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第七百九十二章 招商制度推广(求订阅!!)

陈三醉眼朦胧,突然拍着桌子嚎啕大哭:“小人今日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以前还以为自己了不起,现在跟朱老板一比,简直是井底之蛙!”他涕泪横流的模样惹得众人轰笑,可眼中的讨好却是实打实的。

张老头年纪大,酒量却不含糊,此刻捋着胡须慢悠悠道:“朱老板既有这般手段,不如开个商行,咱们都入个股,跟着您干!”这话一出,众人顿时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朱元璋,满是期待。

朱元璋看着众人急切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掌控感。他慢悠悠地转动着酒杯,突然放声大笑:“好!既然各位信得过我,那便一起发财!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敢坏了规矩……”他话音未落,众人已纷纷跪地发誓,此起彼伏的“不敢”声在酒楼里回荡。

晨光刺破薄雾时,朱元璋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悦来楼。他脚步稳健,丝毫不见醉态,倒是王鸿儒等人东倒西歪,有的互相搀扶,有的干脆瘫坐在台阶上。朱元璋回头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都回去好好准备,过几日再议。”

回宫的马车缓缓行驶在石板路上,朱元璋半靠在软垫上,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车窗。车帘被晨风掀起一角,露出他仍带着笑意的脸。贴身宦官王忠小心翼翼地递上醒酒汤,目光偷偷打量着朱元璋的神色——自从陛下退位后,整日深居简出,难得见他这般容光焕发。

“这欧阳伦,倒真是给了朕一个惊喜。”朱元璋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赞许。王忠吓得手一抖,差点打翻汤碗,连忙跪地:“太上皇英明!驸马爷定是明白您的苦心……”

“苦心?”朱元璋嗤笑一声,“他不过是想借朕的手震慑那些商户。”话虽如此,眼中却难掩欣赏,“不过这小子,确实有些手段。”他端起汤碗轻抿一口,热气氤氲间,仿佛又看到欧阳伦在户部据理力争的模样。

马车转过街角,宫墙巍峨耸立在眼前。朱元璋掀开帘子,望着熟悉的红墙黄瓦,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感慨。曾经,他在这里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如今,退居太上皇,却在商界找到了新的乐趣。“往后这大明,不光是朝堂上要热闹,这生意场上,也该翻起些风浪了。”他喃喃自语,嘴角的笑意愈发浓烈。

王忠伺候着朱元璋下了马车,看着太上皇挺直的背影,心中暗自惊叹。记忆里那个动辄雷霆震怒的陛下,此刻竟带着几分意气风发的少年气。晨光洒在朱元璋的龙袍上,将那团金色的龙纹映得熠熠生辉,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风云即将在大明的商界掀起。

户部的库房内,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数十名户部官员手持账册,神色紧张地穿梭在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间,额头布满细密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锃亮的金砖上。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们因震惊而扭曲的面容,将那一道道复杂的神情拉得老长。

“这……这数目,简直超乎想象!”一位老吏声音颤抖,手中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乱响,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再次确认眼前数字,却依旧不敢相信自己所见。只见库房中央,整箱整箱的白银堆积成山,银锭反射出的冷光,刺得人眼睛生疼;一旁,成色上好的金条如柴火般码放整齐,散发着夺目的金色光芒。更别提那琳琅满目的珠宝玉器,翡翠的翠绿、玛瑙的殷红、珍珠的莹白,交相辉映,晃得人眼花缭乱。

而在角落里,还堆放着一摞摞散发着墨香的地契、房契,纸张虽薄,却仿佛承载着无尽财富,它们是商人们为了获得招商资格、暗中上交钱财的“诚意”。这些财富,如同汹涌潮水,将原本宽敞的户部库房挤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落脚之地。

此时,朱标身着明黄色龙袍,脚步匆匆踏入库房。刚一进门,他便被眼前这震撼景象定在原地,双眼瞬间瞪得滚圆,嘴唇微微张开,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这……这当真都是此次招商所获?”朱标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几分不确定,仿佛在询问在场官员,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户部尚书郭资赶忙上前,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陛下,千真万确!自招商令下达后,各地商户踊跃响应,这几日缴纳的保证金与……额外敬献,如潮水般涌来。下官等日夜清点,如今总算有了个大概数目。”说着,他双手呈上一本厚厚的账册,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数字,每一笔都记录着财富的流动。

朱标伸手接过账册,手指轻轻摩挲着纸张,仿佛能感受到那背后沉甸甸的分量。他一页页翻看,越看眼睛越亮,脸上的震惊逐渐被兴奋取代。“好!好啊!”朱标猛地合上账册,重重拍在掌心,“有了这笔巨款,咱们的车站新城建造计划,定能顺利推进!无需动用朝廷库银,便能大兴土木,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他的声音高亢激昂,在库房内回荡,震得众人热血沸腾。

官员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天佑我大明!”欢呼声此起彼伏,在库房内交织成一曲激昂乐章。朱标满脸笑意,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一旁静静站立的欧阳伦身上。

“妹夫,”朱标快步走到欧阳伦身边,用力握住他的手,“此次大功,你居首功!若不是你出谋划策,精心筹备,怎能引得如此多商户竞相参与,又怎能收获这般丰厚财富?朕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朱标眼中满是赞赏,真诚话语让周围官员纷纷投来羡慕目光。

欧阳伦却神色平静,微微躬身,谦逊说道:“陛下过奖了。臣不过是顺应时势,做了些分内之事。这一切,皆仰仗陛下与太上皇的英明决策,以及诸位同僚齐心协力。若无大家支持,臣纵有通天本领,也难以成事。”他声音沉稳,不卑不亢,丝毫没有因朱标的夸赞而沾沾自喜。

朱标却连连摇头,“妹夫不必过谦。你这办法,虽说有些……剑走偏锋,甚至不太符合律法常规,可实实在在解决了大问题。那些商户,平日里各个精明无比,若不是你手段高超,怎能让他们心甘情愿掏出如此多钱财?”朱标说着,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嘴角微微上扬,显然对欧阳伦的做法颇为认可。

“或许妹夫你的办法才是对的,过去包括朕和父皇都还是太保守了!”

“若是大明能再多几个像妹夫这样的能人,朕真的难以想象,大明将能发展成什么样子!”

欧阳伦轻叹一声,抬起头,目光深邃望向远方,缓缓说道:“陛下,此刻高兴,着实为时尚早。如今,不过是确定了入股商人,凑齐前期资金罢了。车站新城从图纸到建成,再到发挥作用,还有漫漫长路要走。其间,困难险阻数不胜数,稍有差池,便可能功亏一篑。”他神色凝重,话语里透着深深忧虑,仿佛已经预见未来重重挑战。

朱标听了,笑容微微一滞,随即用力点头:“妹夫所言极是。朕一时兴奋,倒是有些忘乎所以了。这新城建设,关乎大明未来国运,切不可掉以轻心。往后,还需妹夫多多费心,为朕出谋划策,务必让这车站新城早日建成,造福百姓。”朱标神色认真,语气诚恳,眼神里满是对欧阳伦的信任与期待。

欧阳伦再次躬身行礼,坚定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只是,这过程中,难免会触及一些人利益,还望陛下在朝堂之上,为臣撑腰,莫让臣掣肘。”他抬起头,目光与朱标对视,眼神里透着决然。

朱标用力一拍胸脯,大声说道:“妹夫只管放手去做!朝堂之上,有朕为你挡着。谁敢从中作梗,阻碍新城建设,朕定不轻饶!”他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库房内久久回荡。

此时,一位年轻官员小心翼翼上前,躬身说道:“陛下,欧阳大人,如今资金已然到位,这新城建设,当务之急是确定选址、规划布局。不知二位大人,可有初步想法?”他声音清脆,打破了短暂沉默。

欧阳伦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选址一事,至关重要。需考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等诸多因素。依臣之见,京城东郊一带,地势开阔,且临近运河,便于货物运输,可作为首选之地。至于规划布局,当以车站为核心,周边配套建设商铺、客栈、仓库等设施,形成一个功能完备的商业圈。”他条理清晰,娓娓道来,话语里透着专业与自信。

“鉴于这次资金充裕,咱们可以京城东郊站和保定站一起动工,如此一南一北作为标杆,日后其他车站新城也有个参照!!”

朱标听得频频点头,“妹夫所言有理。此事,便交由你与工部共同商议,尽快拿出详细方案。朕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新城建设破土动工。”朱标眼神坚定,对新城建设充满期待。

欧阳伦领命后,又转身对户部官员说道:“诸位大人,这钱财数目庞大,后续管理、调配工作,十分繁杂。还望各位务必谨慎小心,做到账目清晰、分毫不错。若有疏漏,定要严惩不贷。”他目光扫过在场官员,眼神里透着冷峻与威严,让官员们心头一紧,纷纷低头应是。

朱标满脸兴奋,目光中满是对欧阳伦的钦佩与赞赏,由衷地感叹道:“妹夫,你这招标制度,简直是神来之笔!既让商户们公平竞争,又能让朝廷精准筛选出有实力、有诚意的合作伙伴,还极大地充盈了国库。朕此前从未想过,招商之事竟能办得如此漂亮,这般高效且有序,实在令人大开眼界!”朱标一边说着,一边激动地来回踱步,双手不自觉地比划着,仿佛眼前已然浮现出车站新城拔地而起、一片繁荣的盛景。

欧阳伦微微颔首,神色谦逊,心中却因朱标的认可而涌起一股暖流。他抬眸望向朱标,眼中闪烁着睿智光芒,认真说道:“陛下过奖,此制度并非臣凭空臆想,而是顺应时代发展、借鉴过往经验所得。如今大明商业繁荣,商户众多,若仍沿用旧制,不仅效率低下,还易滋生**。招标制度的核心,在于公开、公平、公正,让所有商户站在同一起跑线,凭借自身实力竞争。如此一来,既能激发商户的积极性,又能确保朝廷获得最大利益。”欧阳伦条理清晰,每一句话都如重锤般敲在众人的心坎上,引得在场官员纷纷点头,暗自钦佩其远见卓识。

朱标听得入神,不住点头,待欧阳伦说完,他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妹夫,依你之见,这招标制度,可还有进一步推广的可能?”朱标眼中满是期待,仿佛已然看到招标制度在大明各地开花结果,为国家带来无尽繁荣。

欧阳伦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郑重说道:“陛下,臣以为,此制度不仅可用于招商,还可在诸多领域全面推广。诸如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皆可引入招标制度。以往朝廷修建宫殿、城池,或是采购军需物资,往往由指定官员负责,其中弊病丛生。官员可能因私利,选择价高质次的供应商,或是与商户勾结,侵吞朝廷钱财。若采用招标制度,广纳天下商家参与,让他们相互竞争,朝廷便能以最优价格,获得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如此一来,既能节省朝廷开支,又能保证工程质量、物资品质,还能有效遏制**滋生,实乃一举多得。”欧阳伦声音洪亮,话语中充满自信,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然看到大明在招标制度的推动下,迈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征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