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 0563 考题上的刀锋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0563 考题上的刀锋

作者:最爱睡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6: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等到了那佛堂,裴元从敞开的殿门看去,就见那些举子们正三五成群的看着那画。

有些在随意的点评着彼此的题诗;有些不感兴趣的人,则兴致勃勃的说着考试的事情;也有几个若有所思的,脸上的神色,多少有些不太自然。

裴元倒也没太在意。

这些更早认识到自身处境的人,裴元不但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别的想法,相反,还觉得这些人可能会更可靠一点。

至少,这些家伙已经在忌惮这件事的影响了。

不过无所谓,只要上了自己这条船,以后他们自然就会难以自拔。

回想当初的陈头铁,完全是因为受到裴元连累,被从东厂退货丢了实缺,心有不甘之下才赖上了自己。

当初的程雷响,干脆就是被裴元骗上船的。

现在这两人,都在兢兢业业的替裴元干着杀头的勾当。

一个忠诚的守在天津卫,拱卫京畿;一个在山东搞罗教,蚕食着那不下乡的皇权。

现在这两个家伙都已经回不了头,唯一的指望,就是那强大的裴千户能够赢到最后。

不然,一个个都是抄家灭族的下场。

裴元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都将毫不犹豫的站在自己这边。

裴元刚出现,立刻就被霍韬注意到了。

霍韬连忙上前笑着相迎。

田赋和霍韬一样,也属于主从位分已定的,见霍韬起身,也撇开众人上前行礼。

两人这一动,立刻引来了其他人的注意,接着也都注意到了裴元。

于是,众人终于给裴元来了个,他心心念念的名场面。

——口称哥哥,纳头便拜。

裴元欢喜的一个个把人扶起,邀着众人一同入席,路过那画卷时,还状若无意的对众人说道,“这是锦衣卫指挥使吕纪所绘,他的画作堪称当世一绝,配上各位贤弟的诗词,可以传世矣。”

众人听了大笑,也有人抬眼看去,但都没太大反应。

裴元这才意识到。

能考上举人的,哪有什么笨人?

或许有些人并不是没意识到其中含义,而是,他们早就意识到了怎么回事,而且,这已经是做出决断后的结果了。

所以他们才能这般谈笑风生,毫不在意。

裴元被众人拥簇着到了长桌前,有服侍的锦衣卫询问要不要布菜,裴元说道,“不急,我还有客人未到。”

正说着,有人引来了换好新衣的唐皋等三人。

裴元下意识看了下身边的举子,果然见不少人都是洗沐过的。

一时间,对这些举人来迟的事情,尽都释然了。

也正是因为裴元对这些人赋予了太多的期待,才难免患得患失。

离门最近的何翰,一眼就看出唐皋三人身上的举子气息,笑着起身招呼道,“莫非三位贤兄,也是本次恩科的举子?”

唐皋等人过来之前,本以为是和当初在驿船上那样,是来赴裴元的小宴,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的人在。

三人一时都有些无措。

接着,三人的视线在那些年轻举子身上扫过。

蔡昂轻轻地扯了下唐皋的衣服,示意唐皋向一旁看。

唐皋这才注意到摆在一旁的那幅画。

接着,唐皋有些恍然。

他们上次就留意到裴元书房中有这样一幅画,如今一瞧,分明画中人俱在此地,分明就是这次一同参加恩科的十二位举子。

唐皋稍一愣神,裴元已经将话接过,为众人介绍道,“这三位都是本科俊秀,乃是本千户亲自用船载来京师的。”

何翰听了好奇,连忙追问。

裴元一边为这三人一一介绍身份、安排落座,一边为众人讲述这三人路上遇雨耽搁,结果只能在驿站向自己求助的事情。

何翰等一众山东、辽东举子,听说裴千户为了素不相识的举子,不惜动用各路关系特权,一路紧赶慢赶的进京,抢在最后时刻为他们去礼部登记。

众人心中越发觉得这是好汉行径,裴千户真有郓城故人的风范,这声“哥哥”果然没有白叫。

唐皋等三人回想当初,一桩桩事情更是历历在目。

其实就算没有那场雨,让他们就这么往京城赶路,也已经来不及了。

若不是裴元以山东镇守太监的手令,让官船毫无阻碍的在运河上通行,若不是他们用锦衣卫的名头不停地轮番替换驿马赶路,他们又怎么有机会卡着时间到礼部报到?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无须在水闸等待,就不知道节省了多少时间。

想起裴元带着他们一路风餐露宿,又把酒言欢的那些日子,三人都有些情绪上头,忍不住嗟叹道,“若非裴千户这样仗义,只怕我三人不知又要在科场蹉跎多久。”

这次他们考的都不错,也正是因为发挥的很好,像是唐皋这种已经落榜了很多次的人,才觉出了这次恩科的机会难得。

若是今科没赶上,那以后可真要碰运气了。

裴元哈哈一笑,“你等遇到我,实乃天意也。旁的话也不必多说,等会儿多敬我一杯就是。”

裴元身旁空出一个位置,陈心坚也满脸堆笑的敬陪末座。

众人都知道陈心坚是裴元的心腹武官,对此也没有在意。

倒是谢彬心细,看了众人的位次,笑着向裴元问道,“莫非还有同科的举子未到?”

裴元摇头道,“并非同科的举子,等人来了便知。”

众人听了好奇,却也不好追问。

有锦衣卫上前依次奉茶,便有人交流切磋起这次的考题来。

或许是这次恩科截取了正德九年正科气运的缘故,这次原班人马搞出来的考题,也有两道相同。

头一道四书题为来自《论语》的,“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后一道四书题为来自《孟子》的,“取之而燕民悦。”

第一道题,锋芒毕露的表达出了对官员尸位素餐、庸庸碌碌的不满,可以说,充满了刘瑾新政的恶臭味道。

不用说,必然是来自于天子的授意。

可想而知,名声败坏,已经沦为吉祥物的大学士梁储,根本没有对抗天子的意愿,自然为虎作伥的把这道题目摆上了。

第二道题,就有意思了。

这是孟子以“周武王伐纣”为例子阐述,说明民心的向背是最重要的,“民心归之,则为天子;民心离之,则为独夫。”

强调了“天命”也必须服从“民意”。

可以说,但凡有点思想觉悟的,都能看出这两道题的割裂。

再但凡有点政治嗅觉的,也都能联想到前段时间那轰轰烈烈的刘瑾新政,以及被千刀万剐的刘瑾本人!

这两道题可太上头了。

可以说三言两语之间,就针锋相对,短兵相见。

裴元津津有味的听着举子们的分析,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四书题的前两道,就是正德九年的原题。

裴元真的无法想象,在历史上,这两道题,会就这么水灵灵的出现在录取进士的试卷上。

第一题。

朱厚照:我有什么错?拿百姓的税赋,就要好好干活,天经地义。

第二题。

来自不可名状的意志:你想当纣王,削你昂。

原本这一科的第三道题,应该是出自《中庸》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这道题也很有意思。

如果按照朱熹《中庸章句》来看,“天地之道,至诚无息”似乎题眼在于“诚”字。

但是不然。

有时候问题不一定就是问题,答案也不一定就是答案。

这道题一定要结合前两题来看。

如果结合前两题的诡异情况,这可以“一言而尽的天地之道”,就在那书名“中庸”二字上。

第三题!

来自未被政治斗争波及的吃瓜势力:你们不要再打了!

只不过,正德九年这一科,转为恩科提前举行,还是出现了一点点的蝴蝶效应。

第三道四书题改成了,“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也。”

裴元这等心思重的,也不由琢磨起来。

这样的蝴蝶效应,又代表着什么变化?

前两道题相同,应该是博弈的双方,仍旧保持了原本的态度。

那第三道题呢?

有能力干预第三道题的人,是仅仅因为一念间改变了想法,还是这支势力的现在的态度,与历史上出现了微小的不同?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这句话乃是《孟子·离娄下》,按照朱熹在《集注》里强调的观点“圣人之心,至公至切”来解读。

听着,似乎是劝说着前面的两方,应该以一片公心来解决问题。而且还隐含劝诫,要是让天下人泡在水里,恐怕大家都有责任的。

对比起正德九年,已经退居“中庸”的想法,似乎这能影响第三题的人,在正德七年的末尾,仍旧在试图主动作为。

所以这又代表了哪些人,又代表了什么样的背后利益呢?

不像是杨一清。

裴元来了点兴趣,越发认真的听着举子们互相论述的破题,试图从考题里那了了的几个字里,挖出那个人来。

只是还没等有什么思路,就有锦衣卫来报,“千户,客人来了。”

裴元回过神来,连忙起身。

外面已经有锦衣卫,引了一人过来。

正是穿了常服,溜溜达达过来吃饭的李士实。

李士实看见佛堂里有这么多人,顿时愣了下,还以为走错了地方。

那些举子见裴元起身相迎,也知道来了重要客人,跟着纷纷起身。

李士实看到裴元,这才确定自己没走错地方,有些纳闷的询问道,“贤弟,你这是?”

裴元也不和李士实客套,扯着他就入席。

李士实目光一扫,以他的老辣,瞬间已经对这些人是什么身份了然于心。

李士实不知道裴元的意图,倒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随他坐下。

裴元摆摆手示意众人都坐下,这才对众人介绍道,“这位就是当朝大都宪。”

众人听了,看着那其貌不扬的小老头,都大吃一惊。

当朝大都宪,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士实,那可是朝廷的七卿之一,几乎是文官的顶峰了。

他们这些眼看就要摸到官场门槛的人,哪里敢冒犯?

不少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坐还是该站了。

好在裴元及时开口,又回头对李士实道,“这些都是我的兄弟,你说句话,免得他们局促。”

李士实这会儿哪还不明白,这些都是裴元的人。

只不过李士实对裴元的认识很深刻。

他一点也不觉得裴元这个锦衣卫千户,畜养一帮举人有什么违和的。

这是裴元啊!

这是搅动朝廷风云易如反掌的裴元,这是一封书信把数十万朝廷兵马和霸州军按在原地半月之久的裴元。

他收几个举人怎么了?

怎么了?!!

李士实没好气的道,“你们自己人吃饭,把我叫来干什么,这会儿又嫌局促了。”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裴元不好解释的太细。

只能朴素道,“给个面子啊。”

李士实一想,觉得裴元也不是那种无的放矢的人,说不定这次就有什么要商量的。

而且也说不定和这些举人就有关系。

当即挤出笑脸,对众人说道,“咱们两家向来交好,你等也不必太过拘礼。”说着,注意到了陪座末席的陈心坚。

对了,这是那个谁来着?那个山东都指挥同知的弟弟。

值得拉拢啊。

于是李士实顺手套着近乎,指了指陈心坚,对那些举人道,“比如这位小弟,也曾去我家为座上客。各位随意些便好。”

众人听裴元这么随意的和李士实搭话,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文官之中最清贵的莫过翰林,其次便是都察院和礼部。

尤其是都察院,作为风宪官,他们不但可以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对满朝文武指指点点,而且赶上升官的时候,还能凭借御史的快车道,直接火速飞升。

这等清贵的人物,在这个锦衣卫千户面前,竟然这么接地气吗?

而且一个敬陪末席的人物,也有资格去当朝大七卿家为座上客吗?

众人原本还无知者无畏,这会儿忽然觉得,好汉哥哥有些看不懂了。

倒是霍韬和田赋对此比较淡定。

比起李士实这样的冢中枯骨,他们视裴元如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