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80章 终于,还是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80章 终于,还是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同一时间,高阙墙头。

看着关墙外,已经彻底冰封,且被大雾完全笼罩的河面,匈奴右大将乎延当屠的脸上,不由挂上了一抹淡淡的不安。

作为匈奴八庭柱当中,隶属右贤王伊稚斜的‘右四柱’之一,呼延部族的新生代武力担当,呼延当屠的战场嗅觉,自是比习惯了主动出击,却几乎根本没有‘汉人可能会打来’之概念的其他头人、贵族要敏锐。

事实上,去年的河套-马邑一战,呼延当屠便是彼时,第一个在单于庭军议当中,提出马邑可能有变的贵族。

只可惜彼时,军臣单于仍迷信于汉人只会守城,根本不会在野外应战,更不可能主动出塞作战的过往经验。

再加上彼时,右贤王伊稚斜才刚经历朝那塞之‘败’不久。

对于伊稚斜猛攻朝那塞而不能下,匈奴单于庭至今为止,都仍旧为‘什么垃圾玩意儿,我上就不会这样’‘如果换作我,顶多三天就能达到汉都长安’之类的夸张言论所充斥。

自然,因作战不力而被整个单于庭鄙视的伊稚斜,在彼时几乎没剩下多少话语权了。

作为右四柱之一的呼延当屠,也不免受此影响,而失去了最后提醒单于庭的机会。

后来,汉人果然自北地踏足河套,呼延当屠的战略预判随之得到验证。

结果第一时间,单于庭仍旧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在当时的绝大多数匈奴贵族、头人看来,这,不过是汉人的‘围魏救赵’之计,看似是在攻打、谋夺河套,实际上,却是以这样的方式解马邑之围。

最让呼延当屠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在得出汉人是在围魏救赵、围河套而救马邑之后,匈奴单于庭最终,居然做出了继续强攻马邑的战场决断!

因为在他们看来,汉人既然没有直接来支援马邑,那就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阻碍,让汉人无法增兵马邑。

而向来逆来顺受,总是喜欢藏在城墙内的汉人,居然都被‘逼’的主动出塞,从北地向高阙、从低地势向高地势主动发起攻击,这只能说明:马邑岌岌可危,汉人急了!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一鼓作气,拿下马邑,而后驰骋代北!

这一错误决策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天下人都知道了。

——匈奴人,失去了整个草原上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一块宝地。

而汉人,也在饱受战马奇缺、耕牛奇缺、养马之地奇缺等困顿,长达五十多年后,一举获得了这块名为‘河套’的史诗级丰美草场!

从此,匈奴人失去了过冬时的最佳选择,失去了最为丰美,同时又隔断汉地和河西的战略要地。

汉人则拥有了养马地,更具备了直面慕南草原、河西地区,并对这两片区域直接造成军事威胁的能力。

此消彼长之下,汉匈双方本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且综合实力由匈奴人稍胜一筹的战略格局,也随之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微妙变化。

——汉人,越来越强大了,并且强大自身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等再过几年,河套地区彻底被汉人消化,最后一个限制汉人军队的物资短板:战马,也将随之消失不见。

到了那时,汉匈双方的综合国力,便会显现出天差地别的巨大差距。

汉人无论是人口、财富,还是军事实力、后勤保障能力,都将全方位无死角的碾压曾经,驰骋于汉北边境,如入无人之境的匈奴勇士们。

汉人的弓,比草原上的弓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汉人的各类制式弩,草原上也只以‘大秦长城军团的馈赠’的方式存在,且大都无法修理、维护,坏一件少一件。

短兵器方面,汉人多以青铜利器为主,而草原上的勇士们,则多以骨器、石器质地的钝器为主。

即便偶有青铜利器,也同样是秦长城军团意外的馈赠,以及过往这些年,从汉地少量流到草原上的。

远近兵器,汉人都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过去这些年,匈奴能在双方战略争斗过程中占据上风,最核心,同时也是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骑兵集群对步兵军团的降维打击。

而现在,随着汉人占据河套,这最后的一项关键优势,匈奴人实际上也已经失去了。

——至少,那个名为‘失去战略优势’的进度条,正随着汉人在河套地区的掌控力愈发稳固,而逐渐趋于结束······

“那一战,真的不应该······”

如是一声感叹呼延当屠摇头叹息间,目光仍死死锁定在关墙外,那根本看不到轮廓的大河对岸方向。

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每一日,呼延当屠都会为匈奴失去河套地区而感到惋惜。

与此同时,对于汉人在河套最北部、与高阙只隔大河而相望的沿岸地区,建造博望城这一军事重镇,呼延当屠看的也很明白。

如果对河套地区的统治、掌控顺利,那博望城,便是汉人北渡大河,以谋高阙的战略支点!

反之,若是汉人对河套地区的统治、掌握遇到阻碍,稍显吃力,那博望城,又会是汉人保护河套地区,阻止匈奴军队自高阙南渡大河,踏足河套的前线要塞。

事实上,即便是身为匈奴单于庭单中,堪称‘绝无仅有’的,认为汉人正在越来越强大,同时也越来越大胆,将来必定会愈发频繁的主动出塞作战的贵族,呼延当屠也仍旧不相信:汉人会胆敢攻打高阙。

呼延当屠甚至想过,如果有一天,高阙告破,究竟会是个怎样的过程。

最终,呼延当屠得出的结论是:汉人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上郡、云中方向踏足草原,而后向西扫荡,一路抵达右贤王部的汇聚处:南池。

在南池血战一场,全歼,或至少重创右贤王部,并将慕南地区搅的天翻地覆,汉人才有机会从北向南、从慕南向高阙反向近逼,把高阙堵在大河沿岸,被动‘背水一战’。

真到了那一步——真要是高阙北面,有才刚横扫慕南的汉人军队,南面的大河对岸,又有河套地区的博望守军,那呼延当屠或许真的会放弃抵抗。

但在呼延当屠看来,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如今汉家,即便在双方大战中颇有斩获,先是力保朝那塞不失,而后又借匈奴单于庭主力尽出,猛攻马邑的机会,趁机夺取了河套,但双方之间的兵种克制依旧存在。

再者,仅仅只是这两场胜利,还远不足以彻底扭转双方的战略格局天平。

匈奴人依旧强大,甚至正处于草原游牧政权从未有过的鼎盛时期!

在河西、在西域,乃至更为遥远的西方,匈奴人的控制力、影响力,都如日中天。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失去河套,那如今的匈奴帝国,便会达到华夏封建王朝,都从不曾抵达过的巅峰。

反观汉人,却并非这一战后便彻底强大起来,而是过往数十年的忍气吞声、暗中发展,让他们逐渐具备了与匈奴军队分庭抗礼的能力。

对于这一点,呼延当屠也满是无奈。

——在草原,一个部族要想强大,就只能通过不断的战争,来吞并、征服周边部族,来最终合并出一个强大的大部族。

甚至即便是在强大起来之后,无论是想要更加强大,还是保留目前的强大实力和地位,也依旧需要不断的征战,不断的抢掠。

反观汉人,却能在统一中原,甚至是统一中原某一部分之后,通过所谓的‘休养生息’而迅速强大起来。

什么叫休养生息?

对于游牧文明来说,就是什么都不做!

在游牧民族看来,汉人通过休养生息强大自身,就等同于什么都不做,便无缘无故强大了起来。

但作为匈奴单于庭数一数二的顶级贵族,呼延当屠却明白:这,便是中原农耕文明,面对草原游牧文明时,所具备的天然优势。

——游牧文明想要强大自身,只能通过抢夺别人的牛羊牧畜,乃至马匹、人口。

至于牧畜群自然增长,不过是锦上添花,却绝不能作为部族强大的主要手段。

而汉人却不同。

他们只需要勤勤恳恳的种地,便能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种出足够家人吃一整年的食物。

甚至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能贡献出一部分,交由国家,来作为军队维持的费用。

这种天然的文明制度优势,让呼延当屠愈发感到悲哀,以及心烦意乱。

“如果一切都这样发展下去,恐怕终会有一天,汉人,会强大到让我游牧之民无法直视的地步。”

“就像百十年前,让游牧之民不敢南下牧马,见其旗帜便望风而逃的秦人······”

如是想着,呼延当屠缓缓抬起手,需握成拳,在墙头轻轻砸下。

——这高阙,便是那些名为‘秦人’的汉人分支所建造。

而草原游牧之民,恐怕再过一百年,都建造不出这样的雄伟关隘。

“右大将,难道是在担心博望城内的汉人吗?”

思虑间,身后传来一声略带稚气的低语,热得呼延当屠循声回过身。

见是不知道和自己是怎样的亲缘关系,只大约是侄子的呼延屠各,呼延当屠便缓缓摇了摇头,再度妄想关墙外的冰面——或者说是无边浓雾。

“阿各去过汉地。”

“对于汉人的阴险狡诈,阿各是很清楚的。”

“——如此寒冷的天气,连我大匈奴的勇士们,都只能躲在毡帐里瑟瑟发抖,汉人的老弱兵卒们,自然不可能走得出博望城。”

“但汉人,很喜欢在这种情况下,动用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我们越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汉人便越会去做。”

“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毫无准备,可以让汉人,取得可笑的优势。”

嘴上说着,呼延当屠的目光仍死死锁定在关墙外。

——不知道为什么,今日,呼延当屠总是一针莫名的不安。

真要说这天气——每年冬天,高阙都多半是这样的天气。

大河冰封前后会有将近两个月,其中大雾满天的日子,也几乎是每隔三五日便会有一次。

只是过去,呼延当屠从未有过如此不安。

就像是一只脱离狼群的独狼,行走在自己从小栖息着的丛林间,明明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但就是感觉到了一股本能的危险。

在草原上,没人会将这种对危险的本能预判,当作怯懦、小题大做。

很多时候,就是这没有来的危险预知,让游牧之民躲过一场场为难,并得以延续······

“阿各。”

“我近几日,总是睡不踏实。”

呼延当屠话音落下,却闻身旁,想起侄子屠各的轻笑声。

“右大将,难道觉得我是因为闲的没事,又或是毡帐太热,才到这里来吹寒风的吗?”

至此一语,便惹得呼延当屠心中警铃大作!

如果只有一个人感知到了危险,那或许还是意外。

但同一个地方,有不止一个人感知到了危险,那几乎必然是真的有危险!

这是游牧民族千百年来,用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最终总结出来,并刻入灵魂深处的本能。

“阿各亲自去,看一看勇士们,是否有染病的。”

“——尤其是那些身上有不正常的颜色,或流脓的,一定要仔细看看!”

“去年冬天,草原刚遭了白灾。”

“按照过去的惯例,今年,便会是瘟灾······”

许是高阙的高墙后壁,以及汉室军队数十年如一日的‘怯战不出’。

最终,呼延当屠还是将心中的不祥预感,从高阙外落回了高阙内。

只是在屠各离开后,呼延当屠又几乎完全遵循着本能,向南池的右贤王部派出了一支轻骑。

——请求支援!

——高阙,可能会爆发瘟灾!

呼延当屠此时当然不知道:这,是自己在未来这十数日当中,做出的唯一一个正确决定。

同一时间,被呼延当屠本能丢在脑后的冰面上,一道道身披白布的身影,却已是在靠近高阙这一侧的河岸上聚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