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一百四十八章兵取诸郡,内斗不休

暮汉昭唐 第一百四十八章兵取诸郡,内斗不休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邺城,府衙内。

“明公今下兵败,恐往后会更器重沮授。”

烛火摇曳,逢纪负手踱步,心中暗忖道:“若沮授滞留于邯郸,或许最好不过。”

“逢先生,父亲命我前来询问手书一事,是否已写好书信?”袁尚敲了下屋门,问道。

“哦?”

逢纪从深思中过回神,说道:“沮授书信,我尚未草拟,”

“劳先生尽快些!”

瞧了眼袁尚,逢纪计从心来,拉着袁尚入屋,之后再合上门。

“先生这是为何?”

见逢纪神神秘秘,袁尚疑惑道。

逢纪低声说道:“我在思公子之前程,此番明公若往临淄,恐大公子将会势大,而公子将危矣!”

袁尚皱了皱眉,问道:“先生是为何意?”

逢纪直言不讳,说道:“明公素来宠爱公子,久有立公子为储君之念。公子被立为储,大公子不服,而沮授素得大公子敬重。亦或是明公欲立公子为储,然沮授以长幼之语劝之,试问公子如何是好?”

袁尚沉默良久,说道:“先生可是恐沮授南归,往后受父亲敬重?”

见袁尚如此聪慧,逢纪苦笑了下,说道:“沮授声望高崇,岂止明公敬重,河北军吏无不畏之,故~”

“需看公子之意,纪愿辅佐公子为君!”逢纪坦白道。

自袁绍吐血之后,逢纪便押注袁尚,希望袁尚能继袁绍之位。

袁尚蹙眉深思,问道:“今明公欲让沮授撤离邯郸,不知先生可有计策?”

闻言,逢纪便知袁尚心意,低声说道:“明公欲命沮授撤军,而今若无意让沮授南归,不妨可暂改明公军令,伪信令沮授固守邯郸。”

袁尚瞪大眼睛,问道:“先生之意可是伪传父亲书信?”

逢纪笑而不语。

“恐事后会被父亲所知!”袁尚犹豫道。

逢纪笑眯眯,说道:“何须担忧明公知情?”

“大军撤离邺城,邯郸便是为一座孤城,岂不迟早被张虞所破?故沮授如被张虞所擒,则无法与明公验明军令,岂不无人知晓此事。”

“沮授若降,则是为背主之徒,明公岂会相信?”

逢纪手捋胡须,得意说道:“沮授不降,张虞必将杀之,此将死无对证!”

“沮授如若败亡,明公或会命某为护军。时兵权在我之手,而有我辅佐,公子必能继明公大业!”

袁尚深深瞧了眼逢纪,说道:“父亲命我审查军报,先生速写书信,我寻人送至邯郸。”

“善!”

见袁尚不动声色的赞同自己方案,逢纪心照不宣而作揖。

稍后,袁尚拿着逢纪的书信,利用袁绍对他的信任,向袁绍虚报一番,便将信件交于候骑。

且不说逢纪为了权利,虚传军令与沮授,令沮授固守邯郸。而今相比窝里斗的袁绍内部,张虞在信都的日子颇是忙碌。

宫府内,张虞正与帐下文武商议军、政之事。

“君侯,晃受命招揽袁氏降军,得张、高、麹三位将军相助、共得袁氏降人四万余众。”徐晃避席而起,说道:“其中骑军有六千余人,步卒三万五千多人。若计蒋奇帐下五千步骑,则降卒可近有五万之众。”

张虞摸着颌下小胡子,说道:“竟有五万降人,倒是出乎我之意料!”

之前只觉得降卒多,但没有仔细去核算。而今盘算了下,倒是惊到张虞。须知他出征河北,仅有五、六万人,当下归降兵卒竟达到他出征兵马的数量,岂能让张虞不惊讶。

其实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所俘虏的袁兵更多。袁绍十万大军南征,曹操退守官渡据敌,凭乌巢之火,烧毁袁绍军粮数十万石。而袁绍自知非曹操之敌,竟弃军而独率八百骑出逃。

得胜之后的曹操,收拢降卒多达八万。但因治下粮草匮乏,降卒数量太多,及降卒家眷多在河北之故,最终下令残忍坑杀八万降卒。

八万降卒往打大了说,便是八万户的男丁,更是影响二、三十万户百姓。因此曹操花七八年才平河北,不乏与曹操大屠杀有关,毕竟屠杀了八万降人,无疑是将河北民心逼到袁绍那边。

张虞可不是曹操这种刽子手,下达不了大屠杀的军令。况张虞今时离占据河北不远,他屠杀了这么多兵丁,岂不是逼河北士民与他为敌。

在张虞感叹之余,荀衍拱手说道:“君侯,我军兵马有两三万之众,今降卒有近五万,共计八万兵马,每日消耗巨大,信都库粮不丰。而冀州诸郡未平,故以衍之见,君侯需筹调粮草,或是说令兵马就食各郡。”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五万兵吏太多,可淘汰老弱两万,选三万精锐成军,再择将征服诸郡。”

“公孙瓒固守易京,张辽合幽州之众,率两万步骑围攻。然易京外有高楼,内有存粮,凭两万之众,欲破易京恐怕困难。”

张虞看向麹义,说道:“令公久与公孙瓒交手,深谙公孙瓒军情,今卿可选五千降卒为一军,而君与马伯瞻共率步骑万人北上,受张镇东调遣。”

张辽因斩蹋顿有功,被张虞晋升为镇东将军,拜蓟县侯;满宠则是补替张辽之位,进征西将军,拜方城县侯。

不难预料,待冀州战事结束,会有不少将领晋升。而等张虞称公进位时,便能腾出四方将军的位置,而张辽肯定名列其中。

“遵命!”

马岱、麹义二人出列而领命。

张辽所部的兵粮由幽州供给,今麹义、马岱二部万人北上,既能增援张辽,更能减少降卒太多所带来的粮草消耗问题。

“高顺、高览何在?”

“末将在!”

二人起身出列,听候张虞吩咐。

张虞行至冀州舆图前,指点说道:“你二人拣选降卒,合计兵马万人,稍后率兵攻掠清河,南至大河可止。”

高顺迟疑了下,说道:“兖州东郡半数在大河以北,破清河郡之后,是否征讨东郡。其中青州之平原,与东郡情况相同。”

张虞瞧着舆图,思虑说道:“下清河郡之后,子循可率兵西进,下东郡河北诸县,之后屯兵于东武阳。若袁熙北渡大河,则子循先保清河郡,届时我自有安排。”

顿了顿,张虞看向阎行,说道:“彦明拣选降卒,北取博陵,稍后向东汇合,受张镇东差遣,共围易京,再取河间郡。”

“遵命!”三人沉声而应。

郦嵩沉吟少许,说道:“巨鹿、中山、赵、魏、渤海等五郡未有兵马前往讨取,以嵩之卑鄙之见,君侯可先挥兵向西取赵、魏,顺道下巨鹿,以打通山西与山东之联络。可待赵、魏二郡太平,再遣兵将征讨海滨。”

冀州的人口分布西多而东少,缘山共有中山、赵、魏、常山四郡。而东部地区,仅有河间、渤海二郡。故对张虞而言,当优先集中兵力取四郡,之后安抚博陵、安平、清河、巨鹿四郡,方能说征讨海滨之地。

“伯松有言有理!”

张虞考虑片刻,说道:“令张燕率兵北上取中山,我自率兵马西征赵、魏,以求能在春季之前,攻克缘山二郡。”

“君侯,所淘汰两万的降卒是否让他们自行归乡?”

荀衍担忧说道:“恐降人难以安心归乡,而是占据山为寇,祸乱河北乡亭。”

“不然!”

许攸趁机献计,说道:“河北连年兵事,兵民皆已疲惫。君侯放两万降人归乡,乡民将尽知君侯恩德,自此民心将服。”

“至于落草为寇,则是由郡县长吏征抚,非君侯所能一一料理。”

“君侯~”

荀衍还想再说什么,则是被张虞抬手打断。

张虞在殿内踱步,说道:“休若为安平太守,今安心料理安平郡之民生。降卒之事,暂依子远所言。凡事皆有利弊,今河北之人不知我之恩威,纵降人归乡或会滋生兵寇,但却能令百姓知我仁善,岂不有利于河北之安稳?”

说着,张虞说道:“不日冀州刺史杜畿将会至信都上任,凭杜使君之才略,将能稳妥料理降卒一事。”

冀州为天下第一大州,无兵事的时候,张虞尚能管理得过来。而今尚有兵事需理,张虞可没那么多时间去管。

故在局势稍微安稳之时,张虞便让人快骑至安邑,调杜畿至河北,出任冀州刺史,以便张虞后续征讨冀州。

至于荀衍,作为初降之人,张虞能用他出任太守,便已是器重。而今冀州之事,即便荀衍有能力去管理,出于信任度的问题,张虞也不可能用荀衍,除非是万不得已之时。

“遵命!”

荀衍郁闷而应,暗忖:“张虞行事作风与袁绍大有不同,袁绍常多经考虑而行,而张虞则是果断了多。”

“君侯,我军何时西进?”徐晃问道。

张虞沉吟说道:“五日之内,诸军拣选编练降卒完毕,届时率军西征。我离信都之后,由郦伯松坐镇。”

说着,张虞笑道:“今已十一月,诸君与我难以归乡庆贺岁首。然我望能在岁首之前,能在邺城中,邀诸君大宴。”

“当在邺城大宴!”众人大为振奋,齐声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