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650章 谁可为轩辕皇帝之血食

西元1790年1月25日,中华大虞光中十四年,原满清乾隆五十四年,腊月十一。

中华帝国大虞皇朝太子莫州森打起全副仪仗,以三百羽林近卫甲骑,一百蒙古却薛,一百匈奴长水胡骑为先导,三千京营伸威军龙骑兵为护卫。

从西安巡抚衙门出发,花了四个小时,步行二十四公里,到达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与吕后合葬的长陵。

仪仗渡过渭河的时候,万人空巷,小半个西安城的人都出动了,好些个没法来围观的,就从其他处渡过渭河,提前往北岸的长陵走去。

跟在阿森周围的三万关中耆老、乡贤、赐服勇士、地方士绅、巡检等都是步行,只有骑兵策马在两侧护卫。

他们顶着寒风,搞得跟踏青一样热闹,肃穆中隐藏着兴奋,向着长陵而去,恐怕自东西两汉灭亡之后,第一次有这么多人去看刘邦。

阿森在长陵,以晚辈后人的身份,用祭祀自己家帝王祖宗的规格,祭祀了刘邦和吕后,献上了皇室才有资格用的牺牲供刘邦和吕后血食,并亲自宣读并焚表了莫子布亲手为刘邦写的祭文。

随后,就在长陵外摆流水席,连开五日,宴请关中父老,又接见关中乡贤举荐的人才,酌情收揽提拔。

这一趟旅程,对阿森的提升非常明显,使他充分见识到了中华疆域之广阔,国家之强大,以及在强大之下隐藏的种种危机和治理如此大国的难度。

也使他充分认识到了,为什么父亲莫子布明明不喜欢很大一部分儒家文人的做派,对他们把国家治理的两亡天下十分鄙夷,但却又不得不继续培养、提拔、重用这些儒生的原因。

因为没有儒家这一套文明的存在,中华就不可能维持住这么广阔的疆域。

儒学兼包并蓄之后,已经浸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说粗俗点,就是每个中国人都被儒学给腌入味了。

而且,出问题的是儒生,并不是儒学,儒学还没到要推倒重建的地步。

当然,在见识了大的方面之后,阿森还见识到了他以前身居皇都,往来皆是朝廷重臣之外,从未见到过的社会阴暗面。

以至于读完祭文,阿森就在碑亭石兽之间,对着刘邦的山陵开始了碎碎念,这也是他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而让这位十七岁的皇太子最为破防的最直接事情,就是煤炭行业。

这个大虞新兴的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从河南来时,阿森发现开封、郑州、洛阳都已经很少烧柴火,而是用上了煤炭。

稍微富裕点的人家,都用的是蒸汽机轮船运来的精煤,少烟无味,打一口好灶,就可以保证全天有火,以至于热水澡从奢侈享受,开始往普通人下沉。

家里不怎么宽裕的,虽然没那么多钱用不起精煤,但还算好用的蜂窝煤炉子还是用得起的。

一天几铜元,省时又省力,再也不用辛辛苦苦的去买柴,满屋呛烟的生火了。

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市民生活,带来了飞速改变和提升,还对广大北方正快速减少的森林,起到侧面的保护作用,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积极向上。

只是,在这相对廉价的煤炭后面,却是煤炭工人的血泪。

更可怕的是,这些煤炭工人不是成人,大部分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

因为此时的炸药威力小,运输麻烦,价格昂贵,煤矿主舍不得开一口大煤窑,所以往往把口开的很小,成人基本进不去,唯有小孩子可以进去。

而煤窑口越小,就越不安全,有些黑心的煤窑口太小,以至于经常发生童工进去也会卡住出不来,活活被卡死在里面的惨剧。

但阿森又没办法禁止,这一行业上关乎国力,下关乎民生,与这些比起来,全国这数万煤矿童工,似乎又显得微不足道。

“殿下,要解决此等事情,并不是一纸命令就能解决的。

因为朝廷不可能对地方全方位的监控,同时只要有利可图,总有奸毒之辈干犯律法,防不胜防。”

到了这个时候,为人有些古板的左庶子董敎增倒是非常合格。

“所以我们应该从利字出手,臣听闻山西之煤,往往聚如山峦,不用矿井就可以直接开采。

朝廷可以用减免税收的方式,鼓励山西产煤,用价格,把其余各地需要矿井的煤场利润,给吃干净。

无利可图之后,他们自然就不会再干这伤天害理之事了。”

“董大人之言有理,不过要用山西之煤挤垮各地用童工之煤,还需要交通便利,能以最廉价的价格,把煤运到各地。

殿下昔日与我们一起研究的蒸汽机,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看到自己枕边人,未来的帝国皇帝有些抑郁,王贞仪也赶紧过来温言相劝。

“嘉定、三忠祠、广州、南京四所太学正在联合研发,相信炼钢和火药在未来的二十年内将会再次得到改进。

等到技术的发展,把运输和炸药的价格降下来,就能很快解决这些不该出现之事了。”

右庶子王国元则相对乐观的说道:“今日煤代替柴火,除了方便以外,还因为价格没有超出柴火太多,据很多煤商说,要是煤价超过柴火一倍以上,销量就会大跌。

所以从未来看,随着用量的逐步增大,价格又上不去,小口煤井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殿下心忧赤子百姓之心诚为难得,但却不要将所有的责任归与自己。

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肖,更何况一国乎,就是眼前的汉高祖,也还有白登之围,死后吕氏临朝呢。

且主忧臣辱,我等食君之禄当然要与君分忧,臣请回京之后,就任内廷转运司山西煤铁专使,为殿下消除忧患。”

这就是有内廷的好处,像王国元这种两年前才考中三甲进士的,如果官职全握在外朝,恐怕现在还在什么地方观政或者候补。

但在大虞,王国元这种有点小才能的,直接就可以用内廷选官的方式给提拔到号称半步布政使的省煤铁专使的高位上。

当然,这种快速擢拔并不常见,一年也没有几次。

阿森知道王贞仪和属官们很大程度上是在安慰自己,因为这些招数或许有效,但不可能完全杜绝残害童工的现象。

那可不,两百年后虽然没有童工,但血泪煤炭的事情。共和国都到了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才勉强解决。

小小少年再次见识到了人世间的残酷,以及即便身为帝王,也有很多事情无能为力,并不能一道诏令,就让全天下完全依从。

这是一种非常好,且非常必要的体验,历史上的昏君,有很多都是自己把皇帝这个职业,给无所不能化了。

以为坐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就能对全天下做到如臂指使,容不得别人半点忤逆,然后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败光了支撑帝王大位的所有基础。

好在阿森的心理也还是很强大的,抑郁了一小会,他自己就缓过来了,其对着左右的亲近说道:

“父皇曾告诉我,对于一个有心者,帝王是最残忍的职业,因为往往为了国家的发展,大多数人的福祉,就必须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是他们本身。

彼时完全不理解,以为只要凭着善良仁德,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让所有人都受益,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王贞仪看见阿森把心态快调整过来了,于是笑嘻嘻的说道:“是以如汉高祖、唐太宗这等能在史书上得到行仁政无害百姓等评语,该是多么难得。”

阿森苦笑一声,却摇了摇头,“是不容易,但孤觉得,另一个人更不容易?”

这话说的在场心腹都是一愣,纵观中华几千年历史,除了那些听起来就有加工痕迹的上古圣君,谁的功绩还能过汉高祖和唐太宗?

“我觉得,先汉世宗孝武皇帝更不容易。”没想到阿森说的竟然是汉武帝。

“这得多狠的心,才能为了解决匈奴这个必须要解决的大患,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子民在尸山血海中痛苦哀嚎,把全部国力榨干,只为勿遗子孙忧。

丈夫死了,妻子去运粮,兄长战死,弟弟跟着上,嗷嗷待哺孩童的最后一口粮,也装进包袱运到前线。

若是我,可能匈奴还没消灭,自己就扛不住罪恶感,从未央宫一头栽下去了。”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啊。

那确实,在还有点良心的帝王中,也就是除开隋炀帝这种纯纯不把人当人的,汉武帝绝对是狠人中的狠人。

能抗住良心的折磨,把事做到最绝,只要结果,其余父子之情,夫妻之情等等全部可以不顾的,两千年来就他这一个了。

阿森说完,就不复方才那种有些抑郁的心态,大踏步走了出去。

他身后的董敎增和王国元对望一眼,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太子殿下其实也挺厉害的,有仁慈之心,有施行仁政的才能,还能快速收拾心情,避免被情绪过度裹挟的调整能力。

大虞朝的太宗,应该可以不用像先汉、大唐、大明那样,而是出一个后汉明帝一般的帝王了。

阿森走出去之后,没有继续去与陕西巡抚毕沅等一批高官饮宴,而是直接就走到了长陵最外面,到了最外围关中汉子的酒宴上。

随行的锦衣卫殿前司卫士吓坏了,赶紧拿着过来护卫,并把向阿森靠近的人推开。

阿森摆了摆手,跳到一尊石兽上斜着坐好,大声说道:“孤在国家忠勇之士中,有何危险,务须护卫。”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关中汉子们感动坏了,仿佛被太阳的光芒扫过一般,激动的又哭又笑的。

“千岁爷,祭拜了高祖皇帝,那就该去祭拜太宗皇帝了吧?”有人眼巴巴的在那里问。

果然在关中人心里,大唐的分量,李世民的分量,还是无人能敌的。

“当然,孤王肯定是要去昭陵的,茂陵孤也会去,与大家一起去。”阿森笑呵呵的回答道。

见到了人世间蝇营狗苟而抑郁,最好的办法,就是这样跟一群纠纠儿郎坐坐,让他们的英武之气感染你。

“额觉得还是得先去黄帝陵,去额老家,黄帝就在那里埋着呢。”有人有不同意见,觉得应该去黄帝陵祭拜。

阿森本来只是出来有些发泄的心理,但越来越觉得有趣,他干脆站到处,对下面人喊道:“你们这,谁会背陆游的示儿?”

没想到,会背的人还挺多,话音刚落,众人就七嘴八舌的背诵了起来。

大虞朝在内陆省份恢复明代私塾教学,提升识字率的活动已经持续了八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听到下面人乱哄哄的背完,阿森夸赞了几句,然后对他们说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黄帝轩辕氏,就是咱们所有汉人的家翁。

可是如今,自大唐衰微,归义军失去庭州、伊州以来,凡九百年来,咱们汉人一直没能收复西域失地。

今日准部、回部虽然在国家之中,但那是旗人收复的,咱们总不能用这个,去祭告黄帝吧,金瓯有缺,无颜去见祖宗啊!

且五百年前,大明朝因为陕甘人口稀少,无力西进,但今日不同,咱们是有能力拿回西域的。

所以孤想,等到收回西域了,再次去祭拜黄帝他老人家,或许,到时候就不是孤来,而是陛下亲临,祭告我祖!”

“有理,有理!”下面的关中汉子一听,纷纷称赞不已,并迅速引爆了他们心中强烈的战斗**。

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吃席的汉子基本都赶过来了,还有大量小孩子在大人两腿间钻来钻去,一时间热闹非常。

“收复西域,祭告我祖,收复西域,祭告我祖!”

“只要朝廷一声令下,我们二百万关中人,就替朝廷把西域收回来。”

“终于要打了吗?咱老子正想去看看西边到底是出了甚驴球子,把额们关中人整的这惨!”

人群越来越兴奋,情绪越来越激动。

阿森立刻适时举起双手往下压,示意他们安静,随后问向了距离他最近的一个小伙。

“你为什么想去西域,不要说为了陛下,我想听实话。”

小伙面露激动的神色,涨红了脸说不出话来,在被旁人大笑着不停取笑中,好半天才能把脑袋和嘴巴捋顺。

“额家八口人,有二百多亩地,兄弟四个都长大了,他们天天盯着爷娘的家产,我觉得恶心,咱老秦人嘛,要地干嘛不去外边抢!”

“好样的,这才是男人!”阿森抚掌大笑,鼓完掌还竖起了大拇指,随后问下一个汉子:“你呢,你来说说。”

这个壮汉双手手腕不安的扭动了几下,“额从小种地就种不好,就喜欢舞刀弄棒,想趁着年轻,攒点军功,得朝廷赏赐,混个飞虎服、玉狮服,再弄个巡检当当。”

“那你就不怕死?”阿森继续问道。

“怕,但更怕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再说死了还有抚恤给爷娘,也不枉他们生我养我一场。”

“好儿郎,何愁大事不成!”阿森眼睛愈发闪亮,这就是当兵的好苗子啊!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上来,围着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如此接地气的太子千岁爷,不断倾诉自己内心。

“额爷娘老了,额不想他们五六十了还干活,听说去西域的都可以抓几个昆仑奴,想着我也去,弄几个昆仑奴回来给爷娘种地。”

阿森一阵无语,小伙你是从大唐直接过来的吗?

现在哪还有昆仑奴,而且昆仑奴也不是从西域来的,他们也不是用来种地的啊!

“额就是呆不住,读书学不起劲,种地不乐意辛苦,一辈子总不能就做个浪荡子,那也就只有去找刀口舔血的活干了。”

“大丈夫生天地间,岂能做刀笔小吏,殿下,听说朝廷允许在河中拓殖,小人想招募乡党打下一城,也弄个亲藩封臣当一当。”

“殿下,额.额觉着,关中的女娃太凶咧,要求还多,额不想娶他们做婆姨,听说河中的菩萨蛮乖巧懂事,额想自己去抢一个中意的。”

你娘的,还是个想要学外语的。

“千岁爷,他不是想抢一个,是想抢两个,去年黑娃说了一门亲,就因为觉得自己有两钱想着一家两姐妹都娶了,结果一个都没娶成还被人家给打出来了,哈哈哈哈!”

还有这劲爆内容呢,所有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连阿森也笑的前俯后仰的。

“额曰你爹,哪个驴球子在胡咧咧!”黑娃又气又急,扑过去就和爆他黑料的本乡汉子们打起来了。

大笑声中,阿森觉得阴霾散去,他让锦衣卫殿前司的帮忙维持住了秩序,随后对下面的关中汉子们说道:

“自西边来的门徒,祸害我陕甘数百年,这个帐一定要算,而且不是跟回部的人算,因为那些个和卓都是河中人,算总账得跟河中的蛮夷算。

咱们不但要收复回部,还要去河中,把那些为非作歹的教长擒住。

把他们送到西安来,送到黄陵去,以他们的人头,告慰罹难的父老,向轩辕皇帝报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