御座之上。

御座上,少年天子稳然端坐,身披玄金,眉眼未动,神情清朗,仿佛春山静雪,万仞不惊。

这一刻,没有谁再敢轻视这个年仅弱冠的帝王。

不知是谁在心中一颤——今日的陛下,似乎,与昨日,已然不同。

他的身姿依旧清瘦,并未有北地将军的铁躯;声音亦无怒雷奔涌,甚至温文若水。

可偏偏,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沉定,从容,自信,无声压倒了整个朝堂。

他没有怒视臣子,没有拍案喝斥,没有呼喝呵斥——

只是这样平静地坐着,静静地说出那句:“已有答案。”

可在这八个字落地之后,所有人的心神,却不由自主地紧绷起来。

因为他们都感受到,那是一种极致的掌控。

是帝王之心,深藏不露之后的锋芒初显。

是那把原本沉于鞘中的剑,在晨曦之下,终于轻轻露出了半寸锋芒。

王擎重抬起头,想说些什么,却被那淡淡一笑所定住。

他看见的是萧宁的眼——那一双清澈、沉稳,却仿佛藏着江河山岳的眼。

不再是昨日的顺从与沉默,不再是前日的迷惘与揣度。

而是如同登临绝顶之后,俯瞰群山的那种目光。

萧宁缓缓起身,身姿笔挺如山中青松,冕服随动作微动,金边龙纹宛如活物,微微浮光流转。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急不缓,却仿佛早已掌控全局。

就连那些本就站在他身后的清流臣子们,在此刻也忽然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

他们曾见过少年天子在朝堂上的沉默,也见过他被新党压制时的无奈与压抑。

可这一刻,他们才意识到,自己过去看到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现在展现出来的这个人,才是真正的——天子之姿。

许居正站在班中,看着那道挺立不动的身影,心头亦是不由一震。

他在朝堂多年,看过太祖怒火如雷,见过先皇深沉如海,也见过无数王公贵胄自持礼仪与威严。

但他从未想到,有一日,那个曾在殿外随他默然听政的少年,会在他尚未出言之时,以一语之轻,震慑全局。

许居正闭了闭眼,心中某种模糊的重量,忽而落地。

他忽然有些明白,昨日那句“明日再议”,或许,并不是犹豫。

而是蓄势。

清流中人眼神一一聚焦,一瞬间,竟无人再低头。

而新党一列,却自王擎重起,似有几人目光开始闪烁不定。

林志远低垂着头,他的眼中一丝狐疑正在逐渐化作警惕。

他想不明白,昨日尚还周旋斡旋的萧宁,为何今日气度判若两人。

难道他早已……

不,不可能,这厮肯定是在装腔作势罢了!

这只是一个姿态。

他在安抚旧臣的情绪。

他不可能……

可他的思绪尚未定下,那上方的萧宁却又忽地一抬眼,目光横扫殿前左右。

那目光中没有喜怒。

却足够让所有人闭上嘴,噤若寒蝉。

“朕,已思量。”

“今日之朝,亦是‘改风’最后一朝。”

“既为风起之日,诸位……不妨拭目以待。”

声音淡淡落下,却如山风破竹。

这一句,未明言破,但气势已足。

所有人都听懂了——

他,心中已有所决。

不需你言,不需你议,更不需你来摆布。

这一刻,太和殿之上,数百朝臣看着那一袭玄衣金冕的身影,忽然齐齐生出一种错觉。

他们仿佛不是站在一个尚未及弱冠的帝王面前。

而是面对一位久历风霜,阅尽朝局、洗尽铅华的天子。

他的眉眼间没有愤怒,也没有得意。

可他眼中那份坦然与沉定,那种如履山河的自信,足以让所有人都为之屏息。

王擎重心中一凛,林志远神色微变。

而清流三公却忽而心头微震,胸中蓦然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热意。

霍纲低声喃喃:“为什么,我突然觉得,之前的陛下,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