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满清一夜倾塌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一百四十二章 满清一夜倾塌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顺治十八年十一月下旬,就在江南一片动荡的时候,北京同样乱作一团。

老朱是十一月初灭的鳌拜。

除了吴三桂以外,几乎没多少活口,短短二十天的时间不到,消息不应该那么快传递出去。

但长江水路从四川一路到江南实在太快了。

老朱灭了鳌拜后在重庆待了几天,等待从云南后续运来火炮,且还得抽调船只,耽误了数日功夫。

就这么几日,就有人坐船至湖北,把消息传到了湖广地区。

结果就是这件事的传播速度跟瘟疫一样蔓延,以长江水路为核心,迅速向长江两岸扩散。

于是乎到了十一月下旬,长江两岸基本都知道了这事,江南自然一片动荡。

至于北京那边,则是得益于清廷这十多年来打造的驿站体系。

吴三桂往北逃,连夜写了奏折,然后让四川北部保宁府的驿站以八百里加急速度向北京通报。

保宁府就是后世巴中一带,距离北京直线距离一千二百公里,实际距离约为一千五百公里,正常情况下,即便每天走50公里,也要一个月。

但高效率的驿站体系,每隔三十里一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准备了马匹,中途换马不换人,或者实在撑不下去,也会换人换马。

基本上以每小时二三十公里的速度,一天能跑三四百公里,沿途能把人马都累死的程度,最终在六天后抵达北京。

正是十一月底,北京窸窸窣窣下起了小雪,纷飞的雪花落在地上没有结冰,紫禁城房顶结了薄薄一层。

满清顺治帝在年初死了,新皇帝康熙登基时才八岁。因而平日里由乳母孙氏和祖母孝庄皇太后抚养,朝政则由四大辅政大臣来决议。

事实上就连孝庄都没有干政,索尼鳌拜等辅政大臣最多就是听听她的意见,执行不执行全靠索尼他们自己愿不愿意。

这也保证了顺治末,康熙初的这些年朝政稳定。

不然如果后宫干政,外朝与后宫争权,必然会加剧政治动荡,从而给根基尚不稳定的满清带来问题。

然而那是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

今日辰时,孝庄皇太后与才八岁的康熙皇帝罕见地出现在了保和殿议政处。

殿内上方四十八岁的孝庄太后高坐,旁边坐着个八岁小孩,脸上长了不少麻子,正好奇地四下打量。

下方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巴哈纳、车克、马尔赛、额色赫等满族辅政大臣和三院学士站立,甚至不止他们,还有一些汉人。

有蒋赫德、成克巩、金之俊、胡世安、党崇雅、卫周祚、冯铨等。

其中有个七十岁左右的老头,双目浑浊无神,脸色略显苍白,坐在一旁面容呆滞。

他叫洪承畴,为满清英武殿大学士兼三等阿达哈哈番。

这个时候的洪承畴其实已经退休了,而且一身的病,眼睛也几乎快失明,因此鳌拜出征才没有带他。

可万万没想到鳌拜败了,还败得那么惨。

不得已,满清朝堂就只能把他从家里薅出来,坐在这堂上。

而在他的位置上面一点,仅次于几名辅政大臣的位置还有另外一个六十来岁的汉人老者。

这人是范文程,前议政大臣,以二等精奇尼哈番兼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致仕。

满朝有不少六七十来岁的老人。

场中略显沉默。

他们是临时被拉来开会,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只看到三大辅政大臣面色如土,索尼眼睛通红,好像哭过。

上面的孝庄皇太后更是一脸呆滞,宛如像是得知了什么恐怖的事情一样,让他们不敢询问。

但能在这里的都是人精,用脚指头想都能想到一些东西。

毕竟孝庄向来都是不问朝政的,康熙平时也不会出现在这种朝堂会议上,都是在后宫接受各种教育。

再加上他们这些退休的人被请来,孝庄和索尼等人脸色也不好看。

那么什么样的大事值得惊动孝庄,还要把他们这些退休致仕在家的老头请出山来呢?

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前些日子领兵出征,讨伐那个所谓明太祖朱元璋的鳌拜打了败仗,西南那边出现了大问题!

因而众人陷入沉默,谁也不敢轻易开口询问,免得触了眉头。

过了一会儿,孝庄才语气沉重地开口说道:“诸公,你们里面很多人都致仕了,但此次朝议还是不得已把大家请来,皆是因为我大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众人当中一些关系较好的互相对视,脸上都露出凝重的表情。

估计是与鳌拜有关了。

范文程是四朝老臣,跟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到如今已是康熙朝,地位还是相当尊贵,不管顺治还是孝庄,都对他颇为尊重。

他开口问道:“太后,臣想知道是关于西南的吗?”

“是的。”

“鳌拜败了?”

“败了。”

“.”

范文程略微思忖,随后说道:“想必是因朝廷催得太急,以至于鳌拜轻敌冒进所致。若贼寇只是得了四川,朝廷大军依旧可以退回湖北。四川已是凋敝,明孽最多也就是得夔东十三家相助,纵使依靠西南云贵之地,亦无力再得更多兵丁和粮草。且他们北出西川,东面贵州必然没有太多防备,李栖凤当有收获才是。请太后无需担忧,这治大国如烹小鲜,面对贼寇死灰复燃,当徐徐图之,以缓阻急,则明孽攻势必然受挫,那时便是我们剿灭他们的好时机。”

这是他安慰孝庄的话。

或者说,也不算安慰,而是他能够预料到的最坏的结果。

三峡地势险要,朝廷又催鳌拜催得紧,以他对鳌拜这么多年的了解,鳌拜肯定会选择快攻的打法。

本来这个选择也没什么大不了。

清军面对大明余孽本就是摧枯拉朽之势,以前都是这么打的。

但现在既然大明余孽有能力利用鳌拜的轻敌冒进把鳌拜击败,那么自然就得想一想接下来该怎么处理。

反正在范文程想来,鳌拜最多损失个十万大军,主力只要撤回湖北。

以大清如今坐拥整个天下,仅仅缺失的是贫困的西南云贵川三省,且四川还已经被屠光了几乎没有人烟,耗也能耗死敌人。

然而这已经是范文程能想到的最差情况,却不知道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十倍不止。

就看到孝庄索尼等人听了他的话后,脸色都非常难看,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三互相对视一眼,嘴巴动了动,终究没说出来。

最后还是范文程见他们情况不对,迟疑问道:“额太后,是臣说的有哪些地方不对吗?”

孝庄便只能嗓音略带沙哑地说道:“鳌拜.鳌拜全军覆没了。”

她说完后,大殿内先是死一般的寂静。

除了三个辅政大臣,以及之前负责把八百里加急公文送过来的秘书院大学士巴哈纳以外,其余人包括国史院大学士车克,弘文院大学士额色赫都露出骇然的神情。

紧接着便如惊雷炸响。

殿内二三十名满汉大臣们顿时一片惊慌起来。

“怎.怎么可能?”

“二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了?”

“明孽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实力?莫非鳌拜全部以船只进川,结果遭遇了洪水?”

众人一脸惊愕,互相对视,议论纷纷起来。

他们迅速推断出一个情况。

那就是鳌拜为了尽快把军队和物资运入四川,便选择了全走水路的方式。

长江流域虽然在六月份左右是下雨最多最频繁的时候,但每年的**十月份也是一次雨季,不比六月份少多少。

鳌拜如果全走水路,不走陆路,那么多船只恰好遇到雨季洪水,搞出个全军覆没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虽然真要是这样的话就太蠢了。

因为走长江流域行军,肯定要寻找各类熟知水文地理的当地人,光各类向导估计就有数百。

且长江进入四川的中上游段水流湍急,都不需要向导,鳌拜一去看就应该知道这样的水路不适合那么大规模的行军。

最多就是一部分走水路押运物资,大部分步骑军队走陆路才是。

但这已经是他们唯一能想到的解释了。

不然难不成西南的那股明军势力,真拥有可以把鳌拜几十万大军歼灭的实力?

那也太天方夜谭了些。

刘秀复生也做不到啊。

毕竟就算是刘秀也顶多召唤陨石,让王莽四十二万大军陷入混乱,他们趁势进攻,把王莽大军打败而没法全歼。

因而众人纷纷说道:“若是如此,鳌拜误国啊。”

“鳌拜这个蠢货,害了朝廷!我早就说过,他一个武夫能做什么辅政大臣。”

“怎么?你这是在说先帝识人不明吗?”

“我可没这意思,我只是觉得先帝肯定受了鳌拜这个奸贼的蒙蔽罢了。”

“好了,别吵了,当务之急,还是该想想对策。”

他们说着。

有人甚至已经对鳌拜破口大骂。

不过能骂鳌拜的基本都是满人权贵,甚至还有个后面挂了爱新觉罗的姓。

否则就算鳌拜真做了蠢事,汉人大臣们可不敢指责。

等那些满人权贵们骂骂咧咧完了,在地位上依旧是汉人大臣之首的范文程才说道:“太后,这二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的话,确实伤及根本,但”

“不是二十多万。”

他话还没说完,索尼就打断说道:“是四十万!”

“四十万?”

范文程大惊失色。

其余人也都是一个个震惊不已。

就连眼睛都快瞎了,一身老年病,脸上满是老年斑的洪承畴都侧目了过来,浑浊的眼眸里充满了惊愕。

“鳌拜也不是遇到了洪水,是二十多万大军进川,与李国英、王一正、张长庚等部加起来,总计四十万人包围重庆府,被明孽正面击败全歼!”

索尼脸色沉痛道:“只有吴三桂因恰逢暴雨,道路不能前行而未能与鳌拜汇合幸免。但之后他也遭到明孽追击,只剩数万骑兵逃回陕西,现在可以说西南的局势已经彻底崩坏了。”

这是吴三桂上的奏折里说的事情。

他当然不是遭遇什么暴雨而不能与鳌拜汇合,那只是给自己没有去围攻重庆找的借口罢了。

现在吴三桂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尴尬。

想投降大明,大明可不会接受,并且已经放出话来准备活剐了他。

又没地方可以跑。

总不能带着数万关宁铁骑跑到草原上当匈奴吧。

所以他只能继续抱紧清廷的大腿。

眼下已经撤至陕西,奏折里把情况说了一下,同时正希望朝廷派出援军来。

可北京哪还有什么援军?

苏克萨哈苦涩道:“李栖凤那边好像也已经全军覆没了,明孽正在攻打两广,也不知道尚可喜能坚持得住否。”

众人一时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有震愕,有沉痛,有悲伤,还有人眼珠子乱转不知道在想什么。

过了许久,范文程才总算是从这震惊中回过神来。

他已经把最坏的结果预想到了。

谁知道还有比鳌拜打了败仗,损失十多万大军更坏的结果。

实在是出乎意料。

不过他不愧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代满清头目看重的谋士,震惊过后,才缓缓开口说道:“如果没猜错的话,明孽恐怕并没有北上的意图,应该是准备沿江去江南吧。”

“目前还尚不知道。”

索尼点点头:“不过他们并未追击吴三桂进入陕西,依旧还在重庆府,想来是打算沿江东去。江南是我大清赋税重地,一旦为明孽所得,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郑成功也在东南沿海,明孽必然是去找他们去了吧。”

洪承畴忍不住说了一句。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有两条了。”

范文程最后叹了口气道:“一是马上往江南增兵,与明孽在江南展开决战。二是固守京师,放弃江南,可这样的话”

众人陷入沉默。

其实范文程还有一条没说。

那就是退至关外。

但他不可能说。

因此摆在他们面前就这两条。

毕竟他们还有大量粮草辎重,兵源问题也简单。

立即联系蒙古部落让他们出兵南下。

然后在北方大量征兵,短时间内拉出几十万人不算难。

然而拉壮丁容易,可没有训练过的士兵跟乌合之众也没什么区别。

鳌拜几十万精锐都没了,又能指望这些临时被拉来的壮丁?

恐怕就算派出去,也是跟鳌拜一个下场吧。

众人心里想着。

一时满朝满清鞑子以及汉人走狗们,心中悲戚。

谁能想到,之前看着已经建立起庞大帝国的大清王朝,好似在一夜之间,就要轰然倒塌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