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一百七十章宁与袁术,勿与张氏

暮汉昭唐 第一百七十章宁与袁术,勿与张氏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父亲欲立袁谭为储?”

袁尚从马扎上跳了起来,震惊说道:“袁谭才能平庸,今若为继位,怎会是张虞之敌,我袁氏必因他而衰亡!”

“公子根基浅薄,而青州自为袁谭所据。殿下担忧以公子为储,高干、袁谭二人莫能服之。而袁谭为储,则能以大兄之身,号令二位公子与高干。”逢纪说道。

闻言,袁尚不恼反而冷静了下,看向逢纪问道:“先生莫非劝我尊奉兄长为王?”

逢纪笑了笑,说道:“若我欲背弃公子,岂会深夜前来拜会公子?”

袁尚微眯眼睛,问道:“那先生是何意思,有何教我?”

逢纪凑近袁尚跟前,低声说道:“公子,殿下欲以长幼之分而令众人心服,但莫忘殿下之上尚有袁术。殿下向袁术称臣为藩,今诸人既是齐人,今更是陈人。殿下假如病逝,袁术册封公子,则齐鲁不尽顺乎?”

不得不说逢纪机智多谋,袁绍逃至青州复起,因失去了冀州,故最依仗者莫过袁谭。而今袁尚在青州无根基,在人心上无法与袁谭对抗。但若有袁术的支持,则情况便大为不同。

袁术为大陈天子,袁绍宾服于陈,故袁术为齐国之君主。今即便袁绍不承认,但在齐鲁之人眼里他们与袁术同一阵营。故具有袁术的背书,袁尚如能继承大位,具有法礼统治齐国,令高干、袁熙二人顺从。

袁尚脸上大喜,但很快又沉了下来,说道:“袁术岂会无缘无故册封我为齐王,除非父亲能立我为储君,之后袁术方会顺势下诏。今张虞兵力强劲,袁术之所以助我,无非欲以我为前卒,以遏张虞做大。”

袁尚不负聪慧之名,他非常清楚袁术与袁绍联盟的基础所在,袁术需要袁绍为他消耗张虞,而袁绍需要袁术支援他。故对袁术而言,他不希望袁绍内部动乱,那么顺利继承王位是袁术的诉求,因此袁绍册欲立何人为储,那么袁术就会认可那人!

逢纪暗自点头,对袁尚颇是赞赏,压低声音,说道:“公子既能篡改军令,让沮授困守邯郸,那么为何不能篡改奏疏,将袁谭之名改为公子之名?”

“那父亲所写诏令呢?”袁尚问道。

逢纪说道:“我为护军,淳于琼为督军,殿下若留遗令,必经我与淳于琼之手。故如能说服淳于琼,则公子必继殿下之位。”

“淳于琼能应诺?”

“为何不能?”

逢纪说道:“淳于琼好酒贪色,与孟岱有仇。今孟岱与袁谭交好,若袁谭继位,孟岱必会害尔,淳于琼怎不疑之?”

袁尚作揖而拜逢纪,说道:“逢君拥护之功,尚不敢忘之。及尚立业之后,必以国士待君。”

逢纪扶起袁尚,道:“公子重礼,纪愧不敢当。”

次日,事态依逢所料,患病于榻上的袁绍招淳于琼与逢纪二人入大帐。

距袁绍咳血症发,今仅过了四日,袁绍身形愈发清瘦,面容愈发憔悴,几乎难以下榻。

“仆拜见殿下!”

袁绍招了招手,说道:“你二人追随我多年,无需拘束多礼,上前说话便是。”

“诺!”

逢纪凑近榻侧,问道:“殿下可有吩咐?”

袁绍用巾帕捂嘴咳嗽,说道:“今军情可有变化?兵将可知我患病之事?”

“禀殿下,兖州传来军情,满宠渡河击败济北郡守魏律,占据了防门关与平阴城,断绝大河东西之道。”淳于琼答道。

防门关修筑于济、黄二水与泰山山脉之间的平原,其南岸平原仅有两里宽,修筑关隘于平原上,便能阻止青州与兖州沿黄河岸行进的道路。而平阴城为防门关后的重镇,与之形成两重防线。

历史上,齐晋在平阴交手,争夺中原霸主之位。晋纠合中原众小国胜兵十一万人,齐国以三万之众阻击,晋先破防门关,齐固守平阴。二军对峙时,晋趁齐灵王观望营寨时,出军追杀齐王,齐王胆怯而逃,于是晋军破平阴,直杀至临淄。

是故防门关不仅为青州之门户,今更是位于袁军大营的西面,如果兖州告破,郦嵩与满宠将能引兵东进,与张虞大军夹击袁绍大军。所幸袁熙兵马尚在,郦、满二将不敢如此用兵。

“那兖州情况何如?”袁绍担忧问道。

“禀殿下,仓亭失守,二公子率军退守东阿。郦嵩率军围之,据之前军报,郦嵩兵马仅万人,东阿城中有军粮草二十万石,足够城中五千兵马食用数月。而袁术已遣人出兵,或能暂保河济不失。”淳于琼说道。

趁着淳于琼说话间隙,逢纪补充说道:“至于军心,除纪与仲简、二公子、高徐州外,无外人得殿下患病,故今军心未有动荡,士气充沛,或能与张虞交手。”

“袁术出兵便有希望!”

袁绍感叹了声,说道:“惜我患病在榻,不能领军督战。”

“殿下自有天象庇护,御体必能康复!”逢纪说道。

安慰之语或许是听多了,袁绍无任何感觉,说道:“我今召二位前来,便是商议储君之事,不知二君可有见解?”

淳于琼少与袁绍商议立储之事,今听袁绍立储之语,毫不犹豫说道:“一切以殿下为主,琼有遵守殿下之令。”

逢纪虽打算谋立袁尚,但今怎敢当着袁绍的面讲,于是在袁绍的注视下,恭敬说道:“大公子贤良礼下,有仁爱之心,纪以为大公子可为储君!”

见逢纪识趣放弃袁尚,袁绍欣慰点头,说道:“我与公图之意相同,袁谭礼贤下士,有贤者之风。今我百年之后,可让大公子继我大位。”

“臣无异议!”

“殿下英明!”

二人低眉应和道。

“那劳二位为我拟写文书,一封传达于下,言我病逝,则以大公子为储君;另一封上报于袁术,让他下诏册封大公子为齐王。”袁绍说道。

“遵命!”

为袁绍撰写文书者,常为广陵人陈琳。但撰写机密之事,则是由逢纪所书。而今拟写遗令,自然由逢纪书写。

逢纪坐于案几前,持笔而书遗令与奏疏,未及两封文书便成,后上呈于袁绍。

袁绍扫了几眼,见诏书无纰漏,遂说道:“传令于大公子,让他速至大营主持军务。遗令由你二人保管,今后好生辅佐大公子。”

“诺!”

淳于琼念及孟岱,脸色不太好看,但却不敢多说,只能恭敬作揖。

“稍后,你二人命高刺史至大帐,我有要事叮嘱!”袁绍吩咐道。

“诺!”

袁绍声音愈发小声,神情虚弱,故与二人聊了几句,便让二人退下。

出大帐时,逢纪笑容满面,邀淳于琼至偏帐议事。

“逢先生邀我至此,不知是为何意?”淳于琼问道。

逢纪神情严肃,问道:“殿下病情危急,今诏书、遗令尽在你我之手。欲定储君,在将军与纪之口,不知将军意下何如?”

经历过东汉政变的淳于琼岂会不懂逢纪之意,脸色大惊,说道:“殿下欲立大公子为储,你我受殿下之恩,当顺服君意,岂能做主?”

逢纪不紧不慢说,说道:“将军与孟岱有仇,若大公子继任为王,孟岱必受重用。彼时将军必受孟岱构陷,而后难得善终。今三公子聪明英武,殿下深爱之,故可以为嗣。愿将军深思熟虑。”

淳于琼皱眉苦思,他得知袁谭为储君后,甚是担心孟岱上位的报复,毕竟孟岱之前整治军纪之事可是令人畏惧。

见淳于琼不语,逢纪补充说道:“三公子如能继位,将会厚待将军。国相与大将军无人任职,将军可二选一也!”

袁绍虽说称王,但却没大规模安置百官,而是忙于与张虞的作战。所谓的丞相与大将军之位被袁绍空置,而今袁谭或是袁尚上位,必然要大规模委任众人,以便赢得众人支持。

考虑良久之后,淳于琼微动嘴唇,说道:“今殿下欲召高干,恐会涉及立储之事。”

见状,逢纪便知淳于琼心动了,说道:“传令之事在将军,言张虞益兵新城,高干不敢甚离,便能搪塞殿下。观殿下病情,病逝仅在一两日之间。今拟改奏疏,令袁术册封三公子为齐王,则人心尽数归服。”

淳于琼内心激烈斗争许久,终于答应道:“琼不敢受国相之位,先生可领之。琼能得车骑将军位,我便是知足尔!”

“善!”

逢纪笑眯眯说道:“我与将军共见三公子,商议后续密事。”

“劳先生引路!”

在逢纪的利诱下,淳于琼选择了拥护袁尚为储君。

而在逢纪与淳于琼二人的联手下,册封袁谭为储君的诏书被篡改为袁尚,而召袁谭、高干至大军的候骑被淳于琼拦截,二人遂不知袁绍病逝将亡之消息。

是夜(七月二十六日),袁绍自觉岁寿将尽,迟迟不见高干,急遣人传唤。

“高干何在?”

“殿下,张虞益兵新城,遣兵急攻营垒,今高刺史不敢远离,特向殿下告罪,言事平则拜见!”淳于琼说道。

袁绍强忍痛苦,靠一口气坚持。而袁尚服侍左右。

至次日,袁绍心怀不甘,喃喃说道:“恨不听田元皓之策,趁机张虞西征陇右而灭之!”

“平原!”

“高唐!”

袁绍念起二地名,便咳血数口,悲声道:“天意在张不成?”

“父亲!”袁尚扶住袁绍摇摇欲坠的身子。

袁绍睁大双眼,用力抓住袁尚的胳膊,竭声道:“务必与兄长齐心,共御张虞,收复冀州。事若不成,南投袁术,再破张虞。袁术得天下,是为袁氏之天下;张氏得天下,是令袁氏消亡尔!”

说着,声音戛然而止,袁绍不甘心而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