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贼天子 > 第九百三十三章 严法

贼天子 第九百三十三章 严法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3: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孟青那里,的确出了事情。

差不多六七天前,契丹人不知怎么知道了太原将军邓阳调任金陵任金陵将军的事情。

于是,幽州的契丹人,几乎全部出动。

关外的契丹人,由耶律亿亲自率领,与幽州的契丹人残部一起,夹击榆关附近的唐军,也就是孟青的主力。

此时,榆关附近的孟青主力,差不多有六七万人,双方在榆关激战了数日。

孟青所部,因为要死守榆关不失,折损兵力差不多过万。

而契丹人伤亡,是少于唐军的,并且这部分契丹人,在尝试取下营州不成之后,扭头偷袭了蓟州,从蓟州掠去了相当一部分粮草。

关外的契丹人,也潇洒退去。

这场战事,李云从回到洛阳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只是那个时候,始终没有一个结果,今天一早,他刚起床准备大朝会,这个“结果”就被九司送到了。

看的皇帝陛下雷霆大怒。

他心里也清楚,契丹人是强敌,幽燕的几万契丹人,不可能说剿灭干净,就剿灭干净了,在李云自己的估算里,这个事情恐怕也要三五年时间,才能让幽燕的契丹人彻底清理干净,保证关内没有契丹人作乱。

但是现在,这几天的战事还是打的有些糟糕了。

更让他不太舒服的是,蓟州的辎重被劫,这些辎重里,并不缺乏火药火器,如果被他们转运到幽州城里,后面取下幽州城的难度,恐怕会骤然提升。

哪怕这些大多数都是轻骑的契丹人,搬不走火炮这种沉重的火器,单单是弄走一批火药,以及望远镜之类的器械,已经足够让皇帝陛下大为光火。

这一场小败,在李云看来,原因多多。

有孟青指挥不力的原因,也有内部消息泄露的原因,更有因为刘博的离开,九司协调不及时的原因。

事实上,幽燕以及河北道的九司,人手本来就算不上多,而且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关外,与契丹人打交道上。

再加上七八年时间没有大的战事,这些九司,不一定再有当年九司的那种协调能力了。

当初的九司,日日奔马不绝,甚至可以做到,几百里之内的好几路江东军配合无间,如臂指使。

而现在差不多十年之后的九日,还能不能有这份能力,或者说这份能力还剩下了多少。

已经很难说了。

更让皇帝陛下心里恼火的是,这一次他等于是被契丹人给“断了节奏”,往后再想要一步一步往前推进,便不可能再有先前那般顺利了。

说不定士气低落的契丹人,还会因为这个事情,重新振奋士气。

如果是这样的话,彻底剿灭这些契丹人的进度,可能要往后推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一路想着辽东的皇帝陛下,全程黑着脸来到了太极殿前殿,大踏步走上御阶龙椅上,直接坐了下来。

此时太子殿下与杜相公,都已经站回了原来的位置上,由他们率领,众臣俱都跪拜下来,叩首行礼。

随着三声山呼万岁之后,皇帝陛下抬了抬手,面无表情:“都起身。”

虽然按照规矩,臣子不能仰面视君,但是此时皇帝陛下这种情绪状态,还是让这些朝中臣子们,忍不住抬头偷偷瞄向皇帝陛下,然后又飞快收回目光,生怕被皇帝陛下看到。

等到一众官员起身之后,李皇帝呼出一口浊气,开口说道:“今天叫大朝会,一些事情,诸位应该已经知道了,既然知道了,朕就不再多说,顾常。”

皇帝陛下看向一旁的顾常,面色平静道:“宣读圣旨罢。”

顾常连忙应了声是,展开已经捧在手中许久的圣旨,随着一声“奉天承运皇帝”六个字脱口而出,文武百官再一次跪拜在地。

顾太监扫视了一眼跪在面前的众臣,心里有些得意,但是他脸上却看不出什么表情,依旧很是严肃,念出了开头的最后两个字。

“诏曰。”

“朕绍膺骏命,统御寰瀛,开科取士乃为国抡才之大典,寒窗苦读实为士子立身之正途。兹有章武七年春闱,竟生蠹弊!今三法司会审已毕,五十余奸宄俱证确凿。此辈藐视王章,玷辱斯文,乱纲纪于贡院,塞贤路于青衿,朕闻报震怒,五内如焚,若不严惩,何以肃清玉宇?”

“着即。”

“主考卓光瑞,副主考陈璘秋、周墨亭,及礼部官员等七人,纵容人情,罔顾法纪,私通关节,罪同欺天。”

?count=5&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

“即刻押赴市曹,明正典刑,枭首示众三日,除卓光瑞因功免家人坐罪,其余六人家产尽没入官,三代不得应试。”

“涉案胥吏、誊录、巡场等二十余人,或鬻题漏卷,或包庇纵容,黥面刺“科蠹“二字,流三千里,永锢岭南戍所,遇赦不赦。”

“涉案考生,与此同罪。”

“以上诸罪,子孙五代禁绝科举。”

念到这里,顾常看了看下面脸色都来白了几分的一众官员,咳嗽了一声,继续念道:“时任礼部尚书陶文渊,虽不涉事,亦有失察之罪,着罚俸三年,贬官三级留任中书。”

“另,敕令礼部重定《科场防弊十五则》,增派御史轮巡,试卷一律弥封誊录,另于本年秋特开恩科,受损士子准予重试,一应费用由赃银支给。”

念到这里,圣旨就已经念完了,顾常站在高处,最后唱了一声“钦此”。

文武百官,俱皆下拜,口称万岁。

有杜谦杜和等人,跪拜之后,立刻就要出班,为卓相公求情,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只见皇帝陛下,已经站了起来,看向殿中重臣,沉声道。

“科考乃新朝之根本,亦是后世之根本,绝不容任何人染指其中。”

“此次,念在情状略轻,舞弊不重,朕已然轻罚了。”

说着皇帝看向众人,厉声道。

“都听真了!”

“自今而后,凡蹈此辙者,主犯车裂,从犯腰斩,执朕三尺,法必不使萤爝之光再污朗朗乾坤!”

文武百官,再一次跪地叩拜皇帝陛下,皇帝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深呼吸了一口气,默默说道:“都平身罢。”

众人这才站了起来,杜相公再一次站了出来,跪在皇帝面前,叩首行礼道:“陛下,卓相只是失察之罪,无论如何,罪不至死,臣以身家性命担保,卓相公绝不是主谋,也绝不能让主谋。”

他叩首道:“请陛下,网开一面。”

许望许相公也出班,跪在地上,低头道:“陛下,臣也觉得,卓相公有过,但绝不至死,臣请陛下,网开一面,至少…”

“至少留卓相公一条生路。”

姚仲姚相公也叹了口气,跪在地上,对皇帝陛下叩首行礼,为卓光瑞求情。

此时,朝中官员,几乎少有不认识卓光瑞的,见三个宰相都已经跪了下来,其余众人,也都纷纷跪地,为卓相公求情。

户部尚书杜和,跪在地上,深深低头叩首:“陛下,恳请陛下,留卓相公一命!”

“臣愿以身家性命,以及大九卿的差事,为卓相公作保!”

皇帝陛下狠狠拍了拍椅子的扶手,怒视群臣:“怎么?要群起而攻之?”

他一边喝骂,一边抬头看向殿外,心中已经有些焦急了。

卓家那小子…

李皇帝心里大皱眉头。

怎么还不来?

再不来,他这一出戏,就不太好演下去了。

这个时候,他这个皇帝金口已开,是不能够出尔反尔的,更不能够在这个时候松口。

要不然天子威严何在?

杜相公跪地,哀求道:“陛下,难道不念卓相公的功劳,以及与陛下之间,二十年的君臣情分吗?”

他这一句话说出口。皇帝陛下叹了口气,正要说话,外面传来了一个宫人的声音:“应国公之子卓重,求见陛下。”

皇帝陛下心里长松了一口气,脸上却是眉头紧皱。

“让他进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