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贼天子 > 第九百三十一章 镇压一百年!

贼天子 第九百三十一章 镇压一百年!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3: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话一出,众人包括杜相公在内,都微微变了脸色。

卓光瑞,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也是开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公之一,而且这么些年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少有懈怠过。

不管是当年做金陵尹,洛阳尹,还是后来负责工部,再到进入中书,这些年卓相公可能功劳不是特别特别大,但是苦劳,可以说是本朝之最。

哪怕是杜谦,恐怕也远没有卓光瑞辛苦。

更不要说,吴郡卓氏当初可以说是入了江东集团的“原始股”,卓家那位卓老爷,在李某人身上是下了血本的。

虽然吴郡卓氏被皇帝陛下处理的事情,现在已经传到了洛阳城里,但是洛阳城里的所有人,都不认为皇帝陛下这一次,会重罚卓相公。

在大家心里,这一次卓相公,最多就是罚俸罢相。

现在,李皇帝说出了这一句“依法严惩”,在场四个人,都变了脸色。

卓光瑞是章武七年的主考,不管那场弊案是怎么产生的,谁去办的,也不管他知情还是不知情,身为主考,就逃不脱最大的责任。

依法办理,卓光瑞就必然是死罪,三法司也无从宽赦他。

而在场众人,除了与姚仲一科的金陵文会首魁,大理寺卿徐坤之外,其余三人俱是新朝的功臣,如果卓光瑞真的论罪处死,他们三人难免会有兔死狐悲之感。

杜相公犹豫了一下,上前低头道:“陛下,此事三法司,已经翻来覆去折腾了大半年了,一切详情,俱都已经审查明白,前面那场弊案,卓相最多就是失察之罪…”

“臣请以失察之罪论罪。”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微微摇头:“科考,乃国朝最要紧的事情,是头等大事,本朝开国至今,也不过八年时间,前年那场科考,更只是开国之后的第三次常科。”

“第三场科考,就出了这样的事情,如不从严治理,后世朝廷又该如何从严?”

“总不能,给后世留下一个宽纵的成例罢?”

章武朝,是李唐的初朝,这种事关科考的大事情,如果不是李皇帝开国初年就废掉了株连,单单是这一个事情,恐怕就要掀起牵连数百人的大案。

而李云一直压着这个事没有处理,就是要等着自己回来,亲自处理这件事情,用来昭示后人。

两个宰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都没有说话。

已经六十多岁的刑部尚书费宣,也看了看皇帝,然后叹了口气:“陛下,若因为此事,使卓相公丧命,恐怕会朝野议论。”

李云摆了摆手,淡淡的说道:“这个事情,朕已经考虑了好几个月了,主意已定,不必多说。”

皇帝陛下私下里,相对来说还是很亲和的,基本上不会用“朕”这个自称,依旧把自己当成当年的江东之主,当成江东集团的主心骨,跟这些臣子们对话。

但是当他以“朕”自称的时候,就是在以皇帝的身份,跟他们说话了。

这一句话之后,哪怕是杜谦,也沉默不语了。

皇帝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之后,伸手敲了敲桌子,继续说道:“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今年秋天,在洛阳补考一科科考,章武七年落榜的考生,俱可以重新参考,其余符合条件的,也可以参考。”

“这一科科考,不影响明年的常科。”

今年是章武九年,明年章武十年,还有一场常科。

皇帝陛下说到这里,看向杜谦,开口道:“为表公正,今秋的这场科考,受益兄你来主考罢。”

“这样,也没有人敢再乱来了。”

章武元年那一场科考的主考,就是杜谦,以杜谦的威望地位,的确没有人敢在他手底下胡作非为。

杜相公默默低头,应了声是:“臣遵命。”

李皇帝想了想,又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

“本朝虽然废止了株连,但是这一次情事十分恶劣,朕心里十分恼火,如不严惩,后人难免还要铤而走险,以至于此种事端,屡禁不止。”

“这几个月,朕也想到了一个法子。”

皇帝看向众人,开口说道:“这一次,所有涉案之人,无论官吏,阖家上下,五代以内不得科考,不得入仕,乃至于不得进入官署衙门为吏员。”

这话一出,在场四人俱都愣在了原地,他们抬头看着李云,都有些震惊。

这个时代阖家上下,意思是说,只要没有分家,堂兄弟乃至于远方堂兄弟,都算是一家!

一个人,可能就会牵连一家上下几十个人!

再往下绵延五代…

哪怕这个时代成婚很早,算十五岁成婚,一代人至少也需要十七八年,五代人的时间,就是近百年了!

百年不得为官从政,意思就是,整个家族在整整一百年的时间里,都完完全全的失去了上升通道,失去阶层跃升的可能。

而且…这一次涉案的人,尤其是那些已经在礼部为官的武周旧臣,基本上都是出身大族!

那些涉案的考生,能有这个渠道,家世也不会太差,说不定,都是前朝的世家大族!

这一个官本位的时代,不能做官,就等于家族生命走到了尽头。

皇帝一句话,就把这些世家赶上了绝路!

杜相公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起来。

李皇帝看着四个人,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卓光瑞这些年,功劳不小,又是开国重臣,念在他多年辛苦,这一项株连,就特赦了卓氏,不禁止他家里的人入仕从政。”

“其余诸人,概莫能外。”

杜谦看了看李云,在这一瞬间,这个老伙计已经明白了李云的意思。

李唐的确已经废除了株连政策,这意味着朝廷不能够再通过个体的罪过,去抹除其他人的**生命。

但是不意味着,朝廷不能抹除别的生命。

比如皇帝陛下这一句话,就等于是抹除了几十户人,可能是数千人的政治生命!

而且是百年的政治生命。

百年后,这些家族即便还在,那个时候,即便他们已经能够考学入仕,但是还有没有考学的能力以及资本,就很难说了。

这一招,虽然没有直接株连夷三族震慑人心,但是对于官场中人,世族中人来说,未见得就比夷三族差到哪里去!

这是消抹了一个家族,整整一百年的前程!

杜谦愣神了许久,才深深低头行礼:“臣,遵命。”

其他三个人,也俱都对着李云低头行礼:“臣遵命…”

皇帝陛下满意点头。

“差点忘了,还有一件事,太子大婚之后,越王也要准备婚事了,你们几个人,如有相宜的越王妃人选,可以推荐给朕。”

四个人再一次低头行礼。

等到他们都要离开的时候,皇帝陛下叫住了大理寺卿徐坤,让他留了一留。

这位徐卿正留在了甘露殿里,对着皇帝陛下欠身行礼:“陛下。”

李云看了看他,问道:“接手大理寺,感觉如何?”

两三年前,薛嵩薛老爷年纪实在是太大了,就从大理寺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才由徐坤接任。

徐卿正低头行礼道:“臣…还能勉强应对。”

李云起身,“嗯”了一声,默默说道:“拿进大理寺的官员,要尽快统计整理出来,交给中书留档。”

徐坤深深低头:“臣遵命。”

他说完这句话之后,抬头看见李云正在向外走去,他连忙跟了上去,问道:“陛下哪里去?”

“去卓府,看一看故人。”

李皇帝一边走,一边说道:“三法司尽快拟定圣旨,明日大朝会,朕要当着满朝文武,宣读布告。”

说罢,他大踏步离开。

大理寺卿徐坤留在原地,看着李皇帝的背影,半天没有说话,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急匆匆朝着中书走去,与两位相公以及费尚书,一起拟制去了。

而李皇帝,则是一路离开了皇宫,来到了卓家。

卓家立刻中门大开,将皇帝陛下迎了进去,等李云在卓家再一次见到卓光瑞的时候,这位卓相公,头上的白头发,比起几个月前,已经不知道多了多少。

几乎翻倍了。

他跪在地上,对着天子叩首行礼。

皇帝将他搀扶了起来,然后拉着他一起坐下,看了看他头上的头发,默默说道:“此时,非得正法不可,因此不得不这般办。”

“明日朝会,你让你家儿子,高捧丹书铁券。”

“去太极殿大朝会消罪。”

卓光瑞看了看李云,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忽然开口,喃喃道。

“陛下…臣…”

“臣愿意一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