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官 > 第31章:简册重辉,大道未央【5K】

汉官 第31章:简册重辉,大道未央【5K】

作者:江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初平元年夏四月,丁亥日。

邙山大战之后赵云率兵趁势拿下函谷关,但由于孤兵深入便不敢再继续追击。

与此同时,宣平门外。

看着铜驼街两旁的残垣断壁,宅邸废墟,魏哲一时无言。

极目望去曾经高耸的南宫、北宫此刻也化作尘土,只剩下焦黑的宫墙。

百里之内,竟看不到一点鸡犬人烟的痕迹。

曾经令四夷仰视,惊为神京的洛阳,就这样成为了一座废城。

此情此景,魏军自魏哲以下见之者无不唏嘘叹息。

“董卓该死!”魏哲忍不住说了一句废话。

但此刻在场的众人却齐齐点头,因为只有这句话才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

不过由于洛阳太过残破衰败,魏哲也只能无奈的率军驻扎在毕圭苑。

十年前刘宏建毕圭苑、灵昆苑时,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此处会成为军营。

当然,也怪不得魏哲与董卓都先后选择在此处驻扎。

别看此处只是洛阳城外的一处天子别苑,然而此地的规模却相当庞大,

实际上毕圭苑分为东西二苑,东苑一圈有一千五百步,中间有鱼梁台,西苑一圈有三千三百步,两苑之中足足有房屋数百,俨然一座小城。

于是魏哲一边清缴董卓残部,一边派人寻找元骏的踪迹。

是的,这厮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失联了。

虽然大概率元骏已经凶多吉少,但魏哲还是想看能不能找到他的尸首。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总得给元俊家人一个交代。

念及此处,只见魏哲当即吩咐道:“来人,将徐荣请来。”

说来邙山一战董军大溃,徐荣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一不小心便落在后面。

并且在被魏军围住之后,徐荣直接束手就擒了。

那干净利落的架势让毛坤想要拿个斩首敌将的功劳都不好意思。

也幸好毛坤当时没有冲动,否则徐荣估计死了都得喊冤。

片刻之后,只见徐荣缓步入内,一丝不苟的行礼拜见。

魏哲见状也没有废话,直接开门见山道:“子平,据闻元子良曾在你门下,不知他现在何处?”

徐荣闻言躬身回道:“不敢隐瞒将军,元子良确实曾为我府上门客,不过……火烧洛阳之后他便告辞了。”

魏哲的反应让徐荣意识到,元骏的身份或许不仅仅是他的故吏那么简单。

想到这里,徐荣当即建议道:“将军可命人细细搜寻蔡侍中府,或有所得。”

“蔡伯喈?”魏哲一听顿时愣住了,元骏什么时候和蔡邕勾搭上了?

见此情形,徐荣便知他不清楚元骏近况,当即解释道:“蔡公为董相国征辟后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后被留任侍中,我听闻子良曾在蔡府做客。”

毕竟元骏也是侍御史,蔡邕便是只当了一天值两人也算是同僚了。

而且毕圭苑中虽没看见蔡邕,但徐荣隐隐觉得他未必随董卓一起撤回了长安。

事实也正是如此!

……

半个时辰后,看着颇为狼狈的蔡邕、元骏等人,魏哲顿时哑然。

他没想到这几位竟然真的藏在已经烧成一片废墟的蔡府之中。

若不是魏哲下令严加搜寻,下面的士卒还真的未必能找到蔡府地窖。

待蔡邕等人略微整理一番后,魏哲才颇为好奇道:“闻听董仲颖对蔡公颇为礼遇,怎生……落到这般田地?”

蔡邕闻言顿时怅然一叹道:“还不是为了先贤典籍。”

说罢只见蔡邕眼神感慨的看着魏哲,赞叹道:“未想将军如此看重文教,实在令老朽惭愧。”

蔡邕也是爱书之人,更是喜欢藏书之人。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会甘冒奇险隐匿下元骏的缘由。

与此同时,见蔡邕这么一说魏哲便明白此事定和元俊有关了。

元骏见状亦不磨叽,当场便将他一个月来的谋划和盘托出。

话说在董卓火烧洛阳之前,迁都长安一事便闹得洛阳满城躁动。

当时的元骏在察觉到董卓当真有迁都之心后,便惦记上了宫中的东观藏书。

别看他这两年陆陆续续抄录了不少,但相对于东观藏书而言却不值一提。

于是当众人都惦记着自己那点家当时,元骏则在为如何保存这批藏书奔走。

他起先是想收买侍卫,将东观藏书偷偷运出城外藏匿起来。

然而东观乃书山学海,其中藏书何其多矣。

别的不说,光武帝当年还都洛阳时所运秘书典籍便有两千余车。

如今过去快两百年了,多年收集下来东观藏书的数量已然三倍于前。

如此庞大的藏书数量,想要悄无声息的运出洛阳自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被逼无奈之下元骏只能行险一博,找上了蔡邕。

因为蔡邕爱书满朝皆知,而且如今朝中文臣便要属他和王允最受董卓器重了。

王允被打发去了长安先行准备,元骏也只能在蔡邕这里想办法了。

幸好蔡邕没有辜负元骏的信任。

在得知他奉魏哲之命准备救下这批典籍之后,蔡邕只是略作沉吟便答应了。

毕竟从董卓入朝之后的种种举动来看,他着实不像是爱惜典籍的人。

如此一来,一旦正式迁都这批典籍的下场可想而知了。

蔡邕可不敢奢想出身凉州的董卓会对这些先贤典籍有多爱护。

若是以前他或许还想规劝董卓成为治世贤臣,但现在却完全死心了。

废立天子还能勉强解释,但迁都一事确非人臣之举。

可以说董卓的种种行为,已经将汉室威严踩到了泥泞之中了。

于是在蔡邕的配合下,元骏等人趁着迁都之前满城混乱的机会悄然行事。

他倒不是将藏书都运出城外,而是选择就地埋藏起来。

由于时间仓促他们也只能草草以木箱收敛,等待着日后再来挖取。

也幸亏元骏下手及时,因为迁都之时公卿各家所藏的缣帛图书不是无奈舍弃,便是一路走一路丢,能安然运到长安的十不存一。

说到这里,只见蔡邕心有余悸道:“幸而我等在掩藏了东观藏书之后,亦将辟雍、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也处理了七七八八,否则圣道大殇矣!”

对了,蔡邕家中的四千余卷藏书也就地掩藏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当满朝公卿都迁去长安时蔡邕才会找借口留了下来。

今早董卓率兵魏哲决战时,蔡邕、元俊等人不知结果这才回到老宅躲了起来。

而在听完了前因后果之后,魏哲顿时感慨连连。

“子良,你当真是给我好大一个惊喜呀!”

他救的岂只是些许典籍藏书,那是华夏的文脉传承呀!

最关键的是元骏同时也将两汉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藏了起来。

有了这些律令图书档案在手,魏哲对当今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形势强弱、民众疾苦等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了。

念及此处,魏哲当即走到元骏面前亲自为他斟酒。

“来,子良,满饮此杯!”

看着魏哲眼中满是欣慰之色,元俊心中顿时感动莫名。

如此礼遇,实古之明主也!

念及此处,元骏当即恭谨的将杯盏之中的黍酒一饮而尽。

而看到这一幕,一旁的戏志才、氏仪等人亦是忍不住面露羡慕之色。

不过羡慕归羡慕,他们也知道这回元俊确实立下大功了。

甚至仅凭他今日之举,日后青史之上还不知要怎么称颂他呢。

名垂竹帛,功标青史,不过如此而已。

皇甫嵩心心念念的身后名声,或许不能及他万一。

而在简单庆贺完毕之后,魏哲便派人随元俊发掘诸多藏书。

也幸亏他来得够快,若是在等上一年半载,这些藏书恐怕要损毁大半。

与此同时,魏哲亦派了一批人马将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闭。

并宰太牢祭祀之,以安历代先帝在天之灵。

蔡邕观之心生感慨,当晚便作《邙山赋》,通篇六百余字,字字珠玑。

次日戏志才、氏仪等人读之,都忍不住怅然流涕,可见动人之深。

于是没过多久,《邙山赋》与邙山之战的消息便传遍洛阳周边。

豫州、兖州、冀州各郡县,都陆陆续续得知了这一消息。

一时间,天下震动!

……

是日,丹阳郡。

对于老家快马送来的书信,曹操本来没有太过在意。

但当看到魏哲旋门关大胜、一日破三关等事迹后,他顿时双目瞪的溜圆。

等看见魏哲邙山大胜、收服洛阳的字迹后,更是惊坐而起。

“这…这……”一时间,曹操竟然有些失语。

他既有些自得于没有看错人,但同时也对魏哲的能打感到震惊。

这才过去多久?

一群讨董联军在旁坐视,他竟然独自便收复了洛阳?

震惊了许久之后,曹操方才继续往下看去。

当看见其中还夹带着蔡邕的《邙山赋》时,他这才高兴起来。

因为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当年在洛阳时便常与蔡邕交流此道。

此刻见蔡邕有新作问世,自然想要一睹为快。

但见信中写道:

「惟初平之板荡兮,骤熛怒于天阊。彼董酋以胁帝兮,纵郁攸焚庙堂。观夫北邙形胜,伊洛奥壤,昔植嘉禾,今生恶莨。余陟崔嵬而吊废都,临逝川而怆怀,遂敷文墨以述悲惶。」

看到这里曹操忍不住抚须轻叹,似乎体会到了蔡邕当时的心情。

随后便见蔡邕又继续写道:

「若夫炎精失驭,九鼎将沉。太学槐焦孔壁,灵台表折紫宸。金狄泣露,铜驼卧榛。千门列炬,竟照幽冥之宴;万卷飞灰,翻作魑魅之磷。妇孺填壑,塞崤函之鸟道;冠盖委尘,黯河洛之星文。」

「时有左将军魏氏公威,提孤旅以叩关,扶残帜而北望。见园陵毁发,骸骨暴旷,乃洒血泪于蒿莱,瘗枯胔于黄壤。葺颓冢于邙阪,培新土重立云台气象。」

「当是时也,诸郡耽于酒醴,群雄竞逐刀匕,独将军秉烛缮陵,素幡招魂,使日月黯而复明,山陵崩而再起。昔季札挂剑,不过延陵私谊;今将军缮冢,实系汉室纲纪!」

「观其临墟驻马,剑指北辰:“此岂人臣可安枕耶?”」

「言毕雷动阴崖,雨洗战尘。残碑得忠魂而愈峻,寒泉因义气而重温。七十二帝玄宫,赖忠忱得全抔土;四百载王业,仗义烈续此灵光。」

「昔子产不毁乡校,仲尼称仁;将军缮护山陵,鬼神钦壮。遂使洛阳燃天之火,不及地脉;董氏僭号之狂,焉夺天象?」

「是知暴虐可毁宫阙,难灭人心;忠义但存一念,足正乾坤!」

「乱曰:

邙山峨峨兮洛水汤汤,

炎精晦昧兮劫火煌煌。

铜驼埋棘兮哀鸿骞翔,

简册重辉兮大道未央!」

——

看罢,曹操顿时默然,心中五味杂陈。

良久之后,他方才忍不住怅然叹道:“魏公威者,我不如也!”

一旁的夏侯惇闻言顿时一惊,他可是知道曹操有多骄傲的。

然而这回无论他怎么询问,曹操都不再开口,只是将书信递给他。

于是片刻之后,夏侯淳也有些自闭了。

别人是一路凯歌,他们则是被徐荣吊打,这中间的差距也太大了!

……

与此同时,酸枣大营。

兖州刺史刘岱欲言又止,陈留太守张邈瞠目结舌。

东郡太守桥瑁面露惊愕,山阳太守袁遗怅然失色。

良久之后,广陵太守张超方才忍不住感叹道:

“公威兄,实乃真英雄也!”

此言一出,大帐之中顿时好似被激活了一番,众人这才感慨连连。

有称赞魏哲兵略高超的,也有敬佩他忠义无双的。

当然,也少不了嘲讽董卓不堪一击的。

然而不管怎么说,酸枣大营对魏哲忽然就收复洛阳还是有些措不及防。

要知道董卓这么不堪一击,他们说什么也要赶到成皋关助战呀!

现在好了,反而叫魏哲独揽大功,尽收天下人望!

念及此处,刘岱、张邈等人心中多少都有些不是滋味。

他们甚至没再提出兵继续攻打长安一事,一心只想着接下来该怎么争权夺利。

至于魏哲?呵呵~也该断粮了!

毕竟总不能好事儿都让他一个人占了吧?

相比之下,河内袁绍的反应就比较理智多了。

他第一时间便派人前往洛阳祭祀袁氏亲族,顺便恭贺魏哲。

最关键的是,袁绍派人向魏哲表示了结盟之意,甚至言称愿迎他为冀州牧。

然而魏哲闻言却只是哈哈一笑,压根就没有往心里去。

与之类似的还有身处南阳的袁术。

这厮虽然残暴,但董卓有多能打袁术心中也清楚。

故此他也想招揽魏哲……是的,袁术想的就是招揽。

以汝南袁氏家主自居的他,自认为天生就比魏哲这个边郡豪强子高贵。

结盟?不可能,他袁术怎么会和这种黔首贱民为友。

不过他出手倒是挺大方的,袁绍只是拿冀州牧当幌子来忽悠魏哲,袁术则是真的准备表魏哲为豫州刺史。

只是无论袁术还是袁绍,他们所表奏的官职在魏哲这里都等于放屁。

他不是孙坚,从一开始他的根基就不是靠这些士族高门建立起来的。

所以无论是袁术的使者还是袁绍的,魏哲都婉言谢绝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人之中最苦逼的当属孙坚了。

他千里迢迢的从长沙出发,一路上先杀荆州刺史,后杀南阳太守。

说是要讨董的,结果还没有和董贼军队开打呢,他就先杀了两个州郡长吏。

若是对方是董卓任命的倒也说得过去,可这些偏偏都是刘宏生前任命的。

如此一来,口口声声喊着讨董的孙坚反而更像是在助董。

一时间无论是在官场、士林、还是民间,孙坚都名声大跌。

关键是他好不容易来道南阳郡和袁术汇合了,但还未等他麾下军队休整好呢,洛阳就已经被魏哲收复了,这让孙坚顿时那叫一个憋屈。

这一圈走下来他除了得了一个残杀士人的坏名声,其他一无所得。

此刻魏哲在天下间的名望越高,孙坚就越是羡慕的咬牙切齿。

即便袁术被魏哲拒绝后转过头又表孙坚为豫州刺史,他依旧耿耿于怀。

不过有意思的是,魏哲在拒绝了二袁的奏表之后,转过身来反而学起他们……

——

唉,脑细胞死一地,好难写。

算了不说了,睡了,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