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七十四章进则称孤道寡,退则富贵一方(2/3)

“唐人奸诈,趁姻亲之交,夺我关头!”

堂内,孙权神情凝重,说道:“关头为巴蜀祸福之门,关头失守,蒹葭、剑阁首当其冲。观敌之所为,敌寇早有图谋我巴蜀之意,伐我之军或已开拔。大军压境,形势险恶,不知诸卿有何高见?”

众人交头接耳,对忽然爆发的战事充满震惊与不可思议。

“袁术被擒,齐袁覆没,唐人据有中原,以我巴蜀之力,安能与之为敌?”

“是啊!”

“使君继位之初,与曹、刘两家结怨。今无强援呼应,而形势危急,恐非唐人之敌啊!”

“肃静!”

徐琨咳嗽了声,严肃说道:“敌寇未至,而诸卿慌乱,岂不有失风度!”

在徐琨的呵斥下,众人稍微安静。

“使君!”

州吏蹇胤离席而起,拱手说道:“汉亡唐兴是为天数,今中国诸州方定,举大军南征巴蜀,其意有一统寰宇之念。昔后汉之兴,成蜀拒而不降,光武督将远征,成都告破之时,覆巢安有卵乎?”

“先君创业不易,西征用兵多年,方有巴蜀微寸之地。时北连张唐,东伐陈袁,威震江表;先兄奋发图强,意取汉中门户,仅得寡民南迁。南中叛反,春出秋返安息诸郡。故二君在世时,尚非张唐之敌,何况使君复继者?”

“以胤之拙见,唐人大军南征,使君何不效窦融东归之故事,为孙氏求得裂土封疆之荣!”

蹇胤的话语非常**了,用孙坚、孙策为例子,与张虞为敌的下场。甚至明目张胆说孙坚、孙策非张虞之敌,何况刚刚上位的孙权。如果孙权企图反抗,那么下场很可能就是公孙述身死族灭那一结果。

孙权神情难看,欲发怒却又不好发怒。毕竟蹇胤所言并非无理。

“诸君可有别见?”

“使君,蹇君之言不如道理!”

垫江人赵敏说道:“唐帝起兵十二年,征讨天下无所不胜。昔击李傕,败袁绍,擒袁术,皆以少胜众之故事。今唐帝坐拥中国,治下百姓千万,良将百员,恐非巴蜀所能敌。天命在上,若执意为敌,有失福祚,则使君岂不辜负父兄之心血。”

见一众蜀人纷纷劝自己投降,孙权强忍心中的不满,遂看向许靖,问道:“君为诸吏之首,如某之仲父,今可有进谏之语?”

许靖神情犹豫,半响起身之后,说道:“唐帝,龙虎也。以弱冠之龄,奋义兵于代朔,西征董孽,穷极马、韩,北逐幽州,东破袁绍,南擒袁术。”

“袁绍者,四世三公之身,坐断河北之强侯,一役失河北,二役丧命于军中。袁术者,篡位窥器之诈贼,据有长江上下诸州,竟一役被敌生擒,举国兵吏归降。四方群英皆一世之人杰,然皆非唐人之敌,可见张氏之雄犹如高、世二祖。”

“使君之所以拒唐,无非巴山蜀道之险。今唐人以汉中为基,南窥我巴蜀。时关头为咽喉要冲,敌军兵马动辄数十万,我军失巴山之险,久持用兵众寡不能敌。故为大计而思,使君不妨开城迎之,尚能得万户公侯之爵。”

见委以重任的许靖都劝自己出降,孙权差点眼前一黑晕过去。

许靖为诸吏之长,连他都支持投降,这让孙权不得不怀疑今下他是否有坚守的必要性。或许及时归降,能得到好的待遇。可是就这样无抵抗归降,让他非常不甘心。

其实许靖的投降之议与历史上张昭所思如出一辙,皆并非真心出卖孙氏,而是从今下来看,张虞威名赫赫,且占据了中国。作为传统士大夫,许靖看不到抵抗取胜的希望,故为了孙氏而考虑,及时归降张虞,得到优渥的封赏,方才对得起孙策的嘱托。

孙权脸色难看,遂拂袖而去。

见孙权离席而去,众州吏起身急呼,却不见孙权回头。而人群中的法正则是受到侍从的相邀,从偏门至后堂,独自面见孙权。

后堂内,孙权神情烦闷,盘腿坐于榻上。

法正趋步拜见,说道:“正拜见使君!”

“坐!”

孙权收敛心神,说道:“今唐人背盟夺城,意图巴蜀,诸吏惶恐欲降。不知卿是何意见?”

法正整理了下思绪,故意说道:“唐帝者,无敌于天下。新并袁术,兵马精锐,而我连丧二君,人心动荡。故乘战胜之威,伐丧乱之国,必能克复巴蜀。故使君宜当先送家眷谒京。不然,则形势危矣!”

见法正同劝自己出降,孙权神情大怒,拍案说道:“我兄临终有言,大事不决问孝直。今孝直竟劝我归降,何不当众言语?”

说着,孙权欲再次拂袖而去。

法正伸手急忙去拉孙权,笑道:“一时戏语,使君何故动怒!”

见法正另有别语,孙权方才平复心情,紧握法正的手,说道:“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法正与孙权同坐于榻上,问道:“试问使君何故不降?”

孙权沉吟少许,说道:“察众人之议,不足与之图大事。众人开门迎唐,不失富贵。乘犊车,仕中原,累官能知州郡,或能进仕长安。为孙氏效力,与为张氏效力有何异同?”

“然我若迎唐,所得无非数千或万户之侯,虽能留封于子嗣,但生死却操之于唐人。所乘车马不及今时,旧吏见我称以同事。若留居巴蜀,虽不敢想进位帝王,但却能号令巴蜀。二者相比,盖有天壤之别。”

“善!”

法正欣慰说道:“使君心怀大略,早定大计,何须用众人之议!”

孙权迟疑说道:“话虽如此,但权恐不得破敌大计,愿请先生参谋。”

法正沉吟少许,说道:“张虞虽据有中国,但举世皆敌。使君以英武之资,兼仗父兄之业,坐拥巴蜀,地周数千里,治下十余郡,兵精粮足,将士用命,拥十万之众,横行天下,无所可惧。”

“光武中兴时,天下悉数平定,成蜀负嵎顽抗,而今将军不然。中国虽安,但吴楚不宁。曹操、刘备尚在江南,为唐人之后患。唐人伐巴蜀从北道入巴蜀,中国虽夺白水,但蜀道险峻,葭萌难守,尚有剑阁险关。”

“剑阁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帝驱中国士众远涉山岭之间,骑不得骋,粮需力负。时依孙子曰:‘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使君如能举兵固守险要,以剑阁之险据敌,早则半年,迟则一岁,唐人必因劳师远征而撤军。另唐为汉家之敌,今汉室在江左,曹、刘辅政,三家乃唇亡齿寒之关系。唐人如若灭蜀,据有大江之上游,二家在下溯,岂能久续乎?”

“因此,以正之见,使君聚巴蜀之兵,屯于米仓、金牛之险道,以为据中国强兵。另遣使者出使吴楚,劝刘、曹二家北伐,以分中国之兵。旷日持久,日费巨金,唐人进不得取胜,迟早撤军返程。”

“唐人北返,使君大振声威,何愁蜀人反复?时与吴楚连盟,凭巴山、长江之险,足以割据巴蜀!”

“彩!”

孙权大为欢喜,拍案说道:“张虞称霸中原以来,所忧者无非二袁,曹操与孤。今覆没二袁,收取中国,篡汉自立,乃天下之敌。曹操与我尚存,长江诸州齐力据敌,未必不能与其较长短!”

“不仅于此!”

法正补充说道:“假使唐人兵入巴蜀,大势已去难收。但使君拥数万之师,治百万之民,南中听候调令,时再出降唐人,纵无万户侯爵。但因东南曹、刘未休,亦会优待使君。是故进能退敌,割据一方,称孤道寡;退能出降,封疆裂土,贵延子孙。”

总结法正御敌计策,无非是持久战。即利用本地作战的优势,拉长唐军的补给线,用时间拖垮唐军补给,最终令唐人因辎重紧缺而撤军。期间让曹、刘袭扰唐人,让唐军无法专心南征。

孙权伸手紧握法正手,感激说道:“先生之语方为诚心之言,今我绝不相忘先生决断之恩。”

法正作揖说道:“使君宜当速招诸将,由大将率兵北上据敌。若让唐军先行据险,则不利我军御敌。”

孙权从榻上直起,兴奋说道:“时劳先生参议军事!”

“不敢辞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