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 第一百五十五章:定海神针铁?治水两脉,鲧和禹

在母亲面前,嬴成蟜不需要隐瞒心绪。

少年一脸满不在乎,根本没把韩国阴谋放在心上。

史书上写得很清楚,郑国入秦修渠,关中沃野千里。

与郑国相比,母亲在韩国的力量更让少年惊叹:

“阿母,你在韩国这么厉害啊?

“修渠疲秦这事,称得上韩国最高机密国策了吧,这你都知道。”

姬夭夭抿唇笑,发自内心的欢喜。

什么女申不害,非女子身即为王,都没有儿子一句不是夸赞的夸赞好听。

“是啊。”她笑靥(ye四声)如夭夭桃花,声音比百灵鸟还要动听。

她摸着儿子的小脑袋瓜,突然想起了“亡夫”。

[要不然,秦子楚怎么会娶我呢……]

她离开咸阳的那一天,秦王子楚没有露脸,连一句挽留都没有过。

她极为顺利地出了王宫,出了咸阳城,出了函谷关。

从她踏出函谷关的那一步开始,她就当秦子楚死了。

感情这两个字,对于出身韩国王室的姬夭夭而言,太奢侈。

郑国走入宫中,拜见姬夭夭。

摘下斗笠的他下颌黝黑,嘴唇以上明显白皙,面部有一道极为明显的颜色分割线。

这是太阳留下的足迹。

姬夭夭颔首,面容淡淡,自有贵气。

她指着幼子,用不温不热的语气道:

“这是我的儿子,秦国公子成蟜。”

郑国正值壮年,今岁四十一。

却因风吹日晒而面相显老,活像是个知天命的老人,旁人都说其是老水工。

老水工不苟言笑,又向着公子成蟜行礼。

少年望望母亲,有些陌生。

在他印象里,母亲是温柔的,像是一汪潺潺流动的清澈小溪。

他从来没有见过高贵的母亲,高贵到让他这个儿子都有了压力。

有些像是当初闻听大父死讯后,对父亲的感觉。

姬夭夭察觉到儿子视线,自如转头对视,不自觉就露出笑意,温温柔柔。

少年也笑笑,压力骤散,眼眶有些温热。

母亲就是母亲。

他已无法将父亲视为一位纯粹的父亲,若是再连母亲都不能单纯待之。

他觉得,他接受不了……

扭头,望着看上去有些像是工地工人的郑国,少年的视线落在郑国手中的铁棍上。

这根铁棍看上去重量就不轻,砸在他的脑袋上估计能把他脑袋当场爆开。

铁棍虽然无锋,是一件钝器,但也是一件极具杀伤力的钝器。

少年向母亲身边靠了靠,不自觉蹙起眉头。

[门外郎官都看不见这根铁棍吗?怎会让郑国带到屋里来?]

郑国见到公子成蟜动作,木讷地低头看了一眼铁棍,稍稍后退了半步,大脚丫子在地上留下一道有些黑的脚印。

“郑国有罪,惊扰了公子。”老水工指着铁棍,说道:“这是国的量水器,从师长手中接过之后须臾没离过身子。器在人在,器离人亡。”

少年嘴角抽抽。

[真是好古老的设定,啪啪啪的时候也不离身?古代抽象的东西还是多。]

他想上前握住郑国的手表现一下亲民。

瞥了一眼那根沉重的量水器,觉得其实自己也不在乎什么亲民不亲民。

他在邓陵学面前亲口承认自私,撕掉了君子这块遮羞布,在阿母面前还有什么放不开的?

遂只是拱着手,沉声道:

“小子早就听说天下水工,郑公排第一。

“郑公愿入秦国修渠,造福黎民,小子感激不尽。”

郑国抬眼,很是僭越地看着公子成蟜。

觉得这位公子成蟜的君子之名有几分可信,神童之名就真是不符其实。

他偏头看了眼贵女姬夭夭,在看到姬夭夭略显犹豫地点头之后,才开了口。

沙哑的声音极为厚重,便是在洪水决堤的巨响声中也能听得清楚。

“当不起公子夸赞,水工第一乃李冰也,郑国哪里比得上。

“入秦修渠,我愿意,但是秦国愿意吗?

“公子是不是没有听过我郑国的名字。

“我治水,乃是最正统的治法,和其他水工不一样。

“我这双脚从秦走到楚,从楚走到吴越,不知到过多少水患频发之地。

“我每次都想要治理水患,可却没有一个国家敢于用我,公子确信能让秦国用我吗?”

少年拍着小胸脯,慷慨应下。

“此事包在小子身上!”

历史上没有他,郑国都入秦修渠了,可见秦国并不反对郑国。

现在有了他,只不过是将修渠这件事提前个十年,能有什么难度?

要宫女送走郑国后,少年在母亲的掩护下,将一路同行的吕不韦带到身前。

其刚说完让郑国入秦修渠,吕不韦就面露难色。

秦相看了眼神情淡淡的姬夭夭,确定自家公子肯定中了计。

哪个国家敢用郑国治水?

“阿母不会害我,师长你有话直说。”少年看出苗头,为母亲背书。

姬夭夭心情大好,就喜欢儿子维护自己,一直不肯走就是等着听这句话。

摸摸儿子的头,看都不看吕不韦一眼,起身进了后室关上门。

吕不韦看着姬夭夭身形消失,听到门响,搬着椅子挨到弟子身边,苦着脸道:

“公子,你中计了。”

少年促狭一笑,道:

“师长是不是想说,这是韩国的治水疲秦之计?阿母早就告诉我了。

“但天下就没有完美的计谋。

“只要郑国真心治水,这疲秦之计就是强秦之计,就是韩国给我秦国做的又一件嫁衣。”

吕不韦愕然。

怀疑是不是韩国掉了包,弄了一个假的公子成蟜摆在这里。

我那么聪明的弟子哪去了?

“公子啊,你怎么能相信夫人的话呢?这”

看到弟子脸上露出明显的不悦表情,一副我不信我阿母我信谁的模样。

吕不韦立即住了口,不再继续说下去,而是重新开了个头:

“唉,公子之前听过郑国此人吗?”

嬴成蟜想了想。

若是前世不算的话,今生还真没听过。

“未曾。”少年摇了摇头。

“那不韦和公子说说?”吕不韦试探道。

少年有些疑惑。

看吕不韦这模样,在史书上只提过一嘴的郑国好像大有来头一样,水工也能天下闻名吗?

“先生为难之处,除了母亲,也与郑国有关?”

吕不韦心中略微欣慰。

不谈夫人,弟子机智就回来了,听一句话就能抓住重点了。

“八成都是在郑国身上。”

嬴成蟜好奇心起来了,换了个更舒服的坐姿:

“请先生言之。”

吕不韦沉思片刻,思考从哪里开始说。

片刻后,张口说道:

“公子没听过郑国,总听过禹王吧?”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上古圣王之一。”嬴成蟜答得极快。

吕不韦颔首,道:

“公子所言不错。

“禹王为王以前乃是司空,专司治水。

“禹王为王后,要处理天下政务,事务繁忙,不能专管治水一事,这治水的本事就找门下最擅治水者传了下去。

“从此禹王治水之法代代单传,以一根铁棒为证,其名号为定海神珍铁。

“这一代执定海神珍铁者,便是郑国。”

听到这里,嬴成蟜抬手示意师长先停下,面露古怪。

吕不韦闭上嘴,用探询的眼神看着弟子,不觉得这里有什么值得提问的。

嬴成蟜眨眨眼,比划着郑国称为量水器的那根铁棒,咽了口唾沫,不确定地说道:

“定海神珍铁?”

“是。”吕不韦点头,这有什么惊讶的?

“如意金箍棒?”

“公子是问定海神珍铁是用什么材质吗……是铁棒,不是金棒。”

“哦哦,我还以为是金的呢,禹王传人的证明嘛。”嬴成蟜打着哈哈,有些不死心地又道:“这定海神珍铁有没有被猴子抢走过?”

吕不韦对弟子的奇思妙想很是无奈。

弟子脑子里的想法有时候会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譬如那个标点符号,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奇奇怪怪。

“没有,那定海神珍铁重一百三十五斤,什么猴子能拿得动。”

“真没有猴子的事吗?孙悟空?齐天大圣?”不死心的少年不断试探。

这都说的什么啊……吕不韦更无奈了。

但见弟子很认真很期待的样子,叹了口气在脑海仔细思索,片刻后道:

“孙悟空,齐天大圣,我没听过。

“但公子若非说猴子的话,与水工有关的,还真有。”

嬴成蟜瞪大眼睛,一下子就精神百倍,就听师长继续说道:

“由于水工多精擅水性,在水中比在地上还要适宜,灵活的如同一只猴子。

“所以水工有一个别称,水猴子。”

少年略有失望地“哦”了一声。

自见到赵公明以后,他还以为能见到孙悟空呢。

片刻后,他就调整过来,轻笑一声。

他记得赵公明的来历有一说就是在秦朝,见到了也不奇怪,也不是什么神仙人物。

孙悟空,想什么呢?

没有完全通过想象的,吴承恩根据历史取材不太正常了吗?还能真蹦出来一个猴哥?

吕不韦在旁边看的一头雾水。

不知道少年情绪变化在哪里,怎么忽然失望忽然欢喜的。

不是在聊郑国吗?这才刚起个头,重要的还没说到呢啊。

嬴成蟜注意到师长神情,轻咳了两声,扭了扭身子。

人在尴尬的时候总喜欢做些不必要的小动作。

他板着脸,认真道:

“弟子乍一听定海神珍铁,有些兴奋。

“想到这和九鼎同是禹王所铸造,是不是能抢过来证明是正统,有足够名义进军中原。

“当初武烈王要是不举雍州鼎而是去抢定海神珍铁,那我秦国此刻是不是就能一统天下了。

“情难自已,遂多问了两句。

“师长继续说,成蟜不打断了。”

吕不韦茫然了。

[这物件抢过来有甚用?证明是正统司空?拿着它给列国治水吗?]

[九鼎是王之礼器啊,怎么能相提并论的?]

[而且武烈王不死,昭襄王哪里能为王?公子你这一支哪能从小宗入大宗。]

[真要如公子所说,现在哪里有公子你呢?公子你不会被人称君子称久了,真按照君子要求自己吧……]

吕不韦略显担忧地看了看得意弟子,君子可治不了乱世啊。

他闭上眼睛清除杂念,重整思绪,沉声道:

“天下治水共分两脉。

“一脉是禹王的父亲鲧所传,广为流传。

“一脉就是禹王所传,也就是郑国这一单支。

“两脉的区别,就是一个在于堵,一个在于疏。

“天下治水者,包括巴蜀的李冰,都是鲧这一脉,用的是堵。

“郑国这一支,虽然一直受到列国礼待,走到哪里都有一席之地,但从禹王传下来就几乎没被用过。

“公子是不是产生了疑惑,堵不如疏是早就听闻的道理,为何没有国家用禹王这一脉治水。”

嬴成蟜连连点头,这确实太奇怪了,他完完全全不能理解列国怎么想的。

鲧治水不利,被尧帝处死。

鲧之子大禹治水,定九州,铸九鼎,得天下。

这不很明显一个错误答案一个正确答案,千年以前古人就证明过了,为什么都去选错误答案?

嬴成蟜本就不轻视古人,自从见过诸子当中的几个后对古人更是另眼相看,他不相信这千年来的古人全都是蠢货没一个聪明人。

这其中必有隐情。

他精神提高,神态更为认真。

这副模样让吕不韦宽了一些心,点点头,道:

“尧帝时期,水患尚是列国的最大威胁。

“‘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的恐怖传说,一直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直到现在,中原大地的山水格局,中心处仍然是湿热多雨,河流纵横,水量丰沛,林木葱茏。

“公子要知道,旱涝虽然都是灾害,但洪水之害远远大于干旱之灾。

“自禹王治水之后,天下有了‘益水’之说。

“益水者,可用之水也,列国建国的时候开始不避开大江大河,而主动寻找水源。

“但是,益水之说只是听上去好听。

“哪个国家要是真的完全建造山泽之中,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譬如楚国,大泽连天,江川纵横。

“天下百来国时,楚仅仅一个云梦泽,便相当于中原几十个诸侯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