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五十五章九等户,设北院(二合一章)

暮汉昭唐 第二百五十五章九等户,设北院(二合一章)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神武二年,七月。

自六月称帝以来,为了尽快确定张唐的兵、税等制,张虞几乎每日都在忙碌,不是和枢密院议事,便是与尚书台、计司开会。

其中,赋税征收问题讨论最为激烈,因为计司具有核查财政赋税之权,故在张虞示意下,庾嶷向钟繇、杜畿提出要求,税制改革不得减少国家有关户赋收入。

而张虞又明面提出要求,需要减轻穷困百姓的负担压力,是故钟繇、杜畿与尚书台属吏需要考虑三等九级户税应当如何制定,以及制定的标准。

“上上之家为豪强、大富之族,户税课粮五十石,户出绢五匹,怕不合陛下取富以补贫之用意!”

杜畿不太满意,说道:“如依此税,有一大族占田三百顷,仅需课田五十石。而贫瘠百姓占田不足一顷,却需出粮二、三石,田亩百倍之多,缴纳赋税却仅有二十五倍。若如此施行,田亩多者少缴,田亩中者多缴,盖有所偏颇啊!”

崔琰说道:“富者人丁多,服徭役者众。今不如少田税,多收徭役之钱。”

“大族所有之田是为肥沃之地,今不收取重税,何以富国家?”杜畿反驳道:“汉末时,桓灵二帝买卖官爵,虽有贪图享乐之意,但亦有因国库匮乏之故。而观袁、杨、曹等大族,门徒万人,资产巨亿,沃野百里,试问为国否?”

崔琰说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昔陛下轻户税而重盐、酒之税,今冒然收取重税,恐会引起大族不满。”

之前因国中缺粮之故,因此张虞禁止国人饮酒,后续虽说开放了,但为了赚更多的赋税,于是便向酒收取重税,以来补贴国家之用。

故张虞在户税上虽未收到大户的钱,但在盐、酒二税上向大户收取了不少税。

杜畿神情淡然,说道:“陛下以马上得天下,何畏区区大族不满?况若有大族反叛,说明其心怀不轨,遣兵马征讨,既能威慑地方,又能清理户田,有何不可呢?”

崔琰沉默半响,说道:“杜令君之言,琰颇是认同。然南寇未除,还需慎重啊!”

见杜畿态度强硬,钟繇咳嗽了声,说道:“上上户可先暂议,下下户与下中、下上二户或能先定。诸君以为下上户可出粟米两石或稻两石五斗,及出绢(麻)一匹二丈,另服二十天徭役,每级户则差绢二丈,诸位以为如何?”

之前唐制赋税户出粟米三石,绢(麻)一匹,另绵五两。而与今相比,米少了一石,绢(麻)略多了些,然若去除纳绵品类。因此可以说新税比旧税而言,减轻了底层百姓不少负担,算是享受到中原一统的形势福利。

“可行!”杜畿、崔琰二人先后应声道。

“户每多一级,不知需多缴粮多少?”看戏的庾嶷忽而问道。

“每级差粮五斗,及至中中户,中中石以上倍之。下下一石,下中一石五斗,下上二石;中下二石五斗,中中三石,中上五石;上下十石,上中二十石,上上税五十石。”崔琰说道。

钟繇进一步补充,说道:“下上户至中上户四家为中等,上等为上三户,下等为下末二户。”

庾嶷问道:“如此估算,户税是否会少?”

钟繇沉吟少许,说道:“依上户五十石征收,如有百户,便能得五千石,足以贴数千家下户户税。”

杜畿说道:“然若能征收百石,那么如有百户,便能得到万石。天下如有千家,便能收粮十万石,堪比四、五万户百姓所出。若依陛下所说二百石,天下如有千家上上大户,收粮能有二十万石,乃是十万贫户所出之粮。何故不为也?”

杜畿虽说出身于京兆杜氏之后,但传至杜畿时,家族已是衰弱,可用寒门子弟称呼他。尤其杜畿经历了基层磨砺,深知基层百姓不易,晓得大族攫取资源的利害。因此杜畿对于向大族收取重税之事,他一直非常积极。

钟繇蹙眉说道:“话虽如此,但施行不易,至少需等到天下一统之后。中国局势稍安,再向大族收取重税。今下时局初安,不宜强收重税,以免南征时爆发叛乱。”

见尚书台内部意见不合,庾嶷捋须而思,说道:“诸君所言皆有道理,今不如将粗略上呈于陛下,并言明利弊,看陛下有何批复?”

庾嶷作为计相虽有参与审议新税方案的权利,但却没有修改、驳斥新税方案的权利,毕竟赋税方案的负责人为钟繇。因此杜畿纵有不同之见,但也无法更改钟繇的方案。故僵持之下,让更高负责人的张虞介入,不失为一个好方案。

“计相所言不无道理,今可上报于陛下,交由陛下批复。”杜畿说道。

“善!”

见几人一致找张虞,钟繇松口说道:“既然如此,某入宫一趟,向陛下奏报税制新法。”

说干就干,钟繇稍微整理方案,便独自入宫汇报税制。

未过多久,经由宦官通报,钟繇见到正忙于政务的张虞。

“丞相前来,不知所为何事?”张虞示意钟繇落座,问道。

“禀陛下!”

钟繇从怀里取出奏疏,说道:“臣与诸公论税制多日,今有税制初稿,还请陛下指点!”

张虞伸手打开奏疏,顺口问道:“除奏疏之外,诸卿可有不同之见?”

“陛下,下、中二等户税,臣等别无意见,唯独上等户税颇有出入。”钟繇说道。

“上上户课税五十石,绢五匹,不知有何出入?”

“陛下,杜畿以为上上户至少需出粮百石。”钟繇如实说道:“然臣以为,今天下未安,便向大族收取重税,恐会滋生动荡。昔世祖一统天下于建武十二年,度田始于建武十五年。”

“陛下税制本意乃劫富济贫,并滋补国用,是为利民之策。然其中牵扯太多,繇忧中原贼人四起,将不利陛下一统天下。”

说着,钟繇躬腰作揖,诚恳说道:“天下动荡十余年,关东州郡坞堡遍野。如若大族反叛,坞堡化为城墙,纵我唐军兵马强悍,但亦难肃清之。故望陛下慎重行事。”

见钟繇劝谏诚恳,张虞神情微微动容。

他虽有些不满钟繇性子不够刚,为人太过圆滑。但也正是因钟繇圆滑的性格,才能帮张虞解决许多问题,将大问题化为小问题,再将小问题解决。

若让性格强硬之人留守,势必会激起内部矛盾,此将不利前方将士作战。看袁绍帐下的审配便知道了,审配才能不差,被袁绍引以重用。

然审配性格刚烈,在留守期间,羁押许攸家眷,最终引发许攸叛逃事件。若将审配换成钟繇,即便钟繇与许攸不和,但以钟繇圆滑的性格,将帮袁绍的后方照顾稳稳当当,不会在关键时刻政斗高层文武。

是故人的性格有利有弊,钟繇圆滑的性格或许难以担任改革之事。但若说团结各方势力,为前线供给军粮、辎重,无人能代替钟繇。

“丞相所言不无道理!”

张虞翻读奏疏颇久,说道:“税法改制之事牵连众多,今容思量几日,再予卿批复。”

说着,张虞看向钟繇,问道:“今下税法可有估算过?如依奏疏税制施行,税收能否比之前更多?”

钟繇摇头说道:“未有合计家资,臣不敢断言二者是否会有偏差,更不敢断言新税会比旧税所出更多!”

“卿先以关中为样,让官吏咨问家资,如此或能得大概之数。”张虞说道。

“臣与吕司隶联络!”

见张虞无别事吩咐,钟繇便趋步拜别。

钟繇离开之后,张虞望着手上奏疏,眉头下意识微皱,他非常清楚三等九级税制的优劣。

历史上,三等九级税制在北齐率先制定,转至隋朝时因杨坚篡位称帝之故,为了拉拢人心将九级省并为三级。李渊夺取天下后,恢复了三等九级制,并延续到开元年间,最终因安史之乱而遭遇大范围崩溃。然即便如此,中唐之后,乃至两税法也在使用三等九级制度征收赋税。

五代十国期间,因兵戈动荡之故,九级省并为五级,宋朝便沿袭五级户制。并且金、元也沿袭差户征税,分化出三等九甲制。但元朝落后的制度,导致了差户制名存实亡。

三等九级制度之所以被历朝历代所使用,与后世累进税率有异曲同工之妙。然三等九级制不是没有问题,强大的中央及出色的官吏才能将复杂的税务机构运转起来。

故自唐宋之后,元明清三朝的税务管理体系较前朝相比,出现制度性的退化及效率滞后。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将各税合并为一税,看似为官民减轻了负担,但实际上是明朝官吏的退化,无法运转起精密的税务体系。

今得益于东汉重视儒学教育,地方氏族有家学传承,故基层官吏素质良好。唐能够运转起精密且复杂的税务体系。但运行归运行,如何让地方大族心甘情愿缴纳赋税,方才是关键之所在。

张唐的上等户税比李唐的上等户税高多了,李唐差距不过八倍,而张唐如今税差达到二十五倍,但张虞依旧不满意。

但若扩大税差,如钟繇所说,现在推广势必会让大族不满,需等待天下归一之时。然张虞却不愿意等那么久,毕竟赋税定下来,今后就不好再提高了。

“陛下,贾诩在宫外求见!”

“请!”

“诺!”

少许,贾诩趋步入殿。

不待贾诩行礼,张虞便将奏疏递过去。

“卿先品读一番!”

“诺!”

贾诩露出好奇之色,研读起税法新制。

半响之后,贾诩恭敬问道:“不知陛下有何咨问?”

张虞喝了口茶,不急不慢说道:“中、下二等户税,朕以为稳妥可行。然上等赋税,朕以为少,欲令上户出粮二百石。然……”

随着张虞缓缓讲述其中问题,贾诩明白了张虞所忧之事。

捋须而吟半响,贾诩略有所得,说道:“陛下之忧,臣已知之。臣虽非尚书台官吏,但却有浅薄之见,或能解陛下之忧!”

“计出何来?”张虞振作精神,问道。

“不知陛下可知朝三暮四之故事?”

“朕略有耳闻!”

朝三暮四出自于《庄子》,张虞不管前世今生皆知其中故事。

贾诩笑容中透露出狡慧之色,说道:“三等九级之户制利于贫苦百姓,而不利于大户。故大王何不暂行三等七级之户制,上等三户暂合为一级,户税出粮二十石。时上上户无动于衷,上下户者忧愁,中国将难为乱。”

“及平天下,陛下由七级分九级,上等有三户,各粮十石,二十石,一百石。彼时上上户则恼,上下户者喜,上中户不喜不悲。若有豪强欲叛,一郡之中应和者寥寥无几,再遣将征平,忧患消亡耳!”

“不仅于此!”

贾诩笑眯眯说道:“时天下承平,陛下可下令除边郡之外,内郡大族拆除坞堡,不准留有坞堡以据官府。如有不拆坞堡者,则以忤逆罪共论。时坞堡先拆,再收重税,将无人敢叛,最多有隐匿贼人作乱。”

“彩!”

贾诩的一番话,让张虞眼睛骤亮,不禁鼓掌喝彩!

贾诩之策深刻洞察了人心占便宜的特性,二十石赋税对郡一级大族而言,他们其实愿意负担,更别说州一级望族,然对县一级大户却有些肉疼了。但因为县一级大户的怨念影响不了大局,故新税法能够推行。

后续上上户需出粮一百石或两百石时,余者两级大户有了对比,心中怨念不仅会减少,反而会有幸灾乐祸的心理。追随大族叛乱,余者上户岂会愿行,毕竟那可是掉脑袋的事。

而加重税之前,贾诩下令拆除坞堡的计策更是绝妙,无疑让大族失去反抗的本钱。

坞堡的存在,对大族而言是根据地,战乱时对抗军阀、流寇的坚固基石。而对即将大一统的王朝而言,坞堡则是不受控制的存在,属于有割据反叛的基础,必须要拆除。

隋唐大一统时期,因魏晋南北朝常年战乱,几乎遍地是坞堡,杨坚、李世民不断下令拆除坞堡,其态度与张虞态度相同,保留坞堡如同谋逆。

“文和虽说不善文政,但却善读人心!”

张虞大为满意,说道:“卿依照丞相奏疏草拟一封新疏,以朕之名义送于丞相,让他依照文和之意再议税制。”

“遵命!”贾诩应道。

税制有了新方案,张虞大为安心不少,问道:“华人既有九等户税,卿以为胡人需依此法征税否?”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华胡皆为陛下臣子,今华人将行新税制,胡人岂能不从之?”贾诩沉吟少许,说道:“但胡人剽悍,不事生产,多出牲畜。陛下欲征收胡人赋税,需由令深谙胡俗者制定户税。”

“今徐州既已安定,让郦嵩回京主持此事!”

张虞考虑一番,说道:“并诏北疆诸部首领谒京,共商胡人户税。”

胡人势必无法依照汉人那样征收赋税,依靠游牧生活的胡人部落需要因地制宜征税,如以落、帐为单位,由头人与官吏一同征收;或是采取包税制,让头人承包赋税,每年向朝廷缴纳多少牛、羊,节省征收成本。

具体选择哪一种赋税征收方式,需要地方与中央博弈。钟繇不熟悉胡俗,无法主持大会,故需要让熟悉胡俗之人主持并参会,如郦嵩、柯比、阎柔等人。

“诺!”

趁着赵咨拟诏之时,贾诩思考了下,说道:“陛下治下胡人众多,如陇右之羌、氐,代朔之鲜卑、乌桓,河西之匈奴、羌胡。及陛下统辽东,另有高句丽、三韩之胡。南又有南中、五溪、山越等蛮。胡人合众乃有上百万,故陛下欲治四夷,并收赋税,不知是否需专设一司官吏治理?或是由本地郡守管辖?”

张虞负手踱步十余下,说道:“文和之言不无道理,胡人内依者众多,不同之地不同之胡,民风各有不同,人才进贡更无渠道。今欲令四夷归附,由郡守专治难,需由朝廷遣识民俗之人巡治之。”

“昔如后汉专设护匈奴中郎将,又乌桓校尉、鲜卑中郎将等职以征讨胡人。而治归地方郡县,郡县长吏横征暴敛,迫害羌、氐之民,故有反叛之事。以旧事为鉴,需专设一司治之,主事者两千石。”

中原王朝对四方蛮夷总有种优越感,常常让地方郡县长吏治理。而地方长吏治理时,不熟悉民风民俗常常会与之产生冲突。故张虞决意放下身段,正视地方胡人,由中央直属机构负责治理,以便强化四夷的向心力。

顿了顿,张虞说道:“今仿尚书台设北院,由郦嵩兼任北院都督,俸禄两千石,负责四夷军、政、法、财诸事。而在北院为官者,需深谙胡俗夷风者。若制律法可以不与中原同,但如触犯唐律则以唐律治之。”

“诺!”赵咨领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