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八十五章诛袁在密,推波助澜

暮汉昭唐 第八十五章诛袁在密,推波助澜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深夜,刘备府。

烛光摇曳,身影来回走动,时而传出叹息之语。

“今在围场,袁贼欺君罔上,有僭号更立之嫌,若不早日杀之,必会作乱为祸汉室。”关羽按剑踱步,恼怒说道。

刘备阻止关羽高声喧哗,说道:“自袁术孤身入宫受陛下责罚以来,其出入皆以玄甲军士为护卫。为兄日夜思除袁术,但却难觅良机,若有除贼良机,我早杀之而为国除害。”

“今在猎场,我离袁术仅十余步,一箭必能取袁术性命。然天子离袁术仅数步,左右皆为袁术心腹。彼时碍于天子安危,我仅能忍气而无法下手。”

关羽怒捶墙壁,说道:“袁贼无德,久窥皇位。兄长隐忍已近一年,不知何时才能杀贼!”

刘备微微摇头,告诫说道:“此语不可常挂口边,只宜秘密行之。宛都于你我三人,犹如牢笼,稍有不慎,大事不成,反招大祸。”

“哎!”

张飞摇头而叹,在宛城隐忍生活的日子,实属令人憋屈。

“叩叩!”

在兄弟三人抱怨时,忽然屋外响起声音,让三人由是紧张。

“何人?”

“董公乔装入府,今求见使君。”简雍说道。

“速请!”

刘备赶忙打开屋门,迎简雍与董承入屋。

“玄德!”

刘备见董承至此,问道:“国舅,深夜至此,不知为何事前来?”

董承扫视屋中之人,见无一是外人,便直言说道:“今猎场狩猎,袁贼欺君罔上,言语中自恃有大功于汉室,有更替国祚之念。玄德既见袁贼所为,何不为陛下解围?”

说着,董承叹息了一声,说道:“陛下回宫时,于阁楼中哭泣。而幸亏由皇后遣人告知细情,我今才知袁贼胆大至此!”

刘备招手让关、张而出,说道:“翼德、云长看守屋门,莫让外人靠近!”

“诺!”

待关羽、张飞二人出屋,刘备长嘘而叹,说道:“袁术持御弓而射鹿,受称天子之呼,其心已有簒逆之意。我今日见袁术欺凌天子,何尝不怒!”

“然愤怒难改大事,袁术挟持天子于身侧,我岂敢与之冲突。惹怒袁术事小,若陷陛下于危险之中则是备之罪也!”

说着,刘备为董承奉茶水,说道:“天子受欺凌,你我欲匡汉室,一切需以隐忍为上。待袁术懈怠之时,你我或有图谋兴汉之机。”

董承注视刘备良久,说道:“玄德隐忍是为成事之关键,然今袁术已有代汉之意。数日前,袁术大宴文武,酒醉时问众人,言‘汉室衰微,袁氏世代辅政……而他疆域广袤,能否取代顺天民’。除张范反驳外,余者众人不敢应答。”

“你我隐而不发,岂不令袁贼得意,助长其篡位僭号之心!”

闻言,刘备心里微惊,问道:“董君所言何意?可是欲起事诛袁?”

“然也!”

董承点了点头,说道:“袁术治下疆域虽广,但根基不丰。玄德与我如能诛杀袁术,拥天子执政,赦免诸将,将能恢复汉室。眼下若事事隐忍,待袁术决意僭号更立,则汉室何谈兴复!”

刘备神情忧虑,说道:“董君,袁术戒备我麾下兵马,我今能用兵马仅数百人,而算上诸君部曲、奴仆,恐仅上千人。袁术留于宛城兵马不下万人,寡众悬殊何谈起事?”

董承说道:“举事若成,得袁术兵马,玄德何愁兵马不足?”

刘备摇头说道:“欲得袁术兵马,非杀袁术不可,故今下关键在于如何诛杀袁术!”

董承沉吟少许,说道:“偏将军王子服有三百兵马,算上玄德帐下兵马,诛袁贼应是不难!”

顿了顿,董承说道:“昔王允、吕布之所以能诛董卓,皆在董卓入宫看望天子,于宫道中伏身亡。你我可察袁术行为,之后暗伏甲士伏杀。”

见董承不愿再隐忍,刘备心情忧烦,不知如何劝说。

考虑半响,刘备问道:“需有内廷官吏相助,不知董君可有联络除吴硕、王子服以外之人?”

“长水校尉种辑!”

董承说道:“长水校尉种辑与我关系莫逆,玄德与王子服出兵伏击,我与吴硕、王子服奔走,另有天子为谋,或能诛杀袁术。”

刘备忧虑说道:“今袁术仍戒备你我,不如再隐忍数月,而后寻机诛杀袁术。”

见刘备有推脱之意,董承心生不满,问道:“玄德为天子皇叔,天子先托诛贼之事于君,而君因忧袁术戒备,将事再托付于我。而玄德迟迟不愿举事,莫非畏袁术权势不成?”

闻言,刘备眉目上扬,愤愤说道:“杀袁之事,是为陛下托付于我,亦是为我日思夜求之事。今不愿举事,非是畏贼,而是忧你我仓促举事,不仅未能杀贼,反而会将你我置于危急之中。故你我性命有失事小,难复汉室则为大事。”

董承面露喜色,说道:“玄德勿要忧虑,承岂会不知成事于密之语。我自会秘密行事,之后得有良机,我将转邀玄德议事。”

见董承信誓旦旦,刘备心中隐忧渐无,说道:“袁术监视我有多时,今难以联络奔走。故有劳董君奔走,而后共商密事。”

“善!”

待董承聊了几句,见天色已值深夜,董承方才趁黑而归。

董承走后,关羽、张飞、简雍三人入屋,却见到神情凝重的刘备。

“兄长,董承此番前来,可是为诛袁一事?”关羽问道。

“然也!”

见刘备心有忧事,关羽问道:“不知兄长为何忧虑?”

刘备负手踱步,叹气说道:“诛袁大事宜谨慎而行,不可轻易泄露内情与外人。而今董承行事匆忙,急于求成,我恐其不知行事严谨之重。”

见状,简雍安慰道:“诛袁事关身家性命,事密则能成,事疏则能害己。董承岂会不知全家老小性命之重,故以雍之见当会谨慎行事。”

刘备点了点头,说道:“近来继续闭门,如朝廷或袁术之令,便拒不外出,更不会面见人。”

“诺!”三人应道。

且不说朝廷中的忠汉公卿因袁术有意僭号而愤恨,欲寻计诛袁自保。而今袁术为了试探地方对他僭号的态度,特书信一封于孙坚,询问是否支持他称帝僭号。

大帐内,孙坚读着书信上的内容,冷笑说道:“袁术果有僭号篡位之志,今书信于我,言汉室衰微,袁氏兴盛,问能否拥他为帝。”

说着,孙坚摇头而叹,说道:“袁氏四世公辅,名声显赫中土。如袁术僭号篡位,将为世人之仇寇。”

朱治问道:“将军统兵在外,不宜与袁术生隙。而今袁术有志僭号,将军何不如需上疏赞同,以得袁术信任。”

“伯绪有何高见?”孙坚看向桓阶问道。

桓阶沉吟少许,说道:“夫举事而不本于义,皆难有不败者。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复,背弃天子,欲立新国,而袁术无德,若是僭号,则是自取祸事。故将军欲立大事,须离袁术,不宜与之同谋。”

“那袁术今信至此,伯绪需以何待之?”孙坚问道。

桓阶捋须而思,说道:“将军不如隐晦附和,但且令军中袁术心腹献祥瑞于袁术,以令袁术志骄。待袁术僭号,时将军虽弱,但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难,奉大义以讨有罪,试问何人敢不从将军!”

桓阶为长沙郡人,昔孙坚为长沙郡守,举桓阶为孝廉,曾任郡功曹。历史上,孙坚被刘表所害,便是由他出面,为孙氏换回孙坚尸体。

而今位面,孙坚西征巴蜀,一路上多有建功取胜,于是桓阶便受孙坚之邀,至军中任职。因桓阶多智谋,孙坚便以心腹而待之。

孙坚点了点头,说道:“伯绪之言精彩,袁术待我不薄,军中将士多受袁术之恩。我若与袁术翻脸,则天下人将鄙夷我孙坚为人。然袁术如若背弃汉室,更替国祚,则袁氏失大义,而我拥朝廷,则是据有大义。”

自入蜀以来,孙坚虽常有自立之心,但如他所言,他受袁术之恩。故无缘无故与袁术翻脸,他将会失去道义,难以令人信服。

如果袁术背弃汉室,孙坚的情况这就截然不同。他将天然合法拥有背弃袁术的道义,毕竟二元君主制下,袁术虽是孙坚的举主,但天子是最高级的君主。

“将军,张虞多遣人与将军交好,眼下袁术有意窥探神器之事,是否要告于张虞?”朱治问道。

孙坚考虑片刻,说道:“我军如若与袁术为仇,便不宜与张虞结怨,且需张虞表我为益州牧。故今可遣使传禀于张虞,令张虞早知袁术有僭号更替之意。”

“遵命!”

“父亲,我军久围下江州,今不宜在巴郡休整太久,需尽快率兵西进蜀郡,而后速下成都。”孙策建议道。

之前赵韪率兵退守江州,孙坚率重兵包围,前后时间持续大半年,终因赵韪帐下将领叛变,在二月时,孙坚破了江州。

“今可兵分两路,一路取犍为郡,另一路取广汉郡,之后汇合于蜀郡。”孙坚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