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官 > 第135章:衣冠冢【4K】

汉官 第135章:衣冠冢【4K】

作者:江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即便辽东已经为反攻高句丽准备了近两年,但魏哲依旧不能立刻出兵。

没办法,大军出征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

上到调兵遣将,下到征召力夫,就没一个是轻松的事情。

至于后勤辎重这摊子事儿就更不用说了,能力不够只能越帮越乱。

直到进入九月,一切方才准备就绪。

秋九月,己亥日。

卯时刚过,郡兵大营内已然挤满了来自辽东各地的汉儿。

其中辽东郡兵,也有玄莬郡兵,还有些则是各营屯兵遴选出的精锐。

但不论他们来自哪里,此刻眼中战意汹汹,好似燃烧着一把烈火。

与此同时,高台之上魏哲亦是一身玄甲,威武异常。

多年戎马生涯的经历让魏哲自有一番气度,只见他站在台上一言未发,不过面无表情的环视了下方将士一圈,很快台下边鸦雀无声。

魏哲见状方才微微颔首,而后便见他声如洪钟道:

“圣人说过:”

“王道复古,尊王攘夷。”

“百世之仇,犹可报也!”

“高句丽者,本东夷小丑也,却胆敢屡屡犯我辽东,杀我大汉子民。”

“儿郎们,尔等说这个仇该不该报?”

“高句丽人,该不该杀?”

魏哲每说完一句,校场前后遍布的传令兵便大吼着重复一句。

于是待魏哲话音落下,校场内的将士们顿时激动的大吼道:

“杀!杀!杀!”

三呼之后,无论是士卒还是将领此刻都面色通红,满脸煞气。

如此多热血蒸腾之下甚至令校场上方的温度都陡然升高了些许。

见此情形,魏哲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当即大手一挥道:

“灭国擒王,便在今日!”

此言一出,诸军这才依次开拔。

不过此刻大军上下已然充斥着一股昂扬之气,军心士气都达到了巅峰。

当看见这一幕后,前来送行的辽东郡吏以及诸多辽东豪强心中顿时大安。

有此强军,又有此名帅,这回高句丽当是难逃此劫了!

一念至此,前来观礼的诸多辽东豪强心中不禁有些感慨莫名。

多少年了,汉人终于要成为辽东之地唯一的霸主了!

要知道即便是豪强也是有区别的,除了少部分背祖忘宗的家伙之外,剩下的大部分豪强也希望汉人能在辽东越来越强大。

因为只有汉人越强势,他们这些人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场誓师大会也是办给他们看的。

魏哲可不想自家前脚刚走,后脚就有蠢货搞出什么乱子。

所以魏哲鼓舞不仅仅是大军士气,亦是辽东汉人的士气!

至于出兵理由反倒是次要的,反正去年高句丽刚刚折腾了一波三路伐汉。

今年魏哲礼尚往来,反攻高句丽,那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这个理由就算是放在洛阳朝堂上都说得过去。

……

“子尼,辽东我便交给你了!”

临别之际魏哲没有太多废话,该交代的这些天他早就说完了。

故此当着众人的面,魏哲只是特地对国渊叮嘱了一句。

而此言一出,不少人看国渊的眼神便又多了些许敬畏。

即便国渊正式的官职仅仅是不夜侯府的家丞,但魏哲的话却没人敢轻视。

有了魏哲的授权国渊眼下甚至可以说是辽东最有权势的官吏。

甚至就算是玄莬太守、乐浪太守来了,也未必能有国渊的影响大。

这沉甸甸的分量,国渊自然心知肚明!

不过他没有丝毫骄衿之色,依旧沉稳如故。

“君侯保重,万事当小心才是!”

魏哲见状也没再说什么,当即跃马扬鞭,飞驰而去。

话说辽东这次虽然出兵两万人,但却是兵分两路。

魏哲所率领的左路军为主力,麾下有玄菟、辽东两地郡兵,鲜卑仆从胡骑一千,加上遴选出的五千屯兵精锐,总计约一万四千步骑。

按照魏哲战前的规划,他这路将沿大梁水一路向北推进。

襄平城外的大梁水,再次成为魏哲攻击高句丽的一道利刃。

至于右路军则由太史慈统领,从西安平县出发。

其麾下除了本部辽东属国扶黎营一千之外,还有乌桓仆从胡骑一千,以及四千乐浪郡兵,共六千步骑。

至于太史慈的右路军则会沿着马訾水(鸭绿江)北上,直捣国内城。

一正一奇,一主一辅。

左右呼应,正合兵法。

可以说眼下正是辽东汉人最好反攻高句丽的时候。

在战略上魏哲完全有充裕的下手空间,想怎么玩弄高句丽都可以。

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失去了辽东郡这片汉人的根基之地,那么后世的中原王朝就只能一步步打过来了,但那样难度就不一样了。

千里迢迢路途遥远不说,后勤压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千里运粮和百里运粮的区别,看看后世隋唐两代帝王就知道有多惨了!

不过此刻太史慈可不知道这样,他只是觉得过瘾!

“还是兄长够意思!”

马訾水沿岸,看着水中往来的魏氏船队,太史慈忍不住对身旁的魏慕华笑言道:“我还以为这次要就粮于敌呢,没想到竟然还能打个富裕仗!”

魏慕华闻言只笑笑没说话,待走过一处河谷后他方才眼神微凝道:“前方便是灌奴部所属山城,伯女城!”

太史慈闻言顿时眼神微缩:“灌奴部?就是那个高句丽五部?”

“不错,此部乃高句丽根基之一。”

见魏慕华这么一说,太史慈当即就笑了。

随即他二话没说,便笑容灿烂的率兵奔袭而去。

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他便顺利拿下伯女城,这反倒让太史慈有点失望。

要知道他的手脚还没有活动开呢伯女城就陷落了。

当然,失望归失望,城内的俘虏他倒是一个没放过。

沿路若是遇到有高句丽起义军前来投效,太史慈也照单全收。

太史慈这路大军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朝着国内城而去,令国内城一日三惊。

……

与此同时,左路军魏哲这边也刚刚打扫完战场。

也不知道是高男武力不从心,还是瞧不上魏哲。

明明他的左路军才是主力,但高男武竟然只派了五千人杂胡驻守此处。

结果毫无意外在梁水口被魏哲一战破敌,顺势拿下了关城。

然而当魏哲入城巡视一圈之后,却越看越不对劲。

这地方……怎么越看越像是汉人建造的呢?

“确是如此!”戏志才闻言当即轻叹道:“明公慧眼如炬,吾刚才盘问过了,此处正是前汉玄莬郡的郡治高句丽城。”

“当年高句丽县被废弃之后,高句丽人趁机占据了此地,改名为新城!”

说到这里,戏志才忍不住怅然一叹道:

“两百年了,此城终于又回到汉人手中了!”

见他这么一说,魏哲心情顿时也有些复杂:“……是呀,两百年了!”

魏哲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伤心。

毕竟此城虽然沦陷两百年,但总算是被他收复了。

若是无他,此城恐怕要沦落胡尘五百年,再无汉人半点痕迹!

如今想来死于辽东的汉儿又何止隋末的百万生民。

前汉玄莬郡的无数汉人冤魂如今估计眼泪都已经哭干了!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唉~~~

想到这里,魏哲忍不住摇头道:“立座衣冠冢吧,给他们烧点汉家衣冠!”

戏志才闻言也没有反对,当即问道:“那碑文为何?”

魏哲:……

沉默片刻之后只见魏哲缓缓道:“胡无人,汉道昌!”

此言一出,戏志才不由得一阵心潮澎湃,忍不住赞道:

“明公大才!”

“有此六字,足矣告慰先辈亡灵也!”

说罢戏志才便匆匆下去安排了。

……

当左路军离开前汉高句丽城后,魏哲便没有再看到多少汉人遗迹了。

胡风汉俗,在时间面前就是如此的明显。

甭管有多么辉煌的文化传承、文明成就,当刀剑挥下时一切都不值一提。

后人没有能力守护,那么先祖的一切努力都将会白费,甚至被抹去所有痕迹,好像从未来过这个世上一样,彻彻底底的“死去”!

亡国灭种,不过如此!

而随着左路军越发深入高句丽,所遇到的高句丽聚落便越多。

不过除非他们主动攻击,魏哲一般都懒得理会这群高句丽人。

没办法,谁让他们像兔子一样就喜欢在山谷中乱窜呢,打下一座山城耗费的精力还不够他回本。

再加上穷山僻壤的高句丽聚落又多,真要一一拔取魏哲明年都不一定能到国内城。

故此魏哲只能一边杀鸡儆猴,一边顺手招抚。

只有遇到紧要位置时,他才会斩草除根,留兵驻守。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推,很快魏哲便率领大军来到了沸流水流域。

此水其实规模并不大,虽在大梁水上游,但并没有交集。

实际上沸流水主要是鸭绿江遇浑江交汇而成。

由于其水流湍急,如沸水一般,故有此名。

早在前汉之事,因沸流水曲折蜿蜒,周遭水草丰茂,所以聚落繁多。

在秦末汉初之时,此处本土东夷部落甚至还建立了一个沸流国。

只不过高句丽开国始祖**逃离扶余国后也选择在这里落脚,故此后面经过一番东征西讨之后灭了沸流国不说,还侵吞了玄莬郡。

如今屹立在沸流水畔的纥升骨城,就是早年高句丽的王城!

不过且不说高句丽旧都如何,新王城那边此刻已然沸反盈天了!

……

国内城,王宫。

王座之上,此刻高男武已然全无数年前的傲然之气。

明明正当壮年,但他竟然已经头发花白,脸色泛着一丝青色。

尤其是当两路汉军攻入高句丽的消息传来后,他的脸上更是透着一股不健康的红晕。

“都说呀,往日不是很能说嘛?现在怎么不说了?”

大殿之上,高句丽诸多权贵此刻鸦雀无声,只听得高男武在那尖酸刻薄的讽刺道:“现在汉人来了,你们以为还能像以往一样锦衣玉食吗?做梦!”

天知道高男武这一年多有绝望。

他知道魏哲必然会报复,也一直在为魏哲的反击做着准备。

但他越是努力,下面那群脑满肠肥的家伙就越是拖后腿。

明明高句丽已经岌岌可危了,他们想的却依旧还是自家那点利益。

一点不知道什么叫相忍为国,一点不知道什么叫顾全大局!

一来二去,别说是重新恢复元气,他连整军备战了都做不到。

高男武就像一个陷入沼泽的孤狼,明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步入了倒计时,但却只能看见沼泽一点点将自己淹没。

这种窒息感已经快要将高男武逼疯了!

不过高男武要疯了,左辅于素却没疯。

看着宫殿之中再一次陷入僵局,于素终于忍不住长叹一声道:“王上,东狩吧!”

此言一出,大殿内不少人都忍不住眼前一亮。

对呀,打不过跑就是了,何苦来汉人硬碰硬呢?

于素话音未落,刚刚还鸦雀无声的大殿顿时便传来一片附和之声。

然而高男武眼神之中却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无尽的疲惫。

“沃沮地已失,哪里还有什么东狩的余地!”

高男武不是没想过平定东沃沮的叛乱,只是最后没有玩过戏志才而已。

真当他没想过逃跑吗?还不是后路都给断了!

而见他这么一说,大殿上的众臣顿时哑口无言。

片刻之后,有人建议大家索性逃到北沃沮。

毕竟林中蛮夷再怎么野蛮残忍,那也要比汉军好对付。

也有人建议高男武直接投奔扶余国。

要知道高句丽本就出自扶余国,双方王室之间说是血脉相连也不为过。

比如于素就比较倾向于这种想法。

然而高男武却一言不发,因为无论是哪种对他而言都一样。

高男武可不敢相信扶余人,若是魏哲开口逼迫,扶余国恐怕第一时间就会把他交出去当做赔礼。

二者区别只在于一个是战死,另一个则是像丧家之犬一样狼狈而亡。

与其如此,他还不如死的体面一点。

至少有了他的人头和国内城,足矣满足辽东汉军的胃口了。

当然,如果能不死他自然也不想死。

于是在汉军强大的压力下,高男武总算是暂时弥合了国内的分歧。

趁着魏哲还在纥升骨城下,太史慈也在路上,高男武可以说是扫地为兵,无论老弱尽数征召,足足凑了三万余人,准备以此守卫国内城。

野战是肯定打不过了,但守城却未必。

然而于素对他这个计划却不怎么看好。

“王上,如此乌合之众……恐怕不是汉军的对手呀!”

翌日,大殿之中于素毫不掩饰的担忧道。

然而高男武却没有失望,反而眼神决然道:“孤知道不是对手,但咱们未必没有胜算!”

只见他抬头看向殿外,遥望着汉军的方向幽然道:

“时间,只要我们能拖延足够的时间,高句丽就有一线生机!”

此言一出,于素不由眼前一亮,顿时什么都明白了。

对呀,只要他们守得够久,那么天时地利将会都站在他们这边。

高句丽的冬天会加重汉人的伤亡,他们的后勤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一旦汉军撑不住了,这一劫他们就算渡过去了!

想到这里,于素忍不住佩服的看了王座上的高男武一眼。

他没想到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自家大王还能死中求活想出一个办法。

虽然他此刻就像是一个赌徒,赌注更是押上了高句丽的国运。

但有的赌总比一点希望都没有好。

思量再三,于素终究还是决定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