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03章 名单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第703章 名单

作者:长工绝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3: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和殿金钟再鸣,沉沉三响,昭示着今日改风日的早朝,至此——退朝!

“退朝——!”

随着黄门内侍高声唱喝,数百朝臣依序退出丹墀,金銮大道上靴音杂乱,却无人言语。

那是沉默中带着忐忑,那是风暴之后的压抑余韵。

“许中相,请。”霍纲低声一语,陪着许居正缓步走下台阶。

他始终沉默,步伐却比平日更缓几分。

此刻的他,虽然仍披着象征朝廷中心的紫纹长服,可那一身沉重的威仪,仿佛随着那句“此事,明日再议”而彻底裂开了缝。

“他听了新党的。”许居正低声喃喃,仿佛只是对自己说。

霍纲紧紧皱眉:“未必……也许,尚有转机。”

许居正淡淡一笑,像是走累了的老人,道:“若还有转机,今日他就不会‘呵斥’咱们了。”

“你可记得,他登基之初,那一场早朝?”

霍纲心头微动,回想起那天的情形——那时候的萧宁,尚未兵起、尚未剑立,只是一介名声败坏的少年天子,在朝堂上讷言、迟疑,频频望向许居正等人寻求支持。

可如今……

龙气在身,御敌归来,朝纲在握。

曾经的依靠,是否已成了可被剥离的“旧制”?

就在这时,一道低笑从后方响起。

“许中相,今日神情,比昔日愈加稳重了啊。”

语声并不大,却在此刻显得尤为刺耳。

许居正脚步顿了顿,转身望去,只见王擎重与林志远正从另一侧台阶快步走来,周身簇拥着几位新党中人,皆面带笑意。

“王尚书,林尚书。”霍纲淡声应道,面无表情。

“哎,霍大人。”林志远笑着拱手,眼神却毫不掩饰其中的轻蔑与戏谑,“你们走得可真快,我们还以为要在朝门口恭送中相一程呢。”

“毕竟,这位许中相,坐了这么多年,想来也不容易,哪怕明日不再为相,咱们也该好生送送。”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听起来仿佛真心实意,可每一个字中都带着锥心刺骨的嘲弄。

“林尚书莫太心急。”霍纲面色铁青,拱手还礼,“朝事未定,位序未改,许大人之位,还轮不到你等来安排。”

“哈哈。”王擎重笑得风雅:“霍大人此言差矣——陛下既言‘明日裁定’,那就是‘必裁’。”

“不过是一道圣旨罢了,依我等目下之势,许大人若能从容谢恩,保得全身而退,已属难得。”

林志远眯眼笑道:“霍大人何必动怒?新旧更替,本就是改风之意。许中相若能退位让贤,将是百官之福,百姓之幸。”

“再说了,新法施行,讲究的是用人唯才。咱们新党之人,虽年轻些,但未必就无能。”

他目光扫过两人身后的几位老臣:“朝堂不是讲资历的地方,是讲本事的地方。许中相年事已高,正可归养林泉,不必再操国事之心了。”

这番话,说得唇枪舌剑,却笑容满面。

边孟广闻言,脸色已经涨得通红,几欲上前动怒,却被许居正抬手止住。

“无妨。”许居正看向王擎重与林志远,眼神如古井无波,只淡淡道:

“你们得势,是天子之命。”

“但我只希望……你们将来不要后悔,今日所种下的因。”

林志远轻笑:“许大人这是咒我们了?朝中可是有律明文——官员言咒国政者,可削品降职。”

王擎重呵呵笑道:“老许哪能做那种事?他老人家最会的,就是忍让与清高。也罢……他这般风骨,我们做小辈的,总归是佩服的。”

许居正不再言语,只是缓缓颔首,带着霍纲、边孟广转身而去。

阳光透过晨雾洒在他满是皱纹的面庞上,将那一双沉静的眼,照得泛起微光。

而身后——

林志远轻笑着低声道:“看吧,真的是老了……连怒火都熄了。”

王擎重负手而立,语气淡漠:“他没熄。他只是在赌,赌天子能看出我们所为的真意。”

“可惜了。”他说完这句,淡然摇头,“这赌……他输了。”

……

许府之中,黄昏将至。

许居正换下朝服,坐在内室窗下。

身旁静放着几卷旧简,都是当年太祖设“改风日”之初所留遗篇,纸张已旧,墨迹斑驳。

霍纲立在一旁,眉头紧锁。

“老许,你我当真……要坐以待毙?”

“朝堂将乱,法度将崩,那群人只为私利,不思社稷……”

许居正闭目养神,过了许久,方才缓缓开口:

“朝堂之事,从不以喜怒定兴亡。”

“我且看他萧宁明日之断。”

“若真要罢我相职——”

他缓缓睁眼,眼中已有锋芒浮动。

“那就看,他能不能坐稳这张龙椅了。”

窗外竹影婆娑,风起无声。

黄昏将至,御书房内却灯火通明。

窗外暮色沉沉,瓦檐下的铜铃随风轻摇,发出清冷的叮当声,像是宫中回荡的一丝隐秘暗语。

屋内,萧宁正端坐在书案之前,一身玄衣素袍,冕冠未卸,眉目间却无半分疲态。

他右手执笔,左手轻敲案面,案上铺展着一幅洁净竹纸,纸面已有数十人名,笔画斜正,各自对应着不同的州地与职衔。

铁拳立在一侧,手中托着一卷密册。

他低声朗读,一字一句如铁石落地。

每报一人,萧宁便在纸上添上一笔。

字未多,气未浮,却笔笔沉凝。

这些名字,并非朝堂中人,亦非中枢列卿。

他们或是来自边地州府,或出寒门书塾,或隐身山林,却皆是铁拳亲自走访、亲眼考核之才。

无关门第,无关出身,只看一腔赤胆与一纸政术。

从密州的盐丁策令,到河泽之地的水渠判案,再到南安府中那位十年未上调的孤吏,皆在其列。

这,是一张属于未来的册子。

不是留名的功绩簿,而是颠覆旧制的新纲图。

铁拳轻声又报了一个名字。

萧宁略一停笔,轻问一句:“此人……如何?”

铁拳答道:“孤身抗税纲,力保百姓三年粮田未失,讼案不入郡府者五十九起,无一反复。”

萧宁颔首,将其名落于纸末。

随即又抬手,翻过前页,继续书写。

今天,这样的事情,已经重复了太多次了。

每当一人名字报出,若无异议,便被写入那张竹纸之上。

不为奖功,不为赐禄。

只为补缺。

为换血。

为立新。

屋内无他声。

只听笔走龙蛇,与灯火跳动,交织成夜色中一道冷肃之音。

萧宁落下一笔,停顿片刻,忽问道:“楚西府那名官吏,可曾再查?”

铁拳点头:“查过了。”

“此人出身微寒,未受援引,却治讼断务极为清明,民间颇有称赞。”

“属下亲至郡地,与十数户百姓对谈,所言无伪。”

萧宁“嗯”了一声,目光微沉,又将那一行人名提笔往前挪了一位。

铁拳望着那排得愈发密集的名单,忽低声一问:“陛下,何时起用?”

萧宁未答,只将笔搁于案旁,神情淡漠。

他望着那一张纸,半晌后才道:“时候未至。”

“再等一朝。”

窗外日头已没,暮色沉沉,宫人悄然点上灯盏,室内红光映照,竹纸上的字迹如金火飞洒,隐隐透出几分肃杀。

屋内静得只剩下笔墨摩挲之声。

铁拳望着那份愈加饱满的名单,低声道:“陛下,若用此册为骨,补缺之事,定然大成。”

萧宁轻轻点头,放下朱笔,靠椅而坐。

他闭眼良久,才缓缓吐出一口气:

“世人以为,变法只是换法。”

“可朕要的,是换人。”

“若人心不变,何谈纲纪?”

“新党之人,视国事为私器,视百官为马牛。”

“若任其继续,数年之后,大尧将不剩半点清骨。”

“这次让他们动起来,现在他们动的也差不多了!”

他缓缓睁眼,望向前方金漆龙纹屏风,眸中光芒沉静如水:

“接下来,咱们把所有的新党成员,都罗列一遍吧。”

“可不能有漏网之鱼。”

“还有那些摇摆者,顺风倒的人,也一并算进来。”

“他们若不能守住底线,那便不是友,是患。”

铁拳应声称是,展开第二卷密册。

烛火映在那纸面之上,一张张面孔,一个个名字,仿佛在纸上复活。

他语声压低,却字字如铁。

“工部侍郎项玉成,外表清廉,实则与王擎重勾结,夺得五州工役调配权。”

“刑部推事石重远,平日无甚声名,然三次暗中为林志远之弟案牍遮掩,已成前哨之笔。”

“国子监左教丞韩鸣,自称不涉党争,实则数次与新党走动,月前密访王府。”

“吏部郎中尹懋,地方推官秦跃,兵曹判史董从远……”

一个又一个名字,在这暗夜中缓缓吐出。

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牵连着数十条线。

有的联通官场,有的贯穿边府,有的攀附京城勋贵。

而那些表面温良无害的旧臣,那些在风口浪尖处从未发声的沉默者——也一个接一个浮出水面。

铁拳声音渐重,眉间肃然。

“这些人,或未出手。”

“但一朝风变,皆会借势而起。”

“若不预先防备,日后……只怕是养虎为患。”

萧宁静静听着,眼中毫无波澜,唯有指节在案几上一下一下轻叩,宛如战鼓未起的节律。

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

“这些人,一人一档。”

“户部、兵部、吏部三路要案,从今起暂缓审核。”

“待朕令出,所有名册——对调、复查、问责。”

铁拳顿时应道:“是。”

“不过……”萧宁顿了顿,眼神缓缓收回,落在眼前那一摞名单之上。

“王擎重他们以为,朕一直未动,是不敢动。”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

“朕一直在等他们把所有的底牌,所有的爪牙,全都亮出来。”

“你若不让他们以为稳了,他们就不敢露出尾巴。”

“可现在——”

他一指点在纸上,声音沉入三分:

“已经差不多了。”

“朕要的局势,已经到了。”

铁拳身形一凛,感受到这位年少帝王语气中那股即将落子的肃杀。

他知道,从现在起,这盘棋,终于要开始收官了。

“既如此——”萧宁抬手,取过一枚墨玉镇纸,按在名单一角。

“便将这一册,收作‘册一·替补’。”

“等朝堂新法公布之日,便以此为起点。”

“新政,立于此人。”

“旧制,葬于此意。”

铁拳拱手领命,将名册小心收入袖中。

片刻后,他又低声问道:

“陛下,是否要着人盯紧林志远等人动向?”

“是否要传御林卫接替暗探,防其突变?”

萧宁微微摇头。

“不急。”

“他们现在,只当朕已信了他们。”

“让他们得意几日,也好——多走几步。”

“一步两步还不够,朕要他们走得远,越远越好。”

“这样一来……”

他眉目低垂,唇角却勾起一抹冷意。

“才跌得狠。”

铁拳闻言,不禁肃然。

这已不是那个初登朝堂,略带羞涩的少年君王。

这是一个,能把敌人引到深渊边上,亲手一脚踹下去的帝王。

沉默片刻,铁拳又拱手一拜:“陛下,若到了那一日,臣愿为先锋。”

“代清流之人,讨还朝堂之清白。”

萧宁目光一闪,缓缓颔首。

“那一日,不远了。”

“此时风平浪静,正是暴雨前的宁寂。”

他站起身,走至窗前。

夜色中,宫灯如豆,远处皇城层楼林立,苍穹之下,一切都陷入沉眠。

可那一双站在御书房窗前的眼睛,却透彻如刃。

他低声道:

“让他们狂。”

“让他们笑。”

“笑得越大声,待他们跪下时——”

“朕听得,才更清楚。”

夜色沉沉,宫城之外的东南方,郭府中灯火未熄。

庭前几株枫树随风摇曳,叶影婆娑,洒在廊前石阶上,仿若斑驳棋局。

书房内,香炉微熏,纸卷堆叠,烛火将墙上映出一人端坐的身影。

大相郭仪,褪去朝服,身着素青常袍,仍端坐案前,面容凝肃。

他面前摊着几页朝中文书与内阁转折副本,一旁还放着今晨弹章副卷,红印未干,字字刺目。

屋门忽被推开,郭芷披着一件云纹薄披,快步走入。

“父亲。”

“我听说了早朝的事。”

她目光冷静中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步履未停,径直走至案前。

郭仪未起身,只轻轻点头,示意她落座。

郭芷却并不坐下,而是站定,低声却坚定道:

“父亲,现在你还觉得……陛下是在‘刻意为之’么?”

“这已经不是铺势了。”

“今日新党连中相都敢弹劾,他却连一句阻止都没有!”

“连许老……都险些当场罢黜!”

“若再这么下去,清流尽除,你和霍相也要——”

她声音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急色。

“你们的位子,也怕是要保不住了!”

郭仪终于放下手中笔,长出一口气,望着女儿那双带着执拗的眼眸,许久未语。

屋中一片静寂。

过了良久,他才缓缓开口:

“我明白你担心什么。”

“只是……”他垂下眼帘,目光落在案上的弹章之上,“这一切……是否真是他有意纵容,还是他……”

“真的,被那群人骗了。”

这是郭仪心中,从未言明,却从朝会后一直萦绕不去的疑问。

他素来信萧宁。

从他归朝第一日,那番“于兵火中归来,孤身斩王”的铁血手段,到平日里在内阁之上对新政细案的亲裁过问,他从不觉得萧宁是个昏君。

可今日之事,终究让他心生动摇。

他没能救许居正。

也没能驳林志远之言。

甚至,在众臣劝谏之后,竟还反斥清流——

这一切,像是……换了个人。

郭芷却见父亲陷入沉默,越发焦急。

“父亲,萧宁他,是不是已经不再是那个你们所托付的君主了?”

“你还打算等吗?”

“还是说,要眼睁睁看着他被王擎重他们围着转,最后将你们一个个推下去,换上那些会拍马的嘴脸之徒?”

她话虽激烈,却并无怨怼之意,更多的是一种无法遏制的焦灼。

郭仪抬眸望着她,眼中第一次浮现犹疑。

“你说得对。”

“这局棋……怕是到了该问一问的时候了。”

他缓缓起身,拂袖理襟,披上素纹外袍。

郭芷一愣:“父亲,你要去哪?”

郭仪步履坚定,目光如炬。

“宫中。”

“去见皇后娘娘。”

郭芷微惊,随即反应过来:“你是想让卫娘娘劝陛下?”

郭仪轻轻点头,语声沉稳却带着一丝久违的决然:

“陛下此番之变,我尚不能断定是计谋还是迷失。”

“但若他还有一线犹疑,还能听一句忠言——那便只能从她口中说出。”

“他们夫妻情深,那位娘娘又素来心明如镜。”

“若是旁人,他未必肯听。”

“但她……或许能唤醒他。”

郭芷犹豫了一瞬,终还是点头。

她知道父亲此举,是在走一条冒险之路。

若皇后不允,或事泄被人诟为“干政求情”,那对郭氏并非好事。

但若不试……清流之势,怕是已岌岌可危。

“念在旧日。”

郭仪轻声自语,眼中浮现一抹幽深回忆。

“当年先皇在世时,我与昌南王,还有卫将军三人同饮共谋,从边防至内政,无不并肩。”

“卫将军战殁,王爷病故,如今只剩我一人,还立于这世。”

“既如此,替他们再护一次萧家血脉,也算不负故交。”

郭芷静静听着,眼中也不禁泛起一丝复杂情绪。

“父亲。”

“若见到卫娘娘……你真的,能劝得动她?”

郭仪淡淡一笑:

“劝不劝动不打紧。”

“但至少,我要让她知道——”

“这朝堂,不该就这么,被那群小丑染了色。”

他话音一落,吩咐外头备马。

暮色将尽,天色已黑。

可郭仪披上大氅,步履如风,衣摆猎猎作响,眼神中却多了一道从未动摇的光芒。

他要进宫。

为一纸劝言。

也为昔日山河,今日社稷。

……

夜已深,碧花殿中,静谧无声。

帘外风动,摇曳着檐角灯火,几点烛光洒入宫帷之中,将那绣着山水飞禽的缎幕照出微微晃动的金边。

卫清挽坐在内室榻前,一身素缎常服,广袖落地,眉心紧蹙,手中捧着一卷半开的诗册,却良久未曾翻动。

她目光落在窗外,仿佛透过层层宫墙望向那深宫正殿的方向。

灯光照亮她的侧颜,平日里沉静端然的眸子里,却多了一丝她极少流露的……困惑。

自改风日朝会以来,许多事已逐渐脱离她能理解的轨迹。

她不是愚钝之人。

她一直觉得自己看得懂萧宁。

从他归朝之初的步步为营,到临州平乱时的孤剑横陈,再到朝堂初立,重整旧局,她从未怀疑过那个清冷自持、杀伐果断的夫君。

可最近这些日子,新党的声音愈发猖狂。

王擎重进逼,林志远弹章,连许中相都被堂而皇之地攻讦。

而萧宁——

却像是真的,什么都没看见似的。

他没出声。

也没制止。

甚至,连那场朝会上的呵斥……都像是站在了新党那一边。

“他……真的,是故意的吗?”

卫清挽轻声自语,语气中透出一丝难以察觉的迟疑。

她很少这样。

可今晚,她却无法释怀。

小莲从偏殿中端茶入内,见她神色恍惚,便轻声唤道:“娘娘,茶凉了。”

卫清挽回过神来,轻轻点头,端起茶盏,却未喝,只是指了指窗边。

“小莲。”

“你说,这几日……你有没有觉得,陛下,有些不一样了?”

小莲一怔,手脚顿时有些不安,支支吾吾道:“奴婢……不敢妄言。”

“这等大事,小莲只是个伺候人衣食的丫头,哪敢妄猜宫政。”

卫清挽笑了笑,没有责怪,只低声道:“你虽是丫头,可也日日伺候在身边,看得多,听得多。”

“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小莲低下头,小声道:“奴婢……只觉陛下这些日子心事颇重,有时候连夜未眠。”

“可到底在想什么,奴婢真不敢妄测。”

“新党之事……奴婢更不敢插嘴。”

她说着,悄悄望了卫清挽一眼,又低头行了一礼。

卫清挽看着她,微微颔首,又转头看向不远处安静侍立的冰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