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言之有理

周老爷哼了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支持?朝廷的事情何时需要我们这些乡野之人指手划脚了?”

刘庭松没有被他的态度激怒,反而耐心解释:“老爷言重了。田亩清点涉及千家万户,若没有您这样的乡绅出面协调,许多事情都难以顺利展开。百姓信任您,我们也敬重您,这才特意请您协助。”

周老爷挑了挑眉,语气稍缓:“你倒是会说话。那不知刘大人准备如何处理那些士绅的利益?”

“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地来拜访您。”刘庭松的声音充满诚意,“只要我们公正清点,真正的士绅根本无需担心受到损害。反而,那些企图隐瞒田亩、欺压百姓之人,才会被淘汰。周老爷若愿意配合,便是百姓之福。”

周老爷沉默片刻,缓缓说道:“罢了,既然你这么说,我便试着相信你一回。不过,若是朝廷亏待了乡民和士绅,刘大人可别怪老夫反目无情。”

“庭松绝不辜负您的信任!”刘庭松拱手应道。

刘庭松立在县衙的门口,望着络绎不绝进城的百姓,面色平静却暗藏思索。

昨夜,他接到来自京中的密报,称有一批不明来路的人正在各地散布针对清点田亩的流言,试图挑拨士绅与百姓的关系。

一名随从快步走上前,低声禀报:“大人,已经查明,昨日集市上那些散布谣言的几个人是外乡人,目前正在县西的一间客栈中歇脚。”

刘庭松点头:“好,传令巡查队,立刻去客栈,将那些人带回衙门。我亲自审问。”

随从应声而去。不到一刻钟,几名神色慌张的男子被带到了县衙大堂,他们衣衫普通,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慌乱。刘庭松端坐堂上,目光如炬,缓缓说道:“你们为何散布‘朝廷清点田亩意在加税’这样的谣言?谁指使你们的?”

为首的男子神情闪烁,嘴硬道:“大人,我们不过是走江湖卖艺的,哪里懂什么田亩之事?那些话不过是胡乱听来的。”

刘庭松冷笑一声,眼中透着威严:“既然是听来的,那就说清楚是谁告诉你们的。否则,本官有的是办法让你们开口。”

一旁的衙役立刻挥动了一下手中的戒尺,发出一声脆响。那几名男子脸色苍白,其中一人再也绷不住,哆嗦着说道:“大人饶命!我们也是受人指使,那人说只要我们传出那些话,就能拿到赏银……”

“什么人?”刘庭松目光一凝。

“是一位自称商贾的人,他不告诉我们姓名,只让我们在集市上散布谣言。”那男子说着,眼中闪过一抹恐惧,“大人,我们真不知道更多了!”

刘庭松冷冷注视他们片刻,挥手命人将他们暂时关押。

他的目光转向站在一旁的县令:“这件事恐怕没有这么简单。立即派人彻查此人来历,同时密切监视周边的集市,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

县令连忙点头:“是,大人。”

与此同时,京城内,朱标正在太子府的书房中与朱瀚商议对策。

书案上摊开了一张张密报,朱标神情凝重:“皇叔,四弟果然不肯罢手。这次,他竟然直接挑拨地方士绅与百姓,企图利用谣言摧毁我们的努力。”

朱瀚轻啜一口茶,淡然说道:“标儿,这场博弈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轻松。你要记住,越是艰难的局面,越能检验你统御全局的能力。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应对?”

朱标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首先,要迅速扑灭谣言根源。其次,我要亲自下旨,命各地清点田亩的士子向百姓公开成果,尤其是那些因清点而获益的村镇,必须详细说明情况。只有让百姓看到真实的利益,才能彻底瓦解四弟的阴谋。”

朱瀚点头,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不错,用事实击破谣言,远比辩解有力。不过,这还不够。标儿,你有没有想过,这件事还能为你赢得什么?”

朱标略显疑惑:“皇叔是指?”

朱瀚轻声一笑,语气中多了一分深意:“谣言背后隐藏着的不仅是阻力,也是转机。你可以趁此机会,让那些原本对朝廷持观望态度的士绅看到你的决心和手腕。化敌为友,从来都是治国的重要一环。”

朱标闻言,心中一震,连连点头:“皇叔教诲如明灯,受教了!”

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开展示活动在通州举行。百姓们挤满了县衙前的广场,纷纷议论着。刘庭松站在高台上,身旁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布告,上面详细列出了清点田亩后的数据对比,以及部分村镇因重新丈量而减少的赋税。

“各位乡亲!”刘庭松朗声说道,“清点田亩不是为了加税,而是为了查明真相,保护你们的权益。今日,我便将成果向你们公布,请大家亲自评判!”

台下顿时沸腾起来。一名年长的农夫大声问道:“刘大人,我家那片田地到底怎么算?”

刘庭松微微一笑,转头示意属下将记录册递上来:“大爷,你家原本记录的田地是三十亩,但经过我们重新丈量,实际面积是三十三亩。这多出来的三亩是你之前未登记的田地,本该纳税的部分,现在不用再多交了。”

那农夫听罢,眼中满是惊喜:“真的吗?以前官府总是说我们少报田地,可哪里多出来的他们从没说过。这次多亏刘大人,俺心服口服!”

另一边,一个衣着华丽的士绅也开口道:“刘大人,那咱们这些士绅的田地是不是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公平对待?”

刘庭松转身望着他,目光坚定:“士绅也是朝廷的子民,清点田亩绝不会因身份不同而区别对待。只要数据属实,朝廷自然会公正处理。”

士绅闻言,微微点头:“若果真如此,那刘大人这番举措,倒是让我们对朝廷多了一分信心。”

夜晚,刘庭松在县衙内整理当天的记录。一名士绅悄悄前来,拱手说道:“刘大人,今日的展示让我等看到了朝廷的诚意。以后若有需要,还望大人多多指教。”

刘庭松起身回礼,语气中满是诚恳:“周老爷,朝廷的每一项举措,都是为了百姓安康。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让通州成为人人称道的地方。”

士绅点了点头,目中多了一分敬佩。

夜深,朱瀚的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在朱瀚冷峻的面庞上。他手中正翻阅一份最新的密信,这是通州传来的关于清点田亩的详细汇报。每一行字,他都仔细琢磨,目光深邃。

随侍张衡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低声问道:“王爷,通州的刘庭松似乎处理得颇为得当,士绅已逐渐站在太子一边。接下来我们是否要进一步推动此事?”

朱瀚放下手中的文书,轻轻摩挲着信纸的边缘,语气淡然却透着深意:“庭松这一步棋走得不错,但还不够。他解决的只是局部问题,而我要的是全局。既然他能在通州打开局面,我们便要以此为契机,让太子的威望传播得更远。”

张衡顿时露出一丝疑惑:“王爷的意思是……将通州的经验推广到更多地方?”

朱瀚微微一笑,抬眸看向他:“不仅仅是推广,还要让那些一直持观望态度的人,亲眼看到成效。百姓的信任最难得,我们需要的是以点带面,用事实证明,太子是他们可以依赖的未来。”

张衡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属下明白了。属下这就安排人手,将通州的具体操作方式整理成册,分发到各地。”

朱瀚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此事不急。现在的问题是,四弟不会善罢甘休,他一定会想尽办法搅乱局势。我们必须提前预判他的动向。”

与此同时,燕王府。朱棣端坐在主位,面前放着一卷密报,他面色阴沉,冷冷地扫过下方的幕僚。屋内的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通州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朱棣的声音低沉,带着一股寒意。

一名幕僚连忙上前,躬身答道:“殿下,属下已经查清楚,刘庭松确实在通州取得了突破,几位士绅也开始支持太子。这对我们的计划,的确是个不小的威胁。”

朱棣冷笑一声,目光如刀:“威胁?不过是暂时的。太子想以通州为例推广到全天下,却不知天下的复杂远非他想象。我要做的,就是让他这张美好的画卷,彻底被撕碎。”

另一名幕僚试探性地问道:“殿下的意思是,我们要在其他地方制造混乱?”

朱棣目光一转,直视那人,声音低而缓,却透着无尽的压迫感:“制造混乱不是目的。我要让百姓亲眼看到,太子的政策是如何失败的。找几个关键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太子用人最多的州府,稍加推波助澜,让他自乱阵脚。”

众人纷纷点头应是,一名年轻幕僚犹豫片刻后说道:“殿下,太子的名声确实在士林中有所提高,但地方上的百姓未必对他如此信任。我们只需引导舆论,挑拨地方士绅与太子的关系,就能轻易动摇他的根基。”

朱棣冷笑着点了点头:“说得不错。不过,不要只停留在挑拨上。我要看到实际的效果,让那些站在他一边的人,后悔自己的选择。”

朱标的书房内,他正与刘庭松等人商议下一步计划。桌案上摆满了各地的田亩清点报告,每一份都记录着详细的数据和进展情况。

“庭松,你的努力本宫看在眼里,通州的局面打开得很漂亮。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份成功传递到更多的地方。”朱标语气中带着几分欣慰。

刘庭松起身拱手,谦逊地说道:“殿下谬赞,这是地方士绅与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官不过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朱标微微一笑:“无须谦虚。你的成果值得被肯定。不过,接下来的挑战只会更大。四弟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破坏我们的计划。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另一名士子上前一步,语气中透着几分忧虑:“殿下,属下收到消息,南郊的一些士绅似乎开始对我们的清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这恐怕是燕王的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朱标闻言,眉头微蹙,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抵触情绪不可避免,尤其是南郊这样的地方,士绅势力盘根错节。他们的疑虑我们要正视,但更要用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担忧。”

朱瀚缓步走进书房,淡然说道:“标儿,既然你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根源,那就更应该主动出击。士绅为何抵触?不过是怕自己的利益受损。若你能让他们看到,清点田亩不但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反而能带来更多好处,他们自然会改变立场。”

朱标眼前一亮,连忙问道:“皇叔的意思是,要与这些士绅正面沟通?”

朱瀚点头:“不错。直接召集南郊的几位士绅,召开一次公开的座谈会,让他们亲眼看到清点田亩的成果。记住,言辞要真诚,态度要坚定。你是太子,要让他们看到你的胸襟和魄力。”

朱标露出一丝笑意,郑重地说道:“皇叔教诲,谨记。”

一场士绅座谈会在南郊县衙的大厅内举行。几位地方士绅端坐两旁,神情中带着几分审视与警惕。朱标一袭太子朝服,步入大厅,举手投足间透着威严与从容。

“诸位乡贤,本宫特地从京城赶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声。清点田亩一事,若有任何疑虑,尽管直言,本宫一定竭力解答。”朱标语气温和,目光坦然。

一名士绅站起身,拱手说道:“殿下,既然您问起,小人也不敢隐瞒。这清点田亩固然是为了公平,但若执行不当,是否会扰民?尤其是那些小农户,他们的土地本就不多,若因清点而增添负担,只怕会引发不满。”

朱标点头,沉声说道:“你的担忧本宫理解。但本宫可以向你保证,清点田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确保赋税公平。朝廷绝不会因为清点工作而增加百姓的负担。”

另一名年长的士绅开口说道:“殿下言之有理,但清点田亩涉及方方面面,有些地方的记录早已混乱不堪,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