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01章 河套模式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501章 河套模式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是疑虑重重,但程不识在行动上却没有丝毫迟疑。

得到程不识的相邀,河套各部头人,本就是带着期待来到博望城。

听闻程不识,是要和头人们搞个篝火晚会,各部头人虽然稍有些疑虑,但更多的也还是由衷的喜悦。

——如今的程不识,早已今非昔比。

早在太宗皇帝年间,程不识就已经是汉室军方新生代将领当中的代表性人物。

一个李广,一个程不识,几乎就已经是除郦寄、栾布、韩颓当等老将,以及一个天花板级别的周亚夫之外,汉室能拿出手的,仅有的新一代将领。

到了先孝景皇帝年间,周亚夫在吴楚之乱平定后,算是被用废了一次性体验卡,自此淡退出汉室军方。

而李广又被当时,尚还只是太子储君的当今刘荣所厌恶。

到当今刘荣即位,汉室军方将领的结构,就已经是一目了然了。

——郦寄、栾布、韩颓当等老将撑撑场面,新生代就一个程不识可以培养,好接这些老一辈将领的班。

而在汉匈朝那之战后,程不识虽然是饱受争议,总有人说程不识只会打防守战、被动应对战,但也不得不承认朝那之战,程不识证明了自己可以独当一面。

在独自掌兵,独自为一场战争、战役负责时,程不识有着合格线以上的下限。

而后,河套-马邑战役,程不识又在‘高下限’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上限,也并非世人刻板印象中的那么低。

再到过去这个冬天的高阙之战——不论天下人未来,会如何议论这场,无论这场战役的功臣,会被天下人定义为郅都还是程不识,有一点,是谁都无法否认的。

——如今的程不识,已然功勋卓著。

不知不觉间,自当今刘荣即位以来的三场汉匈大战,程不识无一缺席,且都有着相当程度的存在感。

如今的程不识,别说是在河套各部头人,又或是草原游牧民族面前了。

便是在汉地、在长安城,寻常人想要见到程不识,那都是难度相当之高。

如果说,太宗孝文皇帝年间,但凡是个彻侯、关内侯,又或但凡有个千儿八百石秩禄的人,就能在程不识面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到了先孝景皇帝年间,吴楚之乱还没爆发的时候,程不识也依旧是一个小透明、小年轻;

吴楚乱平后,程不识与李广各自崭露头角,成了长安功侯贵戚值得投资的潜力股。

那么,如今的程不识,就连往日的上官:周亚夫想见一面,都得看程不识有没有时间,甚至是想不想见。

论功绩、武勋,如今汉室,恐怕也只有淡退的条侯周亚夫,能稍压程不识一头。

论资历,程不识虽然仍旧算不上老臣、老将,但也绝对不再青涩、资历也不再浅薄。

论身份、地位,如今的程不识官至朔方太守,实际上的河套地区军、政一把手!

将职达到车骑将军,仅次于太尉改制后的大司马,以及外戚才能出任的大将军。

同时,程不识还是当今刘荣潜邸时期,唯一一位活跃在军中的肱骨心腹,又是刘荣所封的第一位军功侯。

结合此间种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今的长安城,想要见程不识,却不需要巴结程不识的门房的人,大概率不超过十指之数。

这么一个地位显赫的新贵,在长安都是朝公大臣、功侯贵戚趋之若鹜的大人物;

自更别提在河套各部头人眼中这么一个大人物,邀请自己参加的篝火晚会了。

对于篝火晚会,游牧之民也并不陌生。

这种被汉人用来稳定军心、提振军心士气的犒军模式,在草原往往用于招待客人。

而且,在草原游牧之民心中,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甚至不会被说出口的默契。

——某人邀请你参加篝火晚会,必然是有好处要分享给你。

往小了说,是这场晚会上会出现的牛羊肉、马奶酒,以及宴会后,随机刷新在你被窝里的女人。

往大了说,便是对部族有利的东西,比如资源,又或是一场低风险、高回报的掠夺。

而今天,程不识邀请了河套几乎所有部族的头人,于博望城郊参加篝火晚会。

这就很难不让各部头人浮想联翩。

“难道,是皇帝陛下感受到了我们的忠心,要给我们封侯?”

如是想着,各部头人环视向左右,暗下盘算着如果有人要被封后,哪几个人得封的概率更大、更有资格得封。

怎说河套地区,也已经在汉家的统治下,度过了一整年的时间。

河套地区的各部头人,即便再怎么迟钝、愚昧,也不至于连汉家的状况、汉家对待臣服外族的安置手段都没有搞清楚。

好比此刻,各部头人从程不识以篝火晚会示好的活动中,都只看到了自己被封侯的可能,却根本没有敢想封王。

因为众人都清楚:早在几十年前,汉人的开国皇帝,被接连出现的异姓诸侯之乱搞崩心态,甚至拖累致死后,汉家就已经不再封异姓为王了。

据说这位开国之君的妻子,曾在丈夫死去后,将自己的娘家人封了王。

结果等这位‘吕太后’去世之后,所有姓吕的人都被清洗,长安都血流成河!

自那以后,即便是和当年的吕氏毫无瓜葛、关联的人,只要姓吕,也多半得不到赏识、重用——尤其得不到信任。

所以,大家伙很清楚:封侯,就是自己能达到的上限,封王想都不用想。

再有,便是即便封侯,也并非什么人都能得封。

按照汉人往常的惯例,某一个群落或某一片地区臣服自己,也就是所谓的‘归义’,多半只会象征性的封一到两个人为侯。

而且这个侯,与草原上的部族头人、裨小王不同,大都是荣誉性质、象征性质的身份。

可饶是如此,此时围坐在篝火周围,暗下各怀鬼胎的各部头人,望向程不识的目光,也已是比篝火都还要炙热。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长安天子对在场各位的印象,乃至于判定,都完全取决于程不识的评价!

程不识能在发往长安的奏报中,提一句‘某某部头人颇为恭顺、本分’,那长安的天子,就会为这个人贴上忠臣——至少是‘非不稳定因素’的正面标签!

反之,任何人被程不识,在奏报中提一嘴‘谁谁谁不大安分’,那长安天子也必然会把那个人,当做是影响河套地区和谐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自河套为汉家所有以来,虽然已经有几人被封了侯,并被接去了长安,过上了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但众人心里都很清楚:河套地区,还有至少三到五个归义侯的位置,还没有被确定下来。

即便抛开这几个归义侯的位置不谈,往后的河套,也多半是由程不识这个封疆大吏说了算。

能交好程不识,在程不识心中留下个好印象,那就等同于未来,能在河套地区生活的顺风顺水,甚至好处多多。

若无法交好,甚至得罪程不识,自也会让部族未来在河套地区的生活,面临许多意料之外的麻烦和阻碍。

毫不夸张的说:在河套地区全部被退草还耕,并迁移来百八十万户汉地农人,又或是被匈奴人重新夺回之前,朔方太守兼大汉车骑将军程不识,就是河套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土皇帝!

河套各部的一切,都将于程不识这个土皇帝,产生密不可分的微妙联系……

“今日,召各位头人来,乃是奉陛下之令。”

酒过三巡,肉过五味。

程不识终是以如是一语,将在场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

程不识治军严谨,极重军令是不假。

但这并不意味着程不识,只会向麾下将士下达军令。

甚至可以说,恰恰是因为程不识治军严谨,麾下将士无论身体还是精神,所经受的压力都相当之高,所以‘治军严谨’的程不识,反倒是如今汉室,对类似篝火晚会这种犒军、让将士们放松心情的方式最熟悉,最熟练的高级将领。

平时在军中,就没少为麾下将士搞篝火晚会,此时为河套各部头人搞,程不识自也是手到擒来。

只是程不识一声还算寻常的开场白,传入各部头人耳中,却是全然变了味。

——长安皇帝陛下之令!

果然,要在河套再封归义侯了吗?

那几位‘先行者’在长安过的日子,大家可都听说了的!

有牢固的大房子,恭顺的仆人,每年都固定到手的钱财,还有皇帝陛下赐予的美人!

不愁吃喝,甚至不愁物欲——除了失去对部族的掌控、领导权,根本找不出第二个可以挑毛病的地方!

至于那仅有的一项弊端,在那多到数不清的好处面前,甚至都未必还能算做是坏处了。

——都做汉人的彻侯了,谁还要那破部族啊?

有点啥都得给底下分,虽然最好的一部分可以自己留下,但总归是要把大部分分下去。

封了侯多好,部族也不用管了,得到什么就拥有什么,根本没人和自己分好东西。

封侯入朝 失去部族,这不纯双喜临门?

于是,一时间,原本还推杯换盏,大口吃肉的各部头人们,齐齐放下了手中的棒骨、酒碗,齐齐翘首望向程不识。

一时间,手掌在衣服上的摩擦声此起彼伏的响起,惹得程不识也是无奈摇头一笑。

经过这一年多的时间,程不识也算是基本了解了游牧之民的脾性。

——耿直,率真,心思都恨不能写在脸上!

与此同时,又有在草原艰难求生,所养出来的小精明。

后世人常说,东北人耿直,好相处。

程不识对这些河套部族头人的感官,也大致如此。

只是好相处归好相处,程不识也并没有因此,而放下心中的本能防备。

目光随意的在会场扫视一周,尤其重点看向那几个中大型部族的头人。

待众人都点头哈腰,甚至搓手谄笑着看向自己,程不识才再度翘起嘴角。

“陛下的心意,各部头人,当也是有所知解的。”

“——河西,是我汉家下一步,非图谋不可得要害之地。”

“但陛下心怀仁义,不忍在河西打造杀戮。”

“又担心河西各部,没有各位头人这般深明大义,能顺从的接受教化。”

“便传令于某,想要让某先在河套,试行一套治理游牧之民的新制度。”

“如果试行效果不错,便用于日后,统御河西之名。”

“河套各部,亦然。”

大致道明这场篝火晚会的主题,程不识先是刻意顿了顿,算是给各部头人一个消化的时间,顺带观察一下各部头人的反应。

不出程不识所料——对于自己口中的‘新制度’,各部头人顿时面生疑虑,面面相觑间,与左右熟人交换起眼神。

这个反应,程不识倒不觉得有什么。

改革新制这种事,本就不可能让人生出‘这样再好不过’的本能反应。

好一点的,是疑虑、是迟疑,差一点的,更直接皱起眉头,盘算着如何劝阻——这才正常。

真要有人求之不得的第一时间叩首应命,程不识反倒要怀疑那人,是不是有什么别样的心思了。

见各部头人没什么剧烈反应,程不识心里也大概有了数。

便故作随意地端起酒碗,稍皱着眉,略显抗拒的抿下一口。

嘴上,也不忘云淡风轻地说道:“新制试行最好的三个部族,陛下不吝裂土以侯之。”

“另可有五个部族头人,得封关内侯。”

这话一出,各部头人面上疑虑顿消,再次恢复到先前,那畅笑不止,点头哈腰的谄媚模样。

——在草原,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无法得到,或失去的。

只要价码合适,牧畜能卖,部众能卖,甚至妻子、儿女,也不是完全卖不得。

至于这即将在河套地区试行的新制,对于各部头人而言,确实算不得好事。

但如果能换回封侯的好处,那就值得了。

还是那句话。

都能做汉人的侯爵了,谁还管那破部族啊?

管他是放牧还是种地,管他是新制还是旧法——爱咋着咋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