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10章 华夏贵胄!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510章 华夏贵胄!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后世人常说:市场会让每种需求,都极为具体的体现在价格之上。

而奴隶的价格——尤其是在刘荣减免外族奴隶的奴税后,应声出现的汉人奴隶价格下降、外族奴隶价格上涨,无疑是将汉室对奴隶劳动力的依赖,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汉室奴隶不多,又或是用奴隶的人不多,那奴隶的价格,绝对不会在政策发布的第一时间,就发生如此灵敏的波动!

至于这价格波动的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

——一个汉人奴隶,奴税五算,就是每年六百钱。

一年六百钱,十年六千钱,算他能活五十年,便是高达三万钱的奴税。

反之,一个外族奴隶,每年仅需缴纳一百二十钱的奴税。

同样取五十年,奴隶主为一个外族奴隶的毕生,却只需要缴纳六千钱的奴税。

二者之间的成本,甚至都不是简单的:五倍。

举个例子。

某个地主,有五百亩地,需要有七到八个奴隶帮忙种地,才能让这家地主脱产。

而七八个奴隶的买入,通常需要三十万钱左右。

通常情况下,普通的农户,是不可能单纯靠种地,把自家的农田从一百亩买到五百亩,并另外一次性花费三十万钱,买回七到八个壮年男奴的。

要想完成从拥田百亩、亲自种地的自耕农,到拥田五百亩、奴隶耕作,全家脱产的地主的转变,通常需要这样一个过程。

初始田亩:一百亩;

初始奴隶:零。

然后,得到一笔意外收入,如战功封赏,又或是继承远房亲戚的遗产之类。

用这笔意外收入,买入五十亩田。

一百亩田,通常只够一户自耕农饿不死、冻不死。

而有了一百五十亩田,便有了在保障生活的基础上,额外积蓄一部分的可能。

于是,一家老小齐上阵,极其努力的耕田、种地,刚好天公作美,连续几年都是丰收——至少没有灾害导致的歉收。

如此三五年,这户自耕农,便能积攒下两三万钱。

这点钱,若是用来买田,只购买三五亩的,若是在长安附近,更是一亩都未必买的回。

但这笔钱,足够买下一个未成年女奴。

至此,自耕农→地主的进化,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原始积累。

田亩:一百五十亩。

奴隶:一人。

而后的几年里,这名未成年女奴,会分担起大半家务,好让这家自耕农的女性成员,能抽出时间通过养蚕、织布,来为家庭提供产出。

虽然不会多,但总好过没有。

如是又三五年,一百五十亩农田的盈余,外加女性成员的蚕织收入,让这个自耕农家庭攒下了四五万钱。

仍旧买不回多少农田,便换回来了一位壮年男奴。

而后,一百五十亩农田的耕种工作,以及捡柴、挑水等粗活,多半便都被压在了这名男奴身上。

得以从田间地里抬起头、抽出身的男性成员,也得到了额外创收的机会。

没出息、没特长的,就去帮工,赚取佣金——再不济,也好歹把口粮赚回来。

有点出息、有点未来的子弟,该从军从军,该读书读书。

如是又过了三五年。

距离最开始,自耕农→地主进化进程的开始,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时间。

进化进程也来到了第一个关键转折点。

那一位,或几位从军的子弟,要么战死沙场,为家中留下了抚恤金,要么立下了战功,给家里带回了武勋赏赐。

再加上过去几年,这一家人又攒下了大几万钱,把所有的钱凑一凑,又能买下五十亩农田了。

至此,自耕农→地主的进化,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巩固、进化。

田亩:二百亩。

奴隶:二人。

看似农田只增长了五十亩,但实际上,二百亩和一百五十亩的差距,却是盈余翻倍。

——因为其中一百亩农田的产出,是这一家农户的基本开销。

有一百五十亩田,盈余便是五十亩的产出;

有二百亩田,盈余便是一百亩的产出。

于是,同样又过了三五年,这家农户却借着盈余,积攒下来了十来万钱。

与此同时,大约十年前,买回来的那个未成年女奴,也已经和后来买的成年男奴,先后生下了几名小奴隶。

而攒下来的十几万钱,也被换成了两个壮年男奴,外加一个小女奴。

至此,自耕农→地主的进化,便正式进入了第三阶段。

二百亩农田,全都被交给了三个壮年男奴去种。

家里的琐务,也都被交给了一成年、一未成年,外加几个小奴隶去忙活。

至于这家自耕农——女的都投身于手工业、纺织业,男的,则除去从军、读书的几人之外,另外佃租了一百亩农田。

于是,这家人所拥有的二百亩农田,其产出便多半都成了盈余,家庭开销则由佃租的那一百亩农田产出来负责。

之后的七、八年时间,这一家人便不再买入田亩,也不再买入奴隶。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小奴隶越生越多、越长越大,这家人佃租的农田也越来越多,积蓄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直到自耕农→地主的进化,来到正式开启后的第二十个年头。

田亩虽仍只有二百亩,但奴隶人数,已经来到了壮年男奴三人,成年女奴二人,未成年男、女奴三五。

奴隶总人数达到十人左右,储蓄,则来到令人咂舌的数十万钱!

终于,这家自耕农,得以凭借自己的储蓄,而非意外收入,来买入农田了。

数十万钱,为这家自耕农一次性买回了一百亩田。

田亩总数,来到了三百亩。

之后的一切,便都水到渠成了。

——自家的田都给奴隶去种,家庭开销则用佃租的田来冲抵。

田亩便多了,继续速度变快了。

上一次,花了七八年才攒下来的钱,这次却只花了五年时间。

时间来到进化开始第二十五年,这家自耕农又买入了一百亩田。

又过了两三年,进化开始还不到三十年,这家自耕农,便再买入了一百亩田。

田亩达到五百亩,奴隶人数稳定维持在十人左右,这家自耕农,也正式完成了向地主阶级的进化。

自此往后,这一家地主,手握五百亩农田,七八名奴仆,便可以全家脱产。

男性可以读书从文,可以入伍从军,实在年纪大了,也可以晒晒太阳,颐养天年。

女性,则看心情决定要不要再养养蚕,织织布。

不愿意也无妨——在家专心养育子嗣便是。

而在这整个的进化过程中,提供主要劳动力,来为这一家农户营造更多生产空间的,无疑,便是那一个个被买回,又或是被女奴生出来的奴隶们。

前后三十年的时间,两次大额意外收入,外加全家人齐心协力的辛勤劳作,一家平平无奇的自耕农,便完成了阶级转变,成为了地主。

往后只要不作死,又或是遭遇重大变故,如被仇家灭族,亦或王朝颠覆、为战火所荼毒之类;

这一家人的下限,便至少是原地踏步,很难在返贫为自耕农。

至于上限——可以供子侄读书,入仕为官,可以供子侄习武,入伍从军。

就算出不了将、相级别的大才,也至少能出几个小官小吏,又或是军中的什长、屯长之类。

代代相传,经年累月之下,也未尝就不会发育成豪强、门阀,甚至是世家。

那么,在这样一个为期三十年,需要田亩从一百亩增长至五百亩,奴隶从零到七八人左右的阶级转变当中,奴隶的税,起到一个怎样的影响?

掰着指头算就可以了。

最开始,拥有一百五十亩农田之后,这家人花了第一个‘三五年’,积攒下来了两三万钱储蓄。

在用这两三万钱,买回来一名未成年女奴之后,第二个‘三五年’,则积攒下了四五万钱。

这第二个三五年,这个未成年女奴的奴税,便高达两千到三千钱。

按照如今的制度,如果把这个未成年女奴换成外族奴隶,便能省下这笔奴税的一多半,只须四、五百钱即可。

再往下。

第二个‘三五年’积攒下来的四五万钱,买回了一个壮年男奴。

第三个‘三五年’积攒下来大几万钱,外加子弟从军带来的抚恤金/军功封赏,换来了五十亩田。

至此,头十年已经过去。

这家人在一男、一女两个奴隶身上,已经投入进去大几千的奴隶税。

继续,再往下。

田亩达到二百亩后,第四个‘三五年’积攒下十几万钱,又买回来了两个壮年男奴。

且最初的女奴和壮年男奴,也先后生下了三二小奴。

从这时开始,大约七位奴隶,每年就需要花费四千二百钱的奴税。

且不久之后,奴隶便达到了十人,每年的奴税支出,都达到了六千钱之多。

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二十年。

算下来,这三十年的进化过程中,这家自耕农总共在奴税这一项上,便花费了至少十五万钱。

如果能省下这笔钱,这家人攒钱的速度必然能更快,买入田亩或奴隶的时间也能更早,完成进化的时间也能更短。

比如:换成外族奴隶,这十五万钱,便会缩水成三万多,不到四万钱。

这在进化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必然能极大的提高原始积累的速度,提高这户自耕农的抗风险能力。

比如:最初的那个女奴,如果是个外族奴隶,每年都能少花费五百钱的奴税,那最初的两三万钱,这家人就能早一年攒出来;

如果后来的第一个壮年男奴,也是只需要每年一百二十钱奴税的外族奴隶,那之后的每一个买入奴隶、买入田亩的时间节点,也大都能提前一年。

而后来买入的奴隶,以及女奴生下的奴隶,也同样是外族奴隶,更是能让这长达三十年的进化进程,缩短到二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便能完成。

就算是二十五年,和三十年相比,都同样是天差地别。

听上去或许有点离谱:二十五年,三十年,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就在于:三十年,意味着这一户自耕农的男主人,很可能要老死!

一旦男主人老死,进化进程却没有完成,那这家人齐心协力积攒下来的田亩、奴隶,便要被分门别户的儿子们瓜分。

不说是多年心血付诸东流,也至少是进化进程失败。

而二十五年就能完成,很可能就足以支撑男主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彻底完成进化,并为自己死后儿子们分家,做好最为妥善的安排。

比如:田亩和奴隶都留给大儿子,最大限度保住进化成果。

至于其他的儿子,则各自给几万,甚至十几万钱,也算是扶持他们各自成为‘中产之家’了。

再有,便是风险。

——这三十年,或二十五年的进化进场,并不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就一定能成功的!

在这期间,一场饥荒、一场战乱,更或是一伙打家劫舍的盗贼,一个贪得无厌的官吏,都有可能对整个进化进程,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能完成整个进化进程,意味着这一家自耕农,躲过了无数明枪暗箭,乃至于天灾**。

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每一年,都有可能遭遇重大打击,导致进化失败的背景下,进化完成的时间早一年,就等于少一分风险。

能早五年,更是极大限度的规避了风险。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真的需要三十年,这个进化进程才能完成,那即便是顺利开启这个进程,最终进化成功的概率,也很可能不到一成。

但若是时间缩短为二十五年,成功率便有可能达到两成。

二十年,则暴涨为四成。

——迟则生变。

有风险的事,永远是越早完成越好、越快完成越好。

而对这样一副开启进化,且捉襟见肘,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每一枚钱都恨不能掰成四半花的自耕农而言,这三十年到二十五年,乃至二十年的时间缩短,几乎只能通过选择奴隶的品种来达成。

选外族奴隶,或许会烦心一点,沟通难度大一点;

但选华夏贵胄为奴为婢,那,可就是进化周期变长,进而导致成功率变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