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十三章投身军旅

暮汉昭唐 第十三章投身军旅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月,张虞、郭图献万民伞,以求汉帝刘宏赦免王允。张虞因为救王允,无诏入京,擅离职守,被羁押于诏狱。

刘宏召见王允,咨询豫州诸事,王允答之有物,并献治政五条,刘宏大悦之。

得闻音讯,何进与袁隗联名上疏,再奏以王允治豫州功绩,并明细功绩。

刘宏下诏,命廷尉释放王允,并准王允官复原职,仍为豫州刺史。

当天下午,刘宏以黑山军张燕屡犯河内为由,王允以豫州刺史迁为河内太守,安抚黑山军。

进了趟监狱,王允从六百石的刺史升迁为两千石的河内太守,属实是赚到了。

不仅于此,王允因豫州士民进献万民伞之故,收获了大量的名声,由此广受士民称赞。

与历史上,出狱之后狼狈逃窜于江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张虞正在冰冷的诏狱里呆着,不得不说诏狱里很冷。

而王允反转了角色,由刑徒变为两千石的上卿,与郭图、程普、王晨前来看望张虞。

“济安为某奔走多时,而今反入诏狱,实有惭愧!”

王允语气中有些许的感激之情,说道:“若无济安献万民伞,恐某至今仍在诏狱。”

作为当事人的王允很清楚,他得罪了张让,局势对他非常不利。若不是张虞通过程夫人的路子见到陛下,并上献万民伞,估摸刘宏对王允没什么印象,更别说会亲自召见,以及提拔自己出任河内太守。

然因是长辈的关系,身份卡在这,王允有很多话无法直白说,仅能点到为主。

幸张虞听出王允语气中的感激,笑道:“使君不仅为我尊长,更是虞之故主。今使君有难,虞岂敢坐视不理?且今时入狱,非使君之故,而实乃律法如此,地方长吏无诏入京,如若不罚,律法不存!”

王允感叹不已,自己与兄长真没看错张虞,如此好儿郎,能收下当王氏门婿,实乃王氏之福。

当初自己感觉张虞有高攀之嫌,今时看来张虞用自身的才能足以配得上诸多士族。纵使无自己提拔,张虞也绝对不会碌碌无为。

“济安放心,我已与诸卿上表,追溯济安功绩,并崇儒学典籍,请求陛下释济安出狱。”王允保障说道。

“多谢使君!”

“称叔父便可!”王允慈爱说道。

在出狱这件事上,张虞并不怎么担心。他的行为贴合当下的社会道义,今时他所触犯之事,其实是情理与律法的冲突,

为救故主奔波,并触犯了律法,这种充满话题性的行为,会让许多人兴奋,为了维护社会价值,自然会主张张虞无罪。

而王允出去之后,有王允的帮衬,他岂会长久呆在监狱里。更别说自己名气大了,袁术、程夫人二人出于投资的需求,大概率会帮衬自己。

二人为何会呢?

其实不难理解,张虞为了王允都会入监狱,那么他对有恩于他的人,怎么可能会反咬一口?

从利益角度而言,知恩图报其实是一种投资行为,毕竟没有人会帮助白眼狼。

如刘备在入益州之前,换了很多上级,但名声依旧很好,其根本在于刘备懂得回报上级,从不干背叛之事。即便是背刺曹操,但刘备依旧是师出有名。

故在入狱前,张虞考虑过得失。为了自己更进一层,有必要暂忍下诏狱环境的不堪。

张虞沉吟少许,劝道:“叔父,张让深受陛下宠幸,其势力遍布朝野。今时若非借叔父治理豫州旧功,纵有万民伞,亦难令叔父出狱。”

说着,张虞凑到王允的耳畔,低声说道:“据河南尹言,大将军有意图谋宦官。叔父应当留得有用之身,不可操之过急。今若打草惊蛇,或是说折损叔父,岂不可惜?”

何进图谋宦官的消息,算是袁术近日透露于张虞。今为了避免王允继续与张让作对,张虞不得不这么说。

王允微微颔首,说道:“张让深受陛下宠幸,凭奏疏弹劾已是不足以令张让伏法,故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今有大将军为主,事可缓图矣!”

若张虞之前这么说,王允可能无动于衷。但王允今时在诏狱里吃足苦头,已是心有余悸,且有何进作为大将军领头,王允自是听进去了。

顿了顿,王允笑道:“大将军听闻济安名声,今有意征辟济安为大将军府吏。”

张虞思虑片刻,说道:“不瞒叔父,虞无意为大将军幕僚,今国家多危,虞愿投身军旅,以来报效国家。”

别看张虞才二十岁左右,但凭借为故主奔走而入狱之事,算是在雒阳出了名。同时王允因豫州百姓进献万民伞之事,并被刘宏提拔为河内太守,已是成为了海内著称的名士。

当下为了拉拢王允,何进打算征辟张虞,其实也不难理解。但张虞并无入何进幕府之意,毕竟入了幕府,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至于投身,算是张虞经他一番深思,思考出的发展道路。

他今为县令,按照俸禄来说,他往上升迁,可以任太守、刺史、尚书令、国相等相关行政官职。但以他目前的资历、才能,不具备出任以上官职的资格。

为了能尽快升迁,无疑是从县令转职武将,且论升迁快速,非军功莫属了。

在东汉社会,以军功入仕很慢,但官员如能立下军功,其便能快速升迁。以朱儁为例子,他家境贫寒,欲想成为上卿,显然是痴人说梦,但朱儁却凭借军功强势崛起。

在出任兰陵县令时,交州发生严重的叛乱,朱儁以县令拜交州刺史,率五千兵马平定交州叛乱,朱儁便被征召入朝出任谏议大夫,之后便是朱儁率兵平黄巾了。

朱儁的例子给了张虞效仿的方向,此番如能统兵作战,回到熟悉环境里的张虞说不准能用军功快速升迁,在乱世开启前,尽量做好准备。

王允点了点头,说道:“大将军府中多海内名士,济安年岁不长,至府上任职,虽能向先贤学习,但亦难出头。济安有谋略,善弓马,投身军旅,或能有所建树。”

说着,王允想起一事,说道:“济安,据兵报来禀,鲜卑南下劫掠幽并。”

张虞眉头紧蹙,说道:“汉与鲜卑互市两年,边境素无战事,今怎忽然南下劫掠?”

“暂不知具体详情,今毕刺史正在遣人出塞,询问鲜卑单于为何忽然南下劫掠。”王允说道:“如有参合坞音讯,当会告知济安!”

“多谢叔父!”

突如其来的消息,确实惊扰了张虞思绪,心中颇是担忧。但因远在雒阳,仅能希望家人无事。

而张虞也格外疑惑为何鲜卑忽然撕毁互市条约,举众南下劫掠。

看出张虞的担忧,程普、王晨、郭图三人说了安抚的话。

因所呆时间太长,受到狱卒催促,王允便欲带人离开诏狱。

临行前,张虞思索着鲜卑南下劫掠之事,忽然有了想法,喊道:“叔父稍等下!”

“何事?”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今鲜卑南掠边境,我愿回并州任军职,不知叔父能否~”

“可!”

王允点头说道:“济安自疏一封,我当上呈于陛下,看能否让济安回并州任职。”

“多谢叔父!”

张虞招了招手,说道:“兄长过来下!”

王晨将耳朵凑了过去,张虞嘀咕几下,告诉王晨去找程夫人,便让王晨走了。

今西北战事焦灼,张虞理应前往西北任职,而今为何回并州任职?

其实道理很简单,张温所率的汉军在西北叛军前连连吃瘪。今投身西北军,张虞恐难以有施展的空间。

以当下的情报而言,叛军因粮草不济退走,汉军分兵追击,结果除董卓外,各路兵马都有折损。据形势来看,叛军所占据的郡县,汉军暂时收复不了。

既然西北战场形势不利,而今并州出现战事,张虞不可能舍并州而去西北。

毕竟回家乡任职,张虞既熟悉边境环境,又有根基可用,更有王氏为助力。且自他离开家乡以来,至今已有近两年,此番回去还能与王霁成婚。

同时,他在并州任职,立下军功的话,还能反哺参合坞,壮大自己的根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