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南动荡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南动荡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一月下旬,鳌拜全军覆没的消息席卷整个中华大地。

清廷震荡,各地清军惊恐不已。

特别是江南地区,消息传得最快,不少地方的官员都弃官逃跑,陷入无官府状态。

主要也是明末清初的时候,清廷的统治其实还算不上稳定。

不仅民间有很多抗清义士,就连士林文人集团当中,也有大量试图反清复明,即便复明无望,也在一直在暗暗抗争。

结果就是清朝一直在大搞文字狱,禁止文人士大夫集团写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并且还在征调那些隐居士人。

很多地方官员都是大明的官员投降担任,或者被清廷强行征来的隐居士大夫,他们对清廷不一定忠心。

甚至一些人表面是清廷官员,背地里一直在暗中帮助反清复明的组织。

因此在如今清廷一夜之间好似轰然倒塌,墙倒众人推的大环境下,不少江南官员装都不装了,直接鞑子官服一脱,鞭子一剪,掀起抗清大旗。

南方地区一时间剪辫子的风潮四起,许多地方的县城清廷官员要么逃跑,要么改旗易帜,大片地方很快恢复到了大明的统治下。

老百姓们不一定能迅速得到这些消息,但各地县衙里的官员、属吏是最容易获取消息的,而他们与百姓打交道多。

他们的变化自然也被百姓们看在眼里。

安徽安庆府。

老朱大军前军已至九江,在洪武明军的枪炮攻势下,九江守军被全部歼灭,消息让整个安庆府为之颤栗。

安庆府府城怀宁城一时兵荒马乱,安庆知府、同知等人纷纷逃窜。

许多府衙、县衙属吏脱掉了身上的官帽子,把辫子剪下来,躲回了家中,开始伪装起了平民。

“咦?官差老爷们怎么不见了?”

一个进怀宁城的老农看到城门口以前收过路费的兵丁们不见了,十分纳闷。

旁边有人乐道:“还官差老爷呢,叫他们鞑子。”

“嘘,你不要命了。”

“啊你的辫子呢?”

“他没有辫子,这要是被官差老爷们抓住了,命可就没有了。”

老农大惊失色,身后也有不少人露出惊恐的表情。

他们突然发现出城和进城的一些人,竟然把脑后的金钱鼠尾鞭子给剪掉了。

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一旦被县城内外的守门绿营兵丁,或者官府差役们发现,那就是要被抓去砍了脑袋。

但那些剪掉辫子的人却乐了起来。

有人笑道:“你们还不知道吧,鞑子快完蛋了,城里的官人都跑了,现在怀宁府是刘进士组织了一些乡老在维持秩序。”

刘进士其实并不是真进士,他是明朝安庆府怀宁县第一位状元刘若宰的儿子刘馀慧。

刘若宰是崇祯的老师之一,崇祯十三年病逝,崇祯就让刘馀慧以父荫入仕,明亡后刘馀慧弃官逃回家乡隐居。

因刘氏作为怀宁第一位状元家族,威望高。刘馀慧又做过官,于是在安庆府满清官员逃走之后,城里有威望的人就请他出来帮忙维持秩序。

如今城里的治安和基本制度都是由刘府家丁和其余一些有威望的大族在维护。

他们甚至还抓了一些往日里为非作歹的绿营兵丁,关押在牢里,等大明的天军到来就献上去。

“啊?”

那人的话顿时引起了周围骚动。

老农惊呼道:“真的?”

“自是真的,咱们怀宁那王大眼,之前就弃营逃走,结果就被刘进士喊人抓住了,现在还被关牢里呢。”

“是啊,王大眼多坏啊,仗着是咱们县绿营都司,向来威风八面,欺男霸女,连县衙都不放在眼里,这会儿每天在牢里哭。”

“那可太解气了。”

周围人议论纷纷。

满清鞑子的绿营兵马在全国都有驻兵,基本上都以县为单位。

不过县维持的人数不多,在数十人至百人间不等,领头的职位是千总、把总,级别很低。

怀宁县是安庆府的府治所,且处于长江战略要地,因此守备兵丁会多一些,但其实也就二三百人左右,全安庆府也才七八百人。

只有边疆或者战略要地的区域兵马才多。

比如江南一带,兵马最多的就是南京以及福建这两个区域。

南京是因为当时为江南中枢,战略要地。

福建则是因为在与郑成功打仗。

因此内陆地区,没有打仗的地方军队数量就很少。

但即便如此,一个绿营都司在一府之地也已经是十分猖狂,平日里无恶不作。

此次老朱大军已经进入了九江,近在咫尺的安庆府拢共不到一千兵马,即便算上各地县衙衙役能凑个三千人都算多。

安庆都司自然不敢交战,干脆利落地选择弃官逃跑,结果被刘馀慧派人抓住。

事实上现在整个江南地区都一片动荡。

刘良佐是江安总督。

这个江安其实就是江南以及安徽合起来的行政区域。

顺治二年清廷把原南直隶改为江南省,也就是整个江苏和安徽地区归属于江安总督府管理。

因此刘良佐的地位还是非常高,可以调动整个江南地区的兵马。

然而江南地区说是有二十万大军,实际上是算上了闽浙,也就是整个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四省兵力。

且这些兵马并不集中,分配在沿海地区及各府县,到刘良佐本人手头上也就一万多人。

其余兵马主要在福建以及分置各地方。

一个县几十人到上百人,一个府城二三百人,一个府往往在一千人左右,。

安徽十三个州府,驻兵大概有一万多人,不到两万的样子。

南京城作为江南省治所,也是江浙中枢,兵马有一万多。而江南沿海州府因为要防备郑成功,兵马稍微多一点,加起来三万。

这就意味着理论上刘良佐可以调动大概六万左右的绿营兵马,加上南京也有几千八旗驻防,人数不算少。

但问题是明军攻势太快,也太迅猛。

刘良佐甚至才刚刚得到消息不久,明军就已经打到了湖北湖南,正火速进军安徽、江西。

他根本来不及召集安徽和江南两省的所有兵马。

特别是江南清军面临崩溃。

等到十一月下旬的时候,他才堪堪召集了大概三万多人。

其余地方要么是在赶来的路上,要么就还没接到指令,甚至像安徽池州、安庆、六安等靠近湖北的州府,大量清军绿营兵马逃走,根本不接受他的命令。

何况江浙各地还有许多起义部队,这些人一看县城和府城的绿营兵马被调走了,纷纷起事,占领县城和州府。

一时间江南乱作一团。

看上去清廷还控制着江南地区,实际上很多州府都已经出现混乱。起义军与州府的县衙、府衙差役打仗,双方打得火热。

一些县衙州府已经被占领,还有些则守了下来,但情况也非常不妙。

如果刘良佐能守住南京的话,还有转机。

但。

他能守得住吗?

江南许多清廷官员都有这样的疑问。

“鞑子已经大势已去了。”

浙江余姚城头。

黄宗羲看着下方已经被捆住的余姚县令,对身边的弟弟黄宗会,以及好友吕留良、张履祥等人说道。

他们是十月二日得知太祖下凡救世的消息,恰好当时老朱正在处理鳌拜。

弄死鳌拜四十万大军后,十一月份消息迅速传播出去。

没过多久黄宗羲当机立断,举兵起事。

本来这种仓促起事很难成功,但一者黄宗羲准备还算充分,时间接近两个月,从十月初到现在十一月下旬,大概五十天左右。

二来他在老家余姚威望很高,听说他要举起义,十里八乡来参加的义士不计其数,很快聚拢近万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余姚虽是绍兴府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治所山阴县和会稽县,因需要防备沿海残明势力,兵力驻扎颇多。

然而老朱大军杀来,这里的兵马都被调走。

剩下的衙役捕快多是本地人,听说黄宗羲要起事,便绑了县令,根本不敢反抗。

结果就是黄宗羲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整个余姚。

“余姚虽是东南重镇,但郑成功已经被赶至厦门,很难再对江浙造成威胁。可连这里的兵马都被调走,鞑子必然已经是捉襟见肘。”

旁边吕留良沉声说道:“可见太祖陛下全歼鳌拜四十万大军是真事,不然也不会引得鞑子们这般惊慌。”

“太祖神威,莫不能测也。”

张履祥惊叹道:“四十万人全歼,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简直令人无法想象,恐怕也只有太祖这般神仙手段能做到。”

“如今江南生变,各地狼烟四起,也是因为太祖天威般的手段。”

黄宗会笑着说道:“听闻太祖已至湖北,恐怕不日就要进军江南,我们的形势一片大好呀。”

“先别急着欢庆,当务之急,还是攻下绍兴府,再联络多方义军。”

黄宗羲说道:“最主要的是要加紧派人去找到太祖,表明我们的心意。可切不能让太祖以为我们是作乱贼寇。”

“这一点倒确实是当务之急。”

吕留良说道:“我听闻有些地方义军不能攻下官府,便四处劫掠百姓。这与贼寇何异?必须派人制止,否则太祖大军一到,恐怕连他们都得杀掉。”

“太冲公!太冲公!”

就在这时,下面被抓住的余姚县令大喊道:“救救我,我愿意反正,我愿意反正!”

众人低头看去,黄宗羲冷笑道:“张清卫,你这奴颜婢膝之徒也好意思说反正?当年你参与复社,结果转头就出卖众学子,调到余姚来,也是为了搜捕我的吧。”

下方余姚县里张清卫忙不迭道:“不敢不敢,我素来对太冲公敬仰有加,岂敢加害?”

“哼,关押起来,以后处置。”

黄宗羲懒得与他争辩,冷声说道。

张清卫连进士都不是,只是个崇祯十七年的举人。

南明时期他参加复社,说什么要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

结果清军南下,转头就投靠了满清鞑子,靠出卖复社同窗谋取官职。

如今还被任命为余姚县令。

这样的人,暂时不杀他都是黄宗羲善良,自然不想与其多做口舌。

张清卫犹自求饶,被黄宗羲组建的“世忠营”卫士拖走。

见他被抓走的身影,黄宗会叹道:“这样的鞑子走狗,江南之地何其多?”

“正是这样的墙头草走狗多,大明才会亡,真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太冲兄,你就是太仁慈了,当年你也是在刑部大堂上手刃过仇人的人,最近些年怎么忽然有了妇人之仁,这等奸逆留着作甚?”

“无妨。”

听到张履祥的话,黄宗羲摆摆手说道:“这些奸逆自有处置,待太祖天军至,一切魑魅魍魉都会被横扫。留着这些人的性命,也是为了让他们招供同党,以后方便搜捕他们的余孽。”

“哦?”

众人互相对视,然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江南之地的确有不少抗争救国的义士,但同样也有许许多多像张清卫这般投敌求荣的奸贼。

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奸贼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很多人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有谁。

把他们的性命留存下来,让他们自己招供,将来也能抓住更多这样的奸逆。

“趁着现在士气正盛,当继续进军!”

黄宗羲挥手道:“走,杀奔绍兴府,生擒张三异!”

“杀奔绍兴府,生擒张三异!”

众人高声喊着。

一时起义军气势如虹。

而像这样的事情,在江南遍地都是。

很多人都开始杀官造反。

大量官员也弃官逃走。

事实上也有很多清廉,为官不错的官员。

比如张三异,顺治六年的进士。

为官十二年,不管是做县令还是府丞,都政绩出色,保境安民,并不是贪官污吏。

然而大明与满清之间已经并非简简单单的王朝更迭,而是你死我活的民族战争。

犹如大汉与匈奴,大唐与突厥,大宋与辽金,中华与倭寇一样,这是外敌入侵,要亡我华夏。

也就是满清人口没有日本倭寇那么多,无法把汉人全部杀死,只能亡汉人衣冠。

但即便如此,直接屠戮中华汉人数百万,乃至上千万。

数千万人口因满清鞑子的屠杀而间接死亡,整个四川大地人口百不存一,已是近乎亡国灭种。

因而即便是有些官员人很好,做得也不错。

可你既然选择了为要亡我华夏,杀我汉人百姓的异族效力,那么就应该有赴死的觉悟。

这无关于个人品德。

民族存亡的立场而已。

便在这样的风潮之下,江南大地,狼烟四起,很快便陷入了一片动荡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