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四十四章没有人比张虞更懂经济!

暮汉昭唐 第二百四十四章没有人比张虞更懂经济!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春时,天气渐暖,冰雪融化,汉水上涨,水流渐湍。

襄阳城,张虞领着文武登城远眺望汉水江面。

江面上百余艘大船载有五、六千人水卒,在王威、韩晞的带领下,分成两支队伍。二将坐于蒙冲巨舰之上,用令旗调度舟舸,在江面上排出各种接战阵型,或是摹拟接舷战。

见舟舸操练有序,张虞满意点头,说道:“汉江之人尚水,果然名不虚传,登船如履平地。”

说着,张虞看向左右,问道:“素闻江东水师精锐,不知与荆州水卒相比,何如?”

“大王!”

韩浩拱手说道:“舟舸为器,虽说重要,然江东亦有之。何况排兵布阵非难事,水卒登舰厮杀,箭术精湛与否,方为破敌之关键。”

张虞眉头微皱,大概听出韩浩的言外之意。无非是眼前操练的水师乃是样子货,今下用来糊弄他,毕竟舟舸列阵,与实际水上厮杀情况大有不同。

“卿有何见解?”张虞问道。

之前韩浩进言在荆州屯田,深得张虞之意。今在水师问题上,张虞还是想听听韩浩的建议。

“回大王,江东水卒利在兵马精锐,水上厮杀比楚人更胜一筹。然比楚人而言,其弊在大江下游。江水之上,舟舸借江水之利,如下冲敌船,将势不可挡。”

韩浩沉吟少许,说道:“故大王既有上游之利,何不营造大船,以大船而冲小舟。小舟体轻力微,遭遇风浪易倾覆,必不能御大船冲撞。以大舟破小舟,此是为扬长避短之策!”

“韩卿所言实为高见!”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免除明岁荆州百姓赋税,令各郡征调民众以修大舟。”

“诺!”

“大王且慢!”

赵咨受命之时,忽听人群中传出反对声。

张虞寻声望去,却见是庞统从人群中挤出,说道:“大王如征调民众广修舟舸,明岁荆州必生动乱。”

因固守江陵有功,庞统与太守惠衢征召至宛城,受张虞的接见。惠衢为首功,张虞拜其为颍川太守,从南郡近十万户的大郡,转迁出任六万余户的颍川郡,看似未有升迁,但从降人的角度上看,反而算得上升迁。

毕竟陈国归降官吏要么降职使用,要么不予录用。若非惠衢固守江陵有功,安能就任上郡太守。要知道上郡太守有大把的人盯着,依正常情况,轮不到他就职。

庞统升迁倒是好说,之前为郡功曹,依照升迁顺序,委任庞统出任县令便足矣!

然张虞与庞统策对一番,见庞统见解不俗,考虑到庞统在历史上的名声,张虞便安排他到枢密院里工作。

今见庞统出面劝谏,张虞未有动怒,而是耐心问道:“士元何出此言?”

“大王!”

庞统说道:“楚人饱受袁术徭役之苦,今大王下之而未能安之,反而大举调发民众造船,时官吏督船急切,楚人将受造船之累,恐会因此而生动荡。大王欲造舟舸,当另寻他计。”

“卿但说无妨!”张虞鼓励道。

“大王以统之见,不妨收取荆州赋税,用来招募善造船之民以造巨舰。依照每月分发工钱,如此既不伤大王名望,又能让船工专心营造巨舰!”庞统说道。

闻言,张虞脑筋顿时活跃,之前想让免去百姓的赋税,用赋税去抵造船的徭役。然却忘记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毕竟荆州百姓富庶,相比造船而言,或许更愿意交赋税。

念及于此,张虞微微颔首,说道:“唐制之降,收取实物为赋税,而今实物难为工钱。不如将户赋、民役折算为钱,以此征召船工,不知诸卿以为何如?”

将实物改为钱币征收,除了方便之外,重要是张虞想尝试下赋税货币化。

何为赋税货币化?

顾名思义,将百姓所上交的实物赋税按照市场价折算为钱,借助钱的便捷性用来转运,以便在政府部门之间流通,如秦汉时期,官吏以石为俸禄,再到明清时期以银子为俸禄,这便是赋税货币化变化之一。

秦汉时期,赋税既有钱,又有实物,因此可以说有货币赋税化的苗头。至魏晋时期,因常年的动荡,国家需要更具有实际价值的实物,赋税皆按实物缴纳。

隋唐时期,依旧延续了南北朝传统,以租庸调制征收实物。然在安史之乱后,租庸调制的基础被严重破坏,天下存在大量隐户。

在唐德宗时期,由杨炎发动改革,将租庸调制废除,改为两税法,并官营盐税。由杨炎发起的两税法,将实物赋税改为物、钱并行,并被宋、明所沿袭。

宋朝在王安石变法时,将庸(徭役)一律折算成钱,改徭役为募役法,由官府出面雇佣人丁。至此除了谷粮外,余者赋税尽数折算为钱。

明朝在张居正变法前,国家仍以实物税为基础,然因江南运至北京有漂没,故在正统年间将江南赋税折算成钱,再运至北京。时至张居正,为了挽救大明艰难的财政,施行一条鞭法,将钱税推广至全国,至此中国进入赋税货币化的时期。

而清朝所谓的火耗归公政策,本质是赋税货币化之后暴露出的政策问题。

当然了,虽说赋税货币化是时代趋势,然不代表货币赋税化一定是好政策。如明朝灭亡的诸多原因中,货币赋税化便是其中原因之一。

故出于诸多方面考虑,张虞打算借造船之事,看下赋税货币化是否可行。如若不成,后续针对赋税上的改革恐需谨慎而行。

“汉五株钱流通于世者众多,大王如以汉五株为钱税或许可行。今荆州之中虽说以物换物,但五铢钱尚能流通换物。”庞统微思片刻,说道。

贾诩捋须沉思,说道:“诩以为不如沿行粮、帛为税,若五铢钱难通,大王恐需别调粮草以卖于船匠。”

“文和勿忧,今暂且一试!”

张虞留意了下贾诩,笑道:“督造大舟之事,由桥蕤为主事,庞统为副使,令各郡守资之。如百姓生变,则速报至长安,孤将亲理之。”

“臣领命!”

汉末时期,因战乱之故,五铢钱价值越来越小,以至于曹魏时期,市场经济衰退到以物换物阶段,纵使曹丕复铸五铢钱也都没用。

至于为何曹魏无法复行五铢钱,本质在于曹丕不知五铢钱之所以能成为货币,乃是因为五铢钱有两汉朝廷背书。而曹魏向民间征收实物税的行为,意味曹魏官府并不认可五铢钱为法定货币,故百姓岂会使用?

如元末时,元朝修缮黄河,然因府库拮据,元朝发不出钱,只得临时滥发纸钞于民工。而元朝又不承认,故最终导致了民工手上钞票价值化为乌有。愤怒的民工在挑动下,最终爆发了红巾军起义。

故想让钱币流通,关键不在于民间,而是在于朝廷是否愿为钱币背书。而让钱币具有流通价值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将钱币作为赋税征收的对象。官先令民信服,民才会愿意听从官府指导。

经济之学,汉代知者甚少。贾诩能晓得钱币缺乏市场,恐船匠不愿接受,便是超出不少人的认知。

而论经济调控,汉末恐无人能比张虞更懂!

安排好造船事宜,张虞手指向水师,问道:“除建造大船外,不知诸子可另有见解?”

“忠有卑鄙之见,不知当说不当说!”

黄忠从人群中出列,说道。

“讲!”

“大王,大船虽说能破小舟,但恐敌寇会行火攻之法。令小舟载火料逼近大船,时引火**,烧及大船,则我军必败!”黄忠沉吟少许,说道:“故以忠之见,不如拣选善斗之精锐,专乘小舟,以来护卫大船。”

“准!”

张虞微微点头,说道:“汉升勇冠三军,今既献此计,那便由卿施行,麾下兵卒专操厮杀之事,所缺辎重尽管向荀军师奏报。”

“诺!”黄忠应道。

见无余事,张虞随口问道:“今孙策情况何如?”

“禀大王!”

郭嘉从说道:“孙策于前岁难征南中,大诛南中英豪雄杰,并迁南蛮万户至巴蜀,厉兵秣马,有重振旗鼓之势。今刘备、曹操皆遣使西进,料三家会盟将定。”

张虞感慨说道:“孙策有大志,不屈于人下。今既破南中,已无后忧,我军欲征不易。”

郭嘉沉吟少许,说道:“孙策虽勇,但治巴蜀以来,屠戮豪杰不少。而豪杰者,乃能得人心之辈,治下门客、义士无不愤恨。故以嘉之见,纵使孙策勇略超群,如若好猎无备,及刺客复仇,五步之内乃匹夫之怒。”

闻言,张虞瞥了眼郭嘉,神情不由露出深思之色。

历史上,孙策死于刺客之手,成就郭嘉之名,令人惊奇郭嘉预言之准。而今从他亲身经历来看,孙策被刺客刺杀非空悬来风。

毕竟大族盛行的时代,注定不缺少刺客。如刘备在平原时,便遭刺客袭击;曹操与袁绍交兵时,刺客险些刺杀曹操成功。

今下孙策与历史上行为一样,南征南中时,屠戮士族豪强。而那些大族子弟如志在复仇,孙策又轻率无备,刺杀之事并非不可能出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