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49章 稳有稳的好处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49章 稳有稳的好处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很显然,程不识正在面临着无比艰难的抉择。

河套地区能调动的军队,基本都被程不识给带出来了。

接下来怎么办?

——就这么带着麾下将士们,走一趟休屠泽,看一眼然后回来?

还是连这都免了,直接去都不去了,各自回朔方、五原——也就是河套二郡休息?

从事实角度上来说,这两个选择,还真说不上哪个更好、哪个更坏。

首先,接管休屠泽是肯定别想了。

还是那句话:汉家的军队,尤其还是步兵集群,不可能在草原的开阔地形上,守住任何一个‘战略要地’。

更准确的说,不是受不住,而是受不了太久。

原地驻扎,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汉家的步兵集群自然做得到;

但维持数个月之久,尤其还是在深入草原腹地,孤立无援的精神压力下,维持这种状态好几个月,就有点难为汉家的步兵将士了

事实上,真要说起来,在必要的情况下,汉家的军队,也不是完全不能在草原固守。

倘若眼下是开春,而非凛冬将至,汉家的军队肯定很乐意在休屠泽一带,构筑起一道以鲜血乃至生命所组成的血肉长城。

至于你问为什么?

步兵将士会告诉你:给匠人们争取时间,在休屠泽铸城、构筑防线/防御工事。

也就是说,守不守得住休屠泽、愿不愿意去守休屠泽,是取决于固守的那段时间,究竟有没有意义、究竟有多少意义的。

毕竟不是后世,令行禁止,严格遵守军令的现代军队,汉军将士们,多少还是有些各自的追求。

如果说,是在开春让他们前往休屠泽,在外围抵挡住其他游牧部族的觊觎和攻击,为休屠泽建设队争取到宝贵时间,以及相对安全的建设环境,那他们肯定乐意。

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无论是生是死,无论是胜是败,至少都是有意义的。

活得其乐,死得其所。

但现在是秋冬之交,马上就要到冬天了。

就算程不识率军前去,并真的从混邪人手里接管了休屠泽,也根本无法第一时间开始建设。

将士们守着休屠泽,就仅仅只是‘守着’;

一直守到开春,不知要死多少人——甚至都有可能全军覆没,也未必能撑到休屠泽正式开始建设、‘休屠城’正式开始建造的那一天。

说白了,就是不必要的牺牲。

从春天开始,以建设休屠泽、构筑休屠泽一带防线为目的,去和周边部族去碰、去打,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出现问题,河套地区,以及背后的北地、陇右,更甚是长安朝堂中央,也都能尽快发动力量支援。

但在冬天到来天接手休屠泽,毫无意义的往日填人命,一直填到冬天过去、春天到来?

程不识很清楚:凛冬的河西草原,别说五原、朔方二郡——也就是河套地区的可用之兵;

便是汉家大半个北境的戍边部队填进去,那也是起不到半点作用。

——到了开春,汉军将士冻死的冻死,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战死的战死;

总不能指望汉军将士们的尸体,能在休屠泽周围垒起一堵墙,以此来抵挡周边部族的觊觎吧?

说白了,无论是过去的休屠部,现在的混邪部,亦或是未来可能接管这片区域的汉室,要想真正稳妥的掌握这块区域,最重要的还是人。

过去,休屠部凭借河西地区绝无仅有的:三个万骑,一万八千战卒,武器装备近半为金属的硬实力,始终占据着休屠泽这片沃土。

现在的混邪部,虽然实力只比已经消亡的休屠部好些,但也主要体现在汉人商队送去的武器装备上。

从休屠部曾经,以及混邪部眼下的状况来推断:汉家要想真正掌握休屠泽,没有个两万战卒,那是根本想都别想!

再加上汉家,军队仍旧是以步兵为主,而步兵驻守战略要地,又需要关塞、城墙为依凭。

所以休屠泽‘片区’,汉家需要至少以两万战卒,倍数的民夫、辅兵,外加最少最少一座城池,才能长期有效的实施掌控。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汉家可以勉强接受在三到六个月时间内,让步兵将士去和匈奴骑兵打野战——以牺牲换得珍贵的建设时间。

但今年冬天,程不识唯一的选择、汉家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休屠泽暂时掌握在混邪人手中。

只有到了开春,组成军队 建设队 后勤队的综合性队伍,前往休屠泽立即开始‘西部大开发’,汉家才能真正朝着掌控休屠泽的方向迈进。

如此一来,问题就很棘手了。

——今年冬天,汉家十成十、百分百没法把休屠泽吃进肚里;

非但没法吃进肚里,甚至都没办法好好摸一摸、抱一抱,又或是闻闻味儿。

在这个前提下,程不识率军前去走这一趟,是否还有必要呢?

或者应该说,走这一趟,究竟是对汉家有利,还是……

“大军出现在休屠泽,高兴地自然是混邪人。”

“——因为我汉军将士的出现,必定会告诉周边其他部族:不要打混邪部的主意;”

“更不要打休屠泽的主意。”

“这样一来,至少今年冬天,休屠泽绝不会被混邪人搞丢,混邪人可以安心巩固休屠泽一带的方向。”

“可如此一来,混邪人也同样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休屠泽一带扎下脚跟。”

“再想将其连根拔起,和原先拔休屠部,只怕是难度相差无多……”

站在临时军帐中,负手背对着帐门,看着悬挂的堪舆自言自语着,程不识面上纠结之色再填三分。

正如程不识所言:去了,并非是对汉家有利;

而是能让混邪部仗着‘我背后有汉军爸爸撑腰’的底气,无比迅速的取代原先的休屠部,成为休屠泽新的守护神。

从好的方面来讲:这意味着休屠泽不会丢。

到了明年开春,休屠泽大概率还会在混邪部手里。

但从坏的方面来讲:只要混邪部打定主意,要成为新的休屠部,世世代代‘守护’休屠泽?

那汉家再想掌握休屠泽,仍旧是只能打——而且是强攻。

过去,休屠部在,汉家想要休屠泽,得靠拳头打;

现在,休屠部没了,汉家想要休屠泽,还是要靠拳头打。

这特么休屠部,不是特么白死了么……

可若是不走这一趟,而是原路返回,那情况就更糟糕了。

——首先,这么做,至少从理论层面,等同于汉家主动放弃对休屠泽的‘主权宣示’。

对于混邪部‘双手奉上休屠泽,以换得汉室庇护’的请求,汉军若不做出积极回应——尤其是行动上的回应,那汉家就会在草原信用破产。

往后,再有部族考虑是否要投降、是否要臣服于汉家时,必定会回想起今日,混邪部所经受的遭遇。

——投降?

——还是再好好想想吧!

——想当年,混邪部拿着休屠泽为投名状,不也没换来汉人的庇护?

对于志在长期有效的掌控草原,从根源上解决游牧民族对华夏中原农耕文明的威胁,以‘杀人诛心’的汉室而言,这绝对不是个好的选择。

于是,问题就变成了:究竟是白跑一趟休屠泽,为了所谓的‘信誉’,而吃下混邪部为汉家量身定做的这个哑巴亏,在草原留下‘汉人都是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傻叉’的形象?

还是拒绝吃这个亏,直接放任混邪部自生自灭,在周边部族群狼环伺下被吃干抹净,失去这个看似千载难逢的、获得休屠泽的机会,并在草原留下‘汉人根本就靠不住,就算穷途末路,也绝不能臣服于汉人’的形象?

二者显然都非常糟糕。

甚至都分不清哪个更糟糕。

尤其眼下,长安朝堂大概仅仅只是收到了休屠泽剧变的消息,正下意识的狂欢着、庆祝着;

但具体的应对方案,长安朝堂很可能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根本还没来得及启动应急商讨预案。

就算启动了——就算长安朝堂,有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且已经开始在商讨怎么办了,但等长安朝堂的指示传到河套,也只怕是黄瓜菜都凉了。

眼下的状况,便是汉室边关将领所面临的局面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请示长安,来不及;

不请示,又拿不定主意。

于是只能遵循本能,从许多看似都很糟糕的选择中,选一个相对没那么糟糕的。

可很多时候,这些选择都会糟糕到让人分不清哪个更糟糕;

让人不知道选哪个,才能得到相对较好的结果……

尤其眼下,程不识并不在朔方郡治:博望城。

河套地区的战备武装,有近四成都被程不识给带了出来,于大河以西驻扎。

这,是在确保河套地区短期内不出问题的前提下,所能调用兵马的数量极限。

如此大规模,堪称‘倾巢而出’的军事调动,显然也是把程不识给架在了火上烤……

“休屠泽~”

“休屠泽……”

“混邪部……”

“混邪……”

一时间,程不识竟无比怀念起在长安,能随时见到平曲侯公孙昆邪的日子。

眼下这状况,就算公孙昆邪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也至少能以‘故义渠王子’的身份,和同宗同源的混邪部取得联络。

且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至少也能从联络过程中,混邪部所表露出来的姿态,来判断他们的真实想法。

再不济——就算程不识决定吃下这个哑巴亏,也总还能通过谈判,来为汉家争取一定的利益,以尽可能降低损失。

可眼下,要想联络上占据休屠泽的混邪部,唯一的方式就是把军队开过去。

而汉室军队出现在休屠泽,又意味着混邪部‘计谋达成’,汉室也随之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陛下曾言:匈奴之土,非战地、焦土也,乃我诸夏往后万千年畜牧的所也。”

“故而,即便是要灭匈奴人的国,毁其俗、绝其族,也不可能杀进草原游牧部族。”

“——即是杀不尽,也不能杀尽,就要怀柔。”

“至少,不能让草原各部,都站在我汉家的对立面。”

“要给他们留下一个‘实在不行就归附汉家’的退路。”

念及此,程不识心下,也大致有了盘算。

这个哑巴亏,汉家似乎只能咬牙吃下了。

——将军队开过去,被混邪部撑腰!

帮助混邪部,在休屠泽扎稳脚跟,以此来告诉草原各部:只要你投降,那咱们就是好朋友!

至于以后的事——尤其是开春之后的事?

“若大军走这一趟休屠泽,那明年开春,便是混邪部背信弃义,辜负我汉家拳拳相护之心。”

“虽然游牧之民向来如此,但至少我汉家‘无错’。”

“反之,若不走这一遭,就成了我汉家靠不住,不值得投效。”

“二者孰优孰劣、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至于休屠泽——无论作何选择,只怕终归是没那么容易就能拿下的了……”

“不过也算正常。”

“若是能如此轻松,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那,也就不是河西要地:休屠泽了。”

如是安慰着自己,程不识也终于做出了决断。

——反正无论怎么选,休屠泽都不大可能拿的下来;

那与其纠结,还不如塑造一个汉家大大方方,对投效的草原各部来者不拒,且能实打实提供支持的正面形象。

至于休屠泽,程不识本来也不觉得靠这种方式拿下,是多好的事。

还是那句话;

草原上,只有一个王法,那就是拳头。

只要靠拳头打下来的东西,别人才会承认你有合法拥有资格。

所以在程不识看来,休屠泽,与其靠混邪部所谓的‘白送’,来不如靠将来,汉军将士一刀一枪,扎扎实实给打下来。

若不然,休屠泽虽是白得了,但之后长年累月的、由周边部族发起的侵扰,并不比直接武力打下休屠泽轻松多少。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到休屠泽,或许就应该说是:打出一拳山崩地裂,免得日后翻江倒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