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二十五章陈袁降,将归一

暮汉昭唐 第二百二十五章陈袁降,将归一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月二十日,宛城。

有陈国尚书令袁秘的联络,黄猗、袁胤、邓羲等上卿晓得张虞所开出的归降条件,众者皆向郭图表达合作的意愿。

郭图在宛城待了两日,见众人皆愿归降,兵将无反抗之念,深感时机成熟,遂求见袁耀。

殿内,袁耀与陈国公卿悉数到齐,众人脸上有股难以掩饰的悲伤。

“唐使郭君公则至!”

在侍从的高声吆喝下,郭图衣冠楚楚,面容威仪,趋步入殿。

“唐使郭图奉唐王之命,拜见殿下!”

郭图身子微曲,仅象征性行拱手礼,说道:“图出使前夕,袁公令某转告公子,其安然无恙,并让公子好自为之。”

如此不合礼仪的行为,放在以前的话,陈国公卿必会忿怒,并加以责备。然今时不同往日,他们的君王在张虞手中,而他们也将投降张虞,今岂敢出言责备郭图。

袁耀莫明心畏郭图,遂咳嗽了声,说道:“多谢唐王,善待我父。郭使此番前来,不知奉唐王何令?”

郭图拱手说道:“昔圉县之役,唐王擒袁公,覆没贵国大军,今三楚已无兵丁,人心各有骚乱。我主念天下动荡已久,不忍再生兵戈之乱,故遣图至宛城,欲劝贵国尊奉正朔。”

“我国若尊奉正朔,不知唐王有何许诺?”袁耀迟疑了下,问道。

“我王已封袁公为万户侯,并愿纳袁公幼女入宫,与袁氏结有姻亲之好。而公子与诸公识势归降,将皆有封赏,如贤能者将可留任为官。”郭图说道。

说着,郭图语气微变,说道:“汉失天下,群雄共逐之。今天命在唐,望贵国能识形势速降。”

见郭图态度强硬,黄忠心生不满,沉声说道:“使者强横,然莫忘我陈国虽弱,但尚有数万兵马。如连接江左之曹操,恐唐王亦是为之忧尔!”

郭图冷笑了声,说道:“曹操不敌吕布,方引兵南渡淮水。江左曹操尚非吕布之敌,今安能庇护贵国?”

“大军兵锋已至颍川,汉上之军将出上庸。我主本能逼贵国自降,然不愿多生兵事,方才令图奔波,望诸君好自为之。图无缚鸡之力,然及虎狼至城下,则形势又将不同。”

袁耀赶忙安抚说道:“唐王之意,耀已知之。今能否容我与诸卿商议,稍后再告知于使者。”

“善!”

及郭图被送走,袁耀深呼吸了口气,问道:“陛下被张虞所擒,而张虞又无屠戮之念,不知诸卿以为何如?归降否?”

这段时间里,袁耀既被弟、妹所催促,又受左右的游说,内心早已有归顺之念。

黄猗拱手说道:“殿下,我军虽有数万,但兵将士气涣散,闻唐人则心惧。如联络曹操为援,恐曹操未至南阳,我军便已被唐人所灭。而若东顺曹操,何不归顺正朔。”

“黄将军所言有理!”

袁秘拱手说道:“陛下平定三楚,兵马强劲,而今被唐王所擒,是谓天命在唐。”

“太子英明!”

有了二人领头,众人纷纷表达归顺之意。即便是之前喊着联络曹操的蔡瑁,而今在人群中已是应和着归顺。

见众人皆有归顺之心,袁耀不再犹豫,说道:“以尚书令袁秘为使,袁胤、黄猗为副使,向唐王递呈降书,并传令各郡言向唐王归降,不得再与唐兵为敌。”

“谨遵太子之令!”

望着满堂作出解脱模样的公卿,袁耀伤感而叹。

说实话,他不是没做过逆风反盘的梦,然梦与现实终有差别。危难之下,他主持大局以来,他见过太多阳奉阴违之人,今众人已无为陈袁效力之心,他又能靠什么击退张虞呢?

仅是从今往后,他与父亲将为阶下囚。而公卿们将依靠攀附权贵,或许还能得到张虞重用。

且不说在郭图的带领下,袁秘、袁胤、黄猗三人北上,向张虞献表归降。而今宛城诸葛府里倒有几名年轻士人坐而论道,对天下大势发表看法。

“唐王一役而擒袁公,古今未有如此用兵者。”

裴潜感慨说道:“今袁氏献表归降,天下不日或将一统。以三旬之龄而王天下,终世祖亦稍逊色之。”

“是啊!”

孟建感叹说道:“自董卓入京作乱,至今已有十年。唐王兴于河朔,以亘古未有之势一统中原。今唐初安中原,官吏无不缺乏,你我为流离之南人,此番将能借机出仕立业尔!”

张虞的名声是在动态变化,先时张虞据并州,名声谈不上好,士人多有些看不上。然随着下关中,征幽州,张虞名声渐显,能与袁术、袁绍之流并列。

而及张虞灭袁绍,兼并河北起,这些流落至荆州的士人便盛赞张虞,不断有人看好。在袁术出兵前夕,裴潜、孟建等人皆倾向于张虞获胜,但张虞赢得之精彩,袁术兵败之惨,实在出乎众人意料。

说着,孟建看向羽扇纶巾,英姿勃发者,说道:“孔明兄长仕宦,略有贤名,君与兄长借此机遇,不仅能进仕中原,或能更进一步。”

诸葛氏本为袁氏故吏,袁术称霸于三楚时,诸葛玄受袁术征召为官,出任豫章太守。及讨曹操不利,袁术改迁诸葛玄出任尚书。仅是在前年,诸葛玄患伤寒去世,诸葛瑾为了养家糊口,凭借诸葛玄的人脉,在袁术称帝时出任侍郎。

诸葛亮笑了笑,说道:“家有兄长进仕,而亮学识未成,暂无意进仕中国。”

“如此甚是可惜!”

裴潜说道:“孔明才略出众,通读古今。今唐王委人以贤,必会重用之。”

石韬笑道:“孔明自比管仲、乐毅,岂会看得上郡、县小官。”

“岂敢有此念!”

诸葛亮抿茶而笑,说道:“韩非子有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不任郡县官者,安能知治世之机要。诸君今归中原,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

“孔明暂无意出仕,不知志在何方?”裴潜问道。

“中国多士卿,然知天下事者少,亮或会访学四方。”诸葛亮笑道。

石韬问道:“孔明言我等,能进仕至刺史、郡守。不知孔明仕至何官?”

诸葛亮笑而不语,仅是一味喝茶。他心中之志,可非州刺史、郡太守所能满足,当是出相入台,治抚天下州郡。仅可惜张虞兴起太早,而他未能早遇之。

见诸葛亮不说话,石韬放弃继续揶揄诸葛亮。在石韬眼里,诸葛亮虽有才能,但管仲、乐毅为何等之俊杰,不是诸葛亮所能比。

众人聊了几句,直至诸葛瑾从尚书台回来,众人方才拜别离去。

见到智谋出众的弟弟,诸葛瑾笑道:“果如孔明所言,蔡瑁虽劝太子联络曹操,但唐使至宛城时,却是率先送礼拜会。眼下尚书令前往献表,今距中原太平应是不远。”

诸葛亮说道:“蔡瑁贪恋富贵,今之所求皆以富贵为上。”

诸葛瑾迟疑几许,说道:“黄氏遣人探问,言黄氏有女适龄,不知孔明之意何如?”

闻言,诸葛亮沉吟了下,说道:“长兄如父,今弟愿听兄长之见!”

诸葛瑾说道:“今中原即将归一,孔明先是成婚,而后进仕中原,如此我便无忧尔!”

诸葛亮说道:“我愿成婚,但暂无进仕之念。”

“何故?”

“学识未成,今欲先遨游中国,再思进仕之念!”

诸葛瑾眉头微皱,狐疑说道:“孔明莫非欲东至江左,或是南至荆南,亦或西极巴蜀,寻觅诸侯而效力!”

顿了顿,诸葛瑾严肃说道:“刘备、曹操于中原如丧家之犬,至偏僻之地方能有所功业。今唐王一役破袁绍,再一擒袁术,威震中原,如此武功试问天下何人能及?”

“莫要入鸡群为凤,以软击石,何谈能成管仲、乐毅之功!”

作为从小一起长大的兄长,诸葛瑾非常明白诸葛亮的想法。管仲、乐毅遇明主,以成霸业。诸葛亮希望遇见明主,从而辅佐明主成就霸业。然问题是中国即将一统,其他诸侯被灭仅是时间问题,怎么可能再有机会成就一番霸业。

诸葛亮笑道:“我非不识大势之人,巴蜀孙氏有雄才,但汉中被夺,受制于人。荆南刘氏奉汉讨贼,虽有大义,但东难胜曹操,西难入巴蜀。天下无分据之希望,今弟游学是为学问尔!”

相比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天下形势大有不同。张虞坐拥中原、河北、关西没,甚至将触角深入汉水流域。而今陈袁又即将投降张虞,汉水流域将被张虞占据。

因此巴蜀无汉中,无割据之基础;荆州汉水、长江以北将归顺张虞,荆州难以保全。纵观南方政权,唯曹操所据有完固的地域,具有割据基础。但曹操能否抵御张虞的征讨,则需打个问号。

在此背景下,年轻的诸葛亮看不见三分天下的希望,故岂会主动寻求投效明主之事。除非诸葛亮感情用事,方才会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之事。

诸葛瑾说道:“弟智谋胜出众,往后成就必胜过兄。今先及唐王入荆州,再议与黄氏亲事。近来少与外人接触,省得引祸上身。”

“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