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一百五十六章 靠人不如靠自己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一百五十六章 靠人不如靠自己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明军营垒连绵数十里,并且大部队开始向东西两侧延伸,有正在包围北京的架势。

这自然是要把气势打出来,同时也是给北京造成压迫感,让城里的清军尽快召集周围援军过来,以此好将鞑子一网打尽。

清军这边也没有立即展开反击,而是静观其变。

毕竟明军还尚未攻城,城内的鞑子感受不到压力,自然会选择静待时机。

不得不说,这是聪明的打法。

如果因为明军在城外移动而贸然出城的话,那无异于送死。

虽然清廷还不知道明军到底用的什么办法全歼了鳌拜和岳乐,可他们并不想尝试。

双方在城池内外对垒,二月十日明军修筑营垒,二月十一日明军建造外围栅栏,还在营中建造起了高台。

高台上悬挂着“朱”字大旗,旗帜遮天蔽日,比满清的城池还要高,俨然要将鞑子比下去。

城墙上的绿营士兵这几日议论纷纷。

他们其实都是被清军以免赋税为由征召过来的,基本都是河北以及周边地区的人。

民间乡野消息传播速度比较慢,再加上满清鞑子一直对他们进行封闭式军事训练,不允许他们接触外界,自然也就不知道外界什么情况。

很多人还以为就是过来当兵吃粮,根本想不到忽然就要开始打仗,而且还是和传闻中已经被消灭的明军打仗。

要知道如今顺治十八年,大明灭亡的时候,很多二十来岁的绿营士兵才几岁大,大明这个字眼都已经很多年没听说过了,自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结果眨眼间大明的旗帜就出现在了北京城外。

这感觉就像是我都当了十八年晋朝百姓了,季汉都灭亡二十多年了,忽然某一天大汉的军队出现在了洛阳城外一样突出一个荒谬感。

一时古怪的氛围正在军中蔓延。

不过清廷鞑子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因而做了两手准备。

一是用欺骗的手段告诉城内新招募的绿营军,说城外的是河南起义军,趁着京城空虚来袭,南方的清军主力会很快北上驰援。

二则是派出上万满汉蒙八旗督战队,每天用冰冷的眼神看着城头守城的绿营士兵,不允许他们多做交流。

便在高压手段下,这种氛围也慢慢被镇压了下去。

几日后。

明军做完了整个围城部署。

老朱令傅友德、冯胜等人亲自统领部分人马,加入到李定国、白文选、袁宗第、李来亨等人的部队里静待时机。

同时又令蓝玉、唐胜宗、陆仲亨等人各率领一千人北上,穿越满清的大后方,大摇大摆地前往各关隘口。

虽然这些关隘口肯定有清军把守,他们也只带了突击步枪、机关枪、手榴弹、迫击炮。其余榴弹炮、无人直升机这些重火力没有带。

但足够了。

傅友德他们进入南明军队中,明确表示他们不会插手军队事务。

事实上以傅友德、冯胜他们丰富的战斗经验,再加上非常高的个人威望,指挥起南明军队必然是绰绰有余。

然而还是那句话。

老朱必须看到南明军队的成长。

如果什么都要洪武带的话,那跟巨婴有什么区别?

所以该让他们有所进步才行。

否则今年老朱他们就要回去了,怎么放心把国防任务交在一群打不了胜仗的将士手中?

不过正所谓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

李定国白文选他们其实也想问问傅友德冯胜等人的意见。

可他们闭口不谈,便在营中互相写书信讨论办法。

都是农民出身,还真让李定国想了个主意。

这几日他们围城后就每天观察城防布局,老朱为了提高他们的能力,特意不允许让他们用无人机,但却把阎尔梅绘制的图纸给了他们。

通过在城外观察布防,加上城池图纸,李定国他们各自谋划了几个进攻方向以及进攻策略。

接着再拿着这些计策去找傅友德、冯胜他们请教。

几个洪武大将虽然没有明说哪个计策可以用,不过还是给他们说了一下他们提供的方案优缺点,算是帮他们补齐了方案。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在帮他们成长,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战略战术思维。

有了指导意见,李定国等人安心了许多,放心大胆地尝试。

事实上他们并非无能,而是缺乏信心。

这么多年屡战屡败,清廷势力愈发庞大,对他们的自信力打击非常大。

即便有一个好主意,想到了应对方法,也瞻前顾后不敢用。

如今背后有洪武撑腰,自信心大涨。

不管是从将领还是士兵,都认为他们一定可以赢,如此便有了一种能打胜仗的信念。

基本上有了这种信念,将来再打一些胜仗,便能成为一支真正的强军。

这就是所谓的军魂。

老朱也正是如此,看出李定国他们并非真正的无能之辈,只是缺乏自信心,才愿意给予他们多次机会,也算是手把手在教他们打仗了。

于是在二月十六日,明军抵达北京城外的第六天后,开始发起了第一轮进攻。

这几日明军除了修筑营垒,布置战术打法以外,他们还在大量砍伐树木,搭建楼梯,准备攻城之用。

古代打仗攻城器械很多,如冲车、投石机、云梯等等。

但到了明清时期,攻城主要依靠红衣大炮,如松锦之战中,明军和清军基本就是围绕着城池在用火炮轰击。

南明军队也有火炮,基本都是缴获自清军以及郑成功所有,不过这次北上他们并没有携带。

与洪武军的火炮比起来,清军那些红衣大炮之类跟废品站的铁块没什么区别。

此时李定国他们纷纷开始部署。

随着一声令下,傅友德、冯胜等人所在的炮兵营就开始用迫击炮轰炸城门。

自然不是大规模用,其实也就打几发炮弹而已。

这是之前老朱的策略,一旦李定国他们进攻,就打几发炮弹给清军制造压力,然后让李定国他们发动攻势,进一步给清军造成压迫感。

要是满清把所有的兵力全放在北京城内防守倒还不用这么麻烦了,可惜的是清军的兵力分散部署,需要他们如此围点打援。

几发炮弹下去,城门口附近果然遭受重创。李龙云的意大利炮口径是75毫米,明军的迫击炮口径是60毫米。

但这并不意味着意大利炮的威力比迫击炮大。

因为时代不同。

二战时期的火炮无论威力还是技术都远不如后世。

更何况还是我国国产的93式迫击炮,威力大,发射速度快,造价便宜又皮实,突出一个性价比超高。

因此意大利炮能一炮轰了平安县城门,明军的几发迫击炮自然也能轰开北京城门。

李定国打的是阜城门,几发炮弹下去城墙上火光冲天,升起几朵一人高的小爆炸云,紧接着砖石崩飞,城门楼被轰塌了。

附近的清军顷刻间就被炸死,即便没有在爆炸中心,可怕的冲击波还是将周围的人震得七孔流血,神志不清。

城门周围的清军顿时被一扫而空,远一点的清军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满脸的不敢置信。

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城外的明军浩浩荡荡喊叫着向城门方向如潮水般涌来。

“杀啊!”

“杀鞑子,杀鞑子!”

“快快快!”

明军士卒们扛着梯子奔向城门。

城外有护城河,但他们的梯子都是特制,两端用于固定的木头是比大腿还粗的硬木,长达十多米的高度能够斜放下去,让人跨越护城河爬到城墙上。

最妙的地方在于顶端用铁丝横穿了顶部木头,固定在了上方,在两块大硬木上设置凸出了两个铁钩,可以挂在城墙内侧。

这就是古代常用于攻城的攻城梯,要想建造这些梯子也不容易,需要进山砍伐大量硬木才行。

数日下来明军其实也就打造了一两千副,不过目前暂时还算是够用。

清军被几发迫击炮炸懵过去,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明军就已经冲到了城下,搭建起了梯子,开始向上攀登。

“反击,反击!”

“弓箭手呢,射箭,射箭!”

“快去拿长矛捅!不去我就杀了你!”

沿着阜城门往南长达三四公里的城墙上,清军督战队首先反应,拿刀逼着士兵们开始反击。

这些新招募的绿营士兵可不是以前那些训练有素的绿营兵马。

最早那一批绿营基本上都是明军以前投降的将领所部,可以说是征战多年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实力不弱。

只是在重庆之战、江南多次战役当中,这些绿营兵早就消耗殆尽,北京就只有几万残存。

剩下的几万绿营兵老带新,成为这些新招募的绿营士兵长官的同时,清廷又令满汉蒙八旗组成的督战队逼着他们打仗。

如此也算是保证了一定战斗力。

因而虽然刚开始这些新招募的绿营士兵被炸懵,但在督战队以及老绿营士兵的催促下,还是如梦初醒,上去生疏地进行反击。

箭簇如雨点般开始往外落,各种滚石、檑木、石灰往外扔。

明军一边撑起盾牌,一边继续往梯子上爬,下方也有弓箭手对城墙上进行压制,勇敢地跳到城墙上与清军展开搏斗。

长达一两公里的城墙到处都在交战,有的死命砍明军的梯子,有的在拿长矛往外戳,还有的与上来的明军交战,很快就被兜头砍倒。

他们的训练时间太短了,明军虽然屡次打败仗,可也是百战之师,跟随李定国、白文选、李来亨、袁宗第南征北战多年,战斗经验可不是这些新兵能比。

再加上李定国他们精心布置的战术,仅仅一刻钟不到,北京城就有数个城门被攻了上去,城墙上到处都在厮杀。

西面的西直门、阜城门、广宁门,东面的东直门、朝阳门、广渠门战斗异常激烈。

为此清军不得不把预备队派了上去。

事实上清军主力,包括遏必隆本人却不在这些被围攻的城门,而是在南面的永定门。

永定门外老朱率领的洪武军队矗立于此,时不时就对着永定门轰几发炮弹,虽然没有进攻,可给予的压迫感最大,让遏必隆根本不敢分兵。

战斗持续时间并不算长,在清军的预备队援军赶到后,老朱就用对讲机让傅友德、冯胜等人往城里扔几发炮弹,掩护明军撤回去。

他要做的是给清军制造压力,让清军感觉城池随时可以被攻破,已经是摇摇欲坠,必须马上把北面的队伍调过来才行。

很快在炮火的掩护下,明军如潮水般撤去,城头上的清军一时间个个都瘫痪在城墙上。

周围刺鼻的血腥味夹杂着炮火留下的硝烟味道,到处都是尸体,有敌人的,也有他们自己的。

对于这些新兵来说,刚刚仅仅过去了不到半个时辰,这场生死之间的战斗却仿佛过了半个世纪般漫长。

老卒们倒是已经习惯,一个个坐在那喘着粗气,眼神冰冷而又麻木。

无人机掠过长空。

朱云峰在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就又玩游戏去了,等战斗结束的时候才看了一眼。

永定门外的高台上,春日暖阳照射,可在小冰河的影响下却没有多少暖意,反而呼啸的冷风吹拂,让人有些发寒。

“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好,都是一条条人命呀。”

朱云峰扫了一眼,有些不忍。

“别太圣母。”

老朱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地说道:“所谓慈不掌兵的道理你懂,如果我是为了全歼清军用他们做诱饵故意如此,那就是我的不对。可若目的是为了练出一支在我们走后守护大明江山的强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好吧。”

朱云峰想了想,也不得不认同老朱的想法。

虽然这不是游戏,那些明军将士也都是活生生的人。

然而如今的南明无异于重新开一次国。

历朝历代开**队都是强悍的,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也只有拥有这样的开**队,新建立起的王朝才能横扫八方,克服一切外敌。

虽然也有晋朝和宋朝这样的反面例子。

但也正是如此,晋朝才在短时间内崩塌,宋朝也从来都不是大一统王朝,成为软弱的象征。

所以要想新成立的大明成为大汉、大唐、洪武大明这样的强盛国家,就得拥有一支经历战火的强军才行。

否则这个南明跟晋朝和宋朝有什么区别?

等老朱他们一走,没过多久蒙古鞑子们席卷而来,甚至安南、倭寇这样的跳梁小丑都敢过来咬两口,那还有什么意义?

因而在老朱已经帮他们完成了90%的建国功业的情况下,剩下的10%。

即便大头还是洪武军队帮助他们完成,可南明的军队也必须参与其中,完成最后一步淬炼,如此才能勉强算是一支开**队,能够在老朱他们走后应付外敌的入侵!

“好了。”

见朱云峰有些面色不忍,老朱还是说道:“战死的将士自有抚须,他们的家人也会得到妥善的安置。行军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现代国家科技发达,亦是为了让将士们少流血,可上了战场还是得死。除非能帮南明建立起工业化,让他们以先进生产力碾压落后生产力。但前面还有那么多朝代在排队呢,凭什么先帮他们?”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先把自己的实力提升起来,才能够堂堂正正做人。不然的话,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被我们扶持起来的傀儡而已,如此还算什么大明王朝呢?”

老朱拍了拍朱云峰的肩膀。

儿孙也要自强自立。

凡事都靠父母祖宗,最终也只是沦为废物。

所以有些事情这个新建立起的大明承武政权必须要去经历,有些东西他们也必须自己去抉择。

事实上老朱也已经想好了。

他最多就是把北京极其周边的满人、蒙古人以及投靠异族的败类清除。

将来打出关去,横扫关外,依旧要靠大明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