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十七章端试

暮汉昭唐 第二十七章端试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将从袁术府上离开时,盖因张虞对答如流,又有射术在身,袁术向张虞伸出橄榄枝,让张虞可以多多与自己往来。而张虞并未着急表态,仅是感谢再三。

回到王府后,出于对张虞拜会袁术所发生之事的好奇,王晨在晚饭时特意询问。

“今见袁术如何?”王晨问道。

张虞灌了口水,笑道:“袁公路为人虽说随和,但其人好名。我与其相见时,向我多有问及袁本初情况。”

顿了顿,张虞评价道:“好似袁术眼中大汉就唯有那袁绍,而袁绍则是心怀江湖,无欲与袁术相较。”

“有理!”

王晨深以为然,说道:“我昔日拜会袁术,其虽礼贤下士,但矜名骄肆,与袁本初心胸宽宏相较,实有天壤之别,故我转与袁绍深交。”

袁术出身名门,袁氏嫡系子孙,注定享有顶级资源倾注。而袁绍虽与袁术同出袁氏,但其母却是婢女之后,如果不是自身能力出众,很难享受与袁术相同的资源倾注。

二人成长之后的区别也非常明显,袁术作为袁氏继承人培养,开局举孝廉,之后便一直在中央出任官职,故今时便官拜河南尹,已是朝廷的上卿。

袁绍虽未被举为孝廉,但作为袁氏子弟,袁绍依旧是出任濮阳令。若是按照正常情况的发展,袁绍注定赶不上袁术升迁的脚步。

但袁绍在为母丁忧时,发现了不一样的途径,即利用袁氏的名望,去庇护那些受宦官排挤的士人,通过发展舆论,为自己的名望造势。

故在袁绍隐居雒阳期间,袁绍礼贤下士,聚集了一批奔走之友,张邈、许攸、逢纪都为袁绍奔走,而何颙则是属于名士中的斗士,经常往来兖、豫,以至于变向帮助袁绍鼓噪名声。

这般情况下,袁术突然发现,自己官职虽比袁绍高,但自己在口碑与名望上,处处落后于袁绍,这让袁术难以忍受,并效仿袁绍所为。

但袁绍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已将竖起人设,网罗住名士众人,又岂是袁术邯郸学步所能动摇。故袁术愈发不满袁绍,难懂为何自己出身高贵,众人纷纷投效袁绍。

顿了顿,王晨问道:“那袁术如何待济安?”

张虞沉吟而笑,说道:“如兄所言袁术矜名骄肆,我自当顺其言语问答。离别之时,袁术让我在雒阳时多多走动。”

眉头皱起,王晨说道:“济安欲在雒阳立足,不可左右摇摆。你若不与袁绍深交,袁绍岂会助你?且说不准还会得罪袁术。”

显然见张虞似乎准备骑墙二袁,王晨不得不出言提醒。有势力的人骑墙可不是骑墙而是自成一派,没实力的人骑墙那是反复小人。

张虞摸着光滑的下颌,笑道:“我为微末小人,二袁门下士人众多,多我一人不多,少我一人不少,何需着急投效。容我且先通过岁举,进仕尚书台。”

当下与袁术交好,还是与袁绍交好,张虞暂无头绪。

但若从历史走势而考虑的话,其实倾向袁术更有利可图些。袁术名望虽不如袁绍,但架不住袁术政治资源丰厚。

孙坚若无袁术背书,孙坚怎敢杀荆州刺史?

而孙坚正是得益于袁术的扶持,孙坚才能官拜豫州刺史。若非孙坚提前陨落在襄阳城下,以当时情形而言,中原斗争可能会更加激烈。曹操想轻易吞并豫州,怕不是要与孙坚交锋。

张虞如若真有意争霸,那么袁绍将会是他避不开的对手,而袁术反而是他天生盟友。

思索于此,张虞立即停止幻想,当下的他还是要回到现实,先通过岁举,入尚书台出任郎官为紧急之事。

“济安!”

张虞闻声望去,却见王盖神情愉悦,从外趋步入内,说道:据尚书仆射言,今岁会用往年旧问,并杂有新问。济安近日可安心研学,以备十月端门岁举。”

“多谢兄长!”

张虞欣喜而笑,作揖而拜王盖。

有了内部人士王盖的‘泄密’,张虞对即将而来的岁举不再那么忧虑。毕竟若是真严格考核各地而来的孝廉,怕不是真会刷下去一大半,而张虞估计真要找宦官去买题了。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张虞陷入突击学习的状态当中,王盖时而会带回来几份往年旧题,让张虞当成‘真题’来说。

岁举的文吏科题型,大体分为帖经、墨义、策文三种。贴经类似填空题,墨类似问答题,策文类似公文书写。文吏科难度不大,尤其有真题备选。

王晨为了帮助自家妹婿通过岁举,每日都会带着张虞学习经学,讲述其中的重点内容。

所幸张虞记忆力不错,很快将重点内容几乎都背诵下来,并将往年岁举的内容刷了好几遍。

在岁举前五天,王晨不打算让张虞自己写公文,而是用其出众的文采帮助张虞写了三套公文模板,并指点张虞如何套模板书写公文,以及格式上的注意事项。

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张虞不止一次恍惚感觉到自己回到前世的学习生涯,感叹中国人考试的基因在约两千年前的东汉竟已种下。

而自己的妻兄王晨若在前世,说不准凭其天赋都能当个考公老师。

很快,随着时间来到十月十五日,岁举如期在端门举行。

清晨,天晴晴朗,冷风微微吹拂。

张虞在王晨的带领下,来到皇宫南门外,取出孝廉的身份凭证,经由卫士核验,便被放了进去。

盖因知道这些孝廉身份背景不简单,门卫仅稍微检查了随身物品,便被放行进去。

皇宫的南门其实就是端门,因地方宽敞临近尚书台,成为每年岁举的场合。且在端门岁举,又可称为端试。

入了端门,张虞才发现宽敞的南门道上,已经聚集了全国两百来号孝廉士子。

同时,张虞见到了许久未见的钟繇,以及被自己所救下的汝南郡议生袁秘。而钟繇似乎与袁秘认识,正在偏僻角落闲聊。

张虞朝着二人走了过去,拱手道。

“元常、永宁!”

“济安!”

“哈哈!”

盖是见到熟人,钟、袁二人颇是欣喜。

钟繇笑道:“我正与永宁谈及济安,济安便在此时而来。”

袁秘打量张虞,调侃说道:“张从事握弓射箭之手,能否习惯握笔贴经?”

换是公孙瓒或许会恼怒,但张虞却非常坦然,自嘲说道:“若孝廉考骑射,我自当坦荡。今孝廉持笔奏文,我难免惶恐。”

袁秘笑了笑,说道:“可惜我非文吏科,否则还能帮衬你!”

钟繇出于对朋友的关心,问道:“可需往年旧题?”

张虞故作无把握,说道:“怕来不及了!”

闻言,钟繇顿时心急,不满说道:“分别前我这般叮嘱,济安怎能不放在心上?”

说罢,钟繇的眼神在周围扫视,见到对角处的宦官,当即说道:“济安快去寻那宦官,上报郡国姓名,之后如数交钱,今岁举当能无忧!”

张虞微张了下嘴,惊讶说道:“竟能贿赂宦官,那尚书台的人不管?”

“管不了!”

袁秘插嘴说道:“尚书台中有不少是宦官门吏,今向宦官交钱,则能无忧。”

张虞忍不住吐槽道:“端试为选拔孝廉之根本,今当众贿赂便能通过,如此视为儿戏,吏治安能清明!”

听着张虞这般言语,钟繇顿时反应过来,笑骂道:“济安怎能欺我二人!”

“玩闹而已!”张虞举手告饶笑道。

三人凑到一块,聊天玩闹些许,便在钟声中安静下来。

在指引下,三人与两百来名孝廉分为文吏、儒生两科,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大棚里。

张虞根据竹简寻找到自己案几,整理衣裳,跪坐在席上,将囊中的笔墨取出。

少顷,第二声钟声响起,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尚书台的官吏为孝廉分发巾帛制作而成的试卷。

等到张虞收到试卷,这才发现上头监管的官吏竟有王盖。

惊讶之余,但仔细一想,很符合情理。王盖作为侍郎本身就是内部人员,负责监考不足为奇。若是在科举制度严格的宋明清时期,王盖自然需要回避张虞。

收敛心情之后,张虞持笔在纸张上作答,准备稍后将答案搬到巾帛试卷上。

题目如王盖所言多是往年题目,新出的题目也有部分在王晨的讲授范围之内,张虞安心作答。

在作答期间,王盖似乎担心张虞不会,时不时走到张虞身边,偶尔还有用手施以提醒。尤其是新出题目,王盖见张虞答题不对,还有小声提醒。

这让张虞苦笑不已,感情王盖不和他说太多,估计是担心自己会因他身份而肆无忌惮,好让自己跟随王晨学习。

说实话,无需王盖帮助,张虞都能通过端试。今王盖伸手帮助,张虞估计会以优秀成绩通过。

当撰写公文的考题作答完毕,张虞稍微检查了下,便将巾帛试卷交于尚书台官吏,与钟繇前后脚离开端门。

五日之后,张虞收到自己端试通过,并被分配到尚书台的客曹的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