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83章 决心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第83章 决心

作者:两广总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6: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土地兼并,自古以来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大明朝通过摊丁入亩,改税制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土地兼并的问题依然存在。

地主,有功名的士绅是其中的主力。

哪怕朝廷提高了对于地主的收税比例,也无法改变这个问题。

其中一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食产量的提升。

以前一亩地收获一两百斤的粮食都算是好的。

现在四五百斤是常态,风调雨顺,田地伺候的好了,一亩地收获六七百斤也是可以的,最好能到八百斤。

这是水稻、小麦的产量,玉米、红薯、土豆这些粗粮不算。

若是按照以前的产量,一亩地按照一半的比例收税,最后下来能剩个一百斤左右,赚的少了,地主们自然会有顾虑,兼并土地的意愿也就没那么强烈了。

但按照现在的粮食产量,就算还是按照一半的比例收税,那剩下的也比以前一亩地的产量还多。

别看税交的多了,但对他们并没什么影响。

甚至赚的更多了,他们兼并土地的意愿自然强烈。

这么看的话,杨轩几十年来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培育粮种,提高粮食产量,好像不是什么好事。

但事情不能这么看。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是国家富裕的最直观体现。

粮食产量提升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就提高了。

哪怕针对普通百姓的田税降低了,可收上来的粮食却变多了。

百姓的手中也能攒下不少的粮食,改善生活质量。

如果下到民间走一走,就会发现,现在的百姓过的比洪武朝,永乐朝要好。

换句话说,这就是生产力的提升所带来的好处。

杨轩转过身,从墙上的暗格之中拿出了一封情报。

这是锦衣卫交上来的,记录了清丈田亩期间所发现的事情。

清丈田亩一早就开始了,但这不是一件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事,而且杨轩还叮嘱了,不要让他们为了交差而糊弄,要仔细仔细再仔细。

所以,进度其实并不快,但同样的,暗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锦衣卫报上来的就是关于土地兼并方面的。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大明有功名的读书人也越来越多了,他们有着免税的特权,选择往他们名下挂靠土地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仅仅是河/南一省,就有许多土地收不上税来,问就是老爷们的,免税。

照这么下去,再过个几十年,朝廷还能收上来税吗?

虽然粮食产量提升了,国家一片欣欣向荣,可最后钱没有进到国库之中,那进了谁的腰包呢?

拥有免税特权的官绅阶层。

到时候朝廷缺钱了,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

可人口会越来越多的,那时候拥有自耕田的百姓还能有多少?

天下的田税几乎都会压在他们的身上。

民间一片怨声载道!

杨轩一想到那时候大明有粮食,可百姓却饿着肚子,骨瘦如柴,卖儿卖女等景象,就忍不住想起了自己幼年时的那些经历。

“不能这样下去了,官绅阶层免税的特权必须收回!”杨轩心中下定决心。

同时,对于没有免税特权却依然不择手段兼并土地的小地主,大地主,予以坚决的打击。

尽管杨轩心中清楚,遏制兼并土地的最优解就是土地国有化,可他心中也清楚,在这个时代,想要强行将土地国有化,这是不可能的。

新朝的王莽已经用亲身经历告诉了后人这么做的后果。

在杨轩看来,或许只有等到帝制结束,待天下大同时,才能彻底落实土地国有化。

他现在只能通过迂回的手段,以皇庄的名义进行国有化。

但这并不足以将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国有化了。

想要遏制土地兼并,还需要其他办法。

按照持有土地的规模,提高税收比例,直到种地彻底成为一个亏本的买卖,同时对地方地主豪强进行严厉打击。

对于拥有自耕田的小农,也要降低他们身上的负担,尽可能的避免他们卖田卖地。

还有就是律法方面,也要跟上。

这一刻,杨轩脑海中的想法很多,他坐了下来,拿出纸张,将脑海中的想法全都写了下来。

期间有人要来汇报事情,但杨轩都没有见,让他们在外面等着,直到杨轩写满了十几张纸之后,才停了下来。

接着,他又检查了一遍写下的内容。

这上面,不仅有遏制土地兼并方面的想法,还有接下来对于军队,吏治等方面的想法。

并且,杨轩还根据轻重缓急,标出了先后顺序。

做完这些,他将这些纸张都收了起来,存放于暗格之中。

随后,才召见外面等候多时的官员。

首先就是去锦衣卫和东厂打探情况的官员。

据了解,被抓的学子和读书人只是在街上说了几句朝廷的坏话,被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听到,然后就被抓了起来。

“他们是不是还骂本王了?”杨轩问了一句。

汇报的官员没有敢回答。

见此,杨轩就知道肯定是骂了。

“年轻人,一腔热血,喜欢评论朝局这很正常,我大明也没有因言获罪这个规矩。”

“至于骂本王,本王这个年纪早就不在乎这些了,不说他们,就朝中这些官员,背地里就不知道有多少人骂过本王。”

“对了,你有没有骂过本王?”杨轩忽然看着对方问道。

后者心中一凛,连忙道:“没有没有,下官岂敢!”

“就算骂了也没关系,反正本王也没有听到。”

“你再跑一趟锦衣卫和东厂,告诉他们,被抓的学子和读书人,关上几天就放了吧!”

“虽说我大明没有因言获罪的规矩,但也得让他们长长记性,知道什么叫祸从口出!”

杨轩吩咐道。

他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小心眼的。

绝大多数读书人,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大牢,锦衣卫和东厂的大牢,可比刑部大牢等地方官府的大牢要恐怖的多。

只要在里面待上几天,想来他们这辈子都不想再进去了。

既然说了没有因言获罪的规矩,干嘛不现在就放了,看来王爷的心眼儿也不大啊,嗯,以后我可得小心点儿,不能得罪了王爷……这名官员心中想着,行礼领命告退。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