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88章 变天了~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88章 变天了~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

高阙之战的结果,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匈奴人自不必说。

早在秦末,秦长城军团南下平叛,导致高阙、河套一带平白便宜了彼时的匈奴部时,匈奴冒顿单于第一眼见到高阙便下了定论:如此雄关,如果不是秦人主动让出,是无法被草原游牧之民所占据的。

也就是说:游牧之民不单不可能建造的出高阙,也同样不可能凭武力攻夺高阙。

那游牧之民打不下来的高阙,华夏农耕之民是否能打的下来?

如果是秦人,那匈奴人或许会认为:不好说,说不定还真可以。

但换做是汉人?

呵。

白登之围困住的,是你汉人的开国皇帝,所谓‘英明神武’的太祖刘邦吧?

说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冒顿单于,以求与匈奴和平共处的,也是他吧?

还有。

冒顿单于在国书上,光明正大的说:我没有女人,你没有男人,咱俩何不一同取乐,再把长城两侧合并治理?

结果那人却答:我已经老了,不再冒昧,连牙齿、头发都快掉没了,还是给单于送去个年轻的女人吧……

说这话的,是那所谓心狠手辣,权倾天下的高后吕氏吧?

那还有什么还说的?

开国皇帝,要和冒顿单于结儿女亲家,和亲陪嫁,只求和平。

开国皇后,担心自己不够貌美,而婉拒冒顿单于‘交欢’之请,却也没忘送去一个年轻漂亮的娇美宗室女。

你们汉人想咋的?

高阙?

你知道高阙长什么样么你……

毋庸置疑,当高阙易手——曾在游牧之民眼中羸弱不堪的汉人,真的一刀一枪打下了高阙的消息,传遍草原时,草原必然会多出许多张黑人问号脸。

哈?

哥们儿你来真的啊?

高阙?

真打下来了?

咋打的?

骑着高达还是派了轰炸机?

草原上如此,河西地区,还有已经为汉家所有的河套地区,也必然是物议沸腾。

——河西各部,几乎都已经知道汉家接下来,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了。

尤其是在休屠部被屠灭,休屠泽为混邪部所有,并口头进献给汉人之后,就更佐证了河西各部的判断。

汉人下一步的拓张,必然是往河西。

而河西各部之所以还能稳得住,而不是急着决定究竟是学混邪部献降汉人,还是做匈奴单于庭的死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阙的存在。

高阙对于河套而言,无异于搭在脖颈上的绳索。

只要收紧,河套便会被勒的喘不上气!

只要勒的够紧、够久,便能将河套彻底勒死!

所以,明白匈奴单于庭不大可能派出军队,来帮助河西抵御汉人的河西各部,几乎是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高阙之上。

经朝那一战,以及河套-马邑一战,匈奴单于庭不说是元气大伤,也至少是不比从前。

而河西地区,单于庭本就是扔几个部族过去,然后放养的态度。

强盛时期的单于庭,对河西尚且是如此态度,如今处于疲弱状态的单于庭,自更不可能真刀真枪的帮助河西。

唯独高阙,是匈奴人绝不容有失的幕南门户,匈奴人哪怕是倾家荡产,都会力保高阙。

而高阙的存在,又会让河套地区的汉人投鼠忌器,不敢将高阙抛在脑后,放心大胆地出征西进。

所以,河西各部都没有着急。

除了混邪部这种极少数激进者,亦或极端保守者,已经开始在汉匈双方之间选边站队外,绝大多数河西部族,都还在观望。

再看看。

看看汉人和匈奴单于庭,能打出谁的狗脑子。

等分出胜负了,未来明朗了,再去做胜利者的狗腿子呗~

反正草原千百年来的生存之道都是这样,也没什么难为情的。

但现在,高阙没了。

匈奴人失去了高阙,甚至因此,而不再能稳居幕南!

无论汉家有没有那个气力和想法,汉家都已经在事实上,达成了对幕南地区的直接军事威胁!

最终结果如何——是匈奴人重回巅峰,先后多会高阙、河套,还是汉人一鼓作气,把匈奴人一路敢去幕北甚至北海,河西各部不得而知。

但显而易见的是:失去高阙后的匈奴人,自身难保了!

连自己的大本营幕南,都已经暴露在汉人的军事威胁范围内,匈奴人自顾不暇,更不可能管河西死活了。

而高阙易手,又使得汉人自河套西进的图谋,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汉人不用再担心西进时,高阙会插自己侧肋一刀子。

而在正面战场,河西各部即便是联合起来,也不可能打得过匈奴人都打不过、高阙都防不住的汉人虎狼。

所以,当高阙易主的消息传到河西时,河西各部的第一反应会是:怎么可能?!

绝不可能!

而后,河西各部又会祈祷:该死的汉人,赶紧把高阙拱手让回去啊!

同时,河西各部也大概率会为了分担汉人的压力,为幕南地区夺回高阙创造条件,而主动东进,进逼河套。

直到进逼不成,高阙又始终为汉家所掌控,匈奴人重夺高阙无望,河西各部才会以‘匈奴人已经不行了,未来是汉人的时代’作为先决条件,去盘算各自的未来。

所以,在高阙之战,从攻防战转变为拉锯战后,河套与河西地区接壤的区域,大概率也会有一段时间的战火纷争。

再然后,便是河套了。

——汉家打下河套,也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

河套地区的经营,固然称不上固若金汤,汉家在河套根深蒂固,难以轻易拔起。

但怎说也是一年时间,河套地区的状况,也是愈发明朗。

最开始,汉家夺取河套时,原属匈奴单于庭的河套各部,几乎都是滑轨以迎汉家王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汉家在河套地区的统治愈发趋于实操阶段,这些原本滑轨的河套部族,也开始有些不对劲了。

这些部族当中,有的,是当初觉得汉人不过短暂占据河套,很快就又会被单于庭赶回朝那赛,所以暂时投降,以待将来。

结果匈奴单于庭并没有回来,汉人非但没有被赶出河套,甚至开始在河套兴建城池,甚至是将河套各部编户造册,俨然一副要长久统治的架势!

于是,这些部族就很急,但急也没用,只能先别急。

只是他们心中,仍旧在期盼着、憧憬着匈奴单于庭打回河套,与他们里应外合,让汉人滚回长城内,让河套重新回到游牧之民手中的那一天。

这些人,隐忍,圆滑,表里不一,大奸似忠,很不好处理。

还有一部分人,是草原上最常见的墙头草。

匈奴人统治河套,他们就自诩为匈奴人。

现在,河套为汉家所有,他们又毫无心理负担的,直接自诩为汉人了!

只是毕竟才刚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汉牧民’身上,仍旧保留着绝大多数游牧民族的特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慢慢脱下胡服,穿上汉袍,会慢慢放开发辫,束发戴冠。

也会慢慢学会束发右祍,以有别于蛮夷。

当然,如果有一天,匈奴人又打回来,做了河套的主,这些人也同样会光速变回匈奴人。

这些人,无疑是汉家统治河套地区的根基。

只要汉家保持自身的强大——至少是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如二十年,三十年,这些栖息于河套地区的游牧之民,便会在百十年后,成为义渠人、楼烦人那样的,真正意义上的‘汉牧民’。

就说如今汉室,哪还有义渠人?

那都是北地骑士,特权阶级来的!

还有楼烦人——代北地区,马邑以南,倒确实有个楼烦县。

可你要是敢叫他们楼烦人,他们肯定会赏你一顿胖揍。

什么楼烦人!

俺们分明是燕赵汉子,慷慨悲歌之士!

这些河套地区的墙头草部族,也是一样的道理。

只要汉家稳定统治河套三十年,这些‘河套某某部’,便都会想义渠人、楼烦人那样,成为汉家——成为华夏文明真正的一份子。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如今的河套‘汉牧民’,未来或许会成为:陕北人氏?

此外——除了阳奉阴违,静候单于庭王者归来的两面三刀者,和这些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河套地区自然还有第三种人。

这些人,多半‘苦匈奴久矣’,或是没有得到符合自身实力的资源,又或是因为某些历史遗留原因,而被单于庭区别对待。

对于这些人而言,汉家取代匈奴统治河套,那是值得喜大普奔的好事!

别管汉人对俺们怎么样——再差能差过单于庭那帮狗贼?

这些人,显然是汉家统治河套地区最好的刀。

过去这一年,汉家在河套地区的经营,也基本是针对这三类人,分别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

——苦匈奴久矣的‘刘忠汉’们,成为了汉属河套地区的第一批贵族!

其中,有三五人封了侯,七八人赐了国姓,且有数十人担任朔方、五原二郡的官员。

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力——尤其是没有决断权,但他们却依旧乐在其中。

因为他们做了官。

而那些原本骑在他们头上的贵族老爷们,则都成了他们所统治的‘民’。

这些人在朔方、五原二郡的官僚体系当中,多半是作为中间人,帮助官府与牧民、部族沟通的角色。

但对他们而言,这,无疑是报仇雪恨,给那些曾经不可一世,将自己踩在脚下的贵人穿小鞋的不二良机。

所以,河套地区有三种人。

原本被单于庭欺负、区别对待,如今却被汉家当做储备官僚的‘刘忠汉’们;

无所谓被谁统治,谁统治河套,就无条件忠诚于谁的墙头草们。

以及,对单于庭仍抱有幻想,对汉人仍抱有敌意,暗中蛰伏,随时准备在河套作乱,以帮助单于庭重回河套的敌对分子。

这三类人,汉家基本都已经分类好了,却没能直接搞一刀切。

因为最后这一类敌对分子,装的比‘刘忠汉’们都还刘忠汉!

若是动了他们,那真正的刘忠汉们,心里就要犯嘀咕。

墙头草们,也多半会被汉家吓到,从而转变为新的敌对分子——至少也是转变为不稳定因素。

所以,即便知道有这么一群敌对分子,甚至知道敌对分子是谁,汉家在这一年当中,也迟迟没有下手清除。

而现在,高阙易手。

原先,这些敌对分子们,或许还能换向单于庭南出高阙,渡河而击博望城,并一步步将汉人逼出河套。

但现在,失去了高阙的匈奴单于庭,别说是重回河套了——能不能保住幕南大本营,都得看汉家急不急于报仇。

报高皇帝白登之围、血吕太后国书受辱之耻!

那接下来,这些敌对分子会怎么办?

大概率无法再蛰伏、隐忍。

或许会有不自量力者,意图作乱;

或许会有心如死灰者,加入墙头草们的行列。

总归这个隐患,是大概率不会存在了。

而原本的墙头草们,也会在得知高阙为汉家所有之后,更加安心的忠于汉室,不必担心匈奴人去而复返时,会因为自己效忠汉人而遭到亲算。

刘忠汉们就更别提了——又要过一个大年。

结合以上种种,其实就不难发现:一个高阙,一片长四里,宽三百步的山口关口,前后不到一天一夜的战斗,便对整个已知世界,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幕南的匈奴人,心态会崩。

——河西地区的游牧部族,抵抗力度会减弱。

——汉家在河套地区的统治会更加稳固,工作开展会更加顺利,河套真正融入汉室版图、河套各部真正融入华夏文明的那一天,也会更早到来。

匈奴单于庭,因为失去河套,而去了西方输血,结果输血回来又丢了高阙,免不得又是一阵头疼。

而汉家,则在短短几年内,一步步将势力范围向外扩张,并先后占据了河套作为养马地、高阙座位战略支撑点!

接下来,无论是谋求幕南,以同匈奴人决战,还是先用高阙把匈奴人堵在幕南,专心去打通河西走廊,并图谋西域,对汉家而言都是事半功倍。

且接下来无论作何抉择,汉家都不会有顾此失彼的疑虑。

反观匈奴人,则是被一场接着一场的战略失策、战场失利,而愈发被逼到了退无可退的死胡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