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三十二章旁听朝议

暮汉昭唐 第三十二章旁听朝议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二月,在汉灵帝颁布各郡筹措治宫费,并额外征收每亩十钱的杂税后,为防止有郡守阳奉阴违,十常侍派出西园骑,自号“中使”,向天下郡国索要郡国税。

三月,自政颁布之后,天下州郡骚动,之前降服的盗贼复起。

黑山贼张牛角等十余人起兵,抄掠乡野;葛陂贼何曼等数人起兵,劫掠汝颍之界。

为此司徒袁隗遭免,廷尉崔烈入钱五百万以买司徒;同月故太尉刘宽薨,谥号昭烈侯。

四月,因地方官位久缺无人之故,加之郎官们的‘观政’即将期满,尚书令刘虞着手安排官职名单。

同时,皇甫嵩所部与西北叛军交手多次,皆无功而返,帐下兵马折损众多。

以至于孙坚在与张虞往来的书信中,不得不表示西北叛军善长矛,其悍勇敢战,非黄巾贼寇所能比,与叛军交手中,他帐下兵马多有折损。不过孙坚凭借自身的骁勇,也立了不少功劳。

同月,张虞因‘观政’时期表现优秀,与另五人被刘虞挑中,有幸旁听百官朝议。

而此次朝议所讨论的内容,即围绕着西北叛军而展开。

在朝议前,为防止张虞与另五人在朝议中出问题,在相关人员的安排下,六人早早进入大殿。

因每一部曹出一人,故另五人皆是各曹的郎官,其中则有张虞所熟悉的袁秘。

张虞与袁秘凑在一起,与另一人束手立在左殿角落。

趁着朝议尚未开始,张虞见另一人年岁比钟繇略小,面容白稚,颌下微须,颇有儒气,主动问候道。

“在下客曹张虞,字济安!”

“中都曹袁秘,字永宁!”

见二人主动问好,董昭赶忙回礼,说道:“在下两千石曹董昭,字公仁,久闻二君姓名!”

“董昭?”

又是个在三国里留名的人物,希望不是同名之辈,张虞暗中打量了下董昭。

“董君可知王君伯广,王侍郎否?”张虞问道。

董昭微微颔首,笑道:“领我入台侍郎,即王侍郎。不知君与王侍郎关系是……”

“王侍郎为我妻兄,其在两千石曹任职,闻君出自同部曹,故有此一问。不料竟是董君长吏,当真巧合!”张虞笑道。

“原来如此!”

董昭语气热情起来,说道:“我入台阁半年,若无王侍郎指点,昭之前程当是坎坷!”

显然董昭在入台阁之后,接受王盖不少的帮衬,要不然不会用这种语气与张虞聊天。

借着王盖作为话题点,张虞算是与董昭认识下来。

董昭乃兖州济阴郡人,因助郡守劝降盗贼而被赏识,加上家族助力,董昭得以与张虞、钟繇同年举为孝廉,并被分配到两千石曹。同因表现出色,成为了所在部曹的郎官典范,并有资格旁听了朝议。

三人仅聊了半响,便传来代表朝议的钟声,三人瞬间安静下来。

少许,文武各着朝服,腰佩印绶,手持笏板,在宦官的唱诵下,趋步入朝。

张虞在人群中见到不少熟悉的面孔,如朱儁、赵谦、袁术、刘虞等人。除了刘虞看了两眼角落的郎官,余者并未发觉大殿中多了几名旁听的郎官。

未过多久,汉灵帝在两名宦官的簇拥下,坐到了龙榻上。

君臣互相行礼之后,在汉灵帝的准许下,众官跪坐列席。张虞、钟繇、董昭三人虽说旁听,但依旧拥有临时设的席位。

因距汉灵帝颇远,张虞并未看清其面容,仅觉得汉灵帝说话的中气不足。

“今西北贼寇逞凶,车骑将军率部连讨不克,当下诸位可有见解?”

“禀陛下,自车骑将军出征以来,率部与叛军交手多次,皆无战功,以至西北将没,库粮耗资巨大。以臣樊陵之见,当罢车骑将军,另选他将出任。”少府樊陵弹劾道。

“罢免车骑将军?”

刘宏多有犹豫,问道:“车骑将军荡平河北黄巾,声高望重,今招车骑将军回京,恐于军不利!”

“陛下有所不知,北宫伯玉、李文侯二贼为段颎故吏,熟晓习战阵,识知山川,诡诈多端。车骑将军出自关西,其所用兵法,或已被叛军所识,今若不下诏更替,西军必败矣!”侍中许相说道。

见朝廷一边倒弹劾皇甫嵩,且无人站出来为皇甫嵩说话,张虞眉头微皱。

虽说皇甫嵩所部折损颇大,但皇甫嵩至少算是当下知兵的将领。当下另选张温率军出征,胜败祸福难知。

当然,张虞也能理解更替将领的想法,毕竟出征两个多月,叛军不仅没有被剿灭,还被其杀入三辅中,皇甫嵩自然要背锅。

“更替将帅之事,暂可稍后再议。”

汉灵帝眉头微皱,说道:“去岁征讨黄巾军,钱粮所耗众多,今府库空虚,不知诸君有何意见?”

“陛下,今车骑将军难平叛军,而国中府库已是空虚,不如放弃凉州,固守三辅诸城。”崔烈建议道。

“弃凉?”

汉灵帝拿捏不准,环视众人问道:“诸卿以为弃凉何如?”

声音初落,便见一人猛地站了起来,朝着崔烈瞪了一眼,愤怒说道:“陛下,请斩司徒,以安天下。”

如此言语让当场不少公卿一惊,他们上朝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上来喊打喊杀的人。

“傅燮安敢折辱大臣?”

却见与张虞同为旁听的尚书郎杨赞跳了出来,弹劾说道:“陛下,议郎傅燮廷辱大臣,宜当论罪处罚!”

张虞看得愈发热闹的朝议,与钟、董二人摇头苦笑。杨赞胆子是真够大,作为旁听的郎官,竟敢当场弹劾朝臣,这种人不知该说积极上进,还是不懂规矩。

“肃静!”

张让见秩序混乱,大声呵斥说道。

待杂音渐渐平复,汉灵帝才开口说话,问道:“傅卿何出此言?”

傅燮高抬脑袋,激动说道:“凉州为天下要冲,国家之藩卫。高祖初兴时,郦商别定陇右;世宗拓境,置河西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

“今凉陇叛逆,海内为之骚动,陛下卧不安寝。崔烈为相,不思为国平寇之策,而欲舍万里之土。若使羌胡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必为天下之大患。司徒不知利弊,蛊惑君心,不可不诛!”

在傅燮这般臭骂下,崔烈偏头不语,神情充满了羞愧!

“傅卿所言有理!”

汉灵帝颇有感触,说道:“弃凉之语,不可再提!”

“今不可弃凉,而府库匮乏,当又有何方略?”

“陛下向天下征缴治宫费,此非圣君之所为。燮以为可暂修南宫,出治宫费以补军资。”傅燮说道。

汉灵帝看向张让、赵忠二人,询问二人有什么意见。

张让恭敬说道:“陛下,傅议郎所言有理,让以为可延长修缮南宫时间,以补西军军费,以免得有人非议治宫费。”

“好!”

汉灵帝非常满意,问道:“今军费既有着落,不知选用何人更替皇甫将军?”

“陛下,司空张公(张温)谙熟军事,可由张公率部出征,并选配猛将同征。”或有官吏提议道。

………

经一番讨论下来,汉灵帝召回皇甫嵩,令其在秋季率兵回屯长安。接替皇甫嵩出任主帅之人,则是司空张温。执金吾袁滂为副,破虏将军董卓与荡寇将军周慎为将校,辅佐张温出征。

由三公之一的张温亲自挂帅,并让九卿之一的袁滂为副将,可见朝廷对西北叛军的重视。毕竟连名将皇甫嵩都失利了,汉灵帝不敢不重视。

朝议后,群臣率先退朝。

而张虞与钟繇、董昭等人因身份问题,留在大殿内最后离开。

出宫的路上,见四下无他人,张虞吐槽道:“将治宫费补贴军资,继而延长征收杂税时间,怕不是正符合张常侍心意。”

“何出此言?”钟繇问道。

董昭插嘴说道:“因为治宫费补贴军资,反而令宦官便于从中贪污。如陛下问起南宫修缮进度,则可推脱到西军所耗军费。”

钟繇反应过来,冷笑说道:“难怪张让、赵忠之流会这般痛快,原来他们巴不得这般。”

用修南宫的钱财与补贴军费开支,非常符合张让他们的利益。修缮南宫其实很快就能解决,很难说长期征收。一旦打仗的话,他们就有理由拖延修缮南宫。

仗不打完,他们就一直能征收治宫费,这不比一次性征收来得爽。汉灵帝反而会因张让、赵忠二人帮他打理财政,协调好军费与南宫费用而心生感激。

或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到蒙蔽的汉灵帝才会愚蠢般说出‘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这种离谱的话。

殊不知他真正的爹妈是大汉百姓,没有百姓忍受他的剥削,缴纳各种苛捐杂税,张、赵二人莫非能凭空变出钱财?

《高皇帝起居注》:“……朕本朔方子弟,久食汉禄,本因匡扶汉室,然天下骚乱,奸邪居于廷,……为肃清积弊,驱御羌胡,庇护黎民,故持剑起事。更替国祚,实非始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