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五十七章献妹归降

暮汉昭唐 第二百五十七章献妹归降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公元200年,九月。

“咚!”

“百官入朝!”宦官高声道。

沉寂的宫殿敲响钟声,文武百官依照位列分成两排,在吕布、钟繇的带领下。众持笏板,卸剑、脱履,趋步入殿。

时张虞头戴冕冠,身着衮服,坐在御榻之上,望着鱼贯而入的诸臣,下意识摸了下唇上的两撇胡,神情看似淡然,但却暗含得意。

“参见陛下,愿陛下永受嘉福,万岁延年!”

“诸卿免礼!”

“谢陛下!”

众官寻到自己位置,跪坐于侧席上。百官中独坐者,为钟繇、杜畿、庾嶷、荀攸、吕范五人。

“诸卿可有奏报?”

“臣劭有事上疏!”

令狐邵避席而起,说道:“陛下先时征郑玄入京,出任博士。然途至鲁地时,郑公病情加重,今逝于鲁地。郑公名声高崇,名冠华夏,为世儒宗。陛下因崇才学而征召,然却于途中病逝,故以劭之见,陛下或许遣人慰问!”

张虞归京之后,筹划称帝事宜时,为了大壮声势,以争取士民之心,采纳郭图之见,征召七十四岁高龄的郑玄入京。

郑玄因儿子郑益恩战死之故,身体衰老严重,无心过问大事,一心研究学问。先时本不愿受命,但因满宠遣人催促,不得不启程前往长安。

至鲁地时,郑玄梦见孔子,预感自己将亡,又自感病情严重,于是停留于鲁地养病,经一个月的无效治疗,郑玄最终病逝于鲁地。

闻言,张虞感慨了声,说道:“郑君自言梦孔子,朕便预感不妙。令人急救之,却难改天数。”

“应劭、王粲何在?”

“臣在!”

二人趋步出列,应道。

“你二人为博学之才,有强记之能,为海内显著之士。今以应卿为正使,王粲为副使,代朕前往北海,慰问郑玄家眷。并将郑玄所撰书籍与其家眷迁至长安,由朝廷荣养其家眷,弘扬郑氏学问。”张虞吩咐道。

“遵旨!”

郑玄可以说是百年难遇的天才,年轻时随马融学习古文经,学成之后游历十余年,囊括大典,综合百家,遍注群经,将今、古文界限打破,将古、今文学融合与一统。二种学说的一统让郑玄名扬四海,被世人尊称为大儒。

功成名就之后,郑玄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在注解儒家典籍。如《礼经》仅有师授而无注解,即便是马融也只注了《丧服》中的经、传。而郑玄苦心孤诣研究多年,为《周礼》《仪礼》《礼记》作注,将三礼注一书为《三礼注》,开创礼学宗派。

后续陆续为《易》《尚书》《论语》《诗》《汉律》等典籍作注,并精通数学、浑天学,深谙音韵、训诂学说,故称其为全才不为过。

今张虞遣人前往北海,名为慰问家眷,实为欲得郑玄所著书籍及其家中典藏经典。毕竟天下大乱,大量典籍都有所遗失,作为华夏天子的张虞有传承文化经典的责任。

“禀陛下,后汉末年时,左伯纸名扬天下,然因战火绵延之故,左伯纸绝于中国。臣以为此行出使北海,不仅需抚慰郑公家眷,还应寻觅技师,以便左伯纸重现于天下。”应劭补充说道。

“善!”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左伯纸盛传于天下,技艺如若失传,则为天下之一憾。今卿至青州时,可让州刺史、郡守遣人配合。”

自张虞登基以来,每次上朝都有请求寻失传技艺奏疏,如上次朝议因锦杜畿便上疏遣人至陈留襄邑,恢复两汉时期盛传于天下的襄邑织文(锦)。

两汉之时,蜀锦虽说盛传于天下,但却不及襄邑织文。襄邑织文借助陈留为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发展出全国性的纺织中心,并负责皇家服饰生产。

然因汉末大乱之故,襄邑纺织产业遭遇重大打击,而巴蜀的蜀锦产业几近无损,故在魏晋时期蜀锦勃兴。虽说如此,但传至宋朝时期,襄邑绢帛年贡量依旧占据全国三成以上。

杜畿上疏恢复襄邑纺织产业,乃是认为蜀锦流通于中国,钱粮流入巴蜀,将不利征讨巴蜀。故希望恢复襄邑的纺织产业,以削弱蜀锦在中国的占有率,变相削弱巴蜀的实力。

应劭领命后,钟繇持笏板,说道:“益州使者张肃今至殿外等候,不知陛下今召见否?”

“准”

“诺!”

“召益州使者张肃觐见!”

在高声喧嚷下,张肃面容严肃,整理服饰,趋步入殿。

“外臣张肃参见陛下!”

张肃行以叩首礼道:“今奉州牧之令,为陛下一统中国而庆,为陛下登基开国而贺!”

说着,张肃双手奉上公文,说道:“微薄小礼,望陛下勿弃!”

“免礼!”

张虞瞧了眼公文上所载礼物细目,说道:“巴蜀距长安千里,今使者能至,朕便欣喜。然卿此番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禀陛下,我孙氏与唐家交好多年,旧孙将军兴兵伐汉川,不知汉川归附陛下,是为我军之过。而今孙将军病逝,我主初登继州牧之位,深服陛下之威严,故命肃至长安,为旧过致歉,并欲与唐家交好。”张肃说道。

“呵!”

徐晃冷笑了声,说道:“昔援汉川废粮数十万,死伤兵士数千人,岂是君区区薄礼所能补偿?”

见状,张肃放低姿态,说道:“汉川之役,我主深感歉意。但木已成舟,事已难改。今至长安,除与唐家修好关系外,另奉我主之命,欲献巴蜀归顺陛下。”

闻言,徐晃神情收敛,哼声说道:“口说无凭,莫要欺瞒陛下!”

“不敢!”

张肃说道:“今我主令肃前来,便是为称藩内附一事。”

顿了顿,张肃朝榻上的张虞拱手,说道:“我主言陛下擒袁术,灭齐袁,威震华夏,几统天下。巴蜀位于西南偏僻之所在,如与中国相抗,实乃以卵击石。故我主欲内附唐室,息兵戈而不伤民众。”

张虞眼睛微眯,问道:“内附可有章程?”

张肃说道:“实不相瞒,孙将军被刺客所害,众孙氏老臣不服我主,联汉抗唐者众多,故今我主不敢贸然归附,恐巴蜀将生动荡。”

徐晃不满说道:“君既言内附,但却无具体章程,莫非欺我唐家不成?”

“嗯?”

许褚瞪眼怒视,杀气腾腾,让张肃为之心惊。

“不敢!”

张肃急忙解释说道:“我主言,今内附唐家,无以为凭,愿献爱妹于陛下为妃,以示诚心。另我主言,如陛下一统吴楚,州内谋逆之人不敢妄为,我主则能顺势劝说诸将归附陛下。”

“嫁妹?”

张虞眉毛微挑,张肃之前说孙权内附于他,他并不相信,如徐晃所说,毕竟连章程都没有。但今孙权愿与他结亲,将妹妹进献于他,这就让他不好分辨,孙权归降的用心了!

今下不仅张虞为孙权用意疑惑,朝廷文武亦是有所迟疑。其中某些不知形势之人,甚至都开始欢庆。

沉默半响,张虞问道:“不知孙策被刺身亡后,州内情况如何?”

“禀陛下,我主声望羸弱,不能与父兄相比。今州内人心浮动,诸将、宗亲骄横,我主不敢妄动。”张肃无所顾忌,直言说道:“此番觐见陛下,臣不敢直言用意,深恐有人因此非议我主,甚至兵变易主。”

说着,张肃直白问道:“莫非陛下猜忌我主归降用意?”

“恕肃斗胆,若我主有意抗唐,早与汉人联合,又岂会命臣风尘仆仆,奔波上千里,并进献我主亲妹,老将军之嫡女入宫,以来服侍陛下。”张肃语气柔和,说道:“惜我主膝下无子,不能至长安为质。”

见张肃言尽于此,张虞不好多说,笑道:“州牧归降之心,朕已是知之。今卿奔波至此,料已疲惫,不如先归驿站休整。”

“诺!”

望着张肃告退背影,张虞神情露出狐疑之色。

孙权害怕唐军的武力应该不假,但会在上位之初就会向他献上投名状吗?

但不管怎么样,张虞可以明确一点,孙权不是曹、刘那种誓死不降的人,而是会在危机时刻,随即向征服者投降,乃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知现在的局势对孙权而言,是否已经算得上危机?

如果非危机时刻,孙权向他投降用意是什么?莫非是在欺骗他?

毕竟孙权可有前科,历史上孙权忽悠曹丕,其用意乃是暂缓曹魏用兵,以便他专门对付刘备。然等孙权击败刘备后,孙权对待曹魏的态度则是发生大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