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九十七章大丈夫定诸侯,即为帝王,何以公、王为荣!

“君侯,袁术使者已至驿站下榻。而据使者所言,袁术今受赐九锡,并进位楚公。”

郭图束手而立,面露笑意,说道:“以此看来,袁术将行王莽之事,欲篡位称帝。君侯洞察袁术之人心,图敬佩不已。”

张虞盘腿而坐,将手里的小木剑交于侍从,问道:“那使者为何事而来?”

郭图说道:“使者未有多言,仅言袁术将有厚礼赠于君侯。而以图猜测,袁术或许会令天子下诏,册封君侯为公。”

张虞饶有兴趣,说道:“若袁术表我为公,不知公则以为我当允诺否?”

“君侯坐拥山西,治下民众百万,文武云集门庭,实力不弱袁术,而今袁术能为公,君侯为何不能为公。”郭图恭维说道:“且图以为纵袁术不封君侯为公,君侯亦能自表为公爵。”

张虞考虑少许,说道:“明日召集文武于议堂,邀袁术使者进见。”

“遵命!”

郭图乐呵不已,说道:“仆今便退下,知会文武于明晨议事。”

“善!”

出了府堂,郭图以为张虞有意进位公爵,脸上的喜悦难以遮掩。

出大门之时,杨阜遇见笑容满脸的郭图,先止步行礼,继而问道:“敢问郭君,仆闻袁术进位楚公,今遣使谒君侯,不知所为何事?”

见是依附不久的陇人杨阜,郭图有意分享喜悦,说道:“袁术或有意与君侯并尊!”

杨阜眉头微皱,说道:“袁术进楚公,受久锡,违背人臣之道。君侯以尊奉汉室而扬名,今若进公爵,恐是有伤士民之心。”

闻言,郭图神情不满,说道:“区区从事,安敢非议君侯。明日参与堂议便知,今时不必多问。”

说着,郭图挥袖便走,留下愁思的杨阜。

因担心张虞受袁术称公刺激上头,杨阜快步入府,以求面见张虞。

“君侯,雍州从事杨阜在外求见,言奏报陇右军粮转运情况!”侍从汇报道。

时值晚膳时间,张虞正在用膳,无意处理公事,挥手说道:“让杨阜明日堂议上奏!”

“诺!”

侍从趋步而出,然很快又重新入堂,说道:“君侯,杨从事言有急事,需今时由君侯批复。”

扒拉了口饭,张虞无奈说道:“既然如此,那便让杨阜入内。”

“诺!”

少许,便见杨阜持文书而入,拱手说道:“君侯用膳,仆多有打扰,望请见谅!”

张虞放下筷子,和颜悦色问道:“卿食否?”

“传递公文,尚未归家!”杨阜说道。

“既然如此,卿不妨留下同食!”

张虞吩咐左右,说道:“来人为杨君奉膳!”

“诺!”

见张虞和善至此,杨阜受宠若惊,说道:“多谢君侯!”

“坐!”

张虞浏览公文,见文中内容仅是关于陇右军粮如数运抵蒲坂津的消息,而非紧急之事,遂眉头不由微皱。

“义山可是为袁术使者而来?”张虞忽而问道。

见张虞料到自己所为,杨阜心惊不已,说道:“君侯明察,除陇右军粮外,阜是为袁术使者之事而来。”

“不知义山有何见解?”张虞问道。

“汉室衰微,却未有殷、秦之暴政,袁术进楚公,受九锡,违人臣之礼。而今袁术遣使拜谒君侯,所为之事无非拉拢君侯,离间君侯与汉室旧人之关系。”

杨阜拱手说道:“昔周末时,七国逐鹿,秦王欲为帝,又恐诸国相攻,遂与齐国互表。东西二帝立,齐受关东诸国之忌惮,及秦为弱齐国,与燕、赵、魏五国伐齐,故有乐毅为帅,下齐七十余城之故事。”

“故以齐为前车之鉴,君侯宜慎重行事,勿行犯上之所为,以免失群下之所望,并中袁术离间之策。”

张虞若有所思,说道:“义山之见不无道理,且见明日使者有何言语。”

见张虞不予回复,杨阜忍不住说道:“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君侯将与袁绍交兵,需与群下齐心,今岂能背离之。”

此语一出,张虞神情顿有变化,说道:“义山良言,孤已知之。君先于此用膳,明日之事自有分晓!”

见摆在自己眼前的晚膳,杨阜识趣说道:“君侯豁达,盖有高祖之风。仆今多谢君侯赐膳!”

杨阜用完膳之后,向张虞拜以谢礼,便告辞而府。

一夜无话,时间转至清晨。因受张虞所邀,文武二十余人陆续至堂列席。而张虞早已坐于榻上,与左右闲聊。

随着众人陆续到齐,侍从上报道:“君侯,袁术使者韩胤今在府外求见。”

“宣!”

“诺!”

少许,却见韩胤手持符节,打扮得体,亦步亦趋入堂,向张虞行以尊礼仪,便说道:“仆韩胤,今奉楚公之命特拜见大将军!”

“免礼!”

张虞凭空虚扶,问道:“袁公受封楚公,可喜可贺,劳卿代我向楚公问好。今卿奉命至此,不知来意何如?”

“仆今来实为送大礼于君侯!”

韩胤笑吟吟说道:“天子念君侯有大功,前者联络诸侯以讨国贼,并迎天子于雒阳,有夹辅之功;后者为国驱灭陇上叛军,斩贼首平汉王宋建,有武德之功。今得楚公请奏,天子封君侯为赵公。”

“赵公!”

众人闻封‘赵公’与张虞,神情各有不同,或有欣喜,或有惊讶,或有凝重。

张虞笑了笑,问道:“袁君得封楚,而我受赵公,不知还有何方诸侯受公爵之封?”

“实不相瞒,除君侯外,袁绍得封魏公,刘和可拜燕公。”韩胤笑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今君侯如若受封公爵,往后将能与楚公平尊!”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楚公美意,我受宠若惊。然我德薄才微,实难受领赵公之称。”

见张虞无意受领赵公,韩胤神情愕然,他没想到张虞居会舍得拒绝,要知道袁术可是奢求多时,才逼迫天子册封他为楚公。

“可要仆先行退下,让君侯与左右商议?”韩胤说道。

“不必了!”

张虞伸手阻止了郭图开口,语气笃定,说道:“我意已决,多谢楚公挂念。卿可于此休整几日,稍后与我山西使者同往荆州。”

“诺!”

见张虞主意已定,韩胤仅能郁闷而应。

待韩胤行礼告退之后,郭图从席上而起,说道:“赵为藩号之尊,君侯威震河朔,统御百万之民,与袁术、袁绍二者实力伯仲之间。今袁术受封公号,位高众诸侯之上,君侯不领赵公,将何以显尊乎?”

“然也!”

辛毗点了点头,说道:“汉室衰微,袁术意在更替。君侯今不如顺袁术之意,与之并尊。”

“君侯所为合乎正道!”

赵云按剑而起,拱手说道:“君侯奉天子而讨不臣,山西士民诚以此而敬服君侯。今贼为袁氏,君侯不妨先灭袁绍,则河北自服。”

“彼时观袁氏之所为,如袁术更替汉室,君侯以大义而南征,中原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君侯。而今与袁术同尊,虽能得享一时之荣,然却失关东士民之所望!”

“子龙所言有理!”

钟繇沉吟少许,拱手说道:“刘和为汉室之胄,今与君侯联姻,实因君侯奉汉。而今若领赵公,恐刘和心生疑虑,此将不利君侯讨贼!”

张虞从榻上而起,按剑缓步而行,语慢却稳,说道:“昨日知袁术所为,我昼夜难眠,思平天下之策。辗转之下,以为‘厉兵马,广积粮,缓称王’或能为平天下之策。”

“厉兵马之策,在于强壮爪牙,积蓄兵马,以为一统寰宇之用。广积粮之策,山西本为富庶之所,然经战乱之故,土地荒废,百姓无心务农,故令民众务农,积蓄粮草,为一统中原之基。”

“而缓称王之策,实因汉室犹存,士民仰服余恩者不少,我亦为汉室旧臣。且幽州刘和、兖州吕布皆为汉室臣属,不奉大义何以收人心?”

其实张虞对进爵赵公多有心动,然经杨阜之语让张虞有所醒悟。

他今下关键任务不是享受所谓的公、王称号,更不能学袁术称帝。而是要忍住虚名**,团结天下更多的人,以便他击败袁氏。

毕竟他的敌人可不止袁绍,还有割据荆州的袁术,甚至往大了说,可以将汝南袁氏视为敌人。与占据天下大半疆域的袁氏为敌,张虞需要打差异化的牌,而不能与袁氏同流合污。

何谓差异化?

无他,便是亲汉室的旧人。两汉四百年,而今余恩尚在,凉州韦端、幽州刘和,甚至兖州吕布,皆可视为尊奉汉室的诸侯。今不拉拢众诸侯,张虞怎么和袁氏斗?

至于尊号,张虞何须着急,等袁术簒汉,而他具有一统天下的势力,治下文武将会纷纷求上帝号。

况大丈夫要当就当皇帝,公、王有何值得吸引人!

“君侯英明!”

见张虞表明态度,郭图秒变立场,盛赞说道:“君侯之三策振聋发聩,恕图之前不能知君侯深意。”

“君侯英明!”

赵云由衷敬佩,说道:“天下之重莫过人心,袁氏四世三公本为众人之望,然今忤逆于上,实乃自毁清望。”

杜畿点了点头,说道:“三策为稳重之见,山西如能施行,君侯将能以此而统中原。”

“君侯英明!”

人群中杨阜见张虞采纳己见,心中由是大喜,高声而赞。他虽立场偏汉,但却知汉室难以中兴之事实。而他在张虞身边一年,深感张虞不仅有开国立基之能,且性情豁达,宽厚礼下,与高、世二祖各有优劣。

有了杨阜的开口,众文武齐声而赞,声音响彻大堂内外。

且不说张虞拒绝了受封赵公的诏书,而今袁绍却有意受领魏公之称号。

信都,州牧府。

袁绍把玩诏书,问左右众人道:“今天子赐公爵于我,不知诸卿有何见解?”

“明公,万户侯已为人臣之盛,公今兼任大司马,权位仅次于袁术。而袁术忤逆犯上,迫陛下册封诸藩为公,此非人臣所能为!”田丰刚直,直言说道:“以丰之见,明公不仅不应受领魏公,更应发檄文声讨袁术。”

“不妥!”

审配说道:“袁术、张虞、刘和皆领公爵,而明公以侯见之,岂不位次于众人。以配之见,明公需受天子诏书,进位魏公。”

“审正南莫要蛊惑君上!”

沮授厉声说道:“君上将与张虞交手,今进位魏公,岂不令帐下义士寒心。”

审配冷笑说道:“张虞待下丰厚,以四征将军为重号,凡五千人便为委将军,是故兵将皆愿为张虞效死力。明公如能进公爵,将能置丞相、大将军与四方将军。届时明公治下兵将得重赏,岂不为明公效死力乎?”

“况公爵非明公之所求,而是天子念明公之所求,特遣使至河北册封。”

袁绍捋须点头,心中对审配之言深以为然。

他与袁术可是竞争关系,先前因袁术先有根基之故,导致了汝南袁氏族人先行跟随袁术。若袁术受称为楚公,岂不是压了他一头,往后将如何与袁术竞争呢?

“正南所言有理!”

逢纪说道:“明公地跨四州,与袁术争锋于徐州。袁术挟天子得有大义,今进位楚公,更能招揽豪杰。而明公与之相争,唯明公受领魏公尔!”

袁绍愈发满意,他年近五旬,可谓奋战了一生,而今若不能更进一步,岂不浪费了他过往十几年的奋斗。

主簿耿苞受袁绍指使,出声应和道:“汉德衰微,诸雄并起,将如七国争雄。今袁术霸南疆,张虞据赵、秦,明公有魏齐之地。受称魏公,以四州为封国,将能手握大义。而若不进公爵,纵明公有四州为疆,却无礼法统之。”

见众人在诱导袁绍,沮授愈发不满,说道:“明公为魏公,仆必能为高官。而仆不贪富贵,便是为大事考虑。汉室恩德犹在,明公旧为汉臣,贸然进魏公,恐会受人非议。”

“袁术之所以封众藩为公,实因忧天下非议。故以授所见,刘和忠奉汉室,今必不为赵公;而张虞狡猾多智,将会推辞而不领。”

沮授的连连反对,让袁绍心情颇是郁闷,说道:“非我愿为魏公,而实为天子之意。我今向天子上辞表,看天子是何反应!”

今为了让沮授、田丰松口,袁绍不得不以退为进。毕竟他上辞表,可不耽误朝廷继续下诏。三辞三让之后,袁绍便能以天子诏书难以推辞为由,不得不受领魏公。

“明公英明!”

又说了几句话,众人便纷纷告退,唯逢纪留了下来。

“元图怎未离去?”

“禀明公,纪有事需报!”

“但说无妨!”

袁绍招逢纪上前,问道:“君欲奏何事?”

逢纪故作迟疑,说道:“明公授沮授监统内外,实因其多谋有智,欲人尽其才。而魏公之事,于明公而言实有大利。然沮授声威渐盛,今能阻明公受领魏公,往后恐会束缚明公权柄。”

“《黄石》曰,夫臣与主同,则主臣同亡。以仆卑鄙之见,君可借进魏公之事,以分沮授之权。是为仆卑鄙之见,如有误言,望明公恕罪。”

袁绍眼睛微眯,他之前为了拉拢冀州兵将,不得已授沮授大权。而今随着沮授权柄渐大,如逢纪所言,沮授妨碍了他的权利。

PS:今天晚上临时有事,字码的不多,暂算二合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