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613章 反!杀!

长亭之上,烈日已渐升空,天地间却仿佛突然冷了几分。

淮北王站在原地,额间冷汗涔涔,一张俊朗庄严的面孔,如今再难维持镇定。

那双眼睛四下张望,却看见的,是如山倒海一般的质疑,是千百道冷冽目光的交错。

他张了张嘴,想开口解释。

“我……我没有做过这事。”

他的声音不大,微微有些颤抖,但他仍咬牙继续:

“诸位百姓,我可以对天发誓,那剑客的选拔,是我亲自斟酌、亲自验证过武学的。”

“他确确实实有天机山前十的实力,我怎会如此大事上作伪?我若有此念,天诛地灭!”

“他说的话,不是真的……这是诬陷!有人在污蔑我淮北王——”

然而——

“呸!!”

一声突兀的唾骂,如利箭般刺入耳膜。

“你还敢说不是你安排的?!那人刚才自己都招了,还跪在地上哭着喊出来的!”

“你就是怕输,不惜骗人!我们看你是王爷,以为你忠心为国,结果你演的是这一出?”

“当我们是傻子吗?!秦宗师堂堂七十九岁老者都亲自赴约了,你却让个假高手来糊弄我们?”

“侮辱的,不止是秦宗师,还有我们全大尧的脸面啊!!”

“你这是拿我们大尧一州之地胡闹!”

众人怒不可遏,叫骂声接连响起,犹如滚滚惊雷,几乎将长亭掀翻!

“滚下去!!”

“不要脸的东西!!”

“我们以为你是忠臣!原来也是佞臣!沽名钓誉,仗势欺人!”

“再说我们都不信了!你就是个骗子!!”

骂声潮水般蔓延,仿佛从四面八方压来,密不透风,恶意滔天。

而那群百姓,本还在今晨为淮北王振臂高呼,为他助威喝彩,如今却一个个怒发冲冠,眼中不再有半分敬意,有的只是痛骂、怨愤与失望。

人心是最易燃的柴。

此刻,他们仿佛刚刚从美梦中惊醒,而醒来后的那份羞辱与愤怒,远比受骗本身更刺骨。

人群中,甚至有人愤而脱下了挂在肩上的披风,上面绣着“为国为民,北王无双”的字样,此时却被狠狠摔在地上,脚踩而过。

“还我们公道!”

“不要再骗人了!!”

“你配不上百姓的信任!!”

一声声怒喝,如鼓如雷。

而在这漫天非议中,淮北王却是浑身冰凉,如坠冰窟。

他一向精于谋局、善于人心,可此时此刻,他竟发现,所有的辩解、所有的谋划,竟敌不过那人一句“我不想演了”。

他心中明白得很,这种场面,一旦失控,就再难收回。

他试图再次开口,哪怕只是一句申明。

“我真的没有安排这事,我……”

“闭嘴!!”

人群中传来一声怒吼,接着是一片咒骂与嘘声。

淮北王话音未落,便再无机会说下去。

他只觉一股巨大的羞辱扑面而来,比这烈日还炽热的,是民意焚烧的怒火。

“我们不是瞎子,也不是傻子!”一位白须老者拄着拐杖怒喝。

“你若真的无辜,怎么会不知那人心术?你若真的清白,他怎敢当众污蔑?!”

“你是朝廷重臣,却做出这等丑事,你还想百姓信你?!休想!!”

“你今日这等行径,辱的是大尧国体,是我们列祖列宗的名号!!”

“你还敢站在这?!滚下去!!”

淮北王终于沉默了。

他目光游移,看着那片汹涌的人海,看着那无数愤怒而失望的脸庞,一时间竟觉天旋地转、脚下虚浮。

他仿佛从巅峰跌入谷底。

明明是为了振臂一呼、再获民心,可结果却是满场羞辱、百姓背弃。

他曾为这场比剑筹谋数月,布下无数人力物力,暗中挑选武者,自以为胸有成竹。

可他从未想过,那最致命的漏洞,不在棋局,而在人心。

他原以为人心可操纵,可驾驭,可收买,可欺瞒。

可他忘了,一旦操控的线断了,那就再也收不回去。

身后站着的几位亲随亦神色难堪,不知是该怒还是该惧。

而那原先还在巴结他的投机官员,此刻早已悄然后退数步,唯恐与他同列,沾上这场灾祸。

“淮北王爷……”

有人低声劝道,“您……您还是退一步吧。”

退?

淮北王低头,望着那脚下的长亭石板,望着那飘落的杨絮。

退……他还能退到哪去?

民心尽失,名声尽毁,这一步退了,他还能站得起来吗?

远处,秦玉京负手而立,面无表情,似早已看穿这一切。

而郭仪那边,也依旧未语,只冷眼旁观,唇角微勾,似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淮北王咬紧牙关,忽然回首看了看那仍跪在地上的剑客,目光冰冷至极。

可那人却仿佛彻底解脱了一般,一屁股坐在地上,神情呆滞中带着几分癫狂的畅快。

“呵……终于不用死了……”

这句轻喃,却更像是一记重锤,狠狠敲在淮北王心上。

而此时此刻,淮北王站在高台,衣袍虽仍猎猎作响,神情却再无方才的威严。

他孤身站立在众怒之中,如一株腐朽之树,被风雨包围,迟早倾倒。

民意如潮,万马奔腾,终将他吞没。

——此刻,曾经叱咤朝野、令万民侧目的淮北王,终于——颜面扫地,败走如狗。

人群仍在怒吼,乱象如潮。

可就在此刻,那原本面色苍白、几乎无言以对的淮北王,突然低低地笑了一声。

他这一笑,初听轻微,继而愈发张扬,那笑声竟透着一股说不清的寒意,仿佛来自深渊。

“呵呵……哈哈哈……”

人群一时噤声。

百姓们皆愣住了,齐齐望向那台阶之上正扬声大笑的男人——那是他们曾信任、曾敬仰的王爷,曾为大尧立下赫赫战功的封疆大臣,可这一刻,他的笑容却让人心生寒意。

“玩弄人心?”淮北王抬手抚了抚衣襟,整了整披风,声音低沉却清晰。

“终究被人心所反噬啊……呵呵,果然如此,终究……逃不过。”

他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更多的却是一种极度的疲倦与荒凉,仿佛在这短短一瞬之间,从高台跌落谷底的不是威望,而是他内心最后一丝对“众生”的怜悯。

忽而,他的眸子冷了。

那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眼神,如冰刃般从眼底直刺人心,令人胆寒。

他脚步一转,缓缓地走下高台。

众人皆不明所以,只是本能地让出一条路,空气中弥漫着诡异的寂静。

直到他站定。

他站在了一位正在怒骂的老者面前。

那是方才怒斥他“沽名钓誉”的那位须发皆白的耄耋老人,苍老的身躯微驼,却眼神坚决,不曾躲避。

“你说我,不配百姓信任?”淮北王轻声问道,嘴角仍挂着笑意,似是在与人和谈。

老人挺直腰背,毫不退让:“你本就不配!”

“好。”

淮北王点了点头,声音忽地低沉下去:“那本王,便与你讲讲配与不配。”

下一息,光芒一闪。

——白刃入红!

那柄淮北王随身佩戴的玉柄长匕,悍然拔出,几乎在众人反应过来之前,已然刺入老者腹中。

“啊——!!!”

惊呼声几乎震天。

人群顷刻大乱,众人呆滞地望着那一幕。

那位老者睁大了眼睛,脸上的震惊与难以置信逐渐凝固,嘴唇微张,却再也发不出一个音节。

“你!”他指着淮北王,手指颤抖,却只能慢慢垂下。

血,顺着他身上破开的衣襟汩汩而出,染红了淮北王的靴子与台阶,也浸透了长亭下的青草泥土。

可淮北王的神情,却平静得可怕。

他缓缓抽出匕首,在长袍上随意擦了擦,那雪亮的刃上仍滴着血珠。

转身,面对众人,他冷冷地吐出一句:

“此事……就是子虚乌有!”

“谁再敢胡乱嚼舌头根子,别怪本王无情!!”

这一声怒喝,如雷霆炸响!

所有人都愣住了。

在这之前,他们或许还只是愤怒、失望、怨愤,可这一刻,他们第一次——感到了恐惧。

是的,真正的恐惧!

他们猛然意识到,这位曾以“仁德”自称的淮北王,并非温厚如传闻,而是一头真正的——狼。

一头,失控的狼。

“来人!”淮北王高声道,声音犹如寒铁撞钟,震慑全场。

“将此地维持秩序者,全都给我列队!”

“司马南!”他猛然转身,声音更冷,“你来!”

那一直站在他不远处、面色难堪却不敢妄动的司马南一怔,急忙上前躬身:“末将在。”

“你去,带兵封锁此地。”淮北王低声道,字字如冰,“不许任何人离开,谁敢喊叫,格杀勿论!”

“是!”

司马南一咬牙,虽不愿,但也不敢违逆,只能领命而去。

而此时此刻,长亭上下,数百名百姓俱是战战兢兢,不敢再言语一字。

一个刚刚高声辱骂过淮北王的中年男子,此刻早已脸色惨白,躲在人群中不敢动弹,冷汗顺着鬓角滑落。

他明白,他若再开口,或许就是第二个倒下的人。

“你们以为,众口铄金,本王便不敢杀人?”

“你们以为,拿着几句空话,就能将我逼到绝境?”

淮北王环顾全场,声音一如既往平静,但越平静,越让人胆寒。

“错了。”

“你们能给本王的荣耀,本王也能一掌碾碎你们的性命。”

说罢,他转头望向那秦玉京,目光中带了丝复杂。

这老家伙,可是个麻烦啊。

一片肃寂之中,秦玉京望着那被兵马包围的山丘,轻轻拂了拂衣袖,平静地问道:

“这么看,今日的剑,是比不了了啊?”

他的语气中无喜无怒,像是对一场本就注定的结局轻声做了一个结语。

淮北王听后,神色微滞,随即又是温文一笑,道:

“秦老所言极是,今日之局,诸多意外,实在未能如愿。”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那还瘫在地上的“剑客”身上,面上浮现一抹讥诮,转瞬即逝,旋即朗声道:

“既是本王无力完成赌约,那便认输履约。”

他徐徐举手,朝天一指:

“此局原以一州为注,如今比剑未成,乃我之错,本王言出必行。”

“如今,既然是本王代政,自当由本王主持大局!即刻起,洛陵以北云河州,归于秦宗师所有。”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在场众人听得清清楚楚——这是堂堂淮北王,当着朝臣与百姓的面,将一州之地拱手送出。

原以为他会死撑到底,却不曾料到,他竟这般“从容”。

“好一个淮北王,竟是认了?”

“秦玉京甚至没打就赢了?”

百姓惊疑未定,有人激动,有人茫然。场面一时复杂至极。

而秦玉京,只是淡淡地一揖手:

“如此甚好,我只要这一州,既然王爷割让,我便不再多留。”

他语声温和,但那隐含锋芒,却让所有人明白:他若继续留在此地,今日怕不止一州之变。

说罢,他不再多言,转身下山,直奔官道,宛若从未踏足过这山丘半步,身影翩然,衣袂飘摇,宛如云烟。

直到那道身影渐行渐远,再无踪影,场中的所有人,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他,真的就这么走了。

而他们,也终于松了口气。

可下一刻,远处山路骤起尘烟,马蹄如雷!

一支全副披挂的兵马,自山脚呼啸而来,旌旗烈烈,杀气腾腾!

为首之人,正是司马南!

他目光冷冽,朝前一挥手,便有数百骑兵如潮水般涌入山丘,将原本已松弛下来的众人,再次紧紧围困!

这一变故,让众人再度色变。

“王爷这是……又要做什么?”

“秦老已经走了,这兵马为何还来?”

“不是为秦老护送,便是要……肃清?”

一时间,朝臣们面面相觑,百姓们更是惊恐万分。

就在这压抑到极点的时刻,淮北王缓步而出,立于长亭之上,衣冠不乱,神情平静,他的目光再无先前的温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冷冽与威严。

“秦宗师既已取州而去,此事已结。”

“但此地……仍是本王治下。”

他抬起手,手指缓缓扫过台下人群,一字一句,冷声道:

“今之乱象,皆因有人借比剑之名,图扰一方安宁。为肃王庭威仪,安抚人心,本王唯有暂封此地,逐一审查。”

话音未落,兵刃出鞘!

兵卒们立刻开始驱散人群,朝臣被迫归列,百姓则被赶入山道,惊呼声、哭泣声、斥骂声混作一团!

“不是刚说完仁义割地,怎么转身就翻脸了?”

“这……这不是陷人于死地吗?”

“他是要杀鸡儆猴啊!”

人群中,有人大喊:“秦老啊,回来啊!你走了,他就要杀人啦!”

可那道青衣人影,早已没入远山苍茫之中,再无踪迹。

此刻的山丘,不再是剑台,而是牢笼!

而那站在高台之上的淮北王,却如同一尊冷峻之神,俯瞰众生,语气冷漠如霜:

“传我军令,今日之后,长亭附近十里内封锁三日,凡入场者皆须核查。”

“违者,杀无赦!”

这番话一出,朝臣们已惊骇莫名。

有人试图上前劝阻:

“王爷!这……这若传入京中,恐对朝局不利!”

可淮北王目光一扫,那人便再也不敢作声。

他知道,今日之耻,淮北王需用铁腕弥补;而这些“证人”,哪怕不死,也不能让他们自由离去。

于是,在秦玉京走后的第一刻,场中便彻底变天。

百姓的信任,被铁骑碾碎;朝臣的尊严,被命令粉碎;这场比剑的余波,才真正开始。

而山外的秦玉京,走在通往云河州的官道上,回首望去,只淡淡叹了一声:

“人心既失,天命亦衰。此地……怕要乱了。”

长亭之上,残阳斜照,洒落下一地肃杀的光。

台下,百姓早已被兵马驱散,哭喊四起,而那一众朝臣,则是满面惊惧,惊魂未定地挤在角落,宛若待宰之人。

就在这时,一袭青衣的谋士快步而来,正是淮北王座下第一智囊——诸葛南。

他轻声而急促地走近淮北王,低声劝道:

“王爷,眼下之事虽有波折,但大势未失,若再添杀戮,只怕……会寒了人心,坏了王爷多年积累的名声声望。”

说到“名声”二字时,他声音格外低,眼神也隐隐带着劝谏的忧虑。

但淮北王听后,却只淡淡一笑,笑意之中却带着讥讽与冷意。

“南先生,你说这名声……”

他顿了顿,望向远处那尚未散尽的山烟与混乱,语气忽然一变,低沉中透着刻骨的冷漠:

“当本王被算计的那一刻开始,就再无什么名声可言了。”

“你我今日若是被秦玉京彻底羞辱,割地之后再失势,明日那街头巷尾,便要把我淮北王贬得一文不值。”

他忽然拔出佩剑,寒光耀眼,语声森寒:

“史书,从来不是清流写的,是胜者写的。百姓,也非明察秋毫之士,不过是些道听途说的愚民罢了。”

“只要我们赢了,谁还记得今日之事?”

他一字一顿,森然道:“百姓的舌头可以割,朝臣的笔也可以折。”

诸葛南闻言,神情微变,望着王爷脸上那抹陌生的冷峻,竟有些不敢置信。

“王爷……你要封口?”

淮北王不语,只轻轻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兵甲轻鸣,寒意四起,仿佛连日光也被割碎。

诸葛南下意识回头望去,正对上那些惊魂未定的朝臣面孔——其中更有几位,那是这大尧朝堂天大的人物!

如郭仪、许居正、霍纲等人,此刻一个个噤若寒蝉、面如死灰。

“王爷……”他低声开口,试图再度劝说,“这些大人们……难道也要?”

淮北王仿佛早知他会问此句,反而先他一步笑了:

“这群人,你觉得他们有一个会真正站在本王这一边?”

“他们今日虽不言,却皆暗自怨我;他们看我割地,心中幸灾乐祸;他们盼我失败,回京好将我弹劾、削权。”

“他们不可信,也无用,留着作甚?”

他转过头,望向那远处金乌将落的天边,语气轻描淡写,宛如一位在风中整理衣襟的旅人。

“今日剑试之乱,波及数人,本是无可奈何之事。”

“朝廷若追究,大可一言——比剑未成,山间风波,扰乱场面,有奸人趁乱图谋不轨,本王即刻剿灭,未使祸患蔓延。”

“谁敢质疑?”

诸葛南听到这里,已彻底明白。

这不是一时的权谋之念,而是淮北王本性深处的清算之意。

他想收回民心,但不是用言语与恩惠,而是用铁与血。

他要掌控局势,不是靠舆论与仁德,而是靠清除异己、肃清内奸,打造一个绝对服从的“铁幕”。

诸葛南沉默半晌,终是轻轻一笑,笑中透着冷意,也透着臣服:

“王爷,我懂了。”

他缓缓拱手,低声道:“这局……我替王爷善后。”

淮北王满意地颔首:

“你去安排,明日之前,所有在场之人,一一清点,严查背景。凡有与其他五王通声气者,严惩不贷;其余之人,或遣返或软禁。”

“记住,不留尾巴。”

“是。”诸葛南领命而去,脚步稳重,不再有丝毫迟疑。

而此时,台下已有几名将校压着一名年迈朝臣上来,刚才还在恭维淮北王的墙头草大臣,挣扎着喊道:

“王爷!你不能这样做!我们是朝廷命官,是……”

但话音未落,一记刀背击中他的颈侧,将他打得昏死过去。

淮北王没有回头,只一挥手:

“带下去。”

于是这场比剑之后,山丘未有刀光,却起血雨;未有剑气,却生肃杀。

百姓散去、朝臣被擒、舆论封口、文官肃清。

整个长亭,成了政权清洗的战场。

秦玉京并未走远。

一旁的长亭之上。

秦玉京遥望着下面发生的事情,微微摇头。

他似有所感,微微侧目,望向南方那一抹暮色,长叹一声:

“割地之后,必有流血。看来的确是……乱了。”

“甲子魁首萧宁,我倒是好奇了,你的国家都乱成这般了,你究竟还在等什么呢?”

“如此下去,老夫可真要失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