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 第一百五十六章:治水之难

嬴成蟜一听师长说到楚国水域,就知道师长接下来想要说什么。

吕不韦端茶杯,喝水润喉。

少年出声接道:

“莫说百国如林的时候,楚国现在也很大,面积比我秦国还要大。

“楚国早在楚庄王时期就成为天下霸主,之后一直没有过太大劫难。

“没有如晋国一样遭受三家分晋,没有如秦国一样被魏武卒打的濒临灭国,没有如齐国一样被五国共伐到仅剩两城。

“最大一次失利就是被武安君攻占都城,但那次距离灭其国也还差得远。

“楚国国土这么大,也没有遭遇重大打击,却一直不能恢复霸主地位。

“其原因除了楚国国情外,疆域中水域过多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楚国境内高山层叠,阻隔水道,江河湖泊,聚相碰撞,以致水患多发,人力远不足以克之,比巴蜀水患更甚。

“水乡泽国遂多成荒僻渔猎之地,益水之说在楚国并不适用,能够稳定聚集财富的农耕沃土极少,多聚集在江淮之地。

“复杂的水域是楚国天然的屏障,也是限制楚国进步的沼泽。

“弟子经过楚国时,听说春申君黄歇想要楚王给自己换一块封地。除了是给自己谋私利之外,也未尝没有治水增强国力的意思。”

吕不韦满怀欣慰,一点就通的弟子谁都喜欢,哪个老师不喜欢学习好的学生?

刚要继续往下说,想着弟子刚才说到楚国君臣的话,忽然心血来潮,有所感悟。

他的弟子每至一地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观察君王、大臣、国情……

这种作为,越来越像一位明君。

越明的国君,越无情。

方才还担心弟子太过君子的他,忽然又想弟子君子一些了……至少对他吕不韦君子一些。

因为“郑国”和“治水”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远比弟子想象的要大,大的多。

他脸上欣慰神情不变,说出来的话却不是最开始要说的话:

“公子所言不错。

“楚国现在有中兴之象,便是楚王与黄歇这对君臣配合之能。

“我当初曾以为范雎为昭襄王集实权除四贵,提出远交近攻之国策,乃社稷之臣。

“最后落得个辞相不做,忧惧病死的下场,是昭襄王不近人情。

“及至为政于秦,才发现武安君因范雎谗言而死,赵国因范雎在长平之战后主张撤兵而存活,就连楚国这中兴也是因为范雎。

“当今楚王和春申君黄歇当初本在秦国为质,能归楚都是范雎劝说昭襄王的功劳,我真的怀疑范雎实乃一间人也。

“昭襄王不但不杀范雎,亦不夺其相位,现在看来,真是仁慈啊。”

大谈特谈范雎到这里,吕不韦略一停顿,好像才发现自己跑偏了。

略有些歉意地笑笑,苦恼得指着自己脑袋,道:

“公子勿怪。

“当上相邦后,公务繁重。

“加之年龄日长,智力衰退,总会忍不住啰嗦几句。

“或许,范雎当初也是为相邦日久,才昏了头。”

嬴成蟜猛吸口气,又长出去,道:

“师长和弟子之间,说话也需要遮遮掩掩吗?

“只要师长不谋反,就算因为变法而触动秦国大部分贵族利益,和当初商君处境一样,我也会拼尽全力保师长性命。

“宁可在父亲或者阿兄面前撒泼打滚,也不会为了平息众怒而推出师长,师长晚年绝对会比范雎好。”

吕不韦牵牵嘴角,就代表笑过了,心中稍定。

他明面上在说范雎,实际上就是在说自己。

只要一想到要做的事,他就会感觉到脑袋上悬着一把秦剑,随时会斩下劈他成两半。

百年前秦国陷入世家沼泽,濒临灭亡,商君变法乃出沼泽。

百年后的今天,时移世易。

在吕不韦看来,曾经助大秦兴盛的商君之法,成了拖陷大秦的新沼泽。

秦国因商君变法而霸天下,而他要推行的国策,就是要变商君之法。

商君变法遇到的阻力,是当时占据秦国高位,掌握秦国权力的一系列老世家。

而吕不韦变法也有阻力。

这阻力就是因为商君之法而兴,在秦国身居高位的军武势力。是当年那个叫做商君法的孱弱少年,孕养出的一批残暴的恶龙!

商君变法成功,受五牛分尸之刑而死。

不只是商君,历代于秦国有杰出功绩的非宗室相邦,难有好下场。

张仪死于魏,甘茂逃至齐。

魏冉殁于忧愤,范雎亡于惊惧,魏辙化氏黄石。

只有蔡泽这等深谙明哲保身之辈能安然无恙,却也是半途便辞印不做。

而今他吕不韦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与公子成蟜谋而相合。

事成之后,出身宗室的公子成蟜肯定没事。

当初,樗里疾与甘茂为秦国右左丞相。

武王举鼎而亡,甘茂远逃去齐,而樗里疾留在秦国继续执掌大权,主持大局。

同相不同命。

为甚?

不就是因为樗里疾是孝公庶子,是嬴姓吗?

王上的为人,吕不韦知道。

只杀他吕不韦一人,不波及其三族,就算是看重感情了。

若他吕不韦能有一条生路,便是在公子成蟜身上。

今日适逢其会,他便要个承诺。

这承诺或许在十数年后能用上。

又或许,很快就能用上了……

吕不韦致歉,解释:

“多谢公子。

“不韦不该言辞闪烁,是不韦的错。

“但这个错不韦改不了。

“不韦害怕习惯了和公子直来直往,回到咸阳依旧如此言语,招来无妄之灾。”

嬴成蟜无奈颔首:

“弟子明白。

“咸阳居,大不易。”

秦国大环境如此,他还能说什么呢?

他仗着出身好可以任性一些,不拘小节,其他人却不行。

就有一个小问题他没明白。

聊治水的事,师长怎么突然担心性命了?

治水归司空管,出了事也是司空背锅,能把师长这个相邦治死?

吕不韦收敛心神,沉声道:

“得公子一诺,不韦便可以继续说下去了。

“黄歇知道治水,知道楚国被水域局限住了,楚国历代君臣难道不知吗?

“不,他们都知道。

“若说其他大臣不治,是因为不是自己的领地,自私心作祟,那楚王也该早早将治水提上日程才对。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楚国国情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子刚才所说,其水域之复杂,较巴蜀更甚。

“欲治全域,少有水工能行。

“准确的说,除了得禹王真传的郑国,没有哪个水工敢言能治,包括我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在内。”

嬴成蟜眨眨眼:

“那干嘛不让郑国治?”

他记得刚才郑国说其足迹到过楚国,一直想要治水,只是一直没有国家敢用。

吕不韦沉默了一下,闷声道:

“因为郑国要的人太多,用的时间太长。”

嬴成蟜不解。

治水本来就需要许多人,需要许多年,这是常识啊。

现代有了机械都是如此,更别说战国时代基本纯靠人力。

“师长,这也算理由?”

“……都江堰还没有完工,公子知道到现在为止治了多久?用了多少人吗?”

“曾祖王父抱着我看过李冰的奏章,到现在为止治了六年了。”少年努力回忆,实在想不起来了,道:“只记得年份,人就记不清了。”

少年不记得,刚从巴蜀赶回来的吕不韦却是记得清清楚楚:

“都江堰工程经年不休,风雨无阻。

“不算管制士卒、庖人、运送粮草之民夫这些人,仅做活的。

“轮换更替,至少要有万人同修才行。”

嬴成蟜翻个白眼:

“我还当多少呢,才万人。

“我秦国登记在册的人就有五百万之多,这也不是很多啊。”

吕不韦发现了弟子的又一短板,对民情不够了解,本想训斥两句。

看到弟子幼稚的脸,才想到按秦历弟子才七岁。

七岁娃娃,能周游列国,搅动天下风云……民情不知道就不知道吧。

“咳,这一万是做活的人,把都江堰整个工程需要用的人都算上,要有两万人。”

“两万人……”少年歪头想了一下:“也不是很多啊。”

“……公子知道我秦国常备军有多少人吗?”

这个嬴成蟜确实不太清楚,喜欢带他上朝的曾祖王父基本不给他看与军事有关的奏章。

没看过不要紧,他可以根据赵、燕大战,还有看过的奏章,以及知道的历史推算一下。

[燕起六十万伐赵。]

[赵国没有男丁,凑了十三万。]

[李信先领二十万伐楚大败,二十万阵亡。]

[王翦后领六十万伐楚成功。]

[燕国这么弱都能弄出六十万,没道理秦国不行。]

[再考虑到在册人口五百万,六十万好像有点多……]

[汉武帝十中抽一就穷兵黩武了……我秦国也很好战啊,十中抽一差不多吧……]

“五十万?”少年试探道。

吕不韦没有卖关子,直截了当地说道:

“十万。”

“十万?这么少?”

“我秦国是列国中常备军最多的国家。”

“不对不对,王翦跟我说过,蓝田大营就有十万人。”

“我秦国只有一座蓝田大营,蓝田大营就是我秦国唯一常备军营地。”

嬴成蟜:“……”

少年真的没有想到秦国常备军这么少。

吕不韦等少年缓过来一些,出声道:

“公子猜想常备军,不要将长平之战、邯郸之战,我秦国投入的四十余万兵力当做参考。

“这些士卒大多都是临时征召,仗打完了,就各回家乡,种地务农。

“列国也都是如此。

“战时为兵,不战为民。

“而都江堰要用两万人,相当于在打一场伤亡不大的持久仗。

“这两万人还大多都是壮男子,是绝对的劳动力。

“他们不能种地,不能务农,且每日都要消耗粮食。

“我问过治粟内史士仓,一个壮年男子一年平均要食粮十八石。

“我们按照最粗略的计算,不算运送粮食损耗,这两万人一年就要食粮三十六万石。

“而都江堰没有完工之前,这是完完全全的耗损,基本得不到任何回报。

“也就是说,我秦国每年光在都江堰上,至少出两万劳动力,粮三十六万石。

“赵国老虎大开口,借着我秦国之威和大胜之势,也只敢向燕国要十万石粮。

“燕相将渠为这十万石宁可去死,燕国举国上下为这十万石粮皆仇视赵国,而对逼死将渠的我们秦国却恨意寥寥。

“不韦这么说,公子应当知道都江堰这两万人,到底是多还是少了吧。”

前世,嬴成蟜的数学从小到大都很好,本就对数字很是敏感。

经过吕不韦深入浅出这么一说,对都江堰立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知道了现实治水不是游戏里建水利,点一下等着时间就行,是真的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

他苦笑一声,轻轻下拜:

“怪不得大父生前总说父亲为都江堰而发愁。

“方才听师长说只要两万人,弟子还想这有什么可发愁的。

“此事,是弟子想的简单了。”

吕不韦笑了一下,双手托起少年:

“都江堰的两万人,就让我王忧愁,公子可知郑国向楚国要多少人?要多少年?”

不等少年回答,吕不韦就给出了答案:

“做活者就要十万,修十年。”

“卧槽。”少年脱口而出:“郑国疯了?”

做活者十万,整个工程至少二十万。

二十万人一年消耗三百六十万石粮,十年就是三千六百万石粮。

少年彻底知道为啥没人用郑国了,他要是楚王他也不用郑国啊。

这他喵的水没治完,楚国没了。

吕不韦露出一副“这下公子你懂了吧”的表情,道:

“李冰的都江堰,用的是鲧之法。

“其利用巴蜀之地的地利、水脉、水势,主要以堵、截之法,分泄水流。

“鲧之法大多只需要在关键水口出力,用人较少。

“而禹王之法是开道引水,用人极多。

“两种治水方法的区别,公子可以简单理解为鲧是在已经有的道路上砸出一个缺口,或者用石子泥沙堵上道路的半截。

“而禹王则是本来没有道路,硬生生靠人力开凿出数条,乃至数十条道路。

“这其中差别,公子自己想一下就是。

“……公子要执意用郑国,有充足理由,不韦会帮公子,只是请公子记住对我的承诺。”

这么大的事,他这个相邦也扛不住啊!

我本来想直接提一句治水特别难,然后就去写后面的剧情。但我发现我要是不把治水的难点说清楚,后面写的剧情就会很空,兄弟们可能认为古人都是傻子,治水这么好的事干嘛磨磨唧唧不干,会觉得降智。所以虽然我知道写偏硬核的东西会掉追订,但为了整体剧情的完整还是写了。我这章虽是是在写水,但真不是水文啊!相信我,我真的一直努力推剧情,我剧情多到都写不过来!我把没写完的大纲直接放上来都有二十万字啊啊啊啊啊!拜托大哥们不要再说水文了,我真的要破防了,要是开玩笑的话请您能不能加个狗头啊……感谢大佬1000起点币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