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07章 无所适从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507章 无所适从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很快便来到了夏五月。

按照往年的惯例,五月,本该是草原游牧之民齐聚龙城,在匈奴单于庭的组织下,举行蹛林大会的时间。

即便单于庭不在幕南,蹛林大会,本也不该被取消。

——就像去年,单于庭西征未归,右贤王伊稚斜却仍旧在龙城,代为主持了一场象征性的蹛林大会。

而今天,情况却有所不同了。

夏五月的龙城,静若止水。

没有过往每一年,都会在这个时间齐聚于此的各部头人、勇士。

有的,只是单于庭留在龙城,权当是‘养老’的年迈挛鞮氏王族,亦或是远房亲属。

本该是欢庆的时节,各部族却都在身心俱疲间,调动兵马在草原上来回奔波。

一会儿是高阙;

一会儿是云中;

一会儿又是代北马邑一带,又或是燕北渔阳、右北平一线……

所有部族都忙坏了。

忙得不可开交,忙的顾不上游牧,只能把牛羊牧畜,都丢给部族内的孤寡老弱,以及未壮青少年。

不出意外的话,等着一年过去,草原上,会多出许许多多顶绿帽子。

明年出生的绝大多数孩子,都会被抛弃,甚至杀死。

牛羊牧畜得不到充足的水草进食,肥膘蓄养不足,今年冬天,也会有许多牛羊抗不过去。

来年开春,草原上又会多出许多具冰雕,甚至一个个冰雕群……

但大多数人都并不担心。

因为到了秋天,单于庭主力就会西征归来。

得胜归来的单于庭主力,必然会带回许许多多的牛羊牧畜,粮食、布帛,甚至于工匠、女人。

只需要熬过这一年,等到了明年,草原就能恢复如初。

当然,高阙无法恢复往日,被匈奴人所掌控时的模样。

河西,也大概率无法像过去那样,成为匈奴人扼守西域、河西走廊的要道。

而幕南,也将因为高阙的失守,而变得不再安定。

反观汉家这边,在西北边陲地区的谋划,则是稳步推进着。

尤其是河套,在连续数月的新制度推行下,愈发显现出不属于草原的朝气蓬勃。

“阿雅~”

博望城西南百里,一处算不上大的坳地。

几顶毡帐孤零零的立在坳地中央。

蓝天白云,青草碧水,入目可及的,是天地间的一片祥和。

一声悠长的呼号,从毡帐中唤出了一名少年。

少年身穿胡袍,身形粗矮,脸颊红彤彤的。

掀开帐帘,循着呼唤自己的声音看去,见到那策马而来的身影,少年微咧起嘴角,干涸的嘴皮应声裂开了一道口子。

少年却似毫无察觉,只本能的舐了舐嘴唇上,从裂口流出的些许血腥,而后便快步迎上前去。

“阿大~”

“阏氏,阿大回来了!”

两声轻呼,少年阿雅便小跑迎上前去。

毡帐侧,一名妇人也应声直起腰,面上随即绽放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嘿!哟~”

“我的阿雅,可是又壮了些。”

不等胯下马匹停下,那男子便翻身跳下马,一把将阿雅抱起。

而后便爽朗笑着,走到了毡帐前。

同一时间,那妇人和几名衣着破旧,却也无不面带微笑的奴隶,也已经是迎上前来。

男子将怀中的阿雅放下,单膝跪地,单手扶胸。

那妇人则拿着一瓢水走上前,用手指沾了水,轻轻弹在男子身上。

一边谈,一边还不忘嘀嘀咕咕念叨着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那男子才重新站起身,嘿笑着将妇人搂入怀中。

随后,便是一家三口在奴隶们温和、心爱的微笑注视下,于欢声喜悦间走入毡帐。

至于奴隶们,则都各自忙去了。

“阿大!”

“怎么样,博望城大不大!”

“城里是不是有汉人单于的大帐?”

“阿大见到汉人单于了吗?”

“是不是特别威武、雄壮,能摔倒二十个…不,五十个勇士?!”

阿雅稚气未脱,兴致勃勃的询问声,只惹得那男子嘿然一笑。

与妇人含笑一对视,便胡扯着说道起来。

“嗯~”

“博望城,很大很大。”

“比龙城还大!”

“城里,没有汉人单于的大帐,只有汉人右大将的军营。”

“那右大将,叫程不识。”

“至于汉人单于,说是今年不打算来博望城。”

“等什么时候来了,阿大再带着阿雅,去看看那汉人单于,究竟能摔倒多少勇士。”

从父亲口中,得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阿雅只一时笑的见牙不见眼。

回想起过去这小半年,自己在骑马、射箭等科目上取得的成就,当即便要拉着父亲再出毡帐,给父亲看看自己的进步。

男子劝了好一会儿,连哄带骗,才总算是将阿雅稍稍安抚下来。

而后,便闻那妇人开了口。

“怎么样?”

“汉人,究竟是要给我们派来新的头领,还是直接由汉人,来做我们部族的统领?”

“还有那博望城,真的能用牛、羊,换回汉人的货物吗?”

妇人略带不安,不带期待的询问,只惹得男子颇有些怅然的长呼出一口气。

回想起过去这几个月,河套地区发生的变化——尤其是与去年之前,由匈奴单于庭统治时期,所形成的鲜明对比,男子也不由得感慨万千。

世人都将河套,视作草原气候最温暖、水草最丰美、水源最富足的肥肉。

却嫌少有人注意到:正是因为这块肥肉足够肥,才更使得这片土地之上的游牧之民,较其他地区都还要更好斗。

没办法。

就像后世,几乎所有国家的人,都想去民煮塔国,成为光荣的美丽人一样——在草原,几乎每一个部族,都希望能在河套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扎下脚跟。

为了保证河套各部的战斗力,以及河套地区的稳定性,匈奴单于庭也对此持默认态度,任由外部对河套‘群狼环伺’。

当然,并不是人们所能自然现象到的:外部部族兵临河套周边,河套各部则联合抵御外敌。

而是外部部族,借‘游牧’‘路过’的名义,畅通无阻的踏足河套地区。

然后找到一块好地方,就赖着不走了。

对于这样的现象,河套各部显然也没什么好办法。

——游牧民族就是这样的。

活不下去,就走;

走到一块好地方,就停。

实在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更是直接原地扎下脚跟。

对此,其他的部族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草原默认的秩序,将其武力驱逐,以占领被它占领的沃土。

于是,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本该相对富足的河套地区,却也成了草原上,数一数二的‘多战’之地。

每年春天,都会有零零散散的外部部族,从河西、幕南,甚至云中方向踏足河套。

到了夏、秋二季,这些外来的‘入侵’部族,就会和河套当地的部族发生冲突。

而后,免不得就是一场大战,胜利者才有资格留在河套,失败者只能成为奴隶。

用后世李唐,那场垂名青史的香积寺之战来类比,便是:谁赢谁是河套人,谁输谁是入侵者。

所以,不用为生存物资、抢夺资源头疼的河套各部,在单于庭的纵容,以及草原特殊的开放秩序之下,又不得不去头疼每年夏、秋二季,要与外来部族之间进行的争斗。

再有,便是河套地区的‘物资丰富’,也只是相对草原其他地区而言。

这片地区,水草确实丰富,但再丰富,也终究还是水草,牧民也还是需要游牧。

这片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再丰富,也只是溪流,以及大河的部分分支。

考虑到草原对水资源的依赖,也同样算不上是‘用不完的水资源’,而仅仅只是勉强够用、不过度稀缺。

真到了要命的关头,水草、水资源,该争照样得争。

只是相较于草原其他地区,河套地区出现‘要命的关头’的频率会低一些,部族与部族之间,关于生存资源的争斗强度,也会想多低一些。

好比说幕北,几乎每一个部族,都要在一年当中打两到三场仗,来确保水草、水资源不被人抢夺;

一旦打起来,那就是不死不休,动不动灭人部族。

而幕南的部族,运气差点就打两场,运气好点就一场,甚至直接不用打。

打起来,虽然也都是拼死拼活,但也不会达到最后一兵一卒,而是点到即止——哪一方感觉自己打不过了,就痛痛快快认输,然后转头去欺负其他更小的部族去了。

至于河套地区,正常年景,河套内部的部族之间,基本不需要为了牧场、水草而兴兵争斗。

即便到了极个别生存压力极大的时候,部族和部族之间的斗争,也同样是极其‘文明’。

如果有可能,双方会各自派出最好的勇士,在射箭、搏跤、骑战等方面互相比试。

只要比试过程中,没有发生太过惨绝人寰的死伤事件,双方便都会认可比试结果,作为‘斗争’结果。

相较于草原其他地区,河套地区这种‘斗将’式资源争夺,显然算得上是相当文明了。

但此刻,看着妻、儿怀着殷殷期盼,望向自己的灼灼目光,男子却半点都不怀念那段所谓的‘安和’时光。

——即便是最安定、最显赫,水草、水资源最丰富的年景,河套地区,也并非不曾爆发战争!

只要爆发战争,那作为部族的成员,男人们便都要翻身上马,跟随着部族统领前去征战。

活着回来倒还好。

万一死了,就会是某个邻居,带着自己的尸体回来,接手自己的家庭,乃至于妻儿。

谁愿意沦落到这样的下场?

诚然,当你问一个匈奴男人:愿不愿意光荣战死,愿不愿意在死后,让战友接手自己的一切财富,乃至于子嗣、女人,都会得到肯定的答案。

但这并非是草原上的游牧之民,都认可这一做法。

而是除此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作为男人,不在部族有难时英勇作战,又如何保卫部族?

部族没了,又哪来的小家庭?

而在保卫部族的战斗中死去,如果妻、儿不被他人接手,孤儿寡母在草原群狼环伺之下,又如何生存的下去?

这套价值观,之所以能在草原上得到广泛认可,无外乎一句‘别无他法’‘无可奈何’罢了。

但凡有更好的办法,就不会有男人希望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管别人叫爹,自己的女人喊别人用力点、再快点。

此时,坐在毡帐内的男子也一样。

——曾经,男子也想过自己万一战死,妻、儿就应该被他人所拥有。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生存下去。

但现在?

现在,如果有人问男子:战死了怎么办?

妻儿被别人拥有了怎么办?

男子必定会说:我英勇战死,我的遗孤、遗孀,难道不应该得到国家的照料吗!

什么人如此不要脸,居然连烈士遗孤、遗孀的主意都打?!

这些话,是男子在过去这几个月,于博望城内学到的。

说这话的,也正是博望城内,某一位不知名的汉人兵士。

过去这几个月,男子在博望城学到的,自然也不知这一句不明觉厉,只让人莫名向往的汉话。

“以后,没有部族了。”

“也没有头人了。”

漫长的思虑过后,男子轻飘飘一语,却惹得妇人面色大变!

眼看着就要流出泪水,便见男子摇头苦笑道:“往后,不能叫部族了。”

“得叫:县。”

“部族头人,也不再是头人了,而是汉人的县令。”

“——据说,是类似当户之类的官职。”

“而且以后的县令,和过去的头人不一样——不能对部众动辄打、骂,甚至驱逐、处死。”

“所有的惩罚,都要按照汉人的约定来,只要不违反汉人的法律,县令就不能随意惩处部众。”

“唔,用汉人的话说,就是民众。”

听闻此言,妇人面上神情稍安,心中却是疑惑更甚。

“汉人的法律?”

“和草原上的约定,有什么不同的吗?”

闻言,男子面上笑意稍一敛,望向妇人的目光,只写满了对未知的不安,和对改变的无所适从。

“汉人的法律,规定除了官府外,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杀人。”

“更不能伤人,或是偷、抢别人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