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第七百九十三章 给老朱汇报,老朱却有自己的想法(求订阅!!)

朱标越听越激动,双手紧握,眼中光芒大盛,大声赞道:“妙!妙极了!妹夫此计,真乃利国利民之良策!若能在全国推行,我大明何愁不繁荣昌盛?往后,无论是修路架桥、建造官署,还是采购粮草、兵器,皆按此制度执行。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明选拔商家,唯才是举、唯贤是用,绝不偏袒任何一方!”朱标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仿佛已然看到大明在招标制度的推动下,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

欧阳伦微微躬身,神色恭敬,说道:“陛下英明。不过,制度虽好,执行却至关重要。推行之初,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他们或许会想方设法阻挠。还望陛下坚定决心,大力支持,同时选派得力官员负责监督,确保制度落地生根,不被有心之人歪曲利用。”欧阳伦神色忧虑,眼中满是对制度推行的担忧,他深知改革之路艰难险阻,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

朱标重重地点头,目光坚定如铁,沉声道:“妹夫放心,朕既已下定决心,便绝不动摇。若有人胆敢违抗圣意,阻碍制度推行,朕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朱标声音冰冷,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人不寒而栗。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决心,仿佛在向天下宣告,他将全力支持招标制度的推行,为大明的繁荣富强扫除一切障碍。

欧阳伦听着朱标这番激昂的话语,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波澜。

他抬眸望向朱标,只见这位当今圣上,身姿挺拔,双目炯炯有神,周身散发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与果敢。

往昔那个仁厚善良,甚至在某些时候略显优柔寡断的太子形象,已悄然蜕变。

如今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既有悲悯苍生之胸怀,又深谙帝王御世谋略的君主。

欧阳伦暗自感叹,朱标这段时间跟着自己,在朝堂与商界事务的磨砺中,成长可谓飞速。

就拿这次招标制度来说,放在过去,朱标或许会因顾及各方情面,在诸多环节上犹豫不决,难以这般雷厉风行地推进。

可如今,他不仅迅速领会其中精髓,还能精准洞察其对国家的深远意义,甚至已然开始谋画如何进一步推广。

尤其在“心眼”和“算计”方面,朱标不再是那个单纯的仁善太子。他懂得权衡利弊,知晓如何在复杂局势中,巧妙布局,为朝廷谋取最大利益,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欧阳伦微微躬身,神色恭谨,说道:“陛下,此制度若能顺利推行,大明之昌盛,指日可待。然眼下,尚有一事需陛下斟酌。”朱标闻言,微微挑眉,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追问道:“妹夫但说无妨,何事如此郑重?”欧阳伦深吸一口气,抬眼直视朱标,一字一顿道:“陛下,此事关乎重大,咱以为,咱俩说了不算,还得去禀明太上皇。”

朱标听闻,先是一愣,随即神色微变,陷入沉思。

欧阳伦见状,心中了然,继续说道:“陛下,您也清楚,太上皇上了年纪,可越是如此,对一些事越是在意。此次招标,涉及巨额钱财,又关联众多商户利益,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若咱们贸然行事,未向太上皇通报,万一他知晓后,怕是会心生不满,又要找陛下您……”

欧阳伦话未说完,朱标已重重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哎呀!妹夫所言极是,是朕疏忽了!父皇他虽已退位,可对朝堂诸事、天下民生,依旧挂心。这般大事,若不告知他,父皇定会觉得朕有意隐瞒,目中无他。”朱标一边自责,一边来回踱步,神色焦急。

欧阳伦看着朱标,轻声安慰道:“陛下莫急,如今知晓,及时补救便是。太上皇英明睿智,若闻此良策,定能理解陛下一片苦心,也会为大明有此盛举而欣慰。”

朱标停下脚步,望向欧阳伦,苦笑道:“妹夫,你总是这般沉稳。朕这一激动,差点误了大事。多亏有你在旁提醒,否则朕真不知该如何面对父皇。”欧阳伦谦逊一笑,躬身道:“陛下谬赞,臣不过尽臣子本分,为陛下排忧解难罢了。”

朱标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说道:“事不宜迟,朕这便去太乐宫拜见父皇。妹夫,你也一同前往,此事诸多细节,还需你向父皇详述。”

欧阳伦微微颔首,应道:“臣遵旨。能得陛下信任,一同面见太上皇,实乃臣之荣幸。”

二人出了户部库房,朱标在前,欧阳伦在后,一众侍卫簇拥着,浩浩荡荡朝着太乐宫走去。

此时正值午后,日光透过云层,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光芒。微风拂过,宫墙旁的松柏沙沙作响,似在低声诉说着即将发生的大事。

行至太乐宫外,朱标整了整衣冠,示意侍卫通传。片刻后,里面传来太监尖细嗓音:“陛下、欧阳大人,太上皇有请。”朱标与欧阳伦对视一眼,稳步踏入殿内。

朱元璋端坐在榻上,手中捧着一本书卷,见二人进来,放下书卷,微笑道:“标儿,伦儿,今日怎有空一同来看朕?”朱标快步上前,跪地行礼,恭敬道:“儿臣给父皇请安。儿臣与妹夫,今日有要事启奏父皇。”

欧阳伦也随之跪地,行了大礼。朱元璋笑着摆摆手,说道:“起来吧,都是自家人,无需多礼。有何事,坐下慢慢说。”

看样子,朱元璋的心情相当不错。

“伦儿”.欧阳伦嘴角抽抽,这还是朱元璋第一次这样叫自己,怪怪的!

不过长辈这样叫你,自己要是反对,这着实有些不识好歹。

算了,老朱你爱咋叫就咋叫,你老你有理!

朱标与欧阳伦起身,在一旁椅子上坐下。

朱标清了清嗓子,将此次招标制度的来龙去脉,从策划到实施,再到如今取得的成果,一五一十向朱元璋详述。朱元璋听得十分专注,时而微微点头,时而皱眉思索。

待朱标说完,朱元璋目光转向欧阳伦,问道:“伦儿,依你之见,此制度后续推行,可有难处?”

欧阳伦站起身,躬身答道:“太上皇,制度推行,难处在所难免。其一,各地商户鱼龙混杂,难免有不法之徒妄图钻制度空子,谋取私利。需选派得力官员,加强监管,确保公平公正。其二,此制度触及部分旧有势力利益,他们或许会暗中阻挠,煽动舆论,制造混乱。还望陛下与太上皇,能坚定决心,为推行者撑腰。其三,后续工程建设、物资调配等,繁杂琐碎,需各部门协同合作,稍有差池,便可能影响新城建设进度。”

朱元璋听完,微微颔首,赞道:“伦儿,你思虑周全,不愧是朕看中的女婿。标儿,你能重用伦儿,实乃大明之幸。”朱标连忙起身,恭敬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妹夫才华横溢,谋略过人,此次招标制度,便是他一手策划。儿臣不过在旁协助,诸多事务,皆是妹夫费心。”

朱元璋看着朱标,眼中满是欣慰,说道:“标儿,朕退位后,见你处理朝政,愈发沉稳老练,心中甚是欢喜。此次招标之事,你能果断决策,大力支持,可见你已深谙为君之道。”朱标听闻,脸上泛起红晕,谦逊道:“儿臣能有今日,全赖父皇平日教导,以及妹夫悉心辅佐。儿臣定当继续努力,不负父皇与天下百姓所望。”

朱元璋微微点头,转而看向欧阳伦,说道:“伦儿,你这招标制度,虽是经商之道,却与治国理政,颇有相通之处。朕在位时,一心想让大明繁荣昌盛,却多从律法、军事等方面着手,对商业,虽也重视,却未这般深入探究。今日听你们所言,倒是让朕眼界大开。”欧阳伦连忙跪地,惶恐道:“太上皇过奖,臣不过略通皮毛,与太上皇相比,犹如萤火之于皓月。能得太上皇认可,实乃臣之大幸。”

朱元璋笑着摆摆手,说道:“起来吧。朕今日心情甚好,你们这制度,若能顺利推行,大明商业必将迎来新的繁荣。不过,伦儿,你也得小心谨慎,莫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往后若有难处,尽管告诉标儿,或是直接来见朕,朕虽退位,可这大明,终究还是咱朱家的天下,朕断不会坐视不理。”

欧阳伦起身,感激道:“多谢太上皇关怀,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朱标也起身,说道:“儿臣定与妹夫携手,将此事办好,让大明百姓,共享繁荣。”朱元璋靠在榻上,看着二人,满意地笑了,说道:“好,好啊!有你们二人,朕便放心了。你们去吧,往后有进展,及时来向朕汇报。”

朱标与欧阳伦再次行礼,退了出去。出了太乐宫,朱标长舒一口气,对欧阳伦说道:“妹夫,今日之事,多亏有你提醒。若不是你,朕险些犯下大错。”欧阳伦谦逊道:“陛下言重了,臣不过尽忠职守。陛下英明,定能带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之路。”朱标拍了拍欧阳伦肩膀,笑道:“走,咱们回御书房,好好商讨一下,这制度后续具体该如何推进。”欧阳伦应道:“臣遵旨。”二人相视一笑,在侍卫簇拥下,大步朝着御书房走去。

待朱标与欧阳伦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在太乐宫长廊,朱元璋半阖的眼睑突然睁开,浑浊的眸子里迸出锐利精光。他伸手摩挲着榻边镶金的扶手,指尖无意识地叩击出急促的节奏,仿佛在敲击算盘珠子。

“招商制度全面铺开”朱元璋喃喃自语,喉间发出低沉的笑声,“标儿只看到治国,却不知这背后藏着金山银山。”他猛地坐直身子,龙袍下摆扫落案上茶盏,瓷片碎裂声惊得一旁伺候的王忠浑身一颤。

“陛下息怒!”王忠慌忙跪地,余光瞥见朱元璋嘴角勾起的弧度,这才发现太上皇并非真的发怒。只见朱元璋双掌交迭抵在唇边,目光越过宫墙望向天际,苍老的面容因兴奋泛起潮红,“欧阳伦这小子,倒是给朕开了窍。以往盯着国库那点银子,不如自己下场做生意来得痛快!”

王忠捧着扫帚的手微微发抖,他太熟悉陛下这种神情——当年鄱阳湖决战前,朱元璋也是这般目光如炬,将陈友谅的战船烧得片甲不留。“太上皇圣明!”王忠谄媚地赔笑,“驸马爷虽富可敌国,可论起经商手段,哪比得上您当年白手起家打下大明江山?”

这句话正中下怀,朱元璋仰头大笑,震得梁上积灰簌簌掉落:“说得好!就凭他那点从江南商户手里赚来的银子,也配称首富?等朕下场,定要让他知道,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他猛地站起身,龙袍上的金线蟠龙随着动作张牙舞爪,“王忠,备马!咱们去找王鸿儒那帮人!”

“这”王忠犹豫着抬头,“眼下天色将晚,且您近日龙体欠安”话没说完,便被朱元璋一记冷眼截断。老皇帝抓起案上的白玉扳指套在手上,指节捏得咯咯作响:“怎么?朕退位了,连出个宫都要被人管?当年朕带着十八骑夜袭元军,可比现在凶险百倍!”

王忠慌忙磕头,额头撞得青砖咚咚响:“奴才不敢!这就去备车!”他连滚带爬地退出去,心中暗自叫苦——自从太上皇迷上经商,行事愈发天马行空。上次微服去绸缎庄,为了五两银子的差价,硬是和掌柜的讨价还价半个时辰,最后气得掌柜跪地求饶。

朱元璋站在铜镜前整理衣襟,对着镜中自己花白的胡须突然愣住。片刻后,他伸手拔下几根银丝,随手丢在地上碾了碾:“老了?朕还没老!”他抓起案上的狼毫,在宣纸上龙飞凤舞写下“朱记商号”四个大字,墨迹未干便吹了吹,“就用这个名号,先在京城开几家绸缎庄,再往扬州盐运上插一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