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41章 桃侯家族的难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41章 桃侯家族的难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五年,辛劳桃侯了。”

在列数过过去这五年,汉家所遭遇的困境、问题,以委婉表示对刘舍丞相任期的认可之后,刘荣终是从御榻上缓缓起身。

如是一声:辛劳桃侯,惹得老刘舍也不由得眼眶一热;

正要弯腰再拜以谢,便见刘荣以自御榻前拾级而下,来到了自己面前。

“陛下……”

喃喃一语,刘舍当即便要提起袍摆,跪地叩拜。

只是不等刘舍弯下身,刘荣那还算有力的手,便已自手臂将刘舍结结实实服了起来。

而后,便是刘荣在满朝公卿大臣惊愕的目光注视下,将身上那层绛黑色披风解下;

抬臂一扫,披风便已是盖在了刘舍虽不佝偻,却也早已尽显老迈的双肩之上。

“自太祖高皇帝筚路蓝缕,立汉国祚;”

“尔来,足有五十余载。”

“——先是孝惠皇帝,后,又是少帝、伪帝。”

“便是太宗孝文皇帝,也是在二十三岁的年纪——以弱冠之年承继大统。”

“直到先孝景皇帝,为储足二十二载,更太子监国数岁,年三十一而即立,我汉家,才总算摆脱主少国疑之久弊……”

刘荣嘴上说着,脚下,也已是迈动脚步,踱步走到了刘舍身旁。

与刘舍相反的方向并将站立,刘荣随机抬起手,在刘舍伴随着哭泣而轻轻颤抖的肩头拍了拍。

而后,又环视向殿内众人。

“孝惠皇帝年少而立,幸有萧相国、曹丞相,方使国祚无恙,宗庙得存。”

“(前)少帝、伪帝(后少帝)即立,则相府无有国之长者,而使宗、社险些颠覆。”

“幸太宗孝文皇帝,少年老成。”

“纵弱冠而立,亦未使我汉家之宗庙、社稷,因天子少弱,而再遭劫难……”

这番话,刘荣可谓是半点都没给吕太后年间,先后履任的王陵、陈平、审食其这三位丞相留面子。

——王陵还好些;

毕竟孝惠皇帝前脚刚驾崩,王陵后脚就因反对遍封诸吕,而被吕太后给踢出了朝堂。

审食其也没的说——本来就是个没得洗的吕党,哪怕德行、能力都不错,在如今汉室的政治背景下,那都是必须要黑的。

更何况审食其这人,本身也不具备什么德行、能力;

后世野史甚至有传闻,审食其之所以能过一把汉相的瘾,不过是因为和秦贼嫪毐相同的天赋,而得到了吕太后别样的特殊青睐。

唯独陈平。

唯独陈平,被刘荣这一棒子打进‘不是国之长者’的负面归类,稍微有一些冤。

论能力,陈平好歹也是开国元勋出身。

更何况陈平为相,那是早在萧相国还在世时,就已经被太祖刘邦定下来的。

——萧何,曹参,王陵 陈平,这是刘邦在弥留之际,对吕后委托的汉家前三任丞相/左右相。

论政治成分,按如今汉室‘捧太宗皇帝一脉,暗贬孝惠皇帝一脉,死命黑吕氏’的基本共识;

作为诛吕主谋、迎立太宗皇帝的第一决策者,陈平本该在太宗皇帝一脉的每一位汉天子口中,都得到毋庸置疑的正面评价和定性。

但考虑到太宗皇帝入继大统之后,陈平、周勃为首的一派老臣,为了掌权而架空太宗皇帝,刘荣今日这番暗讽、暗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毕竟陛下还年轻嘛!

——为祖父感到不忿,想给祖父出口气,也算是人之常情。

听着刘荣掷地有声的判语,殿内众人如是想着。

却见殿中央,刘荣已是侧过身,面向此刻正侧对自己、正对御榻方向,早已哭的涕泗横流、老泪纵横的老丞相;

庄严务必的退后一步,沉沉拱手一拜。

“朕,谢丞相。”

没有过多的华丽语言;

也没有多余的政治作秀。

就这干脆的一拜,简简单单一声‘谢’,老刘舍便已是再也压不住泪意,吭哧吭哧哭嚎着转过身。

“陛下~”

“何至于此啊~~~”

“何、何至于此……”

此刻,什么宫廷礼仪,什么‘君前失仪’,都早已被刘舍抛到了九霄云外。

本该诚惶诚恐跪倒在地,口称‘不敢受陛下之礼’的刘舍,此刻却满脸泪水的伸出手,颤巍巍将刘荣扶起了身。

待刘荣面带不舍,甚至眼眶发红着直起身,刘舍更是千言万语,都只化作止不住的泪意,以及那不住点下的头颅。

——没人知道这些年,刘舍过得有多憋屈!

不单是刘舍,而是整个桃侯家族,从决定背叛项氏的那一天,就再也没有被人当‘人’对待过。

不单是私底下、背后——就连非正式的宴请,乃至于朝议等正式的公开场合,人们关于桃侯家族背叛项氏、墙头草两边倒的行为,都始终是不屑和鄙夷。

而且不知为何——每每到人们要忘记这件事的时候,就总是会发生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件,让桃侯家族再次被拉出来道德鞭尸。

比如当年,太祖高皇帝于洛水之畔即立为帝,开汉国祚;

众所周知,太祖高皇帝刘邦立汉国祚当年,并非‘太祖元年’,而是大汉五年。

因为大汉纪年,并不是从刘邦称帝开始算,而是从秦三世身亡,刘邦获封为汉王那年开始算起。

汉元年,太祖刘邦获封汉王,就国汉中;

同一年,大将军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还定三秦!

汉二年,基本掌握故秦国之地的刘邦,召集其余各路诸侯组成联军,东出函谷,正式向霸王项羽发起挑战。

这一战,也被称为彭城之战。

而彭城之战,也被后世史家作为‘楚汉争霸’的开端。

刘舍的父亲刘襄——或者说是项襄,便是在那一年的定陶一战,为汉将灌婴所败后,降服于汉。

从项襄降服的汉二年,一直到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太祖刘邦即立称帝的汉五年,中间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

再者汉营之中,本就诸多降将;便是项氏族人,也不止项襄一个。

照理来说,即便是对项襄再怎么不屑、鄙视,三年时间过去,外加一个‘开国之喜’;

其他功侯们情商再低,也总该嘀咕一声:算了,以后好好处吧;

然后不再拿项襄开涮才是。

结果桃侯的爵位才刚封下来,项襄就被赐了刘姓。

于是,舆论就又一次炸了。

——作为项襄族人,你背叛家族?

行,站在‘正义’的角度,算你大义灭亲;

帮对手倒戈对付自己的家人?

好吧,算你心狠手辣。

被对手封为开国功侯?

也没问题——就当你通过这种委曲求全的方式,为老项家留了条血脉。

但?

改姓?

尤其还是改姓刘?

脸都不要啦?!

就这一下,桃侯家族彻底成了整个天下,都最为人所不耻的家族。

偏偏同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事,让项襄被赐刘姓的舆论风波,彻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早些年,彭城之战,霸王项羽忙着在齐地攻伐,太祖刘邦长驱直入,直接打进了楚都彭城!

顺风顺水之下,太祖高皇帝自认为胜利已经到手,就一头扎进了楚王宫的后宫,整日整日的废自己腰子。

等项羽自齐地轻装奔袭而归,还在彭城楚王宫瑟瑟的太祖刘邦,那是裤子都没来得及提,就着急忙慌往城外跑。

结果还差点没出得了彭城!

好不容易自西出了城,才踏上逃亡之路,就被楚军将领丁固率领的骑兵追上,死死咬在了身后。

被骑兵追击,刘邦那是吓得心神俱震;

坐在由太仆夏侯婴驾驭的马车上,什么儿子、女儿,都毫不迟疑的往车下踢,就图能减轻车重,加快车速,以更快逃出生天。

结果每踢下去一次,夏侯婴就要停一次车,把后来的鲁元主刘乐、孝惠皇帝刘乐往车里捡一回;

非但没有按照刘邦的预想,减轻车重、加快车速,反而还因为夏侯婴停车捡孩子,而又浪费了不少时间。

万般无奈之下,刘邦就只能从车厢后侧探出头,向已经追进的丁固喊道:两贤岂相厄哉!

字面意思就是说:英雄为何要难为英雄呢?

听到刘邦这句话,丁固便驻马止步,而后引军而去,不再追击刘邦了。

——当然不是因为丁固,被刘邦这一声‘英雄’给夸嗨了!

而是刘邦这句话,是有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的。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丁固或许是英雄,或许不是;

但毋庸置疑的是:丁固,是楚将。

在那个时代,绝大多数楚将存在的意义,都是对付刘邦的汉军。

楚将建功立业、夺取功勋,也都得通过战胜汉军来达成。

更何况霸王项羽,在军事方面本来就有点瞧不起人,连韩信都瞧不起、不愿重用,更舍不得为其加官进爵。

所以,出于养寇自重的考虑——出于‘留下汉军之主,给楚军将士留下一个刷怪升经验的副本’的考虑,丁固放走了逃亡路上的刘邦。

然后,这个和项襄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回旋镖,在三年后——在项襄被赐刘姓时,不偏不倚正中项襄脑门。

——汉五年,太祖刘邦立国称帝后不久,侥幸于垓下之战活下来的丁固,非但没有找个山沟沟躲起来,反而跑去洛阳找刘邦了!

去干什么?

要封赏。

因为丁固觉得,如果不是自己当年放走刘邦,那刘邦也没有这开国家、建社稷,以王天下的一天。

不料刘邦闻知丁固来意,却满是唏嘘的说:丁公为项王臣不忠;

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于是下令斩杀丁固,并对左右言: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至于丁固的救命之恩,最终也只换来了刘邦那略带敬意的一个‘公’字……

然后,舆论又炸了。

——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刘襄!

——你就没啥要说的吗?!

——丁固一个外臣,背叛项氏尚且得了这么个下场,你一个项氏族人,还哪来的脸继续活着?

——赶紧下去给项王当面请罪去!

有那么一段时间,桃侯府外,总是有一阵若有似无的挽歌响起。

项襄不敢管,更不敢说。

当然,也没有‘羞愧自尽’。

就这么忍了二十多年,一直到死去的那一天,病重卧榻、弥留之际,连人都认不出来的项襄,嘴上都还在不断念叨着:非有罪也;

非有罪也……

父亲离世的时候,作为侯世子的刘舍,当然就在病榻前。

且无论是那之前的桃侯世子,还是那之后的二十桃侯,都对桃侯家族的处境了然于胸。

——桃侯家族,就是融不进开国元勋的圈子里!

因为人家的侯爵,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砍出来的;

而桃侯家族,却是背刺项氏背刺出来的。

非但功侯圈子融不进——几乎每一个正常的、但凡有点道德追求的圈子,桃侯家族都融不进去。

看看过去这些年,桃侯家族能日常往来,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能彼此走动的,都是些什么人?

——卖友求荣的曲周侯郦寄;

——父亲判汉投胡,自己又判匈投汉的弓高侯韩颓当;

——商贾出身,赀郎起步,最终官至廷尉的张释之;

——和谁都不轻易交恶的交际花袁盎。

没了。

刘舍记得很清楚:父亲死后,满朝公卿大臣、功侯贵戚,没有哪怕一个人上门吊唁;

至于自己,刘舍也大概能断定:能有多少人能来调研自己,就看以上这几个仅有的故人,还能有几人健在了。

某种程度上,刘舍为相,也算是先帝代表老刘家,给桃侯家族过去这些年,所遭受到的不公待遇的一定补偿。

——过把丞相的瘾,权当是安慰;

顺带着,借此提一提桃侯家族的地位——这家出过丞相的!

所以早在履任之初,刘舍就已经明白,这丞相,自己就当是体验券,过把瘾就好了。

顺带着过渡一下,等有合适的人了就麻溜让位;

若有必要,甚至可以故意犯点错,好让天子名正言顺的罢免自己。

直到此刻,刘荣将自己的披风挂在了自己肩上,还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的面,如此郑重其事的拜谢自己;

刘舍心里的委屈,一下就再也蚌埠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