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02章 动相位!

夜深风紧,洛陵内城的王尚书府邸却依旧灯火通明。

高墙深院,朱红宫灯照亮着曲折回廊,隐约可见几名亲信在各房门前巡逻伺候,气氛严谨。

内院主厅中,檀香绕梁,香炉中烟气缭绕升腾,窗外的竹林也随风沙沙作响,为这沉静夜色平添几分秘意。

王擎重披着素色便袍,端坐主位。他一手执书,另一手握着一支羊毫,正在竹简上一行行地圈点着某些名字。

他面容平静,眼神锐利,像一位正在排兵布阵的军帅,筹谋千里之外的杀局。

而在他对面的,则是户部尚书林志远。

林志远捧着一册薄册,低眉而坐,神情里难掩喜色。

他手指翻动间,露出几页文卷,赫然是“官员补缺名册”。

“王大人,”他低声开口,语气中满是激动与得意,“根据这几日各地呈报的补缺名单,我们新党提名入选的中人,已成功拿下八成以上。”

“地方官府,州牧主簿、府尹别驾、郡丞通判,总计四百三十二人,其中三百七十八人为我方举荐。”

“中央方面,六部以下郎中、主事、御史、典史……新入百五十四人,实为我党出身者,不下百三十人。”

“连监察御史、太常少卿这些要害位置,如今也皆换了我方心腹。”

他说到这里,抬头一笑:“王大人,此局……已成矣。”

王擎重并未立刻回应,只是低头看着手中名册,许久才叹道:“短短一月,我们已将一半江山收入囊中。”

他语气缓慢而有力:“林大人,接下来,还有几个要紧缺口,必须一鼓作气地补上。”

林志远眼中精光一闪:“大人指的是?”

“兵部侍郎,礼部尚书,三司使,还有枢密副使。”王擎重一一指点,“这四处,是朝局要津,兵、礼、人事、监察,无一不是牵动全局的关键之地。”

“只要再将这四个位置牢牢纳入麾下——”

他目光灼灼,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野心:“此后,便是我等说什么,天下便得听什么。”

林志远忍不住放声一笑:“大人果然是深谋远虑。属下佩服之至。”

他一边笑,一边又低声道:“我原本还有些顾忌……只怕那陛下另有想法,可能只是故意不动,图谋后手。”

“可如今看来……呵——”他摇头一叹,“王大人你说得没错,那位陛下,大抵是真的没看出来我们在做什么。”

他咂了咂嘴,颇有些轻蔑地笑道:“我们的那些说辞,他根本就没有看懂。什么‘合署节政’,什么‘民官对接’,听着是‘新政’,其实是把财政和人事权都塞进了我们兜里。”

“他倒还以为我们是在替他出力,解决吏治问题呢。”

他摇头失笑:“陛下还是太年轻啊。好糊弄,真好糊弄。”

王擎重轻轻点头,眼神却比林志远还要幽深几分:“年轻也好,糊涂也罢,关键是——他不拦。”

他抬手端起桌上的茶盏,抿了一口,道:“若是他识破了我们的布局,却又不动手,那只能说明他另有算计;但若连识都未识破,那便是——”

他话未说尽,却已含尽杀机。

林志远低声道:“如此一来,我等便可无后顾之忧。”

他凑近几分,压低声音:“那接下来,是否可着手最后一步?”

王擎重轻轻颔首。

林志远声音一顿,呼吸微促,低声问道:“大人所指……可是——动相位?”

这四字一出,屋中仿佛骤然沉静。

片刻后,王擎重终于缓缓起身,双手负于身后,走向窗边,推开窗扉。

风入室,吹动烛影微颤。

他看着窗外那座沉睡中的皇城,淡然开口:

“陛下如今虽拥兵权,却对朝堂之事尚属浅识。今日之朝会,他面上虽有不悦,实则并无追问。”

“此等局势下,正是攻其根基之时。”

他目光一凝:“许居正,霍纲……这两个老顽固,若不早除,终为后患。”

“特别是许居正,虽说如今人脉凋零,可那人声望仍在百官之中颇具号召。若让他翻身,咱们怕是要废去今日所有功绩。”

林志远一听,沉声道:“大人所言极是。”

“我会在下月交接期,提三人入阁,皆为我党心腹。只要其中一人得陛下赏识,即可递补右相。”

“至于中相之位……若许居正有过,有瑕,借律而削之,天经地义。”

王擎重点头,眸中露出一丝狠意:“不能再等了。”

“再等几月,许居正若重新纠拢寒门士子、结交外官地方,将是大患。”

“所以,一旦我方人马全部就位,便是他二人……功成身退之时。”

“如今,不过是将这局棋,走到最后一步。”

林志远深深一揖:“王大人之谋,天衣无缝。”

“那我等,便请大人登高望远,扛下这‘丞相’的位子吧。”

王擎重轻笑不语,只将手中茶盏轻轻放下,发出清脆声响。

这声响,就像是他亲手敲响的登台之鼓,也像是为许居正与霍纲,敲响了朝堂命运的丧钟。

窗外风更紧,竹林如浪翻滚。

王府灯火依旧通明。

可那光芒下,阴影已然悄然聚拢……

——新党的刀,已经出鞘。

——清流的血,已经在杯盏之间,被判了命数。

——而天子的城楼之上,那个坐在九重金阙中的青年君王……

是否真的毫无察觉?

还是——

在等待着一个,反手覆局的时机?

夜色沉沉,洛陵上空星月无声。

许府内堂,烛光摇曳,照不亮三位朝中老臣心中的沉郁。

“左相之位……竟也落入了林志远之手。”霍纲手中茶盏未动,满脸都是难以言喻的疲倦。

他斜倚在靠榻上,身着宽袍,肩背却绷得笔直,仿佛一个多月来无数次在朝堂上的据理力争,早已将他压得难以直立。

“呵。”边孟广冷哼一声,一拳砸在案上,震得茶盏轻响,连烛火都晃了一晃。

“他林志远算什么东西?靠着一纸空谈,几句投机取巧的‘新策’,便攀上龙椅前了!”

边孟广面色涨红,目中满是怒火,“朝堂之上,我一番直言,反被陛下斥责,当众喝骂……我竟连半句辩解都不能说!”

“你也不想想,陛下如今耳目所及,全是新党的声音。”霍纲沉声道,“你这时候开口,反倒成了‘壅政之人’。”

边孟广还欲再言,却被许居正缓缓抬手阻住。

这位年近古稀的中相,今日神色比往日更为沉重。他眼底浮着一层浓重的疲态,仿佛这些日子一夜夜的忧思,早已让他难以负重。

“左相空悬三月,终归还是新党抢了先机。”许居正缓声道,“兵部那边你虽掌得稳,可若今日再反,被他们继续联名攻讦下去……恐怕保不住。”

“呵。”边孟广一声苦笑,“左相之位,本拟由我暂代,辅佐陛下重整朝纲。如今反成了我最大的祸根。”

说着,他抬起头,看向许居正:“中相,若是他们要动你的位置,你准备如何?”

这句话一出口,堂内一瞬间寂静。

许居正并未立刻回应,只是默默站起,走到窗前,望着深沉如墨的夜色,半晌才吐出一口长气。

“你们……可曾听说,明日新党要在早朝上联名弹劾我与霍纲?”

霍纲闻言猛地起身,眉头紧皱:“你确定?”

许居正没有回头,只是点了点头。

“确凿无疑。刚刚传来的消息,今日申时林志远已邀同数部官员,在王擎重府邸设宴。那一纸弹章已成定稿。”

“罪名是——挟旧政自重,妨陛下布新。”

“呵,妨陛下布新?”霍纲气笑了,“我们这些人,孰不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数十载?就连这次改风诏书,我们都上了多少条建议?倒成了‘妨政’之人?”

“那群人若是掌政,大尧不过是换了一张皮的鱼肉之场!”

许居正转身,眼中终于有一丝怒意:“可你们要记住,他们如今正是气盛之时,得势之际。”

“陛下年轻,又是破敌归来,民心士气尽归其身。如今稍受鼓动,便极易为那林志远等人所蛊。”

“我们若是正面抗争,非但讨不到好,反而会自毁威望。”

“那我们怎么办?”边孟广焦躁地踱步,眼中满是不甘,“难道明日早朝,就这么任他们胡言乱语,把你们两个老臣当场罢黜?”

霍纲也沉声道:“老许,你可有对策?”

许居正沉默半晌,忽然笑了,笑容中却带着说不出的苦涩。

“对策……哪来的对策?”他低声道,“我只是一介文臣,一纸奏章能斥奸官,一盏青灯可保忠骨。”

“可如今,他们手握权柄,控人事、管赋税、收名望……我们连言语都要先过他们的嘴。”

“朝堂已非昔日之朝堂。”

“陛下……也非登基之初的陛下。”

这一番话,如闷雷沉沉击下,让边孟广与霍纲一时无言。

屋内沉寂,只有烛火轻颤,像是也为这即将到来的风暴而惴惴不安。

过了许久,霍纲才低声问道:“那明日之事,你准备如何?”

许居正目光沉定,缓缓坐回席中,端起案上的茶盏。

“静观其变。”

“若他们只想斥我一顿,贬我几阶官品,我便忍了。”

“可若想就此罢我相位——”他顿了顿,茶盏微倾,一滴茶水落于桌面。

“——那也得看,我老许,甘不甘心了。”

边孟广闻言,心头大震,正要说话,却被许居正抬手压下。

“别多言了,今夜早些歇息。明日朝堂……只怕不平静。”

三人相对而坐,皆沉默不语。

窗外夜风轻拂,宫城高墙在远处投下沉重的阴影。

洛陵不眠,风暴将至。

朝堂之争,从未如此血腥。

……

翌日天未亮,洛陵依旧沉浸在春寒料峭之中,苍穹清寒如洗,朝阳尚未透出半分红意。

皇城太和殿前,晨钟尚未敲响,金銮大道两侧却已列满了身披朝服的朝臣。

左文右武分列两方,百官静候,空气中凝着一丝隐隐的压迫感。

这本应是清早最沉静的时刻,然此刻的朝列,却显得不甚平衡。

今日早朝,清流一系已然所剩无几。许居正、霍纲、边孟广三人并肩而立,却愈发显得孤单而孤立。他们身后的列队,稀稀落落,不过寥寥数人,神色肃穆,仿佛沉入一片寂静无声的冰河。

而另一侧,吏部尚书王擎重、户部尚书林志远所代表的新党,却是人头攒动,意气风发。

王擎重面如玉冠,长须垂胸,一身新裁朝服端正挺拔。他负手而立,目光时不时扫向清流那一方,唇角含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冷意。

而林志远则站在他不远处,两人目光一触即收,彼此眼神中,流露出一种默契的期待与锋芒。

“今日之事,”林志远目光扫视四方,低声与王擎重道,“若能成,则清流再无翻盘之日。”

王擎重轻轻颔首,不动声色。

“昨日那边孟广驳我言策,虽被陛下训斥一顿,但老狐狸许居正等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今日弹章一出,若能顺利奏达天听,许老儿便是圣眷尽失。”

“这朝堂,也该换一换血了。”

王擎重缓缓道:“放心,章已呈内阁秘案,只等陛下登基之后,由御史中丞递出……届时便由陛下裁断。”

林志远低声冷笑:“只怕他三人还不知,今日不过是他们最后一次在朝堂立足。”

……

而另一侧。

清流三人依旧并肩而立。

霍纲神色平淡,目光望着远方,并未说话。但他右手袖中,手指却在微微摩挲,指节发白。

许居正长叹一声,道:“昨日之后,朝风已变。”

边孟广不甘地哼了一声:“朝风?朝风是他们这些狗官玩弄文字、钻律为壳之‘新政’带来的。”

“一个个肚满肠肥,说得好听,是‘施惠百姓’,实则全是谋利于己。咱们若不说话,就眼睁睁看着他们败坏国本!”

许居正叹息:“你说得没错,可你昨日当场出列之事,怕是……太过冒进了。”

霍纲皱眉:“陛下虽然年轻,但并非愚人,怎会不知林志远那套言策中另有隐患?”

许居正轻轻摇头:“人非神,任他天资绝世,若日夜缠于兵戎,焉能洞彻吏治之术?”

“更何况,林志远所提那套‘改地征制、分田易税’,本就是假托富国安民之名,行剥民削制之实。”

“若一时误听……便是千里之堤,毁于一隅。”

三人相视,眼中尽是忧色。

边孟广却依旧满脸不忿:“若今日他们再敢胡言乱策,我仍要驳之。”

“哪怕……再被陛下训一顿。”

霍纲叹息,终究没劝,只是轻声道:“今日……怕是不止林志远一人有动作。”

“昨日一言得陛下赞赏,如今必有人借势发难。”

许居正冷静地点头:“他们欲的,并非只是夸功邀赏。”

“而是趁此改风之日,借机弹劾清流、整肃异己……断咱们再上谏之根。”

“那道章……”霍纲低声道,“是不是他们已经……”

“是。”许居正闭目,“御史台已经有动作了。”

三人正默然无语间,忽听朝门两侧,金铃轻响。

一道尖细却清越的嗓音,划破晨雾:

“——陛下驾到!!!”

骤闻此声,整座太和殿前一瞬间如大山倾倒,文武百官齐齐整冠而立!

“恭迎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百名黄门内侍同时开路,金杖在前,龙旗在后,天子仪驾缓缓出现在丹墀之上。

红光初照,金华倾洒。

只见萧宁一袭玄黑金纹冕服,身姿挺拔,眉眼之间不怒自威,眼神如剑光凝雪,步伐从容而坚定。

他行至御阶之上,未语,却已有风云聚拢,众臣心神齐震。

许居正等人眼神微凝,静静望着那一身龙气萦绕的身影。

——改风日之后的第一朝。

——风暴,已至眼前。

正阳门后,龙椅之上。

“早朝,启。”

天子一声令下,宛如春雷落地,轰然惊醒百官。

文武百官顿时齐整身姿,诸部官员躬身听令,肃穆异常。

就在所有人屏息以待、等待改风之策开篇之时,只见王擎重朝林志远微微点头,林志远也向身后一抬手。

瞬间,新党的数位心腹默契上前,依次出班。

他们不奏政、不论赋、不陈国策——竟是齐齐跪拜,朗声奏请:

“臣有本奏!”

“臣等恳请陛下裁定,清理朝中旧势残流!”

“许居正为中相多年,党同伐异,行事刻板,不体天意,不通变法,恐拖朝政大势之后腿,望陛下深察!”

一言既出,百官色变!

弹劾之语,如利剑入鞘,来势汹汹!

太和殿中,一时间空气仿佛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落在那中军班首、紫袍挺立的老臣身上。

许居正神情不动,眼皮未抬半寸,只是缓缓垂目,似早料到此局。

可就在众人尚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时,又听萧宁淡淡开口:

“此言……颇有些道理。”

他右手轻抚扶手,声音不高,却仿佛九天之音,振聋发聩。

殿内再次一静,王擎重眸光一亮,心中已有了底气。

林志远顺势前出两步,拱手沉声道:

“陛下,国之兴亡,在于变革。”

“而旧臣拘泥于法令成规,冥顽不化,不知进退者,终将阻天下之大运。”

“臣斗胆言之,此辈虽功勋卓著,然今日时势不同往昔,陛下既欲改风,便应有破旧立新之魄!”

他话未落,又一新党官员立即接上:

“是极是极!许中相身处枢机,却未有一策开新,徒以守旧为能,实乃朝中沉疴,若不剜去,百弊难革!”

“陛下圣明,今能听忠直之言,实乃大幸。”

“臣等万分敬佩,愿陛下早定去留,以靖朝纲。”

众新党成员纷纷出列,附议之声不绝于耳。

而朝中清流官员,却一个个面色阴沉,暗自握拳。

这分明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围攻!

就在众人以为天子会再度沉思时,萧宁却缓缓开口:

“林卿、王卿所奏,可谓直言不讳。”

他略一停顿,忽而望向两人,语气淡然中带着几分“请教”意味:

“那依二位所言,许中相……是否该退了?”

林志远与王擎重心头一震,但旋即反应过来。

二人几乎异口同声:

“此事……还望陛下权衡。”

“臣斗胆以为——若陛下有意新政,应于朝中先立新风。旧臣固有劳苦功高,但阻政者亦须让贤。”

“请陛下慎断!”

此言一出,太和殿内气氛骤冷。

果然,这二人终究是将“剥夺中相之位”四字点出!

大殿之中,风声似停,鸦雀无声。

所有目光,再次落在天子身上。

而这一刻,清流阵营的心,齐齐提了起来!

许居正仍未出言,身后之人却再无法沉默。

霍纲上前一步,拱手低声道:

“陛下三思!”

“许中相历仕三朝,忠直不二,纵有偏执之处,皆出为国为民之心,绝无党争之念。”

郭仪也缓缓出列,肃然道:

“林志远所言,看似公允,实则含刀藏锋。”

“若以‘守旧’为由,罢去一国中相,那谁又能免于明日之祸?”

“臣斗胆,请陛下勿轻听片言之语。”

他们话音刚落,又有数位御史、通政使、左都御史相继出列,请求萧宁三思。

可谁知萧宁闻言之后,眉头微皱,脸上竟泛起一丝不耐。

“诸位,是在质疑朕的判断?”

此言一出,殿中清流官员神色顿变。

郭仪沉声拱手:“臣不敢。”

“只是——”

“够了。”萧宁淡淡开口,语气不重,却威严十足。

“诸位既有异议,朕自会听,但此朝堂之上,岂容你等反复诘问?”

他眸中一沉:“此朝会,既为改风之议,便应有变革之胆。”

“而非口口声声,顾前顾后。”

他未再多言,却已展现出立场。

新党众人眼中闪过得意之色,而清流众臣,则心中愈发沉重。

郭仪霍纲对视一眼,皆在心中生出一个念头:

——陛下,怕是要被这群人……裹挟了。

而最让他们忐忑的,是——他们竟看不出,天子此刻究竟是在“装聋作哑”,还是,真的已经……

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