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七十五章 未在军中,朕却知必灭孙蜀(3/3)

孙权纳法正之策,令徐琨率军先往梓潼,与孙贲汇合,驻剑阁以御唐军。又命吴景、孙河率兵北驻阆中,防唐军从米仓道南下。

时为令唐人难以专心南征,孙权令费观出使刘备、曹操二家,求二家北伐以牵制敌军。

春三月,两家大军各自云集,战事一触即发之时,在长安坐镇的张虞带百官籍田,以来劝农耕作。

长安城外的田里,张虞粗衣麻裳模样,持鞭驱牛耕田。年纪稍长皇子同在田中耕作。皇帝、太子皆认真籍田,随行文武又岂敢看戏,遂都在田里泡着。

有牛代耕,张虞在老农的指点下,不一会便耕完一亩田。之后在皇子、官员的帮助下,很快完成了插秧工作。

树荫下,张虞与左右席地而坐,指着田亩闲谈。

“一家无牛代力,一岁仅能耕四十亩旱田;一户有牛代役,一岁能耕百亩旱田。若是水田,有无牛者差有三倍。”左扶风司马芝说道:“故一家之幸事,有田百亩,妻儿双全,有牛代耕!”

张虞看向杜畿,问道:“卿可知耕牛之数?”

杜畿迟疑说道:“恕臣治政有失,不知国家民众耕牛之数。然依臣所粗知,北疆去岁输牛入中国,盖有万余头牛另有上千头骆驼,然牛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以此而观之,中原百姓急缺耕牛。”

之前张虞大力引进骆驼,并在并州发展出骆驼耕作的习惯,但骆驼并未普及开,一者骆驼数量少,二者牛更合适农耕。

天下厮杀了十余年,耕牛因能作为口粮,故其数据与人口同时下降。因此中国州郡除了缺人口外,便是缺耕牛。如之前所言,如果家家户户有耕牛,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张虞谓左右说道:“朕虽准民众经商,但却未忘农为立国之本。天下太平,乃朕心中一愿。及华夏一统,百姓有田可耕,耕有牛代力,乃朕又一心愿。”

“陛下仁德爱民,实乃百姓之幸事!”众人恭惟道。

张虞摆了摆手,问道:“爱民当落实于民。今耕牛匮乏,诸君有何见解?”

“太仆执掌国之畜牧,今下何在?!”

“臣在!”

人群中张济趋步出列,拱手说道:“禀陛下,欲广丰耕牛,臣以为重于牧养。西北、河套水草肥沃,盛产牛马之地。今天下耕牛引进,多赖胡人牧民饲养,再售卖于中国。故不如复秦之旧制,设立牧场,专门饲养耕牛。”

“另秦川牛、白河牛素来闻名于世,今陛下欲设牧场,可在关中、南阳设立,并与陇、代、幽并重。专心牧养之下,数十年之后,耕牛当盛行于中国。”

秦国商鞅变法能成功,除了君臣上下的齐心,另与秦国盛产耕牛有关。中国北方以黄牛为主,而黄牛出产地分布在齐鲁、关中、南阳与农牧交接区。关中生产的秦川牛易于饲养,力役能力强,属于是非常优质的耕牛。

秦国商鞅变法时,专门为牛设立机构,如太厩、中厩、宫厩等,另有牛长、皂者等职位,专门负责耕牛饲养,及一系列法规考核饲养情况。昔崔钧在西河郡培育的西河牛便是秦川牛。

至于白河牛,顾名思义生活在南阳白河的黄牛,因体大力强,行走快速,适应性强而著名。南阳郡能在两汉崛起,并在后续历代中兴盛不衰,除了地理位置外,便是与盛产的白河牛有很大关系。

刘秀起兵之初,所骑之牛大概便是白河牛。

张虞问道:“丞相与尚书令有何见解?”

“陛下,设立牧场饲养耕牛可行,但臣以为我朝或可借机推行牛籍制。”

杜畿说道:“令地方郡县稽查辖区耕牛数目,载牛色、牙龄于案牍,标印记于牛身,以便有迹可循。依人籍记耕牛,岁岁可知耕牛之变化。另凭人籍与牛籍对照,可知人牛比!”

“丞相以为如何?”张虞满意点头,问道。

“杜令君博识广学,今设牛牧监及牛籍制,臣以为可行!”钟繇说道。

为耕牛上户籍比人上户籍更简单,人或许会涉及赋税,而牛不涉及征税环节。

张虞说道:“朕闻江南以刀耕火种为生,寡有牛耕之事。而江南如欲富庶,非丰富耕牛不可。故设牛牧监,及行牛籍制,需为江南而思虑,以备不时之需。”

“诺!”

相比北方以黄牛为耕牛,江南则是以水牛为耕牛。水牛在江南本身不多,但因三国割据及衣冠南渡带来了中原技术,于是水牛便借此繁殖与推广开。而水牛的普及直接促进了南方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能够同时耕作更多的田亩。

因此想发展南方,不仅需向南方传播先进农耕技术,同时还要繁殖出大量水牛,方才能出现南方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现象,故今考虑到江南水牛算是为今后发展南方而做准备。

“父皇,畜牧耕牛为长远之计,而今国中少牛何不寻方略,以解无牛之户之难!”张漳说道。

闻言,张虞兴致顿生,问道:“莫非你有良计?”

见大家看向自己,张漳顿时脸红,说道:“谈不上良计,仅是少年学习时,如有人暂缺笔墨,我会暂出借之。故天下有养牛之户,有未养牛之户,何不让养牛之户出借牛于无牛之户,而无牛之户以锄地为劳务偿还。”

“至于无牛之户,家有壮丁者多锄地,老、弱者少锄地。由官府主持,令大族出借耕牛,并将出借计入考科学问之中,借牛者优先不借牛者。”

此言一出,在场官吏纷纷点头,对张漳所献计策表示认同。

“北地王少年睿智,此乃利国利民之策,今下如若施行,可缓解耕牛不足之难!”崔琰赞同道。

张虞暗暗称奇,他对张漳的关注不多,没想到张漳竟如此聪慧。遂下意识看向郦嵩,怀疑郦嵩为张漳出谋划策,但见郦嵩满眼的诧异与欣喜,于是放下猜疑,毕竟耕牛之事可是自己忽然提及。

张虞不动声色,说道:“小子进言有理,杜令君稍后可与诸卿商讨一番,看有无可行之处。”

“诺!”

见弟弟在众人面前出尽风头,年仅尚小的张洛脸上露出不快之色,但又怕父皇见怪,遂又只得憋在心里。

在君臣闲暇谈话时,荀攸递上一封军报。

“陛下,汉中有捷报传来!”

“是何捷报?”

“郭淮假迎亲之名,夺取了白水关,今孙夫人正在遣送长安路上。另徐晃已命赵昂率武都郡兵赶赴白水关,王凌率兵南下米仓道,为偏军先锋。”荀攸说道。

“好!”

张虞浏览书信内容,大为满意说道:“白水关为巴蜀祸福之门,今破白水关,离兵入巴蜀不远矣!”

“葭萌关地形特殊,为白龙水与嘉陵水相汇之所,能与白水关互相呼应。今白水关失守,葭萌、剑阁为蜀人之依仗。如能破剑阁,则巴蜀传檄能下。”

贾诩捋须而思,说道:“但诩闻人言,剑阁之险非比寻常,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徐晃率军南下,而蜀人屯重兵于险要,我军恐会受挫于剑阁。”

张虞持信思虑良久,说道:“公明与伯宁欲出金牛、米仓二道入蜀。然朕恐蜀人闻朕兴兵南伐,必悉其精锐,北阻金牛据我。敌必思地险而我军难至,若能出其不意,直驱门户破关,则蜀人自溃。”

说着,张虞踱步思量,吩咐说道:“徐晃大军如至葭萌或剑阁之间,则分兵向东,疏通米仓山险道,以便满宠兵入巴中。而满宠若至巴中,则破巴郡,西至广汉,直取蜀郡。若两军不得进,令徐晃抽调五千精锐,抄平阴小道,陷江油,驱成都。”

“遵命!”

说来奇怪,自邓艾开辟出阴平小道灭蜀之故事后,历代中原政权灭蜀多走阴平道。如蒙元下成都,便是分兵阴平;明灭明夏,明军奇出阴平。

对张虞而言,他虽偏向于邓艾所走的阴平小道灭蜀,但也知道邓艾灭蜀成功关键在于钟会的大军在剑阁牵制住姜维,并且后续蜀兵抢占险要失败。

因此他给南征大军制定方略里,让徐、满二将先行用兵,尽可能扰乱蜀人的防线。及待必要之时,分兵阴平奇出成都。

张虞谓左右笑道:“朕虽未在巴蜀,但却知是役必灭孙蜀。”

见张虞自信满满,群臣无不愕然。

“陛下何以为证?”钟繇好奇问道。

“且看兵事!”

ps:260章王肃与张肃名字弄错,容我联系编辑修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