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十八章郎官的第一天

暮汉昭唐 第二十八章郎官的第一天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汉发展而来的尚书台,在唐朝时期会形成尚书省,而尚书省所管辖的六部,在汉灵帝时期约可称为六曹。

六曹的长官称为尚书,与尚书令、尚书仆射合称为“八座”,拥有“出纳王命,政赋四海”的权利,统辖朝廷主要政务。

而张虞所被分配前往的客曹,与后世的礼部类似,负责主持少数民族及外国事,并主管护驾朝贺事宜。

盖因临近年关,尚书台上下忙碌于年终审计,非常需要牛马分担压力,在通知端试通过的第二天,便让过关的孝廉前往尚书台。

是日,天朦胧亮,张虞在王盖的带领下,与其同坐一车,前往宫内。

为何前往宫内,则因尚书台尚未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故尚书台官吏都需至宫中办公,同因在宫中理事,故尚书台在宦官集团的影响范围之内。

车上,张虞扶着车栏,问道:“不知兄长在何曹任职?”

“两千石曹任职,负责诉讼和律法之事。”

王盖说道:“客曹虽为六曹之一,但比三公曹、吏部曹而言,今时已会清闲不少。你今日入台之后,逢事莫要擅作主张,多听多闻,以免坏事,惹侍郎不悦。”

“诺!”

三公曹负责年终州郡事务,吏部曹负责官吏选举、祭祀二事,在年终时候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以上二曹虽说较诸曹而言,位高权重但却与尚书郎无关,因为尚书台职位格外紧缺,非有大能量的人运作,类似袁术这般人物,否则很难留下来。绝大多数的孝廉在考核期满,会被外放到地方任职。

张虞虽然不知王盖为何能留在尚书台,并且混到侍郎位置,但想必王宏、王允二人在其中付出了不少心血。

很快,在门卫的放行下,王盖与张虞趋步至尚书台,在王盖的指引下,张虞一眼便瞧见了客曹所属的台阁。

临别前,王盖忽然问道:“你可知蔡邕?”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蔡师流放朔方时,家父率部护送一程,故我与之有所交集。”

“知道便好!”

王盖压低声音,说道:“蔡邕为议郎时,向陛下秘密上奏。陛下如厕时,奏疏竟被曹节所窥,惹得曹节大怒,遂将其下狱治罪。若非吕强出言帮衬,蔡邕必死于狱中。今在尚书台理事,左右多宦官耳目,勿要多言国事。”

“谨记兄长提醒!”

闻言,张虞瞬间凛然,君不密而失臣之语,竟在蔡邕身上应验。而且这件事可突出了宦官在宫内的势力竟庞大到这地步,连上奏给皇帝的密疏都能在其不注意的时候,被宦官明目张胆窥视。

虽说曹节属于是上届宦官的话事人,但管中窥豹亦能了解到以赵忠、张让为首的十常侍集团,其能量不会逊色多少。

与王盖分别之后,张虞登阶入台阁。

走入台阁内,令张虞欣喜的是竟遇见同被分配来客曹的钟繇,在旁站立着,不知在等着什么。

“元常兄!”

“济安!”

因是在陌生环境下,张、钟二人见到对方,愈发热情几分。

钟繇欣喜问道:“端试一别,繇以为再见济安不易,未曾想还能在客曹遇见济安。”

“可知永宁去向?”张虞问道。

钟繇指了下对面的一座台阁,略有羡慕说道:“永宁为袁氏族人,与中都曹尚书有旧,故到中都曹任职。”

中都曹掌管水火、盗贼之事,同样不是忙碌的部曹,而钟繇的羡慕或许是因袁秘的出身。毕竟能与中都曹尚书有旧,袁秘在尚书台的工作会格外顺利。

张虞瞧了一圈,见堂中有连他们在内有二三十号人,问道:“怎么回事?”

钟繇低声说道:“等候令史、侍郎前来吩咐事务,你我二人可在一起,今后也有个照应。”

“善!”

张虞点了点头,笑道:“能在客曹与元常同事,算是幸运之事。我少有为吏经验,劳元常今后多多帮衬。”

“举手之劳!”

部曹内,尚书是一把手,令史属于是尚书的副手。侍郎直属尚书,并配合令史工作。尚书郎属于干事之人,负责具体事务的处理。

类似张虞、钟繇这种实习生属于牛马,每年最忙的时候都会招从地方上的孝廉,以来分担部曹官吏的压力。

等考核期满,最忙碌的时候也结束了,通过考核的孝廉就会被外放出去。每年都是这般循环反复,算是让孝廉们提前适应工作生活。

当然,有时因官职紧俏,不是所有孝廉都有机会出任官职,还是要看实习期间的表现。

聊了半响,在众人的等待中,令史带着三名侍郎而来。

令史用官腔说了几句废话,便因事务匆忙之故,让五名侍郎各领走一批孝廉。

张虞、钟繇等五人被一名邓姓侍郎领走,其自称邓广,听其南阳口音,可知其为南阳人。

邓广为人和善,以温和的语气,向五人介绍客曹工作内容,并叮嘱在考核期内的注意事项。

带着张、钟等五人逛了一圈客曹后,邓广便向众人分配相应的打杂工作,如搬运四夷朝贡的货物,或是整理朝贡的流程。而钟繇的话,被分配去整理朝贺事宜。

或许是提前有过了解,知道张虞精通鲜卑语,故张虞被邓广派去与胡人打交道,倒是惹得众人羡慕。毕竟与前来朝贡的使者沟通,无非是费口舌,而不像他们需要四处奔走,干卖力气的活。

张虞被安排去与胡人打交道,当天就跟着李姓的令史去接见朝贡的代郡乌桓。

因同属东胡民族,加之草原虽说幅员辽阔,但语系着实单一,故鲜卑语与乌桓语几乎没什么区别,张虞作为辅佐翻译,并没有什么问题。

倒是辅助口译的刘侍郎水平真就一般,遇见疑难字词,结结巴巴,词不达意。

“侍郎!”

为了照顾刘侍郎的颜面,张虞凑在刘侍郎耳畔,以微弱之声,说道:“dɪγa是书册之意,乌桓人想要我朝赐些医师、工匠书籍给他们!”

刘侍郎瞧了下张虞,并低头向李令史重新翻译了一遍。

得闻代郡乌桓欲学工艺类的书籍,李令史神情微变,说道:“律法有言,不得授医师、工匠之学。我朝仁德愿授儒学教化,并按规格回赐口粮、巾帛。”

显然东汉王朝非常清楚,汉人能胜胡人的基础是科技优势,利用坚固的甲胄、锋利的兵器、超长的弓弩射程,去维持汉军单兵的作战能力。

刘侍郎翻译了下,乌桓首领露出惋惜之色,但又只能接受。

经一番聊天下来,代郡乌桓向东汉朝廷进贡了两千匹马,而朝廷赏赐按规格回以口粮、铁器、巾帛。

在张虞看来,如以市场价计算,乌桓会更占便宜。但是张虞其实能够理解,代郡乌桓有守塞的军事任务,朝廷必须给予一定的军事费用支出,以来维持幽州外围的边防体系。

同时如果从骑兵角度来看,东汉军队体系以胡人仆从兵为主,不似西汉发展大规模骑兵,故东汉的马政没有延续西汉大规模养马的政策,而是采用多途径获取马源的政策,而朝贡则是战马来源的主要渠道。

因帮衬了刘侍郎,那刘侍郎整日都带着张虞,说话面容较之前和蔼了许多。

在送走代郡乌桓后,张虞身份微末,无资格参与高层会议,故被打发到角落休息。

但张虞乐得清闲,抽出时间前去看望钟繇,顺手帮了些力气活。

直到临近下班时间,张虞、钟繇二人才被邓广喊去用膳。

机关食堂这一习惯其实在很早便有,先秦时期因非俸禄制,故君主都会提供伙食于臣子。而随着秦朝推行俸禄制,君主便取消了提供伙食这一传统,除非君王主动赐膳。

到汉朝时期,重新恢复了机关食堂制度,但能去机关食堂(太宫)用膳者需八百石以上官吏,基本是中央的高级官吏,寻常官吏需要自己带饭。

汉明帝时期,郎官药崧在尚书台值夜,因家贫没有自带夜宵,饥渴难耐时,竟吃竹席充饥。汉明帝夜巡得见药崧这般,赐尚书以下官吏朝夕两次公餐,并就此成为定制。

前世没吃过机关食堂,今世反而吃上了更高级的中央机关食堂。

因张虞、钟繇早到,提前抢占了席案,二人面对面用膳。而许多后到的孝廉只得拎着太宫分发的漆盒回台阁用膳,之后再将漆盒送回来太宫。

钟繇吃着米粒,忽然笑了下,说道:“我听闻太宫食膳美味,今日尝之,果如往人所言。”

张虞笑道:“那当多吃些,今后如若外放,怕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吃上太宫食膳。”

钟繇颔首而叹,便埋头用膳。

因遵循食不言之理,太宫内众人甚是安静,唯有享用食膳的声音,以及窃窃私语声。

张虞快吃完时,忽然一人疾跑到太宫n内,朝着用膳的众人,深吸口气喊道。

“捷报!”

“皇甫将军先在广宗大破张梁,获首三万级,俘虏五万余人。而今在下曲阳大破张宝,俘虏十余万之众。张梁、张宝二将授首,今河北黄巾已平。”

“朱将军破宛城,斩韩忠、孙夏,获首万余人,俘虏十万余众,今荆州黄巾已平!”

听着黄巾被镇压的消息,太宫内的气氛先是沉了下来,继而爆发出热烈的呼喊声。

张虞抬头四望,不仅尚书台官吏纷纷兴奋喝彩,连钟繇神情都颇是兴奋。

众人没欢庆多久,另一名侍从快走过来,大声说道:“陛下改元中平,尚书台各级官吏皆有封赏,明日休沐一日,以为庆贺蛾贼覆没。”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有了赏赐,太宫内的欢庆声愈发热烈,不知何人领头高呼万岁,从而带动不少人与之应和。

而张虞听闻中平时,脸上先是露出了惊愕的神情,原来黄巾起于中平元年,出自于此,因黄巾被平,故曰中平!

“济安,蛾贼覆没,陛下改元,是为大喜之事啊!”

钟繇拉着张虞的手,大笑道。

“是啊!”

“或许天下因此而中平!”

张虞露出饱含深意的笑容,说道。

中平元年到了!

更大的暴风雨将要来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