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官 > 第134章:洛阳水深!【4K】

汉官 第134章:洛阳水深!【4K】

作者:江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明公,忠特来复命,幸不负所托!”

八月丙午日,辽东太守府。

只见戏志才面带微笑的向魏哲回禀道:“沃沮人已叛,东沃沮之地已然不复高句丽所有,高句丽南境义军四起,苦候王师久矣!”

话说在沃沮城被起义军攻下之后,戏志才并没有就此罢休。

魏慕华在高句丽到处开仓放粮,他就带着人四处煽风点火。

在他的撺掇下本就不稳的地方府县不少都矛盾激化到了动兵的地步。

到最后高句丽人自己都起来造反了,一时间南境可以说起义军遍地。

当然,如果汉人坐视的话,给高男武一些时间应该能渐渐平定乱局。

但问题在于魏哲怎么可能袖手旁观呢。

只见魏哲关切的扶起戏志才,执其手环视众人后大笑道:“吾有志才,可高枕无忧矣!”

此言一出,堂中诸多郡吏顿时都忍不住面露艳羡之色。

反倒是戏志才自己没有露出丝毫骄衿之色,依旧淡然处之。

……

次日,当两人私下相聚时。

戏志才方才面色微凝道:“明公,沃沮人虽反高句丽,但亦不可放任,否则恐步高句丽后尘。”

要知道当初高句丽起家时也不过是一个小部落而已。

若不是前汉末年的玄莬太守想要扶持**这个“卒本扶余”来遏制扶余国,也不会养出高句丽这个猛兽。

别看东沃沮眼下依旧是一盘散沙,但沃沮人的底蕴却不弱。

尤其是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南沃沮诸部,要比东沃沮更加野蛮好斗。

若不是南沃沮一直散漫无主,各行其是,恐怕辽东还得多个沃沮国。

说到最后,只见戏志才总结道:“东沃沮被高句丽统治之后已然粗通冶炼锻造,亦颇通汉俗。若是结合南沃沮之蛮力,恐怕后患无穷。”

“此言大善!”魏哲闻言顿时颔首道:“确实需要防范有人一统南北沃沮诸部!”

不过现在高句丽尚在,魏哲也只能暂存此念,留待日后实施。

待讨论完东沃沮的问题后,魏哲这才将一封邸报递给了戏志才。

只见魏哲一脸无奈道:“看看吧……”

戏志才接过之后发现上面其实主要就写了三条消息。

第一条很简短,不过是南匈奴叛,并与白波贼寇河东。

若是放在以往这种叛乱或许能惊动天下,但现在不过是小菜一碟了。

戏志才很快便略过这一条向下扫去。

第二条亦不是什么重要消息,无非就是司徒许相被罢官,司空丁宫为司徒,光禄勋南阳刘弘为司空,卫尉董重为骠骑将军等任命信息罢了。

许相这个三公之位本来就是靠宦官们硬撑起来了,做不久太正常了。

相比之下,卫尉董重为骠骑将军的任命反倒是让戏志才多看了两眼。

董重这个人可不一般,他算是铁杆的帝党。

实际上董重的亲姑母正是当今天子刘宏的生母——董太后!

天子让这么一个人来担任空缺已久的骠骑将军,必有深意。

戏志才刚升起这个念头,下一秒便确定了这个想法。

为什么呢?

因为第三条消息赫然写着:朔日,天子自号无上将军,于西园招募壮丁成军,聚众耀兵,并另置八校,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大鸿胪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大司农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凡八校尉,皆统于蹇硕。

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无非是天子在那扬武扬威罢了。

但关键在于元骏在邸报中表示,天子当众明言小黄门蹇硕为元帅,典护诸将,大将军亦为令属,需从令焉!

当看到这一行字的时候,戏志才顿时瞳孔微缩。

大将军听从校尉的命令?

如此违反官场常识的情况,当真是千古奇闻!

联想到董重被任命为骠骑将军,戏志才顿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明公……天子或许有意改换储君!”

魏哲闻言不由一愣:“何出此言?”

他虽然知道后来是皇次子刘协上位,但却不清楚这里面的纠葛。

话说当今天子刘宏其实就刘辩、刘协两个儿子。

长子刘辩乃何皇后所出,乃是当之无愧的嫡长子,故此一直被朝野视为储君。

不过由于刘宏的子嗣频频夭折,故刘辩出生后天子与皇后便听信方士之言,将其送出皇宫寄养在史姓道人家里,故此刘辩又被称为“史侯”。

至于刘宏的次子刘协,生母为王美人。由于刘协出生后不久王美人就被何皇后所毒杀,故刘协自幼由董太后抚养,被称为“董侯”。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协既非嫡子,又非长子,并没有优势。

但戏志才却有另一番看法。

“若今上欲以史侯为储君,绝不会动摇大将军何进之威信,更别说令他听命于宦官了,否则日后史侯继位之后如何稳定根基?”

“但若天子准备立董侯为储君,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说到这里,戏志才又指了指邸报上董重以及蹇硕的名字。

“董重同样属外戚一党,按制亦可为大将军。”

“并且董重向来与董侯亲善,并且与史侯并无瓜葛。”

“至于小黄门蹇硕乃天子心腹,今上命其统领西园八校,节制大将军,无疑是在为董侯继位铺路。”

只见戏志才斩钉截铁道:“一两年内,天子定然会罢黜何进,命董重大将军,断何氏根基!”

“明公,自今日后切不可与何进往来过密呀!”

其实戏志才这话说得还是有点保守了。

他其实认为天子死前必然会除了何进,否则皇次子刘协绝难登基。

而见戏志才这么一分析,魏哲结合后世记载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从设立西园八校开始,刘宏就已经确定了储君的人选。

只是刘宏高估了自己的寿命,别说两年了,西园耀武之后一年不到他便驾崩了,导致诸多布置也只完成了一半。

小黄门蹇硕虽然忠心不二,依旧想要保着皇次子刘协登基,但终究没能玩过何氏一党,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

后面董卓入洛倒是填补上了蹇硕的生态位,但性质却截然不同了。

毕竟董卓可不是蹇硕这个没卵子的太监,他对刘宏可没那多少忠心!

不过想到这里,魏哲忽然心中一紧。

不对,要是这么想的话,那么刘宏的死因或许有些猫腻。

要知道十常侍可是站在何氏这一边的,当初王美人被毒杀,天子想要废除何皇后的时候,就是十常侍苦苦哀求才保下的。

在这种情况下,宦官内部或许也存在巨大的分歧。

蹇硕想要遵从刘宏的遗命保着皇次子刘协登基,但十常侍未必乐意。

因为现在十常侍已然与何氏、皇长子利益一致。

刘协一旦登基他们先前的投资就全都白费了,甚至还会受到反噬。

如此一来,现在十常侍还是不是天子忠仆还真不好说!

一念至此,魏哲不禁有些后背发凉。

好家伙,这洛阳果然不是人呆的地方,这阴私算计也太多了。

即便是以天子之尊,恐怕连自保都做不到!

不过很快魏哲就顾不上可怜天子了,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十分要命的问题。

要知道他现在可是帝党,并且是帝党之中最能打的将领。

若刘宏舐犊情深,父爱压过了对身后名的渴望,难保不会将他调入洛阳,为皇次子刘协继位做准备。

要是这样的话,那么魏哲在辽东的准备可就要前功尽弃了。

想到这里,魏哲不由眉头紧皱。

见此情形,戏志才也没敢打扰,亦是默然坐在一旁沉思。

一时间,书房内就这样陷入了一片死寂。

良久之后,只见魏哲忽然双目圆睁,果断道:“该出兵了!”

没有人知道戏志才那日与魏哲在书房中谈了什么。

太守府内诸多郡吏只知道戏志才回来没多久魏哲便决定出兵。

对此众人倒是没有太过意外。

实际上辽东诸郡要对付高句丽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

相比之下,他们反而更嫉妒于魏哲对戏志才的器重。

毕竟此战若是辽东大胜,魏哲必然会被调入洛阳担任公卿之职,届时戏志才恐怕也能托魏哲的福鸡犬升天了。

一想到这一点,一干辽东郡吏当真恨不得杀了戏志才以身代之。

反倒侯府门下的一众掾属忙得热火朝天,完全无暇顾及这些。

……

翌日,魏府后宅。

只见国渊、氏仪、孙邵等侯府属官随意而坐。

待众人都到齐之后,没有过多废话,国渊便率先开门见山的问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知君侯此次欲动用多少兵马?”

由于眼前这些都是自家心腹,魏哲也没有遮遮掩掩。

只见魏哲毫不犹豫的点兵道:“辽东郡兵四千、玄莬郡兵四千、乐浪郡兵四千、另调辽东属国扶黎营,以及辽东乌桓、鲜卑两千仆从胡骑同行!”

倒不是魏哲忘记了辽东还有一个东明郡,实在是公孙昭没有余力了。

三韩平定不过两年,即便东明郡迁徙了十余万青州流民但东明郡也就撑不有多安稳。

充其量是有了这十余万汉人坐镇,三韩人不敢明着扎刺罢了。

若是魏哲将东明郡兵尽数调走,皆时三韩余孽必然会闹出乱子。

魏哲可干不出拆东墙补西墙的傻事儿。

高句丽固然要灭,但三韩同样也不能放弃!

然而氏仪闻言却忍不住眉头微皱道:“三郡郡兵倾巢而出,那辽东本土岂不是空虚了?若是扶余、鲜卑等蛮夷贼心不死前来偷袭,又改如何是好?”

魏哲闻言却哈哈一笑,自信道:“无妨,如今辽东诸郡皆有军屯,待我大军北伐之后,令各营军屯接手各郡防御即可!”

见魏哲这么一说,氏仪顿时没有话说了。

各营屯兵就地驻扎,确实是最好的守卫人选。

不过孙邵却不禁有些担忧道:“一万五千人……这是不是太少了?”

只见孙邵朝魏哲劝谏道:“君侯,高句丽乃塞外强国,非三韩诸部可比,切不可轻忽呀!”

说来上次魏哲出兵攻打三韩的时候也差不多出动了一万五千人。

然而魏哲却有他的道理,当即便解释道:“长绪无须多虑,此一万五千步骑非当日可比,战力远胜当日也!”

别的不说,就这一万五千步骑的披甲率就远胜当初。

虽然只有少数精锐着铁甲、绝大部分步骑都着皮甲、竹甲,但整体的防御力已然算是相当不错了。

更何况郡兵都是服戍役的辽东青壮,在军中操练了两三年,战力并不弱。

虽不能和魏哲麾下的四千老兵相比,但比半农半兵的屯兵还是要强一点。

以郡兵征伐,令屯兵留守,刚刚好可以物尽其用!

然而国渊却有不同看法,作为侯府大管家也最清楚粮草情况。

“君侯,以当前辽东存储的粮草尚有余地,还是多带些人吧!”

毕竟天子免除了辽东四郡两年赋税,如今辽东还是有点家底的。

即便管氏这一年多来拼了命的往辽东郡运送流民,但国渊依旧有这个自信。

见国渊都这么说了,魏哲想了想便颔首道:“那就再从各营军屯中拣选五千精锐吧,如此两万大军足以平定高句丽!”

此言一出,堂中顿时一片附和之色。

于是在不夜侯府的统筹之下,很快整个辽东便进入到了战备状态。

没过多久,身为幽州牧的刘虞便知晓了辽东的动静。

……

翌日,蓟县,州牧府。

只见东曹掾魏攸一脸严肃的朝刘虞进言道:“使君,辽东太守魏哲擅自聚兵,恐有谋逆之嫌,当立刻逮捕此人,迟则必成大患矣!”

然而刘虞闻言却一脸纠结的摆了摆手道:“此中另有缘故,君不必多虑,自去处理公务吧!”

魏攸闻言当场就怔住了,若不是刘虞向有公正清廉之名,他还真要怀疑对方是不是收受了魏哲的财货贿赂。

然而无论魏攸怎么追问,刘虞就是不肯直言相告。

最后不堪其扰之下,刘虞甚至索性托病不见他。

见此情形,魏攸也只能无奈的离开了。

当得知魏攸离去之后,州牧府中的刘虞这才松了口气。

没办法,难不成他要告诉魏攸这是天子在胡闹?

说实在的,若不是离京陛见时天子亲口相告,刘虞也不敢相信。

但他能怎么办呢,天子直言他只想身后名好听些,刘虞也只能听从。

再说了,天子这回也不算是太胡闹,动用的人力物力也不算太多。

就算魏哲那厮最后把事情办砸了,损耗的也不过是辽东诸郡之力。

在天子诸多任性妄为的举动之中,这回已经算是通情达理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虞也只能当看见魏哲那些出格的举动。

唉~为臣不易!

日后若有人因此弹劾,就当是他老糊涂了吧!

书房之中,刘虞长叹一声不由如此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