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十四章护匈奴副校尉

暮汉昭唐 第十四章护匈奴副校尉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雒阳,北宫。

刘宏坐在御榻上,放下手中奏疏,问道:“昔郑县令张虞为郎官时,光禄勋时拜尚书令,不知卿可记得此人?”

刘虞沉吟些许,笑道:“臣怎会不记得此人?乃臣以为张虞年虽为弱冠,但才能出众,见识不凡,故出任郑县令。”

“陛下或不记得此人,但应该会记得《驳募鲜卑为兵疏》。”

“《驳募鲜卑为兵疏》?”

刘宏略有记忆,惊讶说道:“朕记得此奏疏乃尚书郎官所奏,莫非此郎官便是张虞?”

“然也!”

刘虞微微点头,笑道:“张虞出身云中,深谙胡俗,通晓胡语。昔于客曹时,便为诸卿口译胡语。故知朝廷欲征鲜卑为兵时,大惊失色,遂拟奏此疏。”

刘宏露出深思之色,说道:“如此看来张虞乃德才兼备之士?”

刘虞笑了笑,说道:“张虞年纪虽然轻,但却少年老成,行事多稳重。今虽舍职而入雒阳救故主,但却未不顾郑县政事。据臣了解所知,张虞自上任半年以来,政绩多有建树。”

“如除南山食人之恶虎,清多年所积之刑狱,济千名三辅流民。郑县地窄田少,张虞发大族开山借田,增口户田数。如观以上之所为,可堪良吏之名。”

郑县离雒阳太近了,稍微派人查下,便能知张虞的政绩。今众人得知张虞即便奔波救王允,亦未放弃治理郑县,已是无话可说,反而佩服张虞尽职尽责。

在这种情况下,张虞名声在雒阳中渐起。眼下除了能鄙夷张虞出身卑微外,有心之人已是找不到可以诋毁张虞的点。

而刘虞出于爱才的心理,愿帮张虞说些好话。

“今若继续羁押张虞,看来倒是朕的不是了!”刘宏摇头而笑,说道。

“恕臣直言,陛下本无羁押张虞之念。”刘虞笑道。

刘宏笑了几下,对刘虞的话不置可否。

对张虞这种能为故主出头的官吏,他颇是欣赏。但欣赏归欣赏,不代表他会赞同这种行为,将张虞交于廷尉处置,既有出于维护法律的念头,更有杀杀张虞威风的想法。

但自关了张虞起,张虞的名声反而越来越大,不少人希望赦免张虞。这让刘宏不由猜忌张虞是否故意入狱,好让他的名声传开。若张虞提前预谋入狱以来扬名,而这年轻人的心计也太深了!

不管张虞是否故意,就今时情况而言,还是要顺应人心,释放张虞出狱。

刘宏沉吟少许,说道:“王允呈张虞疏,其自言闻并州遭胡劫掠,今欲投身戎伍,为国家守边,不知卿以为如何?”

刘虞捋须微思,说道:“今边塞动荡,选乡人守乡土,不失为良策。而单观张虞才能,武更胜于文,弓马更胜文政。眼下边塞有难,而张虞欲为国家守边,何不如壮其志。”

乡人守乡土乃东汉眼下御边的基本方针,如幽州的公孙瓒,凉州的董卓二人无疑是乡人守乡土的代表。

并州地区因常年作为汉胡的冲突地带,自然也有相应的边人守边土,如郭缊、王柔、令狐发等人。

刘宏微微颔首,询问左右,问道:“并州武官何处有缺?”

侍中杨琦躬腰而答,说道:“陛下,并州武官少有空缺,今欲置张虞,仆以为不如拜其为护匈奴副校尉,以佐中郎将,内护匈奴,北驱鲜卑。”

“护匈奴中郎将为何人?护匈奴副校尉又是何官职?”刘宏问道。

杨琦思绪片刻,说道:“今护匈奴中郎将乃太原王柔,虽与王河内同姓同郡,但却无亲族渊源。而副校尉为中郎将副职,俸禄比千石。”

“中郎将多有上疏言营兵寡弱,不复旧时之数,恳请朝廷调拨兵马。故不如令张虞出任副校尉,以增守防备。”

杨琦字公挺,杨震之孙,杨赐为其从父,而杨彪为其从弟,与王允关系甚好。

刘宏思虑少许,说道:“既然如此,释放张虞出狱,拜其为护匈奴副校尉。”

“诺!”

很快,张虞将拜护匈奴副校尉的消息便在宫中传开。

偏殿内,得闻消息的张让眼神阴冷,心中多有恼怒,有股力无处使的念头。

他两度下手,强行将王允下狱,若不让王允吃亏,他的脸往哪放?

若无张虞横空出世,献万民伞于陛下。他敢肯定,即便能出狱,也得脱层皮。而今王允不止出狱,且还更上一层楼,出任河内太守,离开雒阳,这直接将他的脸打疼了。

张虞小子实在狡猾,从郑县令到护匈奴副校尉,直接跑到边疆任职,让他鞭长莫及,无法寻机报复。

而尚书台里,初为郎官不久的荀攸得闻张虞出狱并拜副校尉官职时,心中多有感慨。

前年,张虞还是与他同饮的友人,今时竟已成为雒阳名人,更是官拜副校尉,与众人拉开差距。今时想来,当真令人唏嘘!

与此同时,张虞从诏狱里释放出来,王盖、王晨、郭图、程普、郦嵩、孙资等友人前来迎接,车队声势不小。

“恭贺济安出狱!”

张虞向众人回礼,笑道:“虞在狱中月余,多谢诸兄奔走,得以令虞出狱。今日归府出狱,虞当与诸君不醉不归。”

“请!”

“济安请上车!”

王盖已不复初与张虞接触时所表态出的严肃姿态,神情颇是亲和。显然经王允一事,王盖已不认为张虞不如自己,或是说他从心里开始敬佩张虞,不认为张虞高攀王氏家族。

“多谢堂兄!”

“同请!”

人群中的孙资眼神中更是透露出崇敬之色,昔日他与张虞同拜入王宏门下,他深受王宏器重,故得以入太学读书。

当初与张虞接触,无非觉得张虞为可交往之人。张虞帮衬他家里之事,让孙资视张虞为友人。而后张虞拜了孝廉,与王霁立有婚约,孙资虽为好友而欢喜,但内心深处颇是嫉妒。

今时随着张虞愈发出众,而他一直在太学苦读,二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这让孙资从嫉妒、羡慕、欢喜等复杂感情直接转化为崇拜之情。

“彦龙安好!”

“恭贺济安!”孙资身形压得很弯,说道。

“要不与我同坐一车?”张虞见孙资孤伶一人,邀请道。

“多谢济安!”孙资感激道。

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张晨与孙资同坐一车,驱车前往王府。

途中,从郑县赶来的郝昭、张丰等人策马在车前开路,挺胸抬头,好似得到礼遇的人是他们。

回到王府,王允已设下筵席,为张虞出狱而庆贺。

宴上,王允喝了几杯,见自己在宴上,众人难以放开,便以有事为由离开筵席。

而张虞自与众人饮酒作乐,到微醺之时,才被王允叫到后堂。

“虞拜见叔父!”

“且坐!”

王允让婢女为张虞上醒酒汤,说道:“饮酒不可贪杯,兴致已达便可散。若是饮酒至醉,则非君之所为。”

“多谢叔父教导!”

张虞跪坐在席上,神情依旧谦逊。

王允从案几上抽出信件与张虞,说道:“君父来信,言参合坞之事。”

张虞当即拆开书信,却见父亲在信上讲述鲜卑南下劫掠,因提前察觉到胡人发起劫掠,众人躲入坞中,避免了人员的大量伤亡,仅有十余人在守城中伤亡。

在损失上,更多是在财产上,比如外围的牛马被劫掠,因劫掠导致了边塞互市取消,家中经济会受到影响。

“如何?”王允关切问道。

“鲜卑南下劫掠,因有坞堡庇护,并无太多伤亡,仅是财物略有折损。”张虞说道。

“今人无事便好,钱财乃身外之物。”王允说道。

“虞也以为如此!”张虞心中的忧虑已散,笑道。

王允微微颔首,笑道:“关于济安任命,陛下已有诏令下达。”

“哦?”

张虞兴致顿生,拱手问道:“不知能否回并州任职?”

王允捋着髯须,笑道:“据我所说,陛下拜济安为护匈奴副校尉,俸禄比千石,辅中郎将内都匈奴,外御鲜卑。”

“护匈奴副校尉?”

张虞在脑海中思索许久,说道:“自西河郡治南迁之后,匈奴王庭亦随之南迁。今若出任护匈奴副校尉,我需至西河郡上任!”

“然也!”

王允说道:“西河处汉胡之交,毗邻云中、定襄、雁门,而今鲜卑南下劫掠,时值用武之际。”

顿了顿,王允笑道:“济安离并州多时,今拜官而返,亦能寻机与霁儿完婚。”

张虞笑笑不语,在鲜卑撕毁合约,南下劫掠之时,出任护匈奴副校尉,他虽为副手,但却具备领兵作战之权。有了兵权,他才能立军功,并且合法拥有兵马。

“对了!”

王允似乎想起什么,说道:“济安此番能出狱,多亏大将军与太尉帮衬,另光禄勋亦会为济安言语。故济安在离京之前,需登门拜访诸公,以表感激之情。”

“诺!”

张虞拱手而应。

不用王允叮嘱,张虞在出狱之后,都会登门拜访众人。毕竟拜访总比不拜访好,若是能结下情谊,更是件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