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18章 新的怪物诞生了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18章 新的怪物诞生了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整座长安城,乃至于大半个华夏文明的高度关注下,这场华夏历史上首次科举,也终于拉开帷幕。

从天下各地赶来长安,报名参加本次科举的各学派文士,带着自己对未来最美好的祝愿,走进了内史属衙为自己安排的考场。

——考场外,北军将士负责维护秩序和治安,几可谓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除了背对考场,板着脸站岗、巡逻的禁军将士,便是早早赶来,次序走入考场的考生;

以及或焦急、或期盼,或看热闹般踮起脚尖,在考场外看热闹的人群。

考场内,已经入场的考生们,就像是落在围棋棋盘上的一枚枚棋子,坐落于网状棋盘格当中,静静等候着这场聚集大半天下人关注的考试开始。

随着考生们逐渐走入考场,本就不算轻松地氛围,也逐渐带上了一股让人疑惑地肃杀之气。

“陛下说,等天下人都习以为常,科举,便会成为文人彼此‘征伐’的战场;”

“本还不怎信的……”

感受着空气中,那明显令人感到不适的淡淡火药味,汲黯如是想着。

——作为当今刘荣的太子宫班底当中,如今最受刘荣信重、最为刘荣亲近的那一个,本次科举,汲黯也不可避免的,被安了个‘监考’的差使。

说是监考,却与后世人印象中的监考有大不同。

在后世,监考老师要做的,除了为考生分发试卷,并将领导下发的通知宣读给考生,还有不断在考场内巡逻,以防考生作弊。

但汲黯这个监考,或者说是分考场主考官,却根本不用考虑这些。

——试卷,是由军士发放的。

巡逻,也是由军士负责的。

汲黯要做的,是整个分考场的统筹规划,以及掌控大局。

比如此刻,考生虽然全都来齐了,但汲黯却并没有急于下达指令,而是十分耐心的等待起了最终时辰。

汲黯不发号施令,底下的官员、军士们自然也不敢自作主张。

于是,官员们就只能也学着汲黯,做出一副闭目养神的姿态,好似是生了某个考生的气,就顺带着不搭理任何一位考生。

反倒是负责干体力活的军士们,在愈发诡异的氛围当中,不断在行走、游荡在考场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士们看向考生们的目光,也是愈发的不善了起来。

而汲黯看着这一切,目光中,却是流露出另外一丝了然、洞悉之色。

——关于科举一事,汲黯与当今刘荣聊了不少次。

虽然汲黯从不曾明确表达过‘绝对不行’之类的反对意见,但几乎每一次探讨,汲黯只要有机会开口,便都是在表达自己对这新事物的担忧。

也不能怪汲黯迂腐;

毕竟是黄老出身,且被黄老学视作新生代唯一一位‘俊杰’的代表性人物。

对于任何新事物,尤其是会打破旧秩序的新事物,但凡是个治黄老的,就不可能不感到由衷的排斥。

无为而治嘛;

顺其自然嘛;

在黄老学看来,一个政权最理想的状况,就是不断重复某个平平无奇的一天。

就像是陷入了时间循环。

什么都不要变,事儿能不做就不做,天下之人、天下之事,能不干涉就不干涉。

又好比是放养一群羊。

如果法家说的是‘为每一只羊建档,一羊惹事,左右连坐’这样的严苛律法;

那黄老说的便会是:找一座山,围一圈栅栏,把羊往山上一赶,就别管了。

羊群吃什么喝什么,会不会有危险,都听天由命。

作为黄老学绝无仅有,且已经许多年不曾涌现出的‘青年才俊’,尤其还是从太子宫混出头、混出名堂的当今心腹,汲黯虽然比学派内部其他的老学究、老顽固要思维灵活一些,但有些东西,终归还是无法轻易改变的。

就如这科举——在第一次得知这么个东西的时候,汲黯的第一反应就是皱起眉头。

随后,因刘荣随口问起而发生的那场交谈中,汲黯嘴上是不断发问,诸如这可怎么办、那个怎么搞之类,但汲黯真正想表达的,却从来不是提醒刘荣‘还有这些问题需要解决’,又或是真心求教‘这些事儿咋办’。

汲黯想告诉刘荣的事:陛下看呐!

这事儿多麻烦呐?

这都还没正式开始呢,就已经冒出来这么多问题了;

天知道真到了具体操作的时候,又会出多少驴马烂子?

还是别搞了吧~

维持现状不好吗?

就靠察举,等地方郡县一个人一个人往上举荐呗……

汲黯的这个心思,最终也并没有逃过当今刘荣的火眼金睛。

为了让汲黯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刘荣与汲黯就科举一事聊了很多次,且每一次都聊很多、很久、很深。

比如方才,汲黯回想起的那句‘考场如战场’,便是刘荣结合后世经验,以及科举的本质,所推断出来的未来景象。

刘荣清楚地记得,在两千多年后的新时代——别说是决定能否跻身体制的公务员考试,又或是所谓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了;

就连一场为了获取驾驶证,而参加的驾驶技能考试,都能在考场外引发一轮围观。

有那么一段特殊时期,刘荣家乡的驾驶资格考试,甚至有过规定的通过比例,类似于‘无论多少人参加考试,都只能通过一半’之类的潜规则。

于是,考生们为了打败竞争者,开始无所不用其极的一边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一边为竞争者们制造麻烦。

什么举报身份造假,又或是举报‘昨晚他肯定喝酒了’之类,都是最低级的小儿科;

刘荣曾听说过有一个人,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便以‘镇定药物,吃了就不紧张了’的名义,给其他考生兜售违禁品!

如果那般不择手段、没有下限的竞争,都不能算作是‘考场如战场’的话,那刘荣就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考试,才能被称之为‘考场如战场’了。

除此之外——除了科举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大概率会形成的文化场景外,刘荣还和汲黯深入探讨了科举推行后,官僚群体逐渐壮大的问题。

而这,也让汲黯愈发感觉到无所适从的同时,更无比直观、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所学的黄老之学,似乎真的越来越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曾几何时;

准确的说,就是在太祖高皇帝,继始皇嬴政后再度统一天下,并建立汉室的那个时候。

当时的黄老学,几乎是全天下人的宠儿。

无为而治?

——妙啊!

道法自然?

——绝绝子!

就这么干!

黄老咋说,咱就咋做!

无他;

唯划算耳。

那段光辉岁月,几乎是每一个学习黄老学说的年轻文士,都遐想、憧憬过成千上万次的过往高光。

却很少有人想明白:那段高光,并不源自于黄老学本身有多先进,而仅仅只是因为当时的汉家,实在是太过于彻底的一穷二白;

除了最省钱、省事、省力,同时又不至于对底下完全放任不管的黄老学,汉家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学说,能作为当时天下的所谓‘执政学派’了。

法家?

刚把秦忽悠到二世而亡了不说,张口闭口就是改革、就是要钱。

哥们儿开国皇帝之身,愣是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到处奔波平乱,你跟我说改革、变法?

也不是不行——朕在精神上支持你;

只要你愿意自掏腰包,那别说变法了,你就算是变性,朕也依旧把你当成为国为民的大忠臣。

什么?

没钱?

巧了,朕也没钱。

非但朕没钱——如今天下,就没几个人手里有钱……

至于~儒家?

懂得人都懂。

但凡有点上进心、雄心壮志,并对底层民众的疾苦有所了解的帝王,就不会觉得儒家是什么好东西。

更何况儒家要搞得,是地主乡绅为主导的‘家国天下’;

王朝末年,中央威信力下降,天子变成泥塑雕像,儒家着重达成这一伟大目标,那倒也罢了;

王朝新兴,开国皇帝尚还健在——尤其还是刘邦这种重度儒黑的开国皇帝在位,儒家想搞家国天下、乡绅经济?

不过是嫌帽子里的‘天子尿液’不够多罢了……

说到底,黄老学之所以能在那个特殊时代,毫无悬念的成为汉家的执政学派,就是因为黄老学所提倡的理念,是汉家当时唯一用得起的理论体系。

除了黄老学‘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咸鱼式治国,其他任何一种治国方式、理念,当时的汉家都用不起。

黄老便宜;

汉家穷。

双方一拍即合,这才完成了那场史诗级别的‘同流合污’。

然而,当时间来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来到汉家第七位天子、老刘家四代子弟刘荣在朝,情况却早就今非昔比了。

——黄老依旧便宜;

但汉家不穷了。

没钱有没钱的过法,有钱有有钱的过法。

虽说即便有了钱,汉家也依旧可以过勤俭节约的日子,但汉家——或者说是刘荣,显然是有些‘飘了’。

准确的说,是从太宗孝文皇帝后期开始,汉家的皇帝,就开始不再满足于以最低的成本,维持政府最基本的运转,从而最大限度节省开支的执政理念了。

——想当年,朕父祖没钱,不得已用黄老无为而治天下,与民休息;

到如今,朕父祖多年积累,府库早已无比充盈!

手握如此财富,若还是继续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那朕父祖苦心积蓄,不就白忙活了吗?

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汉家的天子,野心越来越大了。

开国那会儿,刘邦想的就是凭借现有条件,随便搭个最便宜的草台班子,别倒就行。

但随着中央财政愈发好转,太宗皇帝、先孝景皇帝,就开始琢磨怎么加固草台班子了。

——虽然还是以省为主,但也开始敢花钱了。

到了刘荣这一朝,就更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刘荣直接放弃拯救旧有的草台班子,打算彻底推倒重建!

什么官僚体制、军队体制,乃至于社会体制……

方方面面算下来,刘荣打算新建造的,甚至都已经不能算做是台子了。

至于究竟是什么,除了刘荣外,恐怕也没人知道。

简而言之,就是刘荣要大刀阔斧的搞改革,为汉家重新搭建起一套并不便宜,却也因效率极高,而显得相当具备性价比的体制、体系。

而这种‘贵,但也好用’的执政理念,显然和黄老学‘便宜,能凑合用’的执政思想并不符合。

所以,黄老学被历史淘汰出汉室的权利决策核心,其实也是必然的。

——汉家初创时穷,但不可能一直穷下去;

草台班子可以临时搭起来撑一撑,但不可能指望这个草台班子直接撑几百年!

说到底,无论是败人品的三铢钱,还是唯一用得起的‘执政学派’黄老学,都不过是太祖刘邦不得以而为之的一时权宜之计。

就像是三铢钱,一旦中央财政状况好转,就要抓紧机会消除、取缔;

也好比黄老学——原始积累足够了,中央要从原先的低成本维持,朝着大集权的方向靠拢了,那执政学派,也该从黄老以外选个新的了……

“我辈,当真是要好好审视一下这世道了。”

“——如今天下,早已不是当年,太祖高皇帝登台拜相,曹参曹相国三月宴饮,然国事无半点误漏的年景。”

“世道变了;”

“我黄老之学,或许也该变一变了……”

毕竟是年轻一代的‘有识之士’,又是整个学派一致认同的学派未来、希望;

对于学派的未来,汲黯即便是有些悲观,也总不至于绝望到连思考、谋求道路都不去做。

而在汲黯看来,黄老学如今最需要做的,便是改变。

——就像儒家一样,根据皇帝的喜好,将自己捏成不一样的M形。

汲黯认为,如此先进的理念,黄老学真应该底下高傲的头颅,好好找儒家取取经。

至于眼下,这场即将正式开始的考举?

虽然先前,汲黯并不觉得科举会变成‘战场’,但此刻,眼前的一切都在告诉汲黯……

“新的怪物,诞生了。”

“——继秦军功勋爵名田宅,以及汉家‘以武一切’的尚武之风后,又一个新的怪物,诞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