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专门找麻烦

朱标目光坚定,缓缓说道:“正因为如此,清点工作才显得尤为重要。所有记录都会公开透明,百姓可以随时监督。若有任何不合理之处,朝廷一定会及时纠正。”

听到这里,几位士绅的神情渐渐放松。一名士绅试探着问道:“殿下,若我们愿意配合清点工作,朝廷是否能给与一定的支持,比如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

朱标微微一笑:“本宫正有此意。你们的配合是清点工作的关键,朝廷不会让你们吃亏。凡是积极配合的地方,都会优先获得朝廷的资源支持。”

座谈会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朱标耐心地解答了每一个问题。会议结束后,几位士绅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清点工作,主动站出来为百姓释疑解惑。

朱标站在县衙门口,望着夕阳下渐渐散去的人群,目光中透着一抹坚定。他低声说道:“只要我们用真心换真心,任何谣言都无法阻挡我们的步伐。”

南郊的座谈会后,朱标决定趁热打铁,亲自巡视各地田亩清点工作的落实情况。他一行人缓缓行进在南郊的乡间,春日的微风吹拂着两旁的田野,满眼新绿,令人心旷神怡。

走到一片田间时,朱标停下脚步,细细观察农户们正在忙碌的身影。他的目光中流露出温和与关切,对身旁的刘庭松说道:“你看,这些百姓才是大明的根本。他们的劳作若能无忧,天下也就安稳了。”

刘庭松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殿下所言极是。百姓安居乐业,是我们为政者的根本目标。不过,今日走访,不如让殿下亲自与百姓聊聊,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

朱标微微一笑:“好。正好,本宫也想亲耳听听他们的心声。”

他迈步走向田边,见一位年迈的农夫正弯腰锄地,满头大汗,便开口招呼:“老人家,辛苦了。今日天气不错,庄稼长势如何?”

那农夫抬头一看,见是一行穿戴整洁的人,忙放下锄头,略显拘谨地拱手:“这位大人,庄稼长得不错,今年的收成想来不会差。”

朱标温声说道:“老人家不必拘礼。我是朝廷的太子,这次来,是想看看大家的田亩情况。老人家种了多少地?”

农夫一听是太子殿下,惊得连忙跪下:“殿下,小老儿有眼不识泰山!家中薄田五亩,全靠这点田地养家糊口。”

朱标赶忙上前扶起他,语气诚恳:“老人家快请起,乡野之地,何须多礼。你种地多年,可有什么难处?尽管说,本宫一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

老人家看着朱标一脸真诚,眼中泛起泪光,喃喃道:“殿下,实不相瞒,小老儿家里的地虽不多,可是近些年赋税时常变动,让人捉摸不透。这次清点田亩,听说要重新核算赋税,小老儿只怕会负担更重。”

朱标心中一沉,握住农夫的手说道:“老人家放心,本宫保证,这次清点田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赋税更公正公平。不仅不会增加你们的负担,还要尽量减轻那些多交税的百姓的压力。”

旁边一位年轻人凑上前,笑着说道:“殿下的话我们信!这段时间听说清点田亩的官员都是实在人,也确实来田间走访了不少次。”

朱标转头看向那年轻人,目光中透着几分欣慰:“你叫什么名字?家里情况如何?”

年轻人挠挠头,憨厚地笑道:“回殿下,小人叫王大虎,家里有十亩地,全家五口人靠这块地过活。以前虽不富裕,但日子还算过得去。”

“那最近可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朱标继续问道。

王大虎皱了皱眉头,想了想才答:“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村里的灌溉渠有些年头了,常常漏水,村里人都说修一修能好很多,可一直没凑够钱。”

朱标点了点头:“好,这件事本宫记下了。庭松,你回头安排人来看看,务必尽快解决。”

刘庭松连忙答应:“殿下放心,属下立刻安排。”

旁边围拢来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生活中的困扰向朱标倾诉。朱标始终耐心聆听,不时点头回应。

“殿下,真没想到,您堂堂太子还能亲自来咱们这小地方,听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抱怨。”一位中年妇女感慨道。

朱标笑着说道:“本宫的责任就是为百姓分忧。只有听到你们的声音,才能知道朝廷的政策哪里需要改进。”

翌日清晨,朱标继续巡视。这次,他来到一处正进行田亩丈量的村庄,只见一群官员和士绅正在争论。

“这块地明明属于张家,为何要算进李家的名下?”一位士绅气愤地质问道。

负责丈量的官员耐心解释:“这块地虽由张家耕种多年,但根据土地契约和村中老人证词,确实是李家所有。”

“证词可以造假,契约也未必是真的!”士绅依旧不服,脸色涨红。

朱标上前,沉声说道:“怎么回事?为何争执不休?”

那士绅见到朱标,连忙上前行礼:“殿下,土地归属问题多年悬而未决,如今清点田亩突然说归李家所有,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朱标点点头,环视众人说道:“既然有争议,那就必须查明真相。本宫问你,村中的土地契约由谁保管?”

负责丈量的官员立即回答:“殿下,契约由村正保管,可以随时查验。”

朱标当即下令:“带本宫去见村正,调出契约细看。”

不多时,契约摆在朱标面前。他仔细核对内容,又询问几位村中长者,最终确认土地确实属于李家。

朱标抬起头,看着那士绅,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乡贤,契约和证词俱在,这地确实归李家。但本宫理解你的不满,若你仍有疑虑,可以随时向本宫申诉,本宫一定为你主持公道。”

士绅拱手道:“殿下明鉴,小人无话可说。”

朱标轻轻点头:“田亩清点事关重大,难免会有争议。但只要我们秉公而行,百姓自然会信服。本宫希望,各位士绅也能起到带头作用,配合朝廷完成这项工作。”

士绅们纷纷点头应是,气氛渐渐缓和下来。

日落时分,朱标结束了一天的巡视,回到南郊的临时行宫。他疲惫地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中回想着一天的经历。

朱瀚从外面走进来,手中端着一碗热茶,笑着说道:“标儿,辛苦了一天了,喝口茶吧。”

朱标接过茶,苦笑道:“皇叔,今日走访虽收获颇多,但也看到了许多问题。地方上的矛盾远比我想象中复杂。”

朱瀚微微一笑,目光中透着深意:“标儿,治理天下哪有轻松的?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而你今日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你有这个担当。”

朱标抿了一口茶,沉思片刻后说道:“皇叔,儿臣明白了。治理天下,需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虚假。”

朱瀚点头:“不错。只要你心怀天下,真心为民,无论朱棣怎么施计,都无法撼动你。”

翌日清晨,南郊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稀疏的光辉。朱标骑着一匹枣红色骏马,沿着乡间小路缓缓前行。他身后跟着几名随从和官员,每个人的神情都带着些许期待与紧张。

朱标抬眼望向远处,问身旁的刘庭松:“今天的行程如何安排?”

刘庭松翻开手中的册子,恭敬地回答:“殿下,今日我们将前往李家庄和吴家村。这两个地方的田亩清点已经完成,但听闻当地百姓对于结果有一些疑虑。”

朱标点了点头:“既然有疑虑,那就要当面解答。百姓心中的疑问若得不到解决,这田亩清点的意义又何在?”

刘庭松应声:“殿下英明,属下已通知当地的村正和百姓代表到场,他们会在村口迎接。”

马蹄声在田间的泥路上回荡,朱标一行人很快抵达了李家庄。村口早已聚集了一群人,有些人神色紧张,有些人则窃窃私语,显然对这次到来的“钦差”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一位年过五旬的村正走上前,深深一揖:“见过太子殿下,李家庄全体乡亲向您问安!”

朱标下马,亲自扶起村正,温声说道:“老人家不必多礼。本宫今日来,是想听听乡亲们对田亩清点的看法。大家若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言。”

村正连忙点头:“殿下如此体恤民情,真是我等百姓的福分!”

朱标看了看周围,指着不远处的村中空地说道:“这里视野开阔,不如我们到那边坐下说话,大家也能舒舒服服地表达想法。”

村长忙派人搬来几张长凳和桌案,朱标与几名官员在中间坐下,村民们围在四周。

朱标轻轻拍了拍桌面,目光扫过众人,朗声说道:“诸位乡亲,本宫听说田亩清点完成后,大家还有些疑虑。不如这样,谁有问题便直接说,本宫一定尽力解答。”

人群中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位中年男子站了出来。他略显局促地拱手:“殿下,小人冒昧开口。这次清点说我家多占了两亩田,可那些田地明明是我祖辈留下来的,怎么能算作公田?”

朱标看向他,语气平和:“这位乡亲,本宫理解你的疑虑。田地的归属问题确实复杂,但清点工作有章可循,绝不会随意更改。这样吧,你带本宫去看看这两亩田,本宫亲自核实。”

中年男子连忙点头:“殿下请随我来。”

朱标站起身,跟随男子来到田地边。这片地确实与旁边的田块连成一片,看起来没有明显的界限。负责丈量的官员连忙上前,展开地图与记录,解释道:“殿下,这两亩地根据村中记载,应属公田,但因年久失修,界碑早已模糊,才引发了争议。”

朱标点了点头,转向村正:“老人家,这件事您可知情?”

村正捻着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确实如官差所言。这两亩田早年确为公田,但因为附近几户人家先后开垦,后来便无人提及。如今清点出来,自然需要归公。”

中年男子闻言面露难色:“殿下,这田是我家祖祖辈辈种下的,若突然没了,家里只怕难以维持生计啊!”

朱标叹了口气,沉声说道:“乡亲,本宫理解你的难处。既然田是公田,那归还是理所当然。但你家若因此陷入困境,本宫一定会想办法帮你。”

说罢,他转向身后的官员:“立即记录此事,回头核实他的家境,若确实艰难,可从官府拨一些赈银或其他田地作为补偿。”

男子一听,连忙跪下叩谢:“殿下仁德,小人感激不尽!”

朱标伸手将他扶起,语气温和:“你无需谢我。这是朝廷的责任,也是本宫的职责所在。”

回到村口时,朱标看向围拢的百姓,朗声说道:“今日之行,确实看到了田亩清点中的不足之处。但本宫向大家保证,凡事必定秉公而行,绝不会让百姓吃亏!”

人群中响起一片掌声,许多村民激动地喊道:“殿下仁德,万岁万岁!”

朱标一行人来到了吴家村。这里的百姓比李家庄更加热情,村民们纷纷端上自家做的糕点,围在村口迎接。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拄着拐杖走上前,笑得满脸皱纹:“殿下,小人有生之年能见您一面,真是三生有幸!”

朱标走上前,亲自扶住她的手,轻声说道:“老人家,本宫能来看望你们,也是本宫的荣幸。今日有事相询,还望大家如实相告。”

老太太连连点头:“殿下尽管问,我们老百姓最怕藏着掖着,若有什么说得不对,您也别见怪。”

朱标被她的话逗笑了,随即环视周围:“听说吴家村清点田亩的结果颇为顺利,百姓也大多认可。但不知道还有没有未解决的问题?”

村民们面面相觑,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犹豫了一下,上前说道:“殿下,咱村的田亩清点确实公正,但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听说咱村交的赋税比他们少,总说我们是沾了殿下的光,专门找麻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