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一百五十八章 烟花绚烂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一百五十八章 烟花绚烂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老祖宗就是天!”

“陛下神了。”

“鞑子果然如陛下所料一致。”

“啪啪啪啪啪啪啪!~”

北京城外明军驻地。

老朱主帅帐篷内,众人纷纷鼓掌,同时吹嘘着老朱料事如神。

其实这个阳谋大抵帐篷内几个人都能干得出来。

时间、空间、军事能力以及其余各方面的条件达标,稍微聪明点的统帅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但马屁还是得拍。

不然考虑到历史上自己的下场,多少有点不尊重自己脖子上的脑袋。

所以在无人机观察到大量清军探马斥候出城,向着北面驻扎在各地的清军骑兵部队方向而去后,便纷纷表达他们的钦佩。

帐篷内掌声如雷。

老朱则不置可否地笑笑,像谦虚又像是有些得意。

人人都觉得长白山那边的太阳有些讨厌,可如果有机会的话,谁不想成为那边的太阳?

在已经达到权力顶端之后,享受享受这种众星捧月,大家都吹捧的感觉,其实也未尝不是满足心理需求的一种方式。

等大家掌声熄灭,他才沉声说道:“不出所料的话,鞑子现在只能去赌我们手头上没有多少炮弹了,这一趟是去叫援军,也是要与我们决战,各部准备就很重要,你们觉得把决战地放哪里合适?”

众人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

因为有句话叫做,人埋在哪儿,事儿就得出在哪儿,事出在哪儿,黄四郎就得跟到哪儿。

决战的地点从来都不是清廷定,明军可以察觉到清军的援军,于是派人北上拦截,拦截地点在哪儿,清军的援军就只能在哪儿与他们交战。

否则如果直接路过援军驰援北京,那么就是腹背受敌。

这与古代打仗从来都是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啃,而少有人绕过城池去打敌人腹地是一个道理。

“清河?”

“直接拦在清河吗?会不会有些不妥?”

“北旺可以,背靠山峦,居高临下。”

“顺义也不错。”

几个人说着。

朱云峰翻着白眼道:“就那么几个地方,都让你们说完了。”

“就北旺吧。”

老朱指了指北旺镇的方向说道:“炮兵阵地就放在百望山,能辐射北京以北大片地区。”

“现在去修筑阵地是不是太迟了?”

傅友德挠挠头。

炮兵阵地自然不是说把火炮拉过去就行,还要地势开拓,视野良好,方便调整炮口位置。

因此二战时期很多炮兵阵地都是放在平原区。

如果放山上的话,比如谅山战役的时候,都是要在山上清理出一片平地,砍掉周围的树木,把视野调整好才行。

清军已经派人去求援了,临时过去,还得把榴弹炮拉过去,虽然有车轮,却也费时费力。

“李定国的部队正好在北京西直门附近,就让他派人去。”

老朱当机立断道:“现在让辅兵和民夫开始拉车,今晚上就得把炮兵阵地布置好,明天集中兵力攻打北京的西直门和德胜门,鞑子的骑兵就只能往这边来,刚好送他们去死。”

“是!”

得了命令,众人也不再墨迹,马上照着老朱的意思去安排。

所谓兵贵神速。

当天诸多民夫辅兵就开始行动。

这一趟虽然兵力是二十多万,可实际上总人数应该有五十万左右。

除了二十多万的战兵以外,还有三十万的后勤部队。

从北京南面的黄村一直往东南方向延续到武清,到现在还有后方辎重部队在往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物资。

清军倒也想偷袭他们的粮道,事实上尚善作为如今宗室当中自岳乐后少有能打仗的将领,之前就派了一些骑兵去袭扰。

但沿线一直有洪武士卒守护,他们骑着马匹巡逻在后勤补给线上,用无人机观察清军动向,用对讲机报告情况,几乎每次清军来他们都至少能提前一两个小时发现,让他们有来无回。

渐渐的尚善也就不再派人了,因此后方的补给线一直非常安全,诸多辅兵和民夫也非常充足,人力资源丰富,就意味着即便任务难以完成,依旧还是能够做到。

当下明军就开始按照计划行事。

而清军这边,到晚上的时候,三河、平谷一带的尚善才知道消息。

如今清军开国那批将领,如多铎、豪格、阿济格等人早就死了,很多三代乃至四代都死得差不多。

岳乐作为努尔哈赤的孙子甚至都排不上号,比他优秀的太多,如杜度、岳托、豪格、尼堪等等,战绩都相当好看。

奈何不少人死得早,岳乐只能算是矮个里的高个,谁让他历史上一直活到康熙二十八年呢?

至于尚善,他并非努尔哈赤的子孙,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孙子,地位一直不高,虽然追随开国诸多宗室将领打仗,但战功一般,且有拒敌退缩的问题,能力就那样。

但还是那个问题,到康熙元年的时候,开国那一批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岳乐都得站出来挑大梁,更别说其余那些,因而依旧只能挨个里挑出个高个来。

毕竟尚善好歹南征北战多年,总比如今养在北京城里这一批没有经历过打仗的四代五代强吧。

而此刻在消息未至之前,尚善正在营帐内坐立不安。

他自然时时刻刻在关注北京的情况,作为一军主帅,他也必须时时刻刻自己寻找时机出动,看能不能策应北京。

因而每日都有大量的探马斥候被他派出去。

可越派就越心惊。

因为今天北京城在两波攻势下已经摇摇欲坠,似乎撑不了多久。

尚善历史上就有临敌退缩的黑历史,此时再看到明军强盛,想起他之前派了不少游骑去袭扰明军粮道,结果都有去无回,亦让他觉得心惊胆战。

所以现在都有些害怕,怕传言是真的,朱元璋下凡了,他们都要死。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有人进来道:“王爷,朝廷有旨。”

尚善历史上并未封王。

如今时局变动,清廷临时册封他为多罗郡王来统兵。

听到侍卫的话,尚善连忙说道:“把他们叫来。”

“是。”

侍卫急急忙忙出去。

尚善自己则出了帐篷等着传旨的人。

过了片刻都统卓布泰、科尔沁都统巴林、都统赫硕色等人抵达。

传旨的斥候也被带到,打开圣旨道:“奉陛下圣谕,太后懿旨,令多罗郡王即刻兴师救援北京。”

“臣遵旨。”

尚善连忙磕头领旨。

他是宗室,倒不用像寻常的满洲旗人一样对主子自称奴才,因为他自己就属于被人叫主子的特权人物之一。

“临出来前,辅政让小人给郡王发话,说请郡王即刻发兵,北京已经岌岌可危,且让郡王宽心,敌人虽势大,然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若突袭得当,也必能克之。”

斥候又道。

“嗯,我知道了。”

尚善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明军强不强他还不知道吗?

反正他派了数以千计的游骑骚扰,就没一个回来。

讲道理。

就算是被明军埋伏了,总该还是应该有那么几个人活着回来啊。

结果去的人跟消失了一样。

突出一个诡异。

尚善甚至怀疑那些人全都当了逃兵,但分批派出去的,且还有亲信将领带队,也不可能啊。

因此只能推断,那些派出去骚扰明军粮道的游骑,基本已经全军覆没。

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自己这一去,也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

看着斥候离去。

卓布泰、巴林、赫硕色等十多名将领就对尚善说道:“郡王,什么时候出发?”

“今夜就走吗?若是对南蛮子突袭,不知道能不能战胜啊。”

“是啊,之前派去的人可都,连赉塔都.”

“唉。”

众人说着,就叹起气来。

现在整个清军上下都弥漫着一股失败主义情绪。

没办法。

就只看见他们大清打败仗,人家都打到都城来了,甚至人家都快打到北京城头上,怎么办啊。

“不管怎么样,朝廷的命令还是要执行。”

尚善默然道:“令颇尔盆、苏娃颜、吴拜、郎坦、伊巴罕随同大军南下。”

他一口气念了十多个名字,都是在外统领军队的将领,有满族和蒙古族,另外则还有大量蒙古援军过来的部落酋长一类。

这些部落都分布在北京北面的昌平、怀柔、密云、杨各、平谷、三河一带,一为后援,二为接应,三为守护退路。

如此清军进可攻,退可在这些骑兵的接应下逃离关内,回到关外。

但眼下明军给北京造成的压力实在太大,清廷那边才仅仅过去一天就岌岌可危,因而不得不选择把这些骑兵叫来援助。

很快传令兵便迅速去传达军令。

翌日,北京周边诸多骑兵部队就接到了调令,纷纷开始往南行军。

二月十七日,明军在昨日攻城结束后,没有停下休整,而是选择了继续攻城。

一大早,明军改变了攻城方向,主要攻势对准了北京城西北的两座城门,为西直门与德胜门。

清军压力骤升,多次派遣预备队救援,这才堪堪把几次打到城墙上,甚至一度占领西直门,差点把西直门打开的明军击退。

满清朝廷一时间大急,又立即派出斥候探马出去,告知援军加紧救援。

事实上范文程和洪承畴也上了城墙去观战。

洪承畴老眼昏花,一身都是病,眼睛几乎都快瞎了,全靠旁人给他讲解明军的情况和战场形势,这才把局势弄明白。

听说明军在城外的布置后,洪承畴认为明军正在加紧攻势,势必会对西直门和德胜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清军骑兵必须马上过来。

即便不能击退明军,也必须缓解西直门和德胜门的压力。

他的分析判断是对的。

如果没有外援的话,以这些战力孱弱的绿营士兵,确实很难阻拦明军的攻势。

毕竟明军虽然被清军的精锐打得连战连败,可好歹也是打了那么多年,上战场次数多,都是老兵,总比这些新招募的绿营士兵强吧。

但清军援军来了就不一样了,骑兵对步卒本就有天然优势,何况城里二十多万绿营,加上城外十多万骑兵,在军队数量上就已经碾压二十多万明军了。

此时突袭,必能大败明军。

只能说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假如明军没有那么多炮弹储备的话。

可惜世上没有假如。

到下午时分,西直门西北方的百望山上,明军经过一天一夜的工作,终于在一片较为平坦的山顶处砍伐了大量树木,修整出了一片平地。

其实这也就是个小丘陵,海拔也就一百多米,谈不上多高,由于离得太远,与紫禁城相差17公里,离德胜门和西直门13公里,甚至不敢说能俯瞰整座北京城。

而老朱从现代我国那搞来的AH-2型105毫米牵引式火炮其实是外贸版本,普通弹药射程是12公里,增程弹药也才16公里,威胁不到故宫的安全。

不过覆盖德胜门以北的位置还是绰绰有余,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重量是我国的轻量化涉及,全重才1.3吨,真的很适合带着满地图跑。

当然。

即便如此,也是靠着大量的马匹、骡子、人力才把那么多火炮运到山上。

否则就算是这么轻量化设计,光靠那两个大轮子,还真走不动路。

很快,在无人机的视角下,北京以北远处果然出现大量骑兵。

又过了一会儿,那些骑兵分批向着战场方向前行。

“安排几个迫击炮手,去炸他们几下。”

老朱看着无人机视角慢条斯理地做出安排。

“是。”

身边蒋瓛开始传达命令。

当即就有几个迫击炮手背着迫击炮,骑马过去,开始对着清军骑兵来的方向布置迫击炮。

“炮口阵地向左移三丈!”

“是。”

“开炮。”

“开炮!”

“砰砰砰砰砰砰!”

几发迫击炮迅速落入清军骑兵阵内,爆发出巨大的响声。

前面的清军骑兵被吓得慌忙逃窜,一时混乱。

但很快在将领的呵斥下又稳住局势,慢慢退到了后方。

这个时候尚善已经把散落在周边的十多万骑兵集结起来,分前中后三军。

他自己在中军。

被炸的是前军的先锋军,也就八千人,但几枚迫击炮下去,死伤大概数十人的样子。

得知明军有这么厉害的火器,尚善本人也吓了一跳,勒令三军停止前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又过了半个时辰,在他观望的间隙,明军还在持续不断地给北京制造压力。

城内正在观战的遏必隆、索尼、范文程、洪承畴等人听到尚善止步不前,顿时大怒。

范文程说道:“明人炮弹数量必然不足了,否则早就已经攻破城池杀了进来,怎么可能就发射那么几发?”

“这是在吓唬尚善,偏偏尚善还被吓到了。”

“怎么办?他肯定不敢过来了。”

“是不是让他分批派人,分散骑士,以消耗明人炮弹数量?”

“这么搞就中了明人拖延计策,我料明人炮弹存储已经不足百,没看到他们已经加紧攻势了吗?”

“.”

几个人一时间分析不断。

这自然是老朱营造的假象,就是让清军以为他们的炮弹数量不足。

否则的话。

每次对面就派那么几千人来,何时才能全歼鞑子?

“让尚善即刻全军出击吧!”

还是索尼最后下定了决心,说道:“等不下去了,再这么等下去,恐怕城池要被攻破。”

“好!”

遏必隆也观察时局,觉得不能再犹豫,点头答应道:“就这么做。”

于是索尼立即让人出城传口信。

他告诉尚善,这是明军的虚张声势之计,就是要延缓他们的援军,不然等援军一至,明军必败。

尚善迟疑过后,最终还是按照索尼的要求,下达了三军一起向明军阵地冲杀的命令。

孤注一掷,便在这个时候了。

“好了。”

山头上,老朱平静地说道:“鞑子上当了。”

“这是连环计,让鞑子以为我们在虚张声势,实际上是诱敌深入。”

旁边傅友德拍马屁道:“陛下英明!”

“准备炮弹吧。”

老朱淡淡地道:“还是那句话,不准放跑了任何一个鞑子,要让他们死光。”

“是!”

傅友德应下。

蒋瓛随即拿出对讲机喝道:“炮兵阵地准备!”

炮兵阵地随即开始有条不紊地做前期准备工作。

远处平原上已是升腾起滚滚烟尘。

如果没有老朱用连环计的话,大抵尚善必然停下,然后不停派人先探明军虚实。

如今却是被满清朝廷逼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只能下令全军突袭。

没办法。

正面明军悍不畏死,给满清朝廷制造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去试错,只能孤注一掷。

不过尚善还是勒令骑兵各单位分散前进,不要拥挤得太过密集。

大概过了两刻钟,也就是半个小时的样子,距离北京大概七八公里,约后世地铁清河站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大量骑兵部队。

他们分散在广袤的平原上,犹如狼群一般,向着处于北京北面和西面的明军杀来。

若不出意外的话,明军在没有营寨的保护下,会被骑兵部队冲到阵前,先用弓弩射散他们的阵型,再以重骑兵冲阵,势必会被打败。

但这世上总会有意外发生。

“该看烟花了。”

老朱说道:“准备工作做完了没?”

“陛下问准备工作做完了没有?”

蒋瓛拿着对讲机大喊。

“炮兵阵地已完成驻锄入坑,固定炮位,方向定位,部署完成,请陛下指示。”

“弹药准备如何?”

“已完成弹丸入膛,药筒锁定!”

“是否已完成气象修正。”

“已完成!”

“锁定好目标没有。”

“目标已锁定,可以随时开火!”

“开炮!”

老朱淡淡地说道。

“开炮!”

蒋瓛大喊。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无数声巨大的开火声音响起,紧接着,烟花绚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