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八十三章阻董入京

暮汉昭唐 第八十三章阻董入京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兄长,你糊涂啊!”

何苗拍着案几,愤愤说道:“我何氏之所以兴盛,可不是靠你身边的那些党人,而是靠咱们的妹妹上位。咱家妹妹险些被先帝赐死时,你身边那些人在哪?”

“咱妹能活了下来,不就是靠张让出钱力保吗?若咱妹身亡,你安能当上大将军?”

何进神情严肃,说道:“当初为了升官进爵,得陛下宠幸,不得已与宦官亲近。今下我何氏执掌朝政,不可用宦官治百姓,而是要靠士人。且宦官子弟党羽为非作歹,惹得天下士民生怨,如能将其铲除,则有利你我收买天下人心。”

外人蔑称何进为屠夫,可不代表何进家境贫寒,毕竟何氏在南阳大小可算作豪强,其目的在于用何氏所经营的家产贬低何进。

如类似曹操为阉党之后,或是张虞自贬为放牛牧羊,以及骂刘备为织席贩履意味相同。

何进因家境为豪强,其早年随杨赐进学,故何进学识尚可,可以称为士人。这也是为什么何进成为大将军之后,能征辟到那么多士人效力,甚至还与杨、袁二家关系友善。

故何进的想法在执掌大权之后,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他更想做些大事,而不是与何苗、何皇后一样,着眼于钱财利益得失。

见何进想法固执,何苗不由起身踱步,说道:“兄长,宦官子弟纵是不好,但士族子弟就好吗?”

“今税收一年比一年少,不就是他们当官的士人勾结豪强,兼并土地,贪污受贿,以至于天下沸腾,难道这不是他们的问题吗?”

何进神情微沉,说道:“官吏有贪官,更有贤吏,宦官中可有为贤宦乎?不知百人之中能出多少人?”

闻言,何苗一时语塞,含糊说道:“但宦官于我何氏有恩,今若将不念旧情,岂不让人心寒!”

说着,何苗灵光一闪,想起张让对他所说之语,说道:“兄长今诛杀宦官,禁省无我何氏亲信之人,不知有利何人?”

何进眉头皱起,问道:“叔达何意?”

何苗坐到席上,为何进分析说道:“今雒阳中可不止我何氏,更还有袁氏。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众多,袁绍、袁术二兄弟结交广泛。”

“如以京中禁军观之,张虞、曹操、淳于琼与袁氏关系深厚,袁术为虎贲中郎将,袁绍为司隶校尉,手上可用兵马或不下五千人。今袁绍又劝兄长招董卓入京,而董卓为袁隗故吏。”

“若董卓逼近京城,袁氏手中兵马当多于我何氏,且兄长又诛杀宦官,我何氏如何能与袁氏抗衡?”

张让为了自保,不惜祸水东引,让何进与袁隗互相残杀。至于是否真料到袁隗的念头,今下则是不得而知。

听何苗关于袁氏威胁论之语,何进面露深思之色,说道:“袁氏与我共录尚书事,同为辅政之臣,何必与我作恶。”

“防人之心不可无,袁氏四世三公,名声高崇,比昔王莽何如?”何苗怂恿道。

何进斜眼看着何苗,神情将信将疑。

见状,何苗趁热打铁,说道:“兄长,张让于你我有恩,今欲安抚人心,何必非杀不可,不如让太后更替宦官,让张让、郭胜等诸常侍归乡,算是我何氏对得起他们。”

“而今关键在于限制袁氏,不能让袁氏威胁到兄长。”

何进微微颔首,神情若有所思。

他不得不承认何苗说得很有道理,诸常侍于他们有恩,今将他们斩杀殆尽,实在太残酷了,不利于往后安抚人心,不如让他们归乡养老。

而如弟弟何苗所言,袁氏反而可能威胁到他的权利。

袁隗为太傅,行录尚书事,袁基为九卿太仆,袁绍为司隶校尉,袁术为虎贲中郎将。张虞、曹操、淳于琼等辈各握兵权,更别说京中其余官吏多是袁氏门生。

“不能让董卓进京!”

忽然间,何进反应过来,他已明白董卓率边军入京,可能会对他造成的威胁。

何进穿上靴子,顾不上何苗,快步出屋,喊道:“陈琳何在?”

“仆在!”

陈琳快步上前,拱手领命。

“董卓今到了何方?”何进问道。

陈琳沉吟片刻,说道:“董卓屯兵于河东,今奉诏已有数日,兵马或已至弘农郡。”

“快,命谏议大夫种劭赶赴董卓军中,阻止董卓入京,令他屯兵关中以备南匈奴叛军。”何进吩咐说道。

“诺!”

陈琳奉命而退。

不仅于此,何进为了防止袁氏威胁到他,当即作出调整,诏王允入京,册封为京兆尹,以来拉拢张虞。命王匡、毌丘毅等人出京募兵,以加强手中兵马数目。

并且何进亲自接见张让、郭胜、段珪等常侍,以董卓入京为恐吓之语,暗示众人可以早点归乡,他不会下手处置。

很快,何进这般动作已被袁氏所知,其心腹门客张津将第一时间将情报告知于袁绍。

袁府,偏屋灯火通明。

“叔父,何进昨日忽然改变主意,让种劭西行以阻董卓东进,还让部下出京募兵。”

袁绍神情冷峻,说道:“且昨日还与张让、郭胜、段珪等人见面,言语间尽是安抚之意。今下何进不纳我之进言,恐他已知我袁氏谋划。”

袁隗手持剪刀,不紧不慢剪烛,说道:“今观何进动作,恐他仅对我袁氏有所防备,尚不知你我计划。”

“那今下怎么办?”袁术问道。

袁隗淡笑了下,说道:“何进能派人阻董卓入京,你我为何不能让董卓继续进京。我已许诺董卓,他若进京助我袁氏,我当授于太尉。”

说着,袁隗放下剪刀,微忧说道:“今下何进不诛宦官,而是欲放宦官一马,倒是让我头疼。”

袁绍沉吟少许,说道:“侄儿倒有一计。”

“本初请讲!”

袁绍整理思绪,说道:“何进既有意放宦官归乡,我尚为何进亲信,与其门人多有联络。今可假传何进手书,令诸常侍故乡长吏向宦官家眷下手,届时消息传至雒阳,诸常侍信以为真,恐会~。”

袁隗眼睛微眯,说道:“届时诸常侍会以为何进故意放他们归乡,而实则令乡中长吏将他们下狱问罪,诸常侍走投无路之下,恐会有过激行径。”

“嗯!”

“彩!”

袁隗欣慰而笑,喝彩说道:“本初胸有谋略,为我袁氏之千里驹。今后继有人,我已无忧虑!”

袁隗的忧虑,或许与政变前的司马懿类似,无靠谱继承人,他仅能当一时之权臣。而今有袁绍这般出众的弟子,袁氏或能长期谋划,持续且深入的掌控朝政。

“叔父谬赞!”

袁绍恭敬而拜,态度谦逊。

见状,袁术嘴角微动,神情多有不屑。区区婢女所生之辈,纵会些诡计,又如何能与他抗衡。

“叔父,据何进门人来报,何进之所以改变想法,与车骑将军何苗相劝多有关系。”袁绍说道。

袁隗冷笑了下,说道:“何苗受取宦官贿赂,今何进忌惮我袁氏,莫不是何苗从中作梗,行祸水东引之策。”

“说不准!”

袁绍说道:“何苗与何太后关系亲密,又与张让、郭胜之辈联络紧密。今何进欲诛宦官久矣,之所以难成,多与何苗、太后二人规劝有关。”

袁隗点评说道:“何氏依仗为何进,何苗非成事之才!”

“还有异常乎?”

“对了!”

袁绍似乎想起一件事,说道:“何进以太后诏书之名,命河内太守王允入京,出任河南尹。”

“王允!”

袁隗看向袁术,问道:“何进让王允入京作甚?”

王允并非袁氏门生,准确说是杨赐的门生故吏。昔日王允入仕,便是司徒杨赐征辟。

故当初王允下狱时,三公联合进表,准确说是杨赐发起,何进为门人,袁氏为姻亲,看在杨赐的面子上,才向汉灵帝上疏。故杨赐去世之后,袁隗、何进没那么大动力去帮助王允。

今何进引入王允,无疑是想借用杨氏门生故吏身份,与王允套近乎,继而牵制张虞。

袁术微捋胡须,皱眉说道:“张虞从入雒阳起,便为我奔走,言行多忠恳,应不会受王允影响,被何进所用。”

袁绍淡淡说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往昔张虞位卑,尚能投入你门下。张虞今时凭军功,便已至中郎将,爵封县侯,怎可能还会听你号令。”

“眼下何进掌握大权,而他不知你我谋划,若是贪图何进富贵,倒向何氏门下,岂不能得何进重用!”

闻言,袁术脸上泛起难色。

如袁绍所言那般,张虞之前位卑,为了升迁不得不依附他。而今时张虞官职严苛来说,与袁术差不了多少。张虞完全可以脱离他,投靠到何进门下。

迟疑几许,袁术问道:“叔父,那我是否与张虞见上一面,探明其心意何如?”

“有必要!”

袁隗深邃的眼眸微眯,闪烁着狡诈的光芒,说道:“你和本初今要与诸将往来,以确保手中兵权。若张虞有所变化,今且以讨贼为名,将他调离出京。”

“诺!”二袁拱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